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言文阅读 > 体裁 > 论说文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342 题号:2160597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宣王好射,说人之谓己能用强也,其实所用不过三石。以示左右,左右皆引试之,中弯而止。皆曰:不下九石!非大王能用是?宣王悦之。然则宣王用不过三石,而终身自以为九石。三石,实也;九石,名也。宣王悦其名而丧其实。

齐人黄公者,好谦卑。有二女,皆国色。以其美也,常谦辞毁之,以为丑恶。丑之名远布,年过而一国无聘者。卫有鳏夫,失时,冒娶之,果国色。然后曰:黄公好谦,故毁其子,妹必美。于是争礼之,亦国色也。国色,实也;丑恶,名也。此违名而得实矣。

楚人有担山雉者,路人问曰:何鸟也?担山雉者欺之,曰:凤凰也。路人曰:我闻有凤凰,今直见之,汝贩之乎?曰:然。请买十金,弗与。请加倍,乃与之。将欲献楚王。经宿而鸟死。路人不遑惜金,惟恨不得以献楚王。国人传之,咸以为真凤凰,贵其欲献于王,遂闻楚王。楚王感其欲献于己,召而厚赐之,过于买鸟之金十倍。

魏农夫之耕于野者,得宝玉径尺,弗知其玉也,以告邻人。邻人阴欲图之,诈之曰:此怪石也,畜之弗利其家,弗如复之。农夫虽疑,犹录以归。置于庑下。其夜玉明,光照一室。农夫称家大怖,复以告邻人。邻人曰:此怪之征,遇弃,殃可销。于是遽而弃于远野。邻人无何盗之,以献魏王。魏王召玉工相之,玉工望之,再拜却立,曰:贺大王得此天下之宝,臣未尝见。王问其价。玉工曰:此无价以当之,五城之都,仅可一观。魏王立赐献玉者千金,长食上大夫禄。

(节选自《尹文子·大道上》,有删改)

材料二:

夫谗佞之徒,名实径庭也。争荣华于旦夕,竞势利于市朝。以其谄谀之姿,恶忠贤之在己上;奸邪之志,恐富贵之不我先。令色巧言,以亲于上;先意承旨,以悦于君。朝有千臣昭公去国而方悟弓无九石宣王终身而不知。以疏间亲,宋有伊戾之祸;以邪败正,楚有郤宛之诛。斯乃暗主庸君之所迷惑,忠臣孝子之可泣冤。故丛兰欲茂,秋风败之;王者欲明,谏人蔽之。此奸佞之危也。斯二者,危国之本。

(节选自李世民《帝范六·去谗篇》,有删改)

【注】①石:文中指古时重量单位,一百二十斤为一石。
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朝有A千臣B昭公C去D国而方悟E弓无F九石G宣王终H身而不知。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孰,意为谁,与《邹忌讽齐王纳谏》“孰视之”中的“孰”,词义相同。
B.恶,指恶劣,与《鱼我所欲也》“死亦我所恶”中的“恶”,词义不同。
C.再拜,拜了两次,古代一种礼仪,与文中“却立”均表尊敬。
D.敢,表敬谦辞,与《烛之武退秦师》“敢以烦执事”中的“敢”,用法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宣王好射,喜欢阿谀奉承,结果自欺欺人;黄公好谦,故意谦损自己的女儿,实际上她们有国色之美。
B.路人想把买的山雉献给楚王,过了一晚上,山雉却死了。楚国人纷纷传言真凤凰价钱很贵,都想得到并献给楚王。
C.邻人告诉农夫,这是一块怪石,亮光就是作怪的征候,让农夫赶快扔掉它。没有多久,邻人却偷过来,献给了魏王。
D.李世民认为,那些奸邪谗佞之人花言巧语,想方设法去亲近地位高的人,察言观色,迎合人主的意旨,取悦于人主。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楚王感其欲献于己,召而厚赐之,过于买鸟之金十倍。
(2)魏农夫之耕于野者,得宝玉径尺,弗知其玉也,以告邻人。
5.材料一、材料二以及《答司马谏议书》都说到了名与实的关系,写作目的有何不同?
【知识点】 论说文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长安、洛阳、汴、燕,昔帝王建都之地也,然论时宜地势、尽善全美,则皆不如洛阳,何也?夫建都之要,一形势险固,二漕运便利,三居中而应四方。长安虽据形势而漕运艰难;汴居四方之中而平夷无险,四面受敌;惟洛阳三善咸。国初,懿文太子亦以洛阳为上,使懿文不早世,迁都必矣。幽燕形势自昔称雄,会通漕运,然北太近胡,南太远越。北距塞,不二百里无藩篱之固;南距珠厓、六诏,殆万里而遥,非所谓居中而应四方矣。苟边圉不固,则胡骑疾驰,一日可至城下。黄河迁徙,冲决不常,而转漕几于不便。每秋高马肥,胡儿辄起抢京之思。所幸者国家福祚无彊,而胡人惟利抄掠,无争王竞帝之志耳。设或虏骑进据咽喉之地,则形势与漕运并失之矣,可虑不尤甚乎?祖宗之时,只知其国势之盛,都南都北无所不可;而不知盛衰无定理,创业方兴之势与承平恬熙之世固不侔也。今嘉靖圣天子励精图治,而丑虏犹时肆凭陵胡马直抵近郊数十年后吾不知其所终,杞人之忧,日深耿耿。

(节选自陈建《建都论》)

材料二:

或问:北都之亡忽焉,其故何也?曰:亡之道不一,而建都失算,所以不可救也。当李贼之围京城也,毅宗亦欲南下,而孤悬绝北,一时既不能出,出亦不能必达,故不得已而身殉社稷。

或曰:有王者起,将复何都?曰:金陵。或曰:古之言形胜者,以关中为上,金陵不焉,何也?曰:时不同也。秦、汉之时,关中风气会聚,田野开辟,人物殷盛;吴、楚方脱蛮夷之号,故金陵不能与之争胜。今关中人物不及吴、会久矣,又经流寇之乱,烟火聚落,十无二三。而东南粟帛,灌输天下,天下之有吴、会,犹富室之有仓库匮箧也。今夫千金之子,其仓库匮箧必身亲守之,而门庭则以委之仆妾。舍金陵而勿都,是委仆妾以仓库匮箧;昔日之都燕,则身守夫门庭矣。曾谓治天下而智不千金之子若与?

(节选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注】①懿文太子:明太祖朱元璋嫡长子朱标,明惠宗朱允炆之父。

1.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而丑虏犹时A肆B凭陵C胡马D直抵E近郊F数十G年H后I吾不知J其所终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备,可指具备,与《鸿门宴》中“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的“备”意思不同。
B.转漕,文中指转运粮饷。古时将通过陆道运粮称“转”,以水道运粮为“漕”。
C.所以,表示原因,与《师说》中“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的“所以”意思不同。
D.与,指亲附,与《烛之武退秦师》中“失其所与,不知”中的“与”意思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评价燕京地势好,贯通漕运,然而北近胡地,南远越地,不宜建都。材料二也认为燕京孤立绝北,不好援救。
B.胡人常于秋天劫掠京城,国运无疆,胡人争帝位不成;但此时燕京的地形优势和漕运已失去,这也是值得忧虑的事。
C.明朝初创,国势强盛,建都在南边还是北边都可以。然而太平之世与创业之时不同,如今都城的安危让人放心不下。
D.建都失算会引发严重后果。当李自成围攻京城时,明毅宗想南下,然而京城孤立于北方,最终他不得已而以身殉国。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南距珠厓、六诏,殆万里而遥,非所谓居中而应四方矣。
(2)舍金陵而勿都,是委仆妾以仓库匮箧。
5.两则材料分别赞成以洛阳、金陵为都的原因是什么?
2024-05-21更新 | 163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庄暴见盂子曰:暴见于王,王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曰:好乐何如?

孟子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他日,见于王曰: 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王变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

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今之乐由古之乐也。

曰:可得闻与?

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曰:与人。

曰: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

曰:不若与众。

臣请为王言乐!今王鼓乐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疾首蹙额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疾首蹙额而相告曰: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矣。

(《孟子·梁惠王下》)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暴以好乐                  语:告诉。
B.好世俗之乐耳               直:只,仅仅。
C.举疾手蹙额而相告曰            蹙额:皱眉头。
D.今王与百姓同乐,则       王:诸侯王。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1)今乐由古之乐也
(2)保民而王,莫能御也
B.(1)今王鼓乐
(2)有复王者曰
C.(1)可得闻
(2)然后快于心
D.(1)不与人
(2)以所为,求若所欲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庄暴见孟子曰:‘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 文中这样写的作用是用庄暴不懂得音乐与政事的关系,说明音乐在政事上的重要性。
B.听了孟子的问话“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时,“王变乎色”。“王变乎色”的原因是为自己不喜欢先王之乐而爱好世俗之乐感到羞愧。
C.孟子说:“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今之乐由古之乐也。”“今之乐由古之乐也”,在孟子看来,其问题不在爱好新乐或古乐,而在于能否施行仁政。
D.孟子由欣赏音乐推及欢乐,技巧十分高明。“臣请为王言乐”,这里的“乐”当解释为“欢乐”,而不能解释为“音乐”,是因为“言乐”的内容包括两方面:一是王鼓乐, 二是田猎。这两件事,都归结到是否与民同乐。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
(2)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
2023-07-16更新 | 2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宋人有曹商者,为宋王使秦。其往也,得车数乘。王说之,车百乘。反于宋,见庄子,曰:夫处穷厄巷,困窘织屦,槁项黄馘者,商之所短也;一悟万乘之主而从车百乘者,商之所长也。庄子曰秦王有病召医破痈溃痤者得车一乘舐痔者得车五乘所治愈下得车愈多子岂治其痔邪何得车之多也子行矣

人有见宋王者,锡车十乘。以其十乘骄稚庄子。庄子曰:河上有家贫恃纬萧而食者,其子没于渊,得千金之珠。其父谓其子曰:‘取石来锻之!夫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渊而骊龙领下。子能得珠者,必遭其睡也。使骊龙而寐,子尚奚微之有哉!’今宋国之深,非直九重之渊也;宋王之猛,非直骊龙也。子能得车者,必遭其睡也;使宋王而寐,子为赍粉夫。

或聘于庄子,庄子应其使曰:子见夫牺牛乎?衣以文绣,食以刍叔①。及其牵而入于大庙,虽欲为孤犊,其可得乎!

庄子将死,弟子欲厚葬之。庄子曰: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赍送。吾葬具岂不邪?何以加此!弟子曰:吾恐乌鸢之食夫子也庄子曰:在上为乌鸢食,在下为蝼蚁食,夺彼与此,何其偏也。

以不平平,其平也不平;以不徵徵,其徵也不徵。明者唯为之使,神者徵之。夫明之不胜神也久矣,而愚者恃其所见入于人,其功外也,不亦悲夫!

(选自《庄子·列御寇》,有删改)

【注】①刍:刍草。叔:同“菽”,大豆。②徵:同“征”,应验,可信。③之:代指外物。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庄子曰/秦王有病/召医破痈溃痤者得车一乘/舐痔者得车五乘/所治愈下/得车愈多子/岂治其痔邪/何得车之多也/子行矣/
B.庄子曰/秦王有病召医/破痈溃痤者得车一乘/舐痔者得车五乘/所治愈下/得车愈多/子岂治其痔邪/何得车之多也/子行矣/
C.庄子曰/秦王有病召医/破痈溃痤者得车一乘/舐痔者得车五乘/所治愈下/得车愈多子/岂治其痔邪/何得车之多也/子行矣/
D.庄子曰/秦王有病/召医破痈溃痤者得车一乘/舐痔者得车五乘/所治愈下/得车愈多/子岂治其痔邪/何得车之多也/子行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益车百乘”与“若亡郑而有益于君”《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的“益”字含义不同。
B.闾,里巷,住处,也指户口编制单位,古代二十五家为一闾。文中是前者的意思。
C.“吾葬具岂不备邪”与“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两句中的“备”字含义相同。
D.《庄子》是战国中期思想家庄周及其门人、后学所著,其中许多寓言想象奇特、语言瑰丽。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商得到赏赐的车辆回到宋国之后,就去嘲笑庄子,说庄子穷得靠织草鞋为生,饿得脖子干瘪,面黄肌瘦。
B.有人从宋王那得了十辆车子,就向庄子夸耀。庄子跟他讲了穷人得珠的故事,意在说明得车未必是件好事。
C.庄子拒绝弟子对他的厚葬,认为把天地当棺椁,把日月当双璧,把星星当珍珠,把万物当殉葬品,就是最好的葬礼。
D.神人可以顺应自然并得到验证,愚蠢的人往往被外物驱使,而自以为聪明的人还依靠他的偏见看待人事。
2023-06-19更新 | 2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