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春秋 > 左丘明(前556-前451)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60 题号:2186233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桓公自莒反于齐,使鲍叔为宰,辞曰:臣,君之庸臣也。君加惠于臣,使不冻馁,则是君之赐也。若必治国家者,则非臣之所能也。若必治国家者,则其管夷吾乎。臣之所不若夷吾者五:宽惠柔民,弗若也;治国家不失其,弗若也;忠信可结于百姓,弗若也;制礼义可法于四方,弗若也;执桴鼓立于军门,使百姓皆加勇焉,弗若也。桓公曰:夫管夷吾射寡人中钩,是以滨于死鲍叔对曰:夫为其君动也。君若宥而反之,夫犹是也。桓公曰:若何?鲍子对曰:请诸鲁。桓公曰:施伯鲁君之谋臣也夫知吾将用之必不予我矣。若之何?鲍子对曰:使人请诸鲁,曰‘寡君有不令之臣在君之国,欲以戮之于群臣,故请之’。则予我矣。桓公使请诸鲁,如鲍叔之言。

庄公以问施伯,施伯对曰:此非欲戮之也,欲用其政也。夫管子,天下之才也,所在之国,则必得志于天下。令彼在齐,则必长为鲁国忧矣。庄公曰:若何?施伯对曰:杀而以其尸授之。庄公将杀管仲,齐使者请曰:寡君欲亲以为戮,若不生得以戮于群臣,犹未得请也。请生之。于是庄公使束缚以予齐使。齐使受之而退。

(节选自《国语·齐语》)

材料二: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民忧劳,我佚乐之;民恶贫贱,我富贵之;民恶危坠,我存安之;民恶灭绝,我生育之。能佚乐之,则民为之忧劳;能富贵之,则民为之贫贱;能存安之,则民为之危坠;能生育之,则民为之灭绝。故刑罚不足以畏其意,杀戮不足以服其心。故刑罚繁而意不恐,则令不行矣;杀戮众而心不服,则上位危矣。故从其四欲,则远者自亲;行其四恶,则近者叛之。故知予之为取者,政之宝也。

(节选自《管子·牧民第一》)

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施伯A鲁君之B谋臣C也D夫知吾E将用F之G必不用予我矣。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冻馁,受冻挨饿,与《送东阳马生序》“无冻馁之患矣”中的“冻馁”含义相同。
B.柄,文中喻指在言行上被人抓住的材料,与成语“授人以柄”中的“柄”含义相同。
C.不令,指不听从命令;“不令之臣”指不听从命令的臣子,在文中具体指的是管仲。
D.恶,厌恶,与《兼爱》“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中的“恶”含义不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桓公从莒国返回齐国后,任命鲍叔牙为宰相,鲍叔牙以自己是庸臣为由拒绝了齐桓公的任命,并向他举荐了管仲。
B.鲍叔牙认为自己在兴国安邦、取信于民等方面都不如管仲,这表现出了鲍叔牙是一个品德高尚、知人善荐的人。
C.齐桓公因和管仲之前互相敌对,担心管仲不会来齐国,鲍叔牙解释管仲是心怀宽宥之人,他会返回齐国效忠齐桓公。
D.施伯劝告鲁庄公杀掉管仲,如果让管仲返回齐国,将会成为鲁国长久的祸患,但鲁庄公最终还是把管仲交给了齐使。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管夷吾射寡人中钩,是以滨于死。
(2)故刑罚繁而意不恐,则令不行矣;杀戮众而心不服,则上位危矣。
5.鲍叔牙认为管仲能做到“宽惠柔民”,那么管仲是从哪些方面做到“宽惠柔民”的?请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齐侯与蔡姬乘舟于囿,荡公。公惧变色;禁之,不可。公怒,归之,未之绝也。蔡人嫁之。

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对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太公曰:‘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徵;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对曰:“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

师进,次于陉。

夏,楚子使屈完如师。师退,次于召陵。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齐侯曰:“岂不谷()是为? 先君之好是继,与不谷同好,何如?”对曰:“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齐侯曰:“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对曰:“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

屈完及诸侯盟。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越国以          鄙:以…为边邑
B.又欲其西封       肆:肆意
C.赐我先君          履:践踏。
D.师进,于陉       次:驻扎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其无礼于晋        夹辅周室
B.夜缒               昭王南征不复
C.失其所               楚子使师言曰
D.还也               问诸水滨
3.对甲乙两文的分析和理解,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顶是
A.甲文赞扬了烛之武临危受命,不避险阻,只身去说服秦君,维护了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同时也反映了春秋时代各诸侯国之间斗争的复杂性。
B.乙文通过双方的矛盾冲突来刻画人物形象,既使我们明白了这场外交斗争的性质及其过程,又让我们看到了各具情貌的四位历史人物。
C.乙文中楚王派出的使者面对管仲和齐桓公疾言厉色的质问,否认了周昭王的死和楚国有任何关系,不卑不亢,见机行事,从而避免了战争的发生。
D.两篇文章都体现了《 左传》 长于叙事,兽于记述辞令,讲究谋篇布局的特点,正因为如此,《左传》 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2)公惧变色;禁之,不可。公怒,归之,未之绝也。
5.用“/ ”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
2017-09-10更新 | 116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桓公自莒反于齐,使鲍叔为宰,曰:“臣,君之庸臣也。若必治国家者,则其管夷吾乎。”使请诸鲁,管仲至,桓公亲逆之于郊,与之坐而问政:“为之若何?”管子对曰:“昔者圣王之治天下也参其国而伍其鄙定民之居成民之事陵为之终而慎用其六柄焉。”

桓公曰:“成民之事若何?”管子对曰:“四民者,勿使杂处,杂处则其言咙,其事易。”公曰:“处士、农、工、商若何?”管子对曰:“昔圣王之处士也,使就闲燕;处工,就官府;处商,就市井;处农,就田野。”

“令夫士,群萃而州处,闲燕则父与父言义,子与子言孝,其事君者言敬,其幼者言令夫工,群萃而州处,审其四时,辨其功苦,权节其用,论比协材。旦暮从事,施于四方,以饬其子弟,相语以事,相示以巧,相陈以功。令夫商,群萃而州处,察其四时,而监其乡之资,以知其市之贾,以其所有,易其所无,市贱鬻贵。令夫农,群萃而州处,察其四时,权节其用,耒、耜、耞、芟。及寒,击草除田,以待时耕;及耕,深耕而疾耰之,以待时雨;时雨既至,挟其枪、刈、耨、镈,以旦暮从事于田野。”

桓公曰:“吾欲从事于诸侯,其可乎?”管子对曰:“未可,国未安。”桓公曰:“安国若何?”管子对曰:“修旧法,择其善者而业用之;遂滋民,与无财,而敬百姓,则国安矣。”桓公曰:“诺。”遂修旧法,择其善者而业用之。遂滋民,与无财,而敬百姓,国既安矣,桓公曰“国安矣,其可乎?”管子对曰:“未可。君若正卒伍,修甲兵,则大国亦将正卒伍,修甲兵,则难以速得志矣。君若欲速得志于天下诸侯,则事可以隐,令可以寄政。”桓公曰:“为之若何?”管子对曰:“作内政而寄军令焉。”桓公曰:“善。”

管子于是制国:“三军,故有中军之鼓,有国子之鼓,有高子之鼓。春以蒐振旅,秋以狝治兵。是故卒伍整于里,军旅整于郊。内教既成,令勿使迁徙,伍之人祭祀同福,死丧同恤,祸灾共之。人与人相畴,家与家相畴,世同居,少同游,故夜战声相闻,足以不乖;昼战目相见,足以相识。其欢欣足以相死。居同乐,行同和,死同哀,是故守则同固,战则同强。君有此士三万,以诛无道,天下大国之君莫之能御。”

(选自《国语·管仲对桓公以霸术》,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昔者/圣王之治天下也/参其国而伍其鄙/定民之居/成民之事/陵为之终/而慎用其六柄焉
B.昔者/圣王之治/天下也参其国而伍其鄙/定民之居成/民之事陵/为之终/而慎用其六柄焉
C.昔者/圣王之治/天下也参其国而伍其鄙/定民之居/成民之事/陵为之终/而慎用其六柄焉
D.昔者/圣王之治天下也/参其国而伍其鄙/定民之居成/民之事陵/为之终/而慎用其六柄焉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辞”意思是“推辞”,与《木兰诗》“旦辞爷娘去”中的“辞”含义不同。
B.“比”意思是“等到”,与《项脊轩志》“比去,以手阖门”中的“比”含义相同。
C.“弟”意思是“弟弟”,与《琵琶行》“弟走从军阿姨死”中的“弟”含义相同。
D.“从事”意思是“劳作”,现在一般指干某项事业,二者含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管仲被齐桓公任用源于鲍叔的举荐,齐桓公听从了鲍叔的建议,派人从鲁国请回管仲,并亲自到郊外迎接。
B.商人聚集在一起居住,可以了解不同季节的营销需要,掌握市场的行情,用已有的东西换取缺少的物品,低价买进高价卖出。
C.管仲认为如果齐国整顿军队,修造盔甲兵器,其他大国也这样,齐桓公就不能实现成就一番事业的志向。
D.同一个伍的人世代同住一地,从小一起游戏,有福同享、有难同当,面对战争,大家齐力防守,英勇作战。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君之庸臣也。若必治国家者,则其管夷吾乎。
(2)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5.《论语宪问》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请结合文本概述管仲是如何帮助齐桓公的。
2023-05-04更新 | 104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烛之武退秦师(节选)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 ”亦去之。

1.下列词语中 “济”字的意义和 “朝济而夕设版焉 ”中的“济”相同的一项
A.济世安民B.同舟共济C.赈灾济贫D.无济于事
2.下列各句词类活用与 “既东封郑”的“东”相同的是(          
A.夜缒而出B.共其乏困C.越国以鄙远D.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3.下列加点的词在句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共其乏困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C.君知其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4.下列对文段相关知识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烛之武始终以秦国利益为出发点,经过反复哀求,终于让秦国答应退兵。
B.秦晋势均力敌,因为秦与郑结盟,使晋国处于进退两难之地,晋文公经过缜密的分析不得不退兵。
C.晋文公为了报答秦伯, 曾经答应过给秦国两座城池, 但事后反悔,这也是秦伯最终退兵的一个重要原因。
D.《左传》、《公羊传》、《东周列国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作 “春秋三传 ”。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2)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2020-02-06更新 | 3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