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当代 > 张承志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难度:0.4 引用次数:67 题号:2178807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骑手为什么歌唱母亲

张承志

每一个草原上的骑手都会说:马头琴的乐声沸腾了我们的血,点燃了我们的心!

在牧民的怀里,一块石头也会揣得滚烫。我们这些还不懂得人生的年轻人的心,揣在蒙族人民的怀里,也确实变得热起来。可是,烤热的东西,哪怕它是一颗心,也有再冷却下来的可能,要想得到一颗永远火热的心,还要经过特殊的磨炼。

一九七二年的春寒,对我就是这样一场磨炼。

你若想懂得这种磨炼是什么,还得从暴风雪刮起的时候讲起……

暴风雪像一个狰狞的怪物,半夜时分闯进了草原。清晨——说是清晨;只是由于黑漆漆的混沌迷茫变成了白蒙蒙的混沌迷茫。一步跨出蒙古包,马上就被风雪裹住,就像掉进了一个嗷嗷怪叫着的深渊。粗硬的雪粒狠狠地打在脸上,又冷又疼。迈开几步,就再找不到近在咫尺的屋门。天地间飞闪着急速卷过的灰白色雪雾。迷茫中,一个白色的人影出现了,这是下夜的额吉。她顶着一条皮被屹立在羊圈门口,浑身上下披了厚厚一层白雪,完全成了个雪人。

额吉把粘满冰雪的瘦削身躯靠近我,对着我的耳朵喊道:春天的马已经脱了长毛,不小心会冻死的!她急切的声调,使我更清楚地意识到这场风雪的严重破坏性。

等风势稍稍减弱,我就赶着羊群顶风出牧了。我用厉声的吆喊和套马杆的套索,把羊群缓缓地赶向蒙古包北面的山洼,那里有我们小心保存了一冬的牧草,专门留在白毛风的日子用的。

我那企图设法熬过这场风雪的希望,就在暴风雪的第二个冲击下被粉碎了。大约下午三点钟,尖利嘶喊了一夜半天的空中好像响了一声闷沉的雷鸣,大地剧列地抖动起来。呜呜的风啸变成了轰轰的狂吼,铺满草原的厚雪向天空翻卷,世界好像消失了,只剩下白花花的一片。羊群吓呆了,停下脚步,咩咩叫起来。羊的惨叫声伴着狂暴的风吼,使我突然感到了恐怖!

我好像变成了一具稻草人,吓坏的羊儿不再理会我的喊叫和马杆子的抽打,它们扭头顺风狂奔起来。白毛风得意地怪叫着鞭挞着它们,②羊群就像决了堤的河水,从我马前、马后,甚至马肚子下面,蜂拥着窜过。

我的嗓子嘶哑了,头脸也呆滞了,只是机械地左挡右拦和喑哑地吆喊。

不知什么时候,我的皮袍子在马鞍的银钉上划开一个大口子。风雪拼命地从那儿钻进我的怀里。冰冷的寒气扫尽了袍子里仅存的一点温暖,我的半个身子冻木了。我用一只手紧紧捂着这个破洞,继续拦截着羊群。

白毛风的呼啸中传来了一个声音:喂!——

不管在多少只羊的叫声中,③小羊羔也能辨出母亲的叫声,我马上意识到这是额吉!听:喂——小铁木尔——

我猛地从马镫上立直身子,奋力喊着:额吉!我在这里——额吉!额——吉——

一团雪雾冲到我身边,额吉的青马浑身披着冰甲,额吉穿着的达哈,也粘着片片的雪块。她的眉宇中现出一股坚毅的神情,这种神情只有在抢救孩子的慈母脸上才能找到!

羊群似乎和我一样,由于额吉的来临而稍稍安下心来,它们不再烦人地咩咩乱叫了。在一根套马杆和一条粗牛鞭的催赶下,在两骑快马的堵截下,羊群渐渐转身朝东,半顶风半顺风地,被赶进一个石头圈。

石圈墙挡住了白毛风。我也随着风声的减弱渐渐缓过神来,我们下了马。额吉心疼地打量了我一下:小铁木尔,你迷路了吧?这白毛风真凶。没关系,一会儿——咦,你的袍子破了!

她慈祥的眼中又出现了刚才那种神情,穿上达哈!说着她就脱下那件毛蓬蓬的达哈。可是额吉里面只穿着一件薄薄的羔皮袍,我坚决不答应。我一只手捂着破洞,一只手推开额吉的达哈。

孩子,薄袍子总比破袍子强!一会儿顶着风赶羊回家时,你会冻死的!你这小铁木尔怎么不听话!快,快穿!快穿!——额吉眼里的那种神情是无法拒绝的……

后来,我曾经为当时接过那件达哈悔恨不已。达哈挡住了要吞噬我的白毛风,而薄薄的羔皮袍子却没能保护好额吉瘦削的身躯。

我的额吉,由于把白毛风中的温暖让给了我,她的下肢瘫痪了。

一个傍晚,我牵着自己的红马和额吉的青马,去井台饮马。斜阳的金晖撒在水槽里的水面上,闪着粼粼的光。周围一个人也没有。突然从井旁吉格木德爷爷的蒙古包里飘出一阵马头琴声,伴和着一个低沉沙哑的男低音。那熟悉的委婉曲调,一下子揪住了我的心:

头发斑白的母亲啊,/你的恩情象东方的晨曦;/头发银白的母亲啊,/你的恩情象温暖的朝晖。/酷夏的夜是多么难熬啊,/是母亲喂给了我奶水;/严冬的夜是多么冻人啊,/是母亲掖紧我的皮被……

长久积郁心底的感情一下子冲上来,我再也忍不住了,一撒手,帆布桶摔在水槽里。我蹲在地上,呜呜地哭起来。④正在埋头长饮的两匹马儿吃惊地抬起头来,不安地望着我……

有一天夜里,我梦见一个白发飘拂的老奶奶,身穿一袭古铜色的蒙古袍子和一双古铜色的翘头靴子。她的眉毛和头发像擦亮的银丝一样雪白,看上去怕有一百岁了。她笑眯眯地对我说:小铁木尔,你额吉的病已经好了,可以走路了。

额吉!额——吉——我翻身下床大叫着跑了过去,一头扎在额吉的怀里……

一九七八年六月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部分,作者以马头琴的乐声点燃我们的心,引出自己经历过的特殊的磨炼。
B.文章中环境描写,或展现草原春寒的恶劣,或烘托人物坚毅性格,或推动事件发展。
C.额吉瘫痪后,我做梦都想着额吉能好,看出来我对接过额吉身上的达哈的悔恨之情。
D.额吉是一个坚毅、慈爱的草原女性,在她的悉心呵护下我才成长为一名真正的骑手。
2.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句子①运用比喻,把暴风雪比喻成怪物,生动形象地写出暴风雪的变化多端。
B.句子②运用比喻,把受惊的羊群比喻成决堤的河水,写出羊群被吓坏的慌乱。
C.句子③运用类比,以小羊羔听出母亲的叫声,写自己能分辨出额吉的呼唤。
D.句子④运用拟人,以马的吃惊、不安,写我听到歌声之后情绪的变化之大。
3.作者以“骑手为什么歌唱母亲”为题,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
4.有评论家认为,这篇文章最大特点是充沛浓烈的情感、真诚的浪漫主义风格和诗化的语言。请结合本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双文本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北方的河(节选)

张承志

“快看!黄——河!”

他忙转过头来。卡车正登上山顶。陕北高原被截断了,整个高原正把自己勇敢地投入前方雄伟的巨谷。他眼睁睁地看着高原边缘上的一道道沟壑都伸直了,笔直地跌向那迷蒙的巨大峡谷,千千万万的黄土山峁从背后像浪头般滚滚而来。在那巨大的峡谷之底,一条微微闪着白亮的浩浩荡荡的大河正从天尽头蜿蜒而来。

十几年前,一个乳臭未干的毛头小伙子目瞪口呆地站在山顶,面对着那劈开了大陆、分开了黄土世界和岩石世界的伟大的浩莽大河。他现在明白了:就是这个记忆鬼使神差地使他又来到这里,使他一步步走向地理学的王国。“我一定要考上!”他低声发誓。

“你说什么?”他发现自己原来和那姑娘并肩站在一起,抓着车厢前挡板。

我说,我一定要考上!河面吹来的长风呛得他说不出话来。“晋陕峡谷”,他激动地又想起了一个新名词。我将在将来要写的一切论文里,把“晋陕峡谷”都改成“伟大的晋陕峡谷”。这么干才值得。干什么宣传科小干事,我要干这一行。他在这一刹那间为自己的一生做了坚决的选择。

他们来到了河边。河水隆隆响着,又浓又稠,闪烁而颤动,像是流动着沉重的金属。这么宽阔的大峡都被震得摇动啦。他痛快地大声叫嚷着,他感觉自己已经完全融化在这喧腾声里,融化在河面上生起的、掠过大河长峡的凉风中了。

“全想起来了,”他开口道,“十几年前,我去延川看同学,想回北京,上错了车,顺着无定河跑到这儿来啦。就在这儿我下了水,游过了黄河。”

“你真勇敢。”她说。

他抬起头来。沉入陕北高原侧后的夕阳先点燃了一条长云,红霞又撒向河谷。整条黄河烧起来啦。他想,没准这是在为我而燃烧。他听见这神奇的火河正在向他呼唤。我的父亲,他迷醉地望着黄河站立着,你正在向我流露真情。他解开外衣的纽扣,随即把它脱了下来。

她一把抓住他的手臂:“你干什么?不行!太危险了!”

他看见赤铜色的浪头缓缓地扬起,这是在呼唤我呢,瞧这些一圈圈旋转的颜色。这是我的黄河父亲在呼唤我。他迅速甩掉上衣,褪掉长裤,把衣服团成一团走向那姑娘。“拿着,等着我。”他急匆匆地朝着那片疾速流动的火焰奔去。

她紧抱着他脱下的乱糟糟的衣服,衣服上带着一股强烈的男人的汗味儿和烟草味儿。她缓缓地端起了沉重的相机,冰冷的目镜轻轻地、稳稳地抵住了她的眉梢。她看见了一幅动人的画面:一条落满红霞的喧嚣大河正汹涌着棱角鲜明的大浪,一个半裸着的宽肩膀男人正张开双臂朝着莽莽的巨川奔去。

当那男人纵身扑向黄河的一刹,她稳稳地按下了快门。

他双臂均匀地划着水。他觉得浑身被温暖的河水浸得很舒服,但他的每一根神经都紧绷着。那回你登上山西的河岸时,激动得跳着喊了一声“万岁”。今天我才明白,你是仗着黄河父亲的庇护和宽容才横渡成功。河水浮力很大,他感受着身躯被浑重的河水托住的滋味。真的,黄河在保护着我呢。

一下跌入中流,他吃惊地发觉黄河正疯狂地搂着他飞跑。他觉得两臂上的三角肌发酸。我累了,他警觉地想。上一次我一点儿也不觉得累,这回刚游了一半你就累了,伙计,你在衰老。他突然觉得满心凄凉。十几年流逝得像这黄河水。你还没有长成人,你的肉体就已经开始要背叛你。可是我的青春别想背叛!“我活着就不让你背叛!”他喊出声来。他划上一个浪峰吸了一口气,脸颊仿佛在发烧。

河岸已经近在眼前啦。他的喉头哽住了,呼吸有些急促。哦,黄河父亲又一次护卫了我。肉体也没有背叛,严格地服从了青春的指挥。我还没有衰老,我不会衰老的。他奋力扬起臂膀,鼓足力气,用爬泳对准山西的石壁冲刺,他觉得石崖上的绿苔已经伸手可触了。可是河水抓着他仍然向下飞流。他感到肩头上沉重如铅,酸疼难忍。他看见一块狰狞的巨石朝他驶来了。他低哑地从喉咙里吼了一声。他蔑视这块礁石,他知道自己已经胜利了。当他看见陡崖上的一个棱角闪过眼前时,他一把攫住了它。黄河父亲,我感激你。接着他逆着水流收起双腿,然后牢牢地踏住了坚实的石岸。

文本二:

当前文艺作品中能让人记住且具有偶像价值和响亮文化符号意义的英雄形象不多,这也间接影响到文艺创作的格局构架和品格立意,要么沉迷于家长里短,要么缠绵于纸醉金迷,均在“小我”“小情”“小利”之中纠缠。我们需要更多民族脊梁式的英雄人物。文艺作品的筋骨在某种层面上来讲就是英雄主义,如果我们淡化理想、疏离信仰、讳言伟大、揶揄奉献,文艺作品必定缺少筋骨、精神萎靡,最终陷入鲁迅所批评的“不免咀嚼身边的小小的悲欢,而且就看这小悲欢为全世界”的小格局中去。因此,我们需要更多刚毅果敢、坚不可摧的硬汉形象来支撑起文艺作品的脊梁,用有筋骨、有气魄的作品强健公众的精神肌理,为民族的文化基因注入更多阳刚之气、忧患意识和家国情怀。

(节选自赵凤兰《文艺创作呼唤英雄主义的回归》)

1.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的黄河既是祖国壮美山河的代表,源远流长,雄伟壮阔,又是父亲的象征,令人尊重,召唤人们去超越。
B.对于“他”横渡黄河的行为,“她”持否定态度,以“她”柔弱胆怯的弱者形象衬托出“他”勇敢伟岸的强者形象。
C.文章写“他”横渡黄河时,按照初下黄河、中流击水、奋勇登岸的顺序,缓急相间,有着清晰的层次性和节奏感。
D.雄浑的黄河是抒情描写的客体,青春的“他”是抒情的主体,两者在文中呈映衬关系,极大地丰富了文章的精神内涵。
2.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一回忆了“他”十几年前面对黄河目瞪口呆的场面,与后来渡过黄河的激动形成对比,从中可以看出主人公的成长。
B.文本一在运用第三人称的基础上多处穿插第一人称的心理描写,展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增强了文章的抒情意味。
C.塑造刚毅果敢的硬汉形象,迫切需要文艺工作者开掘历史题材,让战争年代的英雄形象回归人们的视野。
D.当前一些文艺作品存在缺少英雄主义、格局不高等问题,亟须做出改变,文本一就是一个很好的示范。
3.文本一中的画线部分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
4.文本二指出,当前“我们需要更多刚毅果敢、坚不可摧的硬汉形象来支撑起文艺作品的脊梁”,文本一中的“他”就是这样的形象?请结合文本分析。
2022-07-28更新 | 436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无愧的暮年

张承志

翁独健先生是一位学者,但他作为学者的一生也许是悲剧。我认识的翁先生是一位老人;他作为一位老人却拥有着无愧的暮年

翁先生个人的著述不算多。除了他在哈佛留学期间用英文写作的《元史<爱薛传>研究》之外,论文很少。翁先生的论文几乎都发表于四十年代末期,那以后,先是繁重的教育工作,再是繁重的学术组织工作——吞没了他的精力和健康,也吞没了他作为一位学者应有的著作。

自从1978年我考上他的研究生以来,我和同学们不知多少次表示愿做助手,愿为先生留下一本传世之作竭尽全力。但是他总是微微地摇摇头,默默地吸着他的烟斗。他那神态使我内心感到一种震惊,我觉得他似乎看透了一切:包括我们的热心,包括学术著作本身。

我觉得他的那种神态平衡着我的年轻好胜的冲动。但我毕竟是我。1983年我在日本东洋文库进行东北亚历史研究时,我曾向一些极其著名的日本教授谈到翁先生是我的导师。但他们的问话使我终生难忘,他们说:“哦,是吗?我怎么不知道您的老师,他有什么著作?”

我觉得自尊心受了重重的伤害。著作,著作就是一切!我简直是在咬牙切齿地这样想着、写着。

但翁先生仍然默默地噙着他的大烟斗。在他那残破而昏暗的室内,时间在无言中流逝。暗淡的光线映着他的脸,我觉得那脸上现出了一种坚毅。

先生不著作。

然而,在他殚精竭虑的领导下,中华书局点校本《元史》已经饮誉海内外。伊儿汗——(波斯)史料《世界征服者史》和《史集》的汉译本已经在我国出版。内蒙古学者对元代另一巨著《元典章》元刊本的点校已经开始。基本史料整理,骨干队伍建设,都已经初现规模。翁先生一贯坚持的思想已经在我国蒙元史研究界日益清晰地成为现实。

我曾经陪着翁先生和外国学者谈话。他握着烟斗,用英语和他们慢声闲谈。但只要听到书名和论文的题目,他马上打断谈话,当场要求把那名字写在纸上,然后仔细问清内容。这时他的小外孙女领着一个同学进来了,他们大概刚上初中,做不出一道英文作业题。翁先生抽出他数不清的词典中的一本,他给那两个小孩讲解时的神情和主持学术会议完全一样。小姑娘走了,我看见翁先生脸上有一丝快意,也看见外宾脸上浮着的惊讶。

翁先生晚年慎于署名著述的态度近于神秘。

无论是我们同学,或是学术界一些同志,往往在自己的论文末尾注明“在翁独健先生指导下”之类的话。这并非恭维,因为翁先生确实细致地关心着他知道的每篇文章。但翁先生一视同仁,一律大笔一挥划掉那句话,他划掉那句话时的神态简直使我无法理解。

但是,在告别遗体时,我看到数不尽的学者、前地下党员、工人都在恸哭,为一位哈佛大学博士、燕京大学代理校长、中国蒙古史学会理事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亚文化研究协会副主席失声恸哭时,我突然想:

著作真的就是一切吗?

也许,有的青年在他人生的途中需要一位老师。常常是,有幸遭逢的一席话甚至一句话就能推动人生的一次飞跃,“导师”的意义就在于此。

我在翁先生面前肆无忌惮。我激烈地咒天怨地。我发泄地攻击批评。我发现了一条新史料欣喜若狂絮絮不休。翁先生总是端着他的大烟斗,心平气和地听着,即使插上几句也全是商量口吻。我特别兴奋的一次是在《文史》上发表了关于天山硇砂的文章之后,那一次我对先生说,不管怎样我总算搞出了一篇肯定是正确的文章,因为我利用的不只是史料而且利用了地质资料馆的“物证”。翁先生听着,不加批评,表情也很淡然。但是后来,我胡扯中说一句:

“日本有个古代雅利安博物馆——”

翁先生问:“什么?”

我愚蠢地又说:“古代‘窝、利、安、特’博物馆。古代雅利安——”

翁先生怀疑地望望我。他指指书架说:“那本字典。”

翁先生用他那本我也有的《日本外来语辞典》查了我那个“窝利安特雅利安”——

Orient,东方。

我挨了整整一个小时训斥。翁先生在那一小时里的严厉、忿忿不满的神情至今像是还在剥着我的皮肉。

在学问上,我是翁先生的不肖之徒。记得1979年年初,我终于没有瞒住、而让翁先生读了我的第一篇小说以后,我使劲解释说,写着玩儿的,休息时写的,我不会耽误功课;而翁先生沉吟了一下,说道:

“你会成为一个作家。”

他的口气中没有一丝不同意。我觉得他这个人没有一丝干涉学生,干涉别人的选择的习惯。

我虽然年龄尚小却禁不住地总在想暮年,也许是先生的暮年给我的印象太深了。

是的,生命易老,人终有暮年,更重要的应该是暮年的无愧。

能有一个像翁先生那样的暮年,是件很难的事,也是件辉煌的事。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结尾相互呼应,照应标题;“无愧”和“辉煌”两个词语,表达出作者对恩师无限的敬仰与赞美。
B.文章叙述翁先生和外国学者谈话这一段文字,运用了细节描写、侧面烘托,表现了翁先生对学术严谨、认真的态度。
C.文章以“我”在翁先生面前的肆无忌惮与先生总是心平气和地聆听形成对比,主要为了反衬出“我”的浮躁、不踏实。
D.文章语言通俗浅显、简洁明快,多用短句,如“但我毕竟是我”“先生不著作”“生命易老”等,这样的表述节奏感强。
2.对“翁先生晚年不著述”一事,作者内心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请结合文本分析。
3.如何理解“一位老人却拥有着无愧的暮年”这句话?请结合文本分析。
2020-02-13更新 | 122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黑骏马(节选)

张承志

黑骏马昂首飞奔哟,跑上那山粱

那熟识的绰约身影哟,却不是她

——古歌《黑骏马》

我①在索米娅家的小泥屋里一共住了五夜。从那天黎明以后,我们再也没有去回顾那些不堪回首的往事,我们度过了平和的三天。我把心思都花在其其格身上,我骑马从白音乌拉供销社给她买来新的书包和钢笔,还有一条天蓝色的纱巾。我想暗中帮助索米娅巩固那个谎言。为什么不呢?为什么要让这不满十岁的女孩子心里那一星幻想的火花熄灭呢?就让她继续把我想象成她的父亲吧,我愿一生致力于扮演这个角色。也许,这对于我要比对于她更为重要和迫切。

但是,我已经发现事情将不会那么简单。因为她在更固执地,用那种尖锐的眼睛盯着我。 她并没有变得更快乐一些或者更孩子气些。她衣衫褴褛,乱蓬蓬的头发结成毡片。她吃力地迈着小腿和挥着小手,从湖边提来满桶的水。她令人发笑也使人心疼地抱着比自己小不了多少的弟弟。她默默地接过我买的书包、钢笔和头巾,然后默默地走到一边翻弄课本。她时时用那清澈而严肃的眼神望着我,仿佛在和我的心灵进行着无止无休的辩论。

我懂了,这种留在孩子心灵深处的创伤是不会愈合的,这伤疤将随着他们的渐通世事而流血发疼,我恨透了制造这创伤的丑恶力量,难道还有比这更严重的残害么?

在古歌《黑骏马》的终句里,那骑手最后发现,他在长满了青灰色艾可草的青青山梁上找到的那个女人,原来并不是他寻找的妹妹。小时候,当我听着这两句叠唱的长调时,曾经百思不得其解。后来,成年以后,当我为思念索米娅哼起这首歌的时候,我一直认为这支古歌在这儿完成了优美的升华。它用“不是”这个平淡无奇的单词,以千钧之力结束了循回不已的悬念,铸成了无穷的感伤意境和古朴的、悲剧的美。

那天清晨,我牵着钢嘎哈拉,告别了达瓦仓、其其格和孩子们。索米娅陪着我,牵马绕 过了清澄的、早晨的诺盖淖尔湖水,慢慢地走上直插旗所在地的那条小路。

我尽量开朗地和她闲谈着,讲叙着我在自治区畜牧厅的工作和生活。当然也商量了许多事情,包括怎样抚养和教育正在长大的其其格。那天早晨,湖面上低低地流动着淡白色的浓雾,天上湿润的云彩拉成长长的薄丝,在峡谷的避风处和湖雾连成一片。只有天幕后面那轮巨大的淡红朝日正在无声升起,把一束束微红的光线穿过流雾,斜斜地投向蓝幽幽的水面。

索米娅低着头走在我身旁,露水打湿了她的袍襟,在小路开始向山坡上伸延而去的一片马莲草地上,我转过身来。我决心不再制造那种感伤的离别场面,于是,我说了一声“再见吧,索米娅”,就奋力跃上了马背。

“巴帕②!”索米娅突然撼人肺腑地喊了一声。我浑身一震,猛地收住马缚。这是我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听见她这样亲昵地称呼我。索米娅急急跑上几步,双手抓住马勒,气喘吁吁地说:“我有一件心事,不,有一个请求,我不知道是不是该说——”她满怀希望地凝视着我的眼睛,犹豫了一下。突然又用热烈的、兴奋的声调对我说:“如果,如果你将来有了孩子,而且……她又不嫌弃的话,就把那孩子送来吧……把孩子送到我这里来!懂么?我养大了再还给你们!”她的眼睛里一下涌满了泪水。“你知道,我已经不能再生孩子啦。可是,我受不了!我得有个婴儿抱着!我总觉得,要是没有那种吃奶的孩子,我就没法活下去……我一直打算着抱养一个。啊,你以后结了婚,工作多,答应我,生了孩子送来吧!我养成人再还给你……”

我震惊地听着她的表白。我想起了我的奶奶。想起了奶奶总是一本正经地讲述而被我挤着鬼脸嘲笑过的、那许许多多的哲理。奶奶已经长眠不醒,但我此刻相信她一定得到了真正的安宁。我几乎要对索米娅冲动地说:“沙娜,我的好姑娘!你将来一定会像奶奶一样慈祥!”可是我没敢说。而且,这样说也许并不正确。我只是僵坐在马鞍上,目瞪口呆地听着她的倾吐。我觉得,像我这样的人是很难彻底理解她们的一切的。我目不转睛地望着索米娅。那个梳着羊犄角小辫和我同骑一牛的小女孩,那个紧束着腰带朝我奔来的少女,那个红霞中的姑娘,还有那个赶车人泥屋里的主妇,都闪电般地从我眼前掠过,我似乎已经从中辨出了一道轨迹,看到了一个震撼人心的人生和人性的故事。——快点成熟吧!我暗暗呼唤着自己。 我放开勒紧的马嚼,钢嘎哈拉抖动着满颈黑鬃,飞一样地冲向前方,把激动的风儿甩在身后,久久带着一阵远去的呼哨。我驰上了地平线,在高高的山岗上扯转马头。在茫茫的草海里,索米娅微小的背影正在向彼岸郁郁前行。再见吧,我的沙娜,继续走向你的人生。让我带着对你的思念,带着我们永远不会玷污的爱情,带着你给我的力量和思索,也去开辟我的前途……如果我将来能有一个儿子,我一定再骑着黑骏马不辞千里把他送来,把他托付给你,让他和其其格一块生活,就像我的父亲当年把我托付给我们亲爱的白发奶奶一样。但是,我决不会像父亲那样简单和不负责任;我要和你一块儿,拿出我们的全部力量,让我们的后代得到更多的幸福,而不被丑恶的黑暗湮灭。

钢嘎哈拉沿着开阔的山坡飞驰。此刻,宇宙深处轻轻地飘来一丝音响。它愈来愈近,但难以捕捉,像是在草原上空的浓郁空气中传递着一个不安的消息。等我刚刚辨出它的时候,它突然排山倒海地飞扬而至,掀起一阵壮美的风暴。我被它牢牢地吸引住了,黑骏马追赶着它的步伐。接着,从那狂风般的雄浑前奏中,流出了一个优美悲怆的旋律,它激烈而又委婉地起伏着,好像在诉说着草原古老的生活。

那一浪浪涌来的、苍凉古朴的调子叩击着我的心,又伴和着钢嘎哈拉急骤的蹄音,把我们的心绪向莽莽的大草原传递。在这天宇和大地奏起的浑厚音乐中,我低低地唱起了《黑骏马》,从那古歌的第一节开始,一直唱到终止的“不是”那个词。当我的长调和全部音乐那久久不散的余音终于悄然逝尽的一霎间,我滚鞍下马,猛地把身体扑进青青的茂密草丛之中。我悄悄地亲吻着这苦涩的草地,亲吻着这片留下了我和索米娅的斑斑足迹和炽热爱情,这出现过我永志不忘的美丽红霞和伸展着我的亲人们生路的大草原。我悄悄地哭了,青绿的草茎和嫩叶上,沾挂着我饱含丰富的、告别昔日的泪珠。我想把已成过去的一切都倾洒于此,然后怀着一颗更丰富、更湿润的心去迎接明天,就像古歌中那个骑着黑骏马的牧人一样。

(选自《黑骏马》第八章,有删改)


【注】①小说主人公白音宝力格。小时候被索米娅的奶奶抚养长大,和索米娅青梅竹马。 后索米娅被草原坏人侮辱,并怀上了其其格,白音宝力格因而离开草原,索米娅也远嫁车夫达 瓦仓,并有了三个孩子。多年后,白音宝力格骑着黑马重返草原,寻找索米娅。②蒙古语,哥哥的意思。
1.画线句对“音响”的描写极具特色,请加以赏析。
2.结合奶奶、索米娅、其其格三位人物,概括草原女性群体形象。
3.分析本文叙述上的特征。
4.小说多次写到草原流传的古歌《黑骏马》,请探究其艺术效果。
2020-07-14更新 | 10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