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其他中国现当代作家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41 题号:5185713
现代文阅读
       ①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传统宗法社会和家国一体的社会制度下,孝文化由家庭伦理、家族伦理扩大到社会伦理和国家伦理乃至整个文化精神体系和文化实践体系,成为人们非自觉的文化认同和社会集体心理意识。
       ②在中国古代,“家”是传统社会的基本单位,孝文化最早是作为家庭伦理规范而存在的,主要调节的是亲子关系,具有归亲、继亲、养亲、敬亲、顺亲、诛亲、侍亲、葬亲、祭亲等丰富内涵。"孝"不仅维护了家庭关系中长幼、尊卑秩序,而且成为传统社会中最重要的家庭伦理观念,即传统家庭孝道。
       ③传统家庭孝道是一个内容极其繁芜的庞杂体系,从历史视角来看,孝文化在家庭道德与行为规范方面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又产生了许多消极的影响。例如,传统孝道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毁伤者不孝;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些思想在传统社会被演化为片面保全身体和一味追求传宗接代的硬性要求,甚至形成了男尊女卑的文化陋习,
       ④正因如此,20世纪以来传统孝文化被视为封建糟粕,受到严厉批判,甚至彻底否定。据此,一些学者反对将孝文化判定为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认为它有太多的糟粕,是封建社会的旧道德和旧传统,违情悖理,愚弄百姓。的确,孝文化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受到了较为严重的扭曲和异化,但是,撇开封建泡沫,肃清消极影响,传统孝文化仍不失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如果从整体上否认孝文化,就好比把洗澡水与婴儿一起倒掉,也就丢弃了中华文化的宝贵精神财富,割裂了中华文化的重要文化基因。
       ⑤传统家庭孝道并不是一种封闭的文化形态,而是一种具有开放性和扩展性的伦理道德规范。具体来说,作为家庭伦理的孝道思想,从调节家庭、家族关系开始,向外推衍而成为社会伦理规范和国家政治规范,完成了从私德向公德的伦理转换。如果说作为私德之孝主要规范的是亲子伦理关系,那么上升为公德的孝,如对四海兄弟的孝悌思想,对国家的孝忠思想、孝廉思想等等,主要规范和协调的便是社会伦理和政治伦理关系,对于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稳定与促进国家统一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⑥从伦理道德与政治规范的视角来看,传统孝文化虽然曾走向极端化,甚至被异化和畸形化,但是,其在维系人心、稳定社会价值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哪怕在今天,其对于培养和谐思维、构建和谐社会、推行和谐世界理念等等,都将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我们一方面要结合时代特征和时代精神,重新认识孝文化,赋予传统孝文化以新的内涵,促使其创新和转化;另一方面要结合民族特征和现代人文精神,重新审视和批判继承传统孝文化,促使其去极端化、去封建化、去等级化、去愚昧化,建构新型孝文化。

                                                       (选自韩美群《传统孝文化的价值重释》,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文化由家庭伦理逐步扩大到整个文化的精神体系和实践体系,是一种社会集体心理意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B.孝文化虽然内涵丰富,但私德之孝主要调节的是亲子关系,因为"家"是传统社会的基本单位,而孝文化最早是作为家庭伦理规范而存在的。
C.孝文化体现了家庭关系中尊老爱幼、男尊女卑的思想,是传统社会最重要的家庭伦理观念,即传统家庭孝道,维持了传统家庭的秩序。
D.孝文化内容极其庞杂,在家庭道德与行为规范方面体现出不同的作用与影响,既有积极方面的,也有消极方面的。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传统孝文化因包含有一些文化陋习、封建糟粕等因素从出现开始就一直多受批判,一些学者更是将孝文化排斥在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之外。
B.孝文化经历了漫长的孕育和发展过程,在封建社会漫长的过程中受到了扭曲和异化,从而出现消极的内容。
C.传统家庭孝道是一个开放性的文化形态,具有扩展性的特征,完成从私德向公德的伦理转换,就是这种特征的具体体现。
D.虽然从历史视角来看,传统孝文化有消极影响,但从伦理道德与政治规范的视角来看,它的积极作用仍然是不容忽视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除去封建和消极的因素,传统孝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对孝文化的否认不仅丢弃了中华文化的宝贵精神财富,而且割裂了民族文化的血脉。
B.源于传统孝文化的孝悌、孝忠、孝廉思想的重要作用就在于规范和协调社会伦理和政治伦理关系,以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国家统一。
C.对于传统孝文化,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去认识它,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与时俱进地赋予其新的时代所应有的内涵,以符合时代精神。
D.传统孝文化源远流长,虽然在历史和当今,它在维系人心、稳定社会价值等诸多方面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我们仍期待新型孝文化的构建。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潘光旦:特立独行的士大夫

高毅哲

如果让潘光旦走进现在大学图书馆翻一下借书记录,恐怕依然会火冒三丈。

上世纪40年代末他担任清华大学图书馆馆长时,有次抽查图书馆借书情况,发现最多的是“中文——白话——小说”,不禁极为生气,因为这说明学生偷懒,喜欢看小说而不看文言、外文。他后来专门著文分析,说青年人受时代成见的支配,喜欢读白话、译文书籍与报纸,冷落了外文、文言书籍,这是应该引以为忧的——今日之大学图书馆,借阅最多的,往往也是各类商业性质浓厚的畅销小说,潘光旦若见了,焉能不气?

潘光旦为这样一件事恼怒,并非吹毛求疵。他一生的为人、处世、做学问都充满着传统士大夫的人文情怀。反映在他的教育思想上,便有着浓厚的儒家特色。

潘光旦教育思想的核心,“中和位育”,即典出儒家经典《中庸》。其文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潘光旦以此为核心,联系当时国家社会发展实际,对人的发展作了深刻的观察和思考,并身体力行。

所以他为什么那么在乎学生不读文言、外语?那是因为他认为文言、外语是学生成为“完人”的必备工具。当时教育界的思潮是热衷造就专门技术人才,潘光旦对此十分反感。他认为,教育必须以每一个人为目的,必须在每一个人身上着手,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完成一个人,教育的最大目的是为了促进个性发展,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受教育者完成“自我”,把自我推进到一个“至善”的境界,成为“完人”。专家人才必须是在完成人的教育后,才能成为完整的“人”的意义上的专才,否则充其量只能是优良的工具。

但潘光旦显然不是一个旧时代的老先生。他是政治的积极参与者。他参加政治运动的次数之多,并不逊色于好友闻一多。闻一多遇刺后,下一个就要轮到潘光旦,以至于他不得不躲入昆明的美国领事馆避难。

如此积极的“入世”,除却他身上士大夫气质,更和他注重教师的言传身教有关。潘光旦看重教师的表率作用,他提出要慎择师资,选择教师不仅要看他的学识多少,学问深浅,更重要的是他的学识对他个人的日常生活已经发生了多少良好的影响,潘光旦认为教师风度的表率作用远远胜过训导中实行的那些生活戒条和所订的几种奖惩功过的条例。

潘光旦是有资格说这话的。他在意气风发的十七岁时,因运动事故失去半条腿,要出国留学,还被当时清华的代理校长严鹤龄嘲讽“怕不合适吧,美国人会说中国人两条腿的不够多,一条腿的也送来了”!换做别人,恐怕早已一蹶不振了,但潘光旦不仅不以为意,还做诗述怀:谈兵膑脚传孙子,述史丧明说左丘。此思尚存志仍在,纵教偏废亦何忧。后来,他拄着双拐,拖着一条残腿在美国四年拿下硕士学位,回清华担任教务长后,更成为是老清华人中最得力的核心成员之一。

       (选自《中国教育报》2016年11月17日,有删节)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A.从当时学生借阅图书的种类看,可以知道他们喜欢读的书是“中文——白话——小说”,说明学生偷懒,这令潘光旦很是忧虑。
B.潘光旦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受教育者最终成为“完人”,专家式人才并未实现“完人”的教育目标,充其量只能算优良的工具。
C.潘光旦看重教师的表率作用,认为教师的言传身教的作用远远胜过训导中的奖惩条例,因此选择教师不仅要看他的学识多少,更看重学问的深浅。
D.潘光旦作为老清华人中最得力的核心成员之一,他在身有残疾的情况下,仍然自强不息地做好所担负的工作,这一点尤其值得敬佩。
2.潘光旦在教育思想方面有什么主张?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3.你怎样认识潘光旦是“特立独行的士大夫”这个说法?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2017-03-27更新 | 58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中华武术博大精深,但是长期以来武术的概念却未能定性,我们或可从概念的变化中对其发展历史窥见一斑。

“武”的本义,泛指与武力、军事或技击有关的事物。《礼记》上记载:“孟冬之月,天子乃命将帅讲武,习射御,角力。”这里的“武”就是指习练射箭、驾驭战车等战斗技能。到了春秋早期,“武”与“文”相对应,专指军事活动。《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摄相事,曰:“臣闻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古者诸侯出疆,必具官以从。请具左右司马。”到了春秋末年,受到诸子百家思想及伦理观念的影响,“武”被释义为“止戈为武”。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记载:“夫武,定功戢兵。故止戈为武。”而实际上,“止戈为武”只能是一种理想的和谐状态,要想威慑敌人或制止敌人的武力,必先建立强大的军事武备基础。

“术”有道路、方法和技艺的含义。《说文解字》载:“术,邑中道也。”这里“术”的意思是道路。苏轼《教战守》记载:“役民三司盗者,授以击刺之术。”这里“术”的意思是方法和技艺。“武”与“术”并联使用,最早见于南朝颜延之的《皇太子释奠会作》中的“偃闭武术,阐扬文令。庶士倾风,万流仰镜。”其中的“武术”与军事技击相关,与“射御”“角力”等词语意思相近。汉代以后,与武术相关的“武艺”一词开始出现,并被广泛使用。民国时期,武术曾一度被称之为“国术”,并成立了中央国术馆,以发扬中华武术。新中国成立之后,与武艺有关的“打拳”“使棒”等技艺统称为“武术”,与武术相关的称谓还有“功夫”。由“武术”一词的发展历史可知,武术的本质涵义在于技击性。

(取材于刘巧芳、牛炎涛、姚亚行等的相关文章)

1.根据材料一,下列对武术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指习射箭、御战车等战斗技能。B.与“文”相对,专指军事活动。
C.其本质是制止暴力,追求和谐。D.“国术”“功夫”是武术的别称。
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和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窥见一斑:“窥”读作kuì,意思是“看见”。
B.角力:“角”读作jiáo,意思是“竞争”。
C.偃闭武术:“偃”读作yān,意思是“倒下”。
D.庶士倾风:“倾”读作qīng,意思是“向往”。
3.“武”是会意字,由“止”“戈”两部分组成,其本义与武力、军事或技击有关。下面不全是会意字的一项是
A.从  囚B.近  本C.明  尖D.休  淼
2018-03-31更新 | 7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长江经济带是指沿长江附近的经济圈,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经济区域,具有独特优势和巨大发展潜力,改革开放以来,长江经济带已经成为我国综合实力最强,战略支撑作用最大的区域之一。长江经济带战略作为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转型实施新区域开放开发战略,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沿海沿江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

长江经济带是整个长江流域最发达的区域,也是全国除了沿海开放区以外,经济密度最大的经济带,它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是其它经济带所无可比拟的,与沿海和其它经济带相比,长江经济带拥有我国最广阔的腹地和发展空间,是我国今后15年经济增长潜力最大的地区,应该成为世界上可开发规模最大,影响范围最广的内河经济带。

材料二:

长江经济带概况及发展蓝图

(摘自中国经济网)

材料三: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要保护好母亲河,保护中华民族发展的长远利益,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就必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创新之路。长江流域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和自然资源优势。以往,长江流域走的是依靠资源消耗和生态破坏来发展的粗放式发展之路,具有不可持续性。随着党中央以生态和环保为核心布局长江经济带建设后,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成为了发展的核心理念。2016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提出,长江经济带发展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这更加坚定了长江经济带走绿色发展之路的决心。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只有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才能生产巨大的生态效益,才能解决长江流域内人口、资源和生态的矛盾,才能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才能使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长江经济带的发展需要尊重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规律。在生态保护方面,需要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统一部署、强化行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提出的新发展理念,走好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之路。在生态保护方面,重点是要建立健全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的机制和制度,加强流域内污染治理、保护生物多样性、科学规划长江岸线利用、合理布局路、岸、产、城的空间发展、保护长江流域的滩涂湿地。在经济发展方面,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入手,创新绿色发展技术,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和清洁能源产业,用好长江流域的黄金水道,实现江海联运和区域联动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在社会发展方面,通过异地搬迁、精准扶贫、社会保障制度等解决好人地矛盾、人口与环境的矛盾;通过宣传教育,帮助人们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通过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提升长江流域老百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只有尊重了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规律,才能实现长江经济带的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节选自《中国环保在线》、《中国建设网》)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是全球最有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生态地位重要,预计10多年以后,将基本建设成为功能完备的长江全流域黄金水道。
B.长江经济带可以被打造成世界上开发规模最大、影响范围最广的内河经济带,因为它拥有诸多资源优势。
C.长江经济带覆盖上海、江苏等11个省市,面积约20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21%,人口和经济总量均超过全国的四成。
D.预计到2020年,长江经济带森林覆盖率将达到43%,城镇化率将达到六成以上,水质优良比将达到四分之三以上。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只有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才能产生巨大的生态效益,才能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使母亲河永葆生机。
B.长江是我国的第一大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流域孕育了发达的长江经济带,长江经济带具有独特优势和巨大发展潜力。
C.以往,长江流域走的是依靠资源消耗和生态破坏来发展的粗放式发展之路,现在,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将成为发展的核心理念。
D.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提出的关于发展长江经济带的新发展理念,需要重视宣传教育,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深入人心。
3.请依据材料概括长江经济带的定义(60字以内)、十年期发展部分目标和推动其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2019-02-03更新 | 7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