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言文阅读 > 体裁 > 史传文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75 题号:2224424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景公将观于淄上,与晏子闲立。公喟然叹曰:呜呼!使国可长保而传于子孙,岂不乐哉?晏子对曰:婴闻明王不徒立,百姓不虚至。今君以政乱国,以行弃民久矣,而欲保之,不亦难乎!婴闻之,能长保国者,能终善者也。诸侯并立,能终善者为长;列士并学,能终善者为师。昔先君桓公,方任贤而赞德之时,亡国恃以存,危国仰以安。是以民乐其政而世高其德,行远征暴,劳者不,驱海内使朝天子,而诸侯不怨。当是时也,盛君之行不能焉。及其卒而衰,怠于德而并于乐,身溺于妇侍而谋于竖刁。是以民苦其政而世非其行故身死乎胡宫而不举虫出而不收。当是时也,桀、纣之卒不能恶焉。今君临民若寇雠,见善若避热,乱政而危贤,必于众,肆欲于民,而虐诛于下,恐及于身。

(节选自《晏子春秋·内篇谏上第一》)

材料二:

人君之治,莫大于道,莫盛于德,莫美于教,莫神于化。道者所以持之也,德者所以苞之也,教者所以知之也,化者所以致之也。民有性,有情,有化,有俗。情性者,心也,本也。化俗者,行也,末也。末生于本,行起于心。是以上君抚世,先其本而后其末,顺其心而理其行。心情苟正,则奸匿无所生,邪意无所载矣。

深知之,皆务正己以为表,明礼义以为教;和德气于未生之前,正表仪于咳笑之后。民之胎也,合中和以成;其生也,立方正以长。是以为仁义之心,廉耻之志,骨著脉通,与体俱生,而无粗秽之气,无邪淫之欲。虽放之大荒之外,措之幽冥之内,终无违礼之行;投之危亡之地,纳之锋锷之间,终无苟全之心。举世之人,行皆若此,则又乌所得夫奸乱之民而加辟哉?上天之载,无声无臭,仪形文王,万邦作孚。此姬氏所以崇美于前,而致刑措于后也。

(节选自王符《潜夫论·德化》)

【注】①圣:圣明的君主。②姬氏:指周王朝。

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是以民苦A其政B而世非C其行D故身E死乎胡宫F而不举G虫H出而不收。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疾,憎恨,与《荀子·劝学》“声非加疾也”中的“疾”词义不同。
B.进,超过,与《庖丁解牛》“进乎技矣”中的“进”词义相同。
C.逆,违背,与《孔雀东南飞》“逆以煎我怀”中的“逆”词义不同。
D.所以,是……的原因,与《师说》“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中的“所以”词义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晏子认为,诸侯众多,只有能善始善终行仁政的人才能成为首领;众多学子一同学习,只有能善始善终专心学习的人才能成为老师。
B.晏子在向齐景公进谏的时候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以齐桓公能善始则成就霸业,不能善终则落得可悲的结局进行对比,很有说服力。
C.材料二中,王符认为民众有性灵感情,也有风化习俗;性灵感情是内心的表达,是根本,而风化习俗是外在的行为方式,是末节。
D.材料二最后,王符列举周王朝后期的君主不能像前期的君主那样使得天下太平的史实,意在强调治理国家不能完全搁置刑法不用。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昔先君桓公,方任贤而赞德之时,亡国恃以存,危国仰以安。
(2)圣深知之,皆务正己以为表,明礼义以为教。
5.两则材料对国君治理国家各提出了怎样的要求?请简要概括。
【知识点】 史传文 单篇论文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石闻坚在寿阳,甚惧,欲不战以老秦师。谢琰劝石从序言。十一月,谢玄遣广陵相刘牢之帅精兵五千人趣洛涧,未至十里,梁成阻涧为陈以待之。牢之直前渡水,击成,大破之。执秦扬州刺史王显等,尽收其器械军实。于是谢石等诸军,水陆继进。秦王坚与阳平公融登寿阳城望之。见晋兵部阵严整,又望八公山上草木,皆以为晋兵,顾谓融曰:“此亦敌,何谓弱也!”怃然始有惧色。

秦兵逼淝水而陈,晋兵不得渡。谢玄遣使谓阳平公融曰:“君悬军深入而置陈逼水此乃持久之计非欲速战者也若移陈少却使晋兵得渡以决胜负不亦善乎!”秦诸将皆曰:“我众彼寡,不如遏之,使不得上,可以万全。”坚曰:“但引兵少却,使之半渡,我以铁骑而杀之,蔑不胜矣!”融亦以为然,遂麾兵使却。秦兵遂退,不可复止,谢玄、谢琰、桓伊等引兵渡水击之。融驰骑略陈,欲以帅退者,马倒,为晋兵所杀,秦兵遂溃。玄等乘胜追击,至于青冈。秦兵大败,自相蹈藉而死者,蔽野塞川。其走者闻风声鹤唳,皆以为晋兵且至,昼夜不敢息,草行露宿,以饥冻,死者什七、八。初,秦兵少却,朱序在陈后呼曰:“秦兵败矣!”众遂大奔。序因与张天锡、徐元喜皆来奔。获秦王坚所乘云母车。复取寿阳,执其淮南太守郭褒。 

坚中流矢,单骑走至淮北,饥甚,民有进壶、豚髀者,坚食之,赐帛十匹,绵十斤。辞曰:“陛下厌苦安乐,自取危困。臣为陛下子,陛下为臣父,安有子饲其父而求报乎!”弗顾而去。坚谓张夫人曰:“吾今复何面目治天下乎!”潸然流涕。

(节选自《淝水之战》)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亦敌,何谓弱也     勍:强有力
B.我以铁骑而杀之        蹙:突然
C.以饥冻,死者什七八 重:加上
D.民有进壶、豚髀者     飧:熟食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君悬军深入/而置陈/逼水此乃持久之计/非欲速战者也/若移陈/少却使开兵得渡以决/胜负不亦善乎/
B.君悬军深入/而置陈逼水此/乃持久之计/非欲速战者也/若移陈少却使/兵得渡以决胜负/不亦善乎/
C.君悬军深入而置陈逼水/此乃持久之计/非欲速战者也/若移陈少却/使晋兵得渡以决胜负/不亦善乎/
D.君悬军/深入而置陈逼水/此乃持久之计/非欲速战者也/若移陈少却使晋兵/得渡以决胜负/不亦善乎/
3.下列对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铁骑,是古代军事战争中骑兵的一种,属重型兵种,人马均装备有盔甲和盾牌,武器以长矛为主,又称重骑兵,是古代战争中威力巨大的力量之一。
B.公,爵名,古代朝廷最高官位的通称。五等之首曰公:其余大国称候;小国称伯、子、男。后泛称朝中职高掌权者。
C.太守,是秦朝至汉朝时期对郡守的尊称。为一郡最高行政长官,除治民。进贤、决讼、检奸外,还可以自行任免所属掾史,历代沿袭不变。
D.陛下,是臣子对帝王的尊称。“陛”是宫殿的台阶,“陛下”是在阶下执事之人的自称,以此对君王表示敬意,到后来演化为君王专有的自称。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是(       
A.淝水之战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其有报多成语今天仍在使用,如草木皆兵、风声鹤唳等。
B.谢玄遣使者对阳平公融所说的一段话,目的在于以智激敌,诱其自乱。引发敌方速胜心理,秦军诸将都表示反对,但苻坚认为可以将计就计。
C.苻坚率领大军深入,在淝水列阵,想利用晋兵渡河之机。一举消灭晋军,无奈事与愿违,反面导致自己的车队溃败。
D.秦兵一后撒,阵势大乱,溃不成军,败兵沿途不敢停留,听到风声和鹤叫。都以为是晋军追来,昼夜不敢停歇,风餐露宿,冻饿交加,死亡的人有十七八个。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融驰骑略陈,欲以帅退者,马倒,为晋兵所杀,秦兵遂溃。
(2)臣为陛下子,陛下为臣父,安有子饲其父而求报乎!”
2018-03-10更新 | 87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颖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蒲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浩驳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

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

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节选自姚鼐nài登泰山记》)

姚鼐,字姬传。乾隆二十八年进士四库馆开充纂修官书成以御史记名乞养归不仕鼐言古之君子仕非苟焉而已将度其志可行于时其道可济于众鼐工为古文。康熙间,侍郎方苞名重一时,同邑刘大櫆继之。鼐世父范与大櫆善,鼐本所闻于家庭师友间者,益以自得,所为文高简深古,尤近欧阳修、曾巩。论者以为辞迈于方,理深于刘。三人皆籍桐城,世传以为桐城派。

(节选自《清史稿·姚鼐传》)


【注】①摴蒱(chū pú):古代的一种赌博游戏,这里指博戏用的“五木”。五木两头尖,中间广平,立起来很像山峰。②世父:大伯父,后用为伯父的通称。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四库馆开/充纂修官书/成以御史记名/乞养归/不仕/鼐言/古之君子/仕非苟焉而已/将度其志可行/于时其道/可济于众/
B.四库馆开/充纂修官/书成/以御史记名/乞养归/不仕/鼐言/古之君子/仕非苟焉而已/将度其志可行于时/其道可济于众/
C.四库馆开/充纂修官/书成/以御史记名/乞养归/不仕/鼐言/古之君子/仕非苟焉而已/将度其志可行/于时其道/可济于众/
D.四库馆开/充纂修官书/成以御史记名/乞养归/不仕/鼐言/古之君子/仕非苟焉而已/将度其志可行于时/其道可济于众/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乾隆,清高宗年号,年号纪年法始于汉武帝,明清皇帝一般只有一个年号。年号制度发端于中国,后来朝鲜新罗在6世纪、日本在7世纪后期、越南在10世纪都因为中国的影响,开始使用年号。
B.丁未,干支纪序之一,常用来纪年、纪月、纪日、纪时,文中是纪日。2021年是牛年,农历为辛丑年,2022年是虎年,农历壬寅年。
C.晦,我国古代有用月相的特称来纪日的方法,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农历将朔日定为每月的第一天,即初一;望日指月亮圆的那一天,通常指农历每月十五日。
D.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明清两朝,殿试分录取考生为三等称三甲,一甲三人依次为状元、榜眼、探花。因考试在春天举行,故又称为春试或春闱。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姚鼐写景善用修辞,如“半山居雾若带然”赋予雄伟的泰山温柔飘逸的风韵,“而皆若偻”写出诸峰拱绕的样子,更显出日观峰的雄峻。
B.姚鼐按时间顺序依次写日出前、日出时和日出后的不同景色,给读者展示了泰山日出迅速变化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泰山的赞美之情。
C.姚鼐概述泰山的人文古迹,彰显历史久远;通过三个“多”、三个“少”和三个“无”写泰山冬季的自然景象,突出泰山苍劲的面貌。
D.姚鼐善写古文,在家人和方苞、刘大櫆的指导下,有了很大的进步,所写的文章高雅简练、深刻古朴,尤其接近欧阳修、曾巩的文风。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2)论者以为辞迈于方,理深于刘。三人皆籍桐城,世传以为桐城派。
2022-03-16更新 | 293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4)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张邦昌,字子能,永静军东光人也。
钦宗即位,拜少宰。金人犯京师,朝廷议割三镇,俾邦昌为于金以求成。邦昌力主和议,不意身自为质,及行,乃钦宗署御批无变割地议,不许。明年春,金营文书来,令推异姓堪为人主者从军前备礼册命。留守孙傅等表请立赵氏。金人怒,劫傅等召百官杂议,众莫敢出声,相视久之,乃曰:“今日当勉强应命,举在军前者一人。”尚书员外郎宋齐愈书“张邦昌”三字示之,遂定议。王时雍时为留守,再集百官诣秘书省,至即闭省门,以兵环之,谕众以立邦昌,众意唯唯。邦昌始欲引决,或曰:“相公不前死城外,今欲涂炭一城耶?”邦昌北向拜舞受册,即伪位,僭号大楚。时雍率百官遽拜,邦昌但东面拱立。是日,风霾,日晕无光。百官惨沮,邦昌亦变色。见百官称“予”,手诏曰“手书”。独时雍每言事邦昌前,辄称“臣启陛下”,邦昌斥之。
  金人将退师,邦昌诣金营祖别,起居悉如常仪,士庶观者无不感怆。金师既还,邦昌降手书赦天下。吕好问谓邦昌曰:“人情归公者,劫于金人之威耳,金人既去,能复有今日乎?康王居外久,众所归心,曷不推戴之?”邦昌从之,乃遣蒋师愈赍书于康王自陈:“所以勉循金人推戴者,欲权宜一时以纾国难也,敢有他乎?”王询师愈等,具知所由,乃报书邦昌。书既下,中外大说。
王即皇帝位,相李纲。纲上书极论:“国破而之以为利,君辱而攘之以为荣。建邦四十余日,逮金人之既退,方降赦以收恩。是宜诸市朝,以为乱臣贼子之戒。”又力言:“邦昌已僭逆,岂可留之朝廷,使道路目为故天子哉?”高宗乃诏数邦昌罪,赐死潭州。
(删节自《宋史·列传第二百三十四》)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俾邦昌为于金以求成质:人质
B.乃钦宗署御批无变割地议要:请求
C.国破而之以为利资:借助
D.是宜诸市朝肆:陈列
2.2.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张邦昌“僭逆”的一组是
①不意身自为质                                   ②邦昌但东面拱立
③谕众以立邦昌                                   ④见百官称“予”
⑤邦昌降手书赦天下                            ⑥使道路目为故天子哉
A.①②⑥B.①③④C.②④⑤D.③⑤⑥
3.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金人要求推举张邦昌为新君主时,百官想法不同。留守孙傅等人想立姓赵的人,其他人则想从战场上举荐一人敷衍了事。
B.张邦昌即伪位也有不得已的苦衷。一开始他还想以死抗争,但后来在别人劝说下为了保全一城人的性命而被迫服从即位。
C.金人退兵时,张邦昌做出了令很多人感慨悲伤的事情。他到金人营中举行了祭祀路神的送别仪式,还按照天子礼仪行事。
D.李纲的进言对宋高宗处死张邦昌起了重要作用。李纲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张邦昌行事的性质和危害,并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4.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情归公者,劫于金人之威耳,金人既去,能复有今日乎?
(2)所以勉循金人推戴者,欲权宜一时以纾国难也,敢有他乎?
2016-11-18更新 | 96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