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宋 > 曾巩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69 题号:2193732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何承矩,字征则。开宝二年,从父继筠讨刘崇,生擒其伪将胡澄。四年,特除闲厩副使。太平兴国中,兵泉州,以平草寇功,迁闲厩使,更擢权知河阳,六年徙潭州。端拱初,除淄州刺史,签书沧州事。时契丹数寇边,承矩请屯兵于顺安寨西关易河沟口引水,东西三百馀里,南北五十七里,筑堤潴水,以助要害,太宗用其策,会霖潦为患,议者多攻其失,承矩援汉魏至唐故事以折之。诏以承矩为河北制置屯田使,民遂获莞蒲鱼蛤之利,而稻田岁入亦助边饷,自是高阳、并海以抵顺安,绝胡寇奔冲之虞。又言顺安至西山,不远百里,亦多川源,愿因而广之,用息外患,朝廷虽嘉之,未及行也。太宗即位,尝手疏和戎为息民之。景德初,契丹修好,上益善其有谋,又命知雄州,进本州团练使兼安抚使。时虏使初至,承矩以为待遇之礼,宜得折中,庶可久也,上嘉纳。

卒,年六十六,赠相州观察使。缘边及涿、易州军民,闻承矩卒,无不流涕,相与至雄州发哀供佛。何氏世为名将,而承矩好学有文,所与游者必贤士大夫有文集藏于家平时章疏论事多适用。既卒,上遣内侍就其家,取存日奏疏进内。太宗知其好学,喜吟咏,前后命中贵人赐以御制并书,积五十馀轴,又面付手札以褒之。初除团练使,真宗谓宰臣曰:承矩将家子,知书好名,以才能自任,宜授以美名。遂除英州,及丐罢瓦桥,诏自择代,遂荐李允则,亦良将也。承矩御下以诚,同其甘苦,边民有告机事者,必与款语,无所猜忌,故虏中动息无不逆知。至道初,虏骑万馀,逼城蝶,迟明承矩出战,斩获甚众,得其酋长,虏始引去,议者犹以开关不俟命为罪,故徙沧州。魏廷式采访河北,得其功状,朝廷遣使实覆,将士始获推赏。承矩治沧、雄州三任,绩效甚著。

(节选自曾巩《隆平集》,有删改)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所与A游者B必贤C士大夫D有文集E藏于家F平时章疏G论事多H适用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诚,用介词“以”组成介宾短语,在句中作状语并后置,与“𫐓以为轮”(《劝学》)的句式不同。
B.夜,指在晚上,名词作状语,与“吾从而师之”(《师说》)中“师”的用法相同。
C.故事,指旧事、先例。今义指的是通过叙述的方式讲一个带有寓意的事件,或是陈述一件往事。
D.利,指利益、好处,与“蚓无爪牙之利”(《劝学》)中“利”的含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承矩深得民心。沿边及涿州、易州的军民听说何承矩去世没有不流泪痛哭的,一起到雄州举行哀悼仪式。
B.太宗知道何承矩好学喜吟咏,便派中贵人将御制并书送给他,还当面交付手札以示褒奖。
C.太平兴国年间,何承矩出兵泉州并平定草寇有功,于是迁任闲厩使,又提升为暂代河阳知府。
D.何承矩担任河北制置屯田使时,提出的以稻田收入资助边饷、扩大江河源头等主张,都得以实施。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宗用其策,会霖潦为患,议者多攻其失。
(2)边民有告机事者,必与款语,无所猜忌,故虏中动息无不逆知。
5.真宗为什么要给何承矩“授以美名”?请结合文意简要概括。
【知识点】 曾巩 史传文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宜黄县县学记

曾巩

古之人,自家至于天子之国,皆有学。自动至于长,未尝去于学之中。学有《诗》《书》、六艺,又有祭祀、乡射、养老之礼。师友以解其感,劝惩以勉其进,戒其不率。其所以为其如此,而其大要,则务使人人学其性,不独防其邪僻放肆也。

及三代衰,圣人之制作尽坏。千余年之间,学有者成,亦非古法。人之体性之举功,唯其所自肆,而临政治人之方,固不素讲。士有聪明朴茂之质,无教养之渐,则其材之不成夫然,盖以不学未成之材,而为天下之吏,又承衰弊之后,而治不教之民。呜呼,仁政之所以不行,盗贼刑罚之所以积,其不以此也欤!

宋兴几百年矣。庆历三年,天子图当世之务,而以学为先,于是天下之学乃得立。而方此之时,抚州之宜黄,犹不能有学。皇祐元年,会令李君详至,始议立学而县之士某某与其徒皆自以谓得发愤于此莫不相励而趋为之。故其材不赋而羡,匠不发而多。其成也,积屋之区若干,而门序正位、讲艺之堂、栖士之舍皆足;积器之数若干,而祀饮寝室之用皆具。其像,孔氏而下从祭之士皆备。其书,经史百氏、翰林子墨之文章,无外求者。其相基会作之本末,总为日若干而已。何其周且逸也!

当四方学废之初,有司之议,以谓学者人情之所不乐。及现此学之作,在其废学数年之后,唯其令之一唱,而四境之内响应,而图之如恐不及。则夫言人之情不乐于学者,其果然也欤?

宜黄之学者,固多良士。而李君之为令,威行爱立,讼清事举,其政又良也。夫及良令之时,而顺其慕学发愤之俗,作为宫室教肄之所,以至图书器用之须,莫不皆有,以养其良材之士。使一人之行修,移之于一家;一家之行修,移之于乡邻族党,则一县之风俗成,人材出矣。教化之行,道德之归,非远人也。可不勉欤!

县之士来请曰:愿有记!故记之。十二月某日也。

(选自《元丰类稿》,有删改)

1.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始议立A学B而县之士某某C与其徒D皆自以谓得E发愤F于此G莫不相励而趋H为之。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六艺,文中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科目,也可以指《诗》《书》等六种经书。
B.所以,文中指原因,与“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中的“所以”的含义相同。
C.“而无教养之渐”与“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两句中的“而”的含义不同。
D.固,文中指本来,与《师说》中“其闻道也固先乎吾”的“固”字的含义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作者认为,学习是极重要的事,从起居饮食的小事,到治理国家天下的大事,都不能离开学习。
B.文章首叙古代建立学校及其成绩:次说后世废学及其导致的后果;然后归到宜黄县的立学而加以赞美。
C.作者认为,学子有聪明朴实、美好的资质,却没有日常的教养,那么他们最终不能成才也是理所当然的。
D.作者认为人的本性原本就是不乐意进学校学习的,所以在本文结尾提出自己的期望,劝勉人们努力于学。
2024-01-15更新 | 28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饮归亭记

曾巩

金溪汪君名遘,为尉之三月,斥其四垣为射亭。既成教士于其间而名之曰饮归之亭以书走临川请记于予请数反不止予之言何足取汪君徒深望予也既不得辞,乃记之曰:

射之用事已远,其先之以礼乐以辨德,《》之所谓宾、燕、乡饮、大射之射是也;其贵力而尚技以立武,《记》之所谓四时教士贯革之射是也。古者海内洽和,则先礼射,而弓矢以立武,亦不废于有司。及三代衰,王政缺,礼乐之事相属而尽坏,揖让之射滋亦熄。至其后,天下尝集,国家尝闲暇矣。先王之礼,其节文皆在,其行之不难。然自秦汉以来千有余岁,衰微绌塞,空见于六艺之文,而莫有从事者,由世之苟简者胜也。争夺兴而战禽攻取之党奋,则强弓疾矢巧技之出不得而废,其不以势哉?

今尉之教射,不比乎礼乐而贵乎技力。其众虽小,然其旗旄镯鼓,五兵之器,便习之利,与夫行止步趋迟速之节,皆宜有法,则其所教亦非独射也。其幸而在乎无事之时,则得以自休守境而填卫百姓;其不幸杀越剽攻,骇惊闾巷,而并逐于大山长谷之间,则将犯晨夜,蒙雾露,蹈厄驰危,不避矢石之患,汤火之难,出入千里,而与之有事,则士其可以不素教哉?今亭之作,所以教士,汪君又谓古者师还必饮至于庙,以纪军实。今庙废不设,亦欲士胜而归则饮之于此,遂以名其亭。汪君之志,与其职可谓协矣!

或谓汪君儒生,尉文吏,以礼义禁盗宜可止,顾乃习斗而喜胜,其是与?夫治固不可以不兼文武,而施泽于堂庑之上,服冕搢笏,使士民化、奸宄息者,固亦在彼而不在此也。然而天下之事能大者固可以兼小,未有小不治而能大也。故汪君之汲汲于斯,不忽乎任小,其非所谓有志者邪?

(选自《曾巩文集》)


【注】①滋:更加,愈益。②集:同“辑”,和睦。③绌塞:困厄,闭塞。④镯:钟状的铃,古代军中乐器。⑤填:同“镇”,使安定。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既成/教士于其间而名之曰/饮归之亭/以书走临川/请记于予/请数反不止/予之言何足取/汪君徒深望予也/既不得辞
B.既成/教士于其间/而名之曰饮归之亭/以书走临川/请记于予/请数反不止/予之言何足取/汪君徒深望予也/既不得辞
C.既成/教士于其间而名之曰/饮归之亭/以书走临川/请记于予/请数反/不止予之言/何足取/汪君徒深望予也/既不得辞
D.既成/教士于其间/而名之曰饮归之亭/以书走临川/请记于予/请数反不止/予之言/何足取汪君/徒深望予也/既不得辞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尉,指县尉,位在县令之下,主管治安,负责刑事侦查、缉捕罪犯等,多由武将担任。
B.《记》是指《礼记》,古代礼学文献,记载了宾、燕、乡饮、大射等跟习射有关的礼。
C.三代,指夏、商、周三代,古人认为三代行王政,礼乐制度相对健全,后世则衰落了。
D.饮至,是古代征伐战胜归来祭告宗庙并饮酒庆祝的典礼,后来泛指一般奏凯庆功之宴。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射箭的活动分为两种,一种是礼仪活动,另一种是军事活动,前者在后世渐渐衰落。
B.先王关于射箭的礼仪都在,实行起来并不困难,但是从秦汉以后,只见于记载未被实行。
C.汪遘教人学习射箭,看重的不是射箭的礼教功能,而是将射箭作为一种军事技能的训练。
D.治理天下应该兼用文武两种方法,治理百姓、止息奸宄的,本来在于武力而不在于礼义。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争夺兴而战禽攻取之党奋,则强弓疾矢巧技之出不得而废。
(2)以礼义禁盗宜可止,顾乃习斗而喜胜,其是与?
5.在作者看来汪遘教士习射的意义是什么?
2022-04-26更新 | 97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尹公亭记

曾巩

①君子之于己,自得而已矣,非有待于外也。然而曰疾没世而名不称焉者,所以与人同其行也。人之于君子,潜心而已矣,非有待于外也。然而有表其闾,名其乡,欲其风声气烈暴于世之耳目而无穷者,所以与人同其好也。内有以得诸己,外有以与人同其好,此所以为先王之道,而异乎百家之说也。

②随为州,去京师远,其地僻绝。庆历之间,起居舍人、直龙图阁河南尹公洙以不为在势者所容谪是州,居于城东五里开元佛寺之金灯院。尹公有行义文学,长于辨论,一时与之游者,皆世之闻人,而人人自以为不能及。于是时,尹公之名震天下,而其所学,盖不以贫富、贵贱、死生动其心,故其居于随,日以考图书、通古今为事,而不知其官之为谪也。尝于其居之北阜,竹柏之间,结茅为亭,以茇而嬉,岁余乃去。既去,而人不忍废坏,辄理之,因名之曰尹公之亭。州从事谢景平刻石记其事。至治平四年,司农少卿赞皇李公禹卿为是州,始因其故基,增庳益狭,斩材以易之,陶瓦以覆之,既成,而宽深亢爽,环随之山皆在几席。又以其旧亭峙之于北,于是随人皆喜慰其思,而又获游观之美。其冬,李公以图走京师,属予记之。

③盖尹公之行见于事、言见于书者,固已赫然动人;而李公于是又侈而大之者,岂独慰随人之思于一时,而与之共其乐□!亦将使夫荒遐僻绝之境,至于后人见闻之所不及,而传其名、览其迹者,莫不低回俯仰,想尹公之风声气烈,至于愈远而弥新,是可谓与人同其好也。则李公之传于世,亦岂有已乎?故予为之书,时熙宁元年正月日也。

〔注〕①茇():草根,此指在草间住宿。

1.下列对第①段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介绍了尹公之亭的建亭缘由。
B.阐述了作者写这篇记的原因。
C.批判了旌表君子住处的行为。
D.以议发端阐明了作者的观点。
2.第②段画线部分的语言很有特点,请加以赏析。
3.可填入第③段画线句方框中的虚词是(     
A.乎B.耶C.哉D.焉
4.评析本文写作的思想意义。
2023-08-13更新 | 4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