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当代 > 刘心武(1942-)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难度:0.65 引用次数:67 题号:2193378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钢琴小梁

刘心武

那家人住着好大一幢别墅,女主人为了某种考虑,要把女儿的钢琴从一楼挪到三楼去。搬家公司都有挪钢琴的业务,但是女主人早就知道,有“要想平安换琴房,必得请来钢琴梁”一说。钢琴梁并非艺名梁粱或梁云迪的钢琴演奏家,他是个搬运工,起先受雇于一家搬家公司,他五短身材,膀大腰圆,络腮胡子,超厚嘴唇,堪称大力士,总是负责搬运体积最大、分量最沉的东西,遇到钢琴,总是以他为主,带着另外三四位师傅一起搬运,从未有过闪失,后来音乐学院大搬迁,需要把几百架钢琴从旧琴房挪到新琴房,他带队把任务完成得极为出色,名声大噪,就脱离那家搬运公司,自己注册了一家专门挪移钢琴的小公司,如今城里跨入小康的家庭,多有为独生子女置备钢琴的,富豪家庭更在别墅中摆设三角大钢琴,因此,钢琴梁的生意相当不错,当然,如果不是钢琴,凡特殊的重物,他那个小公司都承揽手工搬运。

那富家太太打通了钢琴梁电话,说当年钢琴进家,就是请他搬运的,第二天调琴师来调琴,说凡钢琴梁搬运的钢琴,不仅没有纹丝磕碰痕迹,而且调起来一定不会遇到异常情况,说明梁师傅不是仅仅靠力气,更多是用脑子,因地制宜地进行挪移,是把钢琴也当作一个生命来呵护的……钢琴梁还能回忆起那次搬运的情况,问明别墅楼梯的结构尺寸,同意接这个活儿,却提出一个附加条件,就是他儿子这几天放假,媳妇在超市上班,怕他也走了,孩子在租借房那边乱跑,因此,他带三个师傅来的同时,还想捎上他的儿子梁勇,希望能给他儿子提供一个做作业的地方,富家太太问他儿子多大,原来,跟她宝贝女儿一样大,都上小学五年级,就爽快地同意了:“就带他来吧,他们俩还能一起学习,挺好的。”

那天钢琴梁带着三位师傅来了,富家太太忘了那孩子的名字,就笑称他钢琴小梁,又唤过女儿薇薇,安排钢琴小梁和薇薇在一楼大客厅落地窗旁的麻将桌那里写作业。

那边富太太给钢琴梁提要求,钢琴梁拿出卷尺,量楼梯的尺寸,拐弯的地方,量了好几次,精确到微米,量完直嘬牙花子,甚至提出:“您干嘛非挪楼上去呢?”富太太也不解释,只表示她会多给劳务费。

这边钢琴小梁和薇薇坐在麻将桌边,各自摊开自己的课本作业本,钢琴小粱认真地做算术题,薇薇却尖着耳朵听那边的动静,生怕她妈妈改主意,冲那边大声嚷:“就搬楼上!就要搬嘛!”她想的是,这一搬,还得请调琴师再调音,也还要再调整从音乐学院特聘的钢琴老师来家教的时间,她可以轻松愉快好几天了,啊呀,夜里做梦该不再有那些钢琴谱上的“蝌蚪”乱蹦乱跳变成癞蛤蟆的怕人情景了!

薇薇问钢琴小梁上的哪个学校,小梁道出那借读学校的名字,薇薇撇嘴:“连区重点都不是呢!”就告诉小梁自己上的是什么名牌学校,虽然在市中心很远,但每天有雇的司机接送,那车可是宾利啊,听说过吗?小梁不懂什么是宾利,但是也很自豪,他指指窗外:“我爸新买的!”那是一辆国产小面包,薇薇笑了:“那也算是车?”做完三道题,小梁说:“我要玩玩了。”薇薇说:“好呀!我们地下室有游泳池,你想游吗?”小梁说:“爸爸定的规矩,我做完三道题,可以轻松三分钟。”就从衣兜里掏出个木头削的手捻陀螺,在那麻将桌上玩了起来,薇薇也玩,总不能让陀螺久转,就愤愤地问:“你会弹钢琴吗?”小梁摇头,薇薇用手指划脸皮:“还钢琴小梁呢!叫你琴盲小梁还差不离!”这时候就听楼梯那边有钢琴梁号令另外三位师傅的声音,小梁就说:“你家这台琴是奥地利生产的蓓森朵夫吧?比德国产的斯坦威还贵还重。”薇薇双手一拍:“哇噻,你懂钢琴啊!”

那天那时候,薇薇的爷爷先坐在客厅沙发上打瞌睡,后来醒了,招呼薇薇:“宝贝儿,小天使,我的报纸呢?”薇薇很不耐烦:“不就在茶几上吗?”小梁就过去,从茶几上拿起报纸,双手递过去:“爷爷,您看报。”薇薇爷爷接过去,惊讶地望着他,问:“你是哪家的孩子?”薇薇就大声说:“他是钢琴小梁!”又问小梁:“你看他像不像老了的喜羊羊?”小梁不言语,心想,我爸教我的,对长辈要尊敬。薇薇又告诉他:“爷爷平时不住在这儿。他自己也有大单元。他要过生日了,多少岁呀?不告诉你,你自己猜。”小梁问:“爷爷过生日,你送他什么礼物呀?”薇薇说:“我画张画儿送他,他准特别高兴。”小梁说:“我爸下月过生日。我要买个钥匙链送他。现在保密呢。”薇薇说:“买什么呀!我有好多钥匙链,外国的,我去拿一堆来,你随便挑。”小梁说:“我自己买。”薇薇问:“你哪儿来的钱?”小梁说:“我捡饮料瓶卖废品,攒十来块了。我要买个他最喜欢的。我知道他最喜欢什么样的。”后来他们又写作业,又玩陀螺。

钢琴挪窝成功了。富太太付了钱,一边往外送钢琴梁一边就给调琴师打电话。那辆小面包车开走了,富太太发现薇薇手里捏着个东西,忙问:“那是什么脏东西?扔了洗手去!”那是钢琴小梁送给她的,钢琴梁亲手雕出来的陀螺。薇薇把紧握陀螺的手藏到身后,宣布:“我要跟钢琴小梁做朋友。我会邀请他再来跟我一起做作业!”富太太两条眉毛快飞出脑门,张开嘴巴半天合不拢。

(有删改)

1.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钢琴梁搬运的钢琴不仅没有纹丝磕碰痕迹,而且调起来一定不会遇到异常情况,说明他不仅有力气,还有技术。
B.钢琴小梁从茶几上拿起报纸,双手递给爷爷,礼貌地请他看报,是钢琴梁重视教育的表现,他与“富太太”有不同的教育观。
C.薇薇从一开始炫耀车、游泳池,到把小梁送给她的陀螺藏在身后,说明她对钢琴小梁的态度有明显转变,让富太太难以理解。
D.小说中的富太太生活优渥,却因为忘了钢琴梁儿子的名字,临时给他取了一个钢琴小梁的称呼,说明她为人刁钻无礼。
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采用正面侧面结合的方式刻画人物,如正面描写钢琴梁的身材外貌,又借他人评价侧面表现他专业的搬运水平。
B.小说以小见大,通过富太太请钢琴梁搬琴等小事反映了一部分人只注重物质生活,不注重美好道德品质的现实。
C.文中所刻画的孩子们率真可爱、本性善良,与“富太太”的世故功利构成鲜明对比,这种写法与小说《哦,香雪》一致。
D.小说采用第三人称叙事,利用典型的人物形象、生动的细节描写及个性化语言,表达了讽刺之意,发人深省。
3.第四自然段中“钢琴梁拿出卷尺,量楼梯的尺寸,拐弯的地方量了好几次,精确到微米”这些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小说相关内容简要分析。
4.“工匠精神”内涵丰富,小说中钢琴梁这一人物的多个细节也折射了工匠精神,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后面题目。
窗的随想
刘心武
①中国古典建筑的窗,要求窗框就是画框,看出去是一幅图画。杜甫除有“窗含西岭千秋雪”的名句外,还有若干“望窗外如赏画”的吟诵,如他在成都草堂“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奢”,于是窗框就框出了美景:“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如果窗外望不到自然风景,那么,就人造景观,比如竖起太湖石,栽种芭蕉、梧桐、竹丛、鸡爪红枫……所面对的墙壁会让爬山虎点缀,甚至放养一只仙鹤。
②窗的基本功能,是进光、透气。当然在更古的时候,窗洞也是烟囱。中国古典窗,往往为了追求审美效果,而牺牲掉透光量和透气性。西方的古典窗则非常重视透光、透气的功能,比如他们很早就有落地窗,窗户的下部直接与地板衔接,这在中国古典居室建筑中是几乎没有的。德国古典小说《茵梦湖》里写到蝴蝶窗,这种窗户体型大,上部呈圆弧形,窗扇可充分推开以至与外墙面紧贴,这样从外面望过去,窗扇就如蝴蝶的两只翅膀。西方从古典窗始,就追求窗扇闭合时要十分严密,尽量做到隔音、隔气息以及一切窗外的信息。但中国古典窗不但不追求严密隔绝,相反,还追求窗里窗外的沟通,“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对于从窗外渗进的地气与虫声,不但不反感,而是倍觉欣慰。最典型的例子是唐代诗人孟浩然,他有四句诗,“散发乘夕凉”,从外面回到家里,就把头发散开乘凉,“开轩卧闲敞”,把建筑物的窗户全都打开,躺到凉榻上,于是,他眼、耳、鼻、舌、身、心,全方位地享受窗户给予他的生命快乐:窗框如画框,窗外是图画,视觉享受自不消说;“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有嗅觉、听觉享受,在那样一个暑日的傍晚,闻着荷花香,听到竹丛那些竹叶叶尖上凝聚的露滴不断地落到地面或荷池中,肯定满口生津,舌享受也有了,而卧在榻上的肢体肯定也就更加惬意,进一步,他就想弹琴,想知音,想跟朋友分享这美好的一切,心中诗意盎然,灵魂也就从至美升华到至善的境界。
③中国窗的私密性差。以往的窗,木质窗棂上糊的是高丽纸,北京有俗语“捅破那层窗户纸”(意味着让真相大白),更有“听窗根”“隔窗有耳”之说,那种窗户纸不但用手指头很容易捅破,用舌尖的唾液也能将其舔破。《红楼梦》第七十五回,写宁国府的女主子尤氏,带着丫头银蝶,从荣国府回到宁国府,去到其丈夫和一群狐朋狗友聚赌胡闹的屋子窗外,又偷听,又偷看,情节的合理性,就在于那个时代的中国即使是贵族府第,窗棂上多半还是糊着高丽纸,既难隔音,也难隔影。
④西方的窗,则很早就重视维护隐私的功能。在玻璃大量使用以前,会以厚实的木材,甚至辅以铁皮,来制作窗扇,一旦窗扇关闭,室内就成为一个与窗外完全隔绝的私密空间。莎士比亚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第五幕,场景是朱丽叶的卧室,两个恋人在那里幽会,但是时间匆匆流逝,很快到了天亮时分,朱丽叶母亲随时会来到这个地方,没办法,罗密欧必须离开,这时候就有一句台词由朱丽叶道出:“那么窗啊,让白昼进来,让生命出去!”窗,对于他们来说是一道闸门,将隐私空间与公众共享空间严格地划分开,但是白昼来临,罗密欧必须通过窗户、阳台逃走,因此朱丽叶对窗充满哀怨——它竟不能让他们永享私密的爱情。
⑤东西方传统窗文化的差异,并无对错优劣高低妍媸之分,人们到处生活,各处的人们纷纷创造出既有人类共通性又具民族特殊性的窗。现在值得讨论的,是随着全球一体化的进程,新型建筑材料的推广,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首先在城市里,出现越来越多的无窗建筑,特别是摩天楼等大型公共建筑,采用透明墙面,外望或许有窗的意味,但是没有了可以开启关合的窗扇,也就不能称窗。以北京为例,国家大剧院、水立方、中央电视台新楼,以及号称全球最大单体建筑的天竺机场T3航站楼,都无窗,这种趋势也已经推衍到某些高档公寓楼,据说是“智能建筑”,已经根本用不着窗户来提供照明、换气等功能,通过其本身的能源系统,能全天候地保持光亮、通风以及恒温、恒湿。人类的建筑,是否正在走向“窗灭绝”?
⑥今年年初,国际上有“建筑界诺贝尔奖”之称的普利兹克奖,颁给了中国建筑师王澍,他的那些作品,还大量地有窗,既有中国古典窗的元素,也有西方古典窗的元素,更从中国乡村农舍窗中汲取了营养,形成了一些可资研究的新型窗。
⑦无论如何,这个世界,人们不能只是跟Windows(视窗)打交道,从居室之窗,到心灵之窗,孟浩然那样的窗享受,应该具有永恒的意义。
(选自2012年8月20日《文汇报》,有删节)
1.你对文中画线句子是怎样理解的?
(1)心中诗意盎然,灵魂也就从至美升华到至善的境界。
(2)无论如何,这个世界,人们不能只是跟Windows(视窗)打交道。
2.东西方的窗有哪些不同?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
3.作者在文中多处引用了古典诗词名句或中外小说、戏剧作品,请问,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从文中可以看出,窗子的历史由来已久,但是,随着新型建筑材料的推广,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窗子却濒临灭绝的境地。你是如何看待这一现象的?
2016-11-18更新 | 84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公共汽车咏叹调(节选)

刘心武

车在西单站停靠了,可没开。

有两个小伙子,是从车上下来的。他们气冲冲绕过车头,闯到驾驶室边,一个拽开门就骂:“你XX的工会大楼干吗不停?!”一个竟伸出手去要拽司机:“有你这么开车的吗?!你下来!”

工会大楼是前一站。发车时本是说工会大楼停而西单不停的,当时,大家伙一个劲儿嚷:“西单停!”“西单停!”他才前一站不停停西单。

他心想你们非要在工会大楼下车干吗刚才不嚷嚷?真是谁心善谁吃亏。前一阵大北窑那儿修路,车堵得厉害,常有忍耐不住的乘客跑过来求他:“师傅,开门让我们下!”不在站上不能开门,这是制度。他本可以置之不理,可他心软,好几次都把门开了,让想下去的下去。这回他又心软。“我们都到西单下!”一片嚷声。他本是将就大家伙,没想到倒惹出了麻烦来。

看这二位那个横劲,怎么着?找茬儿打架吗?他满脸溅朱地指着他们叫嚷起来:“你们想怎么着?嘿,你们要敢拽我你就真拽,这车我今儿个还真不开了!”

底下两个小伙子倒没真拽,但跳着脚骂个没完。

韩冬生气得浑身哆嗦。他转过身来,朝着车厢呼喊:“嘿,你们说说,是不是刚才车上都嚷着要我西单停车?!”

车上的乘客竟没有一个应声作证。

韩冬生大受刺激。他转身冲着车下二位对吵起来。交通警走拢车前,问韩冬生怎么回事儿。

韩冬生气咻咻地望着两个寻衅者消失的地方,赌气地说:“你们逮不着流氓就罚我吧!今儿个我还真不干了!”他掏出印着红1、黄2、蓝3、绿4的一叠“北京市机动车驾驶员违章记录证”,一下子递到交通警手里。

交通警很冷静,把四张卡片都还给了韩冬生,对他说:“你先把车开走吧!”

韩冬生把胳膊抱在胸前,梗着脖子宣布:“我这车出毛病了,开不了了!”

连续几辆出租汽车从街心驶过。

韩冬生望着出租汽车顶上安装的有“TAXI”字样的顶灯,心里更不是滋味。

他把那顶灯叫成“坟头”。“那些顶着坟头的家伙”,他这么称呼出租汽车司机。他从羡慕他们,到嫉妒他们。

韩冬生今年三十一岁。父亲是一家饭馆的“白案”。两个妹妹也在饭馆,一个给“红案”切菜备料,一个端盘儿。他弟弟是全家的骄傲,在西郊一所大学里工作,尽管是在大学修建队当瓦工。大学里曾给每位教师配置一部《辞海》缩印本,本来行政部门的干部以及工人不一定需要那么厚的一大块纸砖,但福利均等的不成文规则使他弟弟也领到了一部。他弟弟立即倒手转卖,便得了四十块钱。这类事多了,韩冬生心里便堵上了冰坨——我们公司怎么一年才发两双手套?

韩冬生赶上了最后一茬“上山下乡”。在村里种地的时候,他常常一边抹着汗水一边幻想:什么时候能当个工人就好了!后来房山的一个小煤矿招工,他欢天喜地地去了。去了才知道当矿工比种地还苦,于是他幻想哪一天能调回城里就好了!一九七九年还真遇上了难得的机会,父亲的一个“把兄弟”在公共汽车公司的一个车队当队长,靠这个“后门”,他转到城里公共汽车公司来了。临调走时,矿上让他在一张纸上按手印,那上头写着他自愿从四级工降为二级工。他没犹豫,蘸着大红的油墨按了。他在公共汽车公司从二级工从头干起。先卖了两年票,后来才学了开车。头两年他还算安心。可这一年多来,他心上长毛了。关键是出租汽车的勃兴,公共汽车驾驶员远没有出租汽车司机自在和实惠。

看着川流不息的出租汽车,韩冬生越发想坚持他的罢工行动。

1.下面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作品通过对驾驶员韩冬生闹情绪的描写,真实地再现了当时体制不完善、分配不公等社会矛盾。
B.作品在写实的基础上大胆想象,生动地展现了交通领域的诸多问题,体现了作者关注社会、关注民生的历史责任感。
C.作品采用第三人称,既注重人物动作、语言描写,又注重心理活动的描写,通过对司机闹“罢工”的描写展现了广阔的社会内容。
D.作品运用了倒叙和插叙的手法,行文紧凑而有波澜,倒叙如先写西单停车之事,然后再写前一站发生的事,插叙如写一家人的工作情况。
E.作品写韩冬生弟弟转卖《辞海》缩印本赚了四十块钱,既突出了韩冬生内心的不平,也反映了教育界问题严重,亟须“拨乱反正”。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品的情节结构。
3.文中画线句子“连续几辆出租汽车从街心驶过”有哪些作用?试作说明。
4.有人认为作者笔下的驾驶员对乘客的态度过于嚣张,你对此有怎样的看法?试从人物塑造和主题表达的角度加以分析。
2023-01-09更新 | 64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掐辫子

刘心武

①一对白领情侣长假携游,去到一处近年开发出的山野景点,见到瀑布深潭,她高兴得跳起来欢呼,山风掠过,将她的草帽吹落潭中,她还没回过神来,他已经跳入潭中。捞起草帽,游回潭边,跃到岸上。她还没做出反应,周边的游客已经响起掌声,还有人说:“跟电影镜头似的!”

②他们躲到僻静处,他把上衣脱下,晾到灌木上。她说:“吓死我了。知道你要表达,可也犯不着这么冒险。”他说:“除了对你表达,其实,还有另外的内心秘密。”她狐疑了:“什么另外的秘密?”他告诉她,掉在潭里的,是草帽。草帽是用什么做的?她随口说:稻草。他告诉她,不,是麦秸。把麦秸用水泡过,然后用双手编成辫子,他们老家的妇女几乎一年四季都会在做完别的活计后,来顺手干这个,叫作掐辫子。一挂辫子大约弯成五圈,近年来的收购价,是一挂一元钱。一个能干的妇女,一天掐辫子能出五六挂……

③她听到这儿放心了,明白他内心里,有区别于她这样城里生城里长的人的眼光和心思,草帽对她来说,不过是一种便宜的遮阳物品。可是对他来说,是他到城里来上大学以前,奶奶、妈妈、姐姐日常掐辫子变化成的产品。她引他聊得更多。他细细叙说。他告诉她,他们家乡,离交通枢纽远,历史上属于兵家必弃之地,如今则属于商家缓争之处,无山无水,开发不成旅游区,离最近的一处古迹也有百里之遥。他也曾苦苦查阅过,竟找不出自古到今各方面的名人有出生在他们那个地方的。总之,那是一处平凡、平淡、平庸的所在。但是平实之地也有平安之福,城市化的浸润离得还远,村庄虽然盖起了新房,却仍有古朴风貌。有人问城市膨胀耕地减少,为什么还有粮食吃?他说,那就是因为还有他家乡那样的存在,每年还种大片的小麦,小麦收过种大片的玉米。而大田劳作之余,妇女们就维系着久远的传统,掐辫子。

④她在秋阳下听他讲家乡,心里仿佛陆续注入一缕一缕的光亮。他没想到她爱听这些。他进一步告诉她,他大学四年的费用,学费是爸爸供,生活费呢,全是奶奶、妈妈和姐姐掐辫子掐出来的。她把玩着那渐渐变干的草帽,忽然觉得,那是有生命的东西,她把草帽像宠物般拥在胸怀。

⑤他们原来的计划,是顺那山谷跋涉到最深处,据说那谷的尽头有更高更奇更美的瀑布,那里有开发出的农家院接待游客,在那里可以吃到若干特别的鲜鱼山蔬。但是,她提议改变行程,转而去他的老家,她说她想看掐辫子,甚至想学着掐辫子。他很高兴。他们交往并不久。这是他原来幻想过却不敢贸然提出的。是的,这个假期很长,他们完全来得及转换目的地。

⑥她随他前往他的家乡。绝对距离并不远,却要先坐火车,慢车站票,熬过一夜,再换长途汽车,再换三轮摩托,车载的终点是一处大集,从那大集镇再徒步一小时,才到他家那个村子。确实无特点可言,就是不多的树,模样雷同的房舍,不甚整洁的村道,一种只能以农村命名的混合气息。

⑦他把她引到自己家时,已经夕阳西下。一进院,不用他指点,她就看到好几个盆,有塑料盆、铝盆,还有一只陶盆,里面浸泡着大体等长的麦秸,散发出一种介于香臭之间的暧昧气息。他妈妈迎面出了屋,手臂上有几挂刚掐好的辫子,不是知道他们来了表示欢迎,她是地道的不速之客。他叫完“妈”就介绍说“这是我女朋友”,她赶忙称呼“大妈”。进屋以后又见到他奶奶。姐姐已经出嫁,但就在邻村,他说明天或许就会回来见面。奶奶坐在那里掐辫子,弄明白她的身份后咧开只剩几颗残牙的嘴无声地笑了好久。她随即听见院子里鸡在拍翅狂叫,她到门边往外看,是大妈在抓鸡。那只母鸡显然一贯得宠,万没想到今天风云突变,因此拼力挣扎。他知道她的心思,怕她跑出去拦阻,就站到她身边轻轻搂住她的腰。她懂得,大妈听见儿子把她介绍出来时,并没有什么强烈的表情,但是此刻她那满院抓鸡的肢体语言,把她面对意外之喜的满腔热情表达得淋漓尽致。一个人对另一个人如此看重,并且以如此淳朴的形态表达出来,是她职场生活中不曾经历的。

⑧晚饭后和大妈聊天,才知道如今四季都有人进村来收妇女们掐好的辫子。除了去做草帽,广东那边又有盘成“黄金条”的。没多久是下元节,祭祀亡魂,要给他们烧“黄金条”。她发现东厢柴草间堆了不少废弃的辫子,大妈悄悄告诉她,那都是奶奶掐的。老人手劲不够,掐不出合格的了。可是,掐了一辈子,喜呀悲呀什么心思都掐进去了,所以不告诉人家不收,还由着老人掐……她意识到这里的妇女掐辫子其实更具有超出换钱的生命意蕴,眼睛潮湿了。

⑨他的爸爸是兽医,那天到外地出诊,第二天一早才回来。她和他一起站在院门外,远远看到那乡村兽医骑着自行车从白杨树下过来,她忽然想大声呼唤:“爸爸!”

1.把握小说语言
(1)下列对小说语言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二段开头“她说:‘吓死我了。知道你要表达,可也犯不着这么冒险。’”一句,使一位恋爱中女子娇羞嗔怪和对男友无限关爱的形象跃然纸上。
B.文中说“平实之地也有平安之福”,意即平凡平常的地方,也有其简单平安的福气福分,表现出作者对农村简单、质朴的生活方式的赞许。
C.“那只母鸡显然一贯得宠,万没想到今天风云突变,因此拼力挣扎”一句,运用拟人手法描写母鸡被抓时的热闹场面,烘托了大妈的喜悦心情。
D.本文用朴实粗犷的叙述性语言,并掺杂一些地方土语方言,讲述了某乡村“掐辫子”的故事,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方色彩。
2.理解重要词语含义
(2)理解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①细细叙说:
②暧昧气息:
3.理解重要语句含意
(3)理解“心里仿佛陆续注入一缕一缕的光亮”这句话的含意。
4.品味语言表达艺术
(4)第五段连用三个“更”字来描写山谷中的瀑布,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试简要分析。
(5)赏析倒数第二段中画线的语句。
(6)本文在语言上有何特色?请举例分析。
5.探究语言深刻意蕴
(7)小说结尾“她忽然想大声呼唤:‘爸爸!’”这句话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2021-09-03更新 | 15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