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古代诗歌阅读 > 诗词曲常见题材 > 赠友送别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213 题号:22788338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朱中舍游江东

李嘉祐[注]

孤城郭外送王孙,越水吴洲共尔论。

野寺山边斜有径,渔家竹里半开门。

青枫独映摇前浦,白鹭闲飞过远村。

若到西陵征战处,不堪秋草自伤魂!

[注]李嘉祐从仕和生活的时代,唐朝正处在安史之乱及其结束后剧烈的社会动荡之中。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孤城郭外”点明了送别地点,“越水吴洲”照应了标题中的“游江东”。
B.颔联“野寺山边”“渔家竹里”词序颠倒,体现出诗歌语言的艺术效果。
C.结句“不堪秋草自伤魂”写出了兵火之后江东遭受到了严重破坏的状况。
D.这是一首送别亲友之作,诗中流露出浓浓的叙旧情及离别的感伤之情。
2.颈联中“独”“闲”二字最能体现出诗人的感受和情怀,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知识点】 赠友送别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杨子

李白【注】

斗酒渭城边,垆头耐醉眠。

梨花千树雪,柳叶万条烟。

惜别添壶酒,临赠马鞭。

看君颍上去,新月到家圆。


【注】本诗作者一说为唐朝诗人岑参。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融情于酒,又寄情于景。诗人感情因酒而生,酒成为李白诗歌的象征。
B.首联写送别的地点以及别宴的热闹场景。诗人在送别友人的宴席上喝得大醉,这体现了他对朋友的不舍之情。
C.颈联“惜别添壶酒,临赠马鞭”是全诗的点题之句,明确地交代了举行酒宴的目的是送别友人。
D.尾联是诗人实写友人路途上的情景,并借月圆之日表达了诗人的依依惜别之情以及美好的祝愿。
2.李白“梨花千树雪,柳叶万条烟”,岑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请赏析这两联诗句,比较其所运用的手法、所创造的情境以及所表达的情感的异同。
2024-03-02更新 | 57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送李评事使蜀

王建

劝酒不依巡,明朝万里人。

转江云栈细,近驿板桥新。

石冷啼猿影,松昏戏鹿尘。

少年为客好,况是益州春。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叙述了朋友将万里远行、两人离别前开怀畅饮的情景,流露出诗人对友人的不舍之情。
B.诗人选取“云栈”“板桥”等意象,以“细”“新”状其特点,突出了旅途之艰险与孤寂。
C.啼猿的身影映在冷峻的石壁上,戏鹿扬起的尘土弥漫在松林间,形象地勾勒出蜀地的景象。
D.中间四句写友人入蜀后的所见所感,虚实结合,在空间的转换中,大大开拓了诗歌的意境
2.同为送别诗,本诗尾联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尾联“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所抒发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2020-06-16更新 | 316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留赠山中隐士

周弘让

行行访名岳,处处必流连。

遂至一岩里,灌木上参天。

忽见茅茨屋,暖暖有人烟。

一士开门出,一士呼我前。

相看不道姓,焉知隐与仙。


【注】①生卒年不详,性简素,博学多通,时隐居茅山。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行行”“处处”表现了诗人山中寻访的情态,也隐含了其“留赠”的动因。
B.“灌木上参天”可窥见整个山林的深邃,也表现了山中隐士隐居之地的幽静。
C.化用“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特写环境,表达了诗人欲与隐士相识之意。
D.本诗语言淳朴自然,既有利于营造“山中”的意境,又符合留赠对象的身份。
2.作者在诗中流露出哪些感受?请简要概括。
2022-03-13更新 | 28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