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其他中国现当代作家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85 引用次数:44 题号:570717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诗、书、画异形而同品,“皆以其人之性情为本”,都应表现出作者的性情、气盾与精神面貌。 作者的人文教养愈深,其个性、艺术精神在作品中的表现便愈加深入,,在“诗画本一律”(苏轼语),诗、书、画等不同艺术品种融合、人文气息十分浓厚的宋代这一情况更十分突出。北宋著名文人画家文同善画竹,他欣赏竹的“心虚异众草,节劲愈凡木”的节操。他之画竹,实际上是以竹自比,抒发自己的怀抱,用苏轼的话说是“意有所不适,而无所遣之,故一发于竹。”苏轼观赏文同的咏竹诗与书画作品后深有感慨地说:“诗不能尽,溢而为书,变而为画。”认为文同与竹有关的诗、书、画作品同为一体,都是作者人格、气质、操守、性情的流露,表现出“其身与竹化,无穷出清新”的艺术精神。在《墨君堂记》一文中,苏轼以传统的比德说,对文同墨竹的文化意蕴进行了深刻的揭示,它对帮助读者认识宋代文人画“意”的内涵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这里,竹的生命价值、品德和作者生命的价值、品德等同起来,被赋与了不同寻常的意义。竹的节操、志气无一不体现出作者与宋代文人卓尔不凡的人格。。

北宋的另一“墨戏”大师也是文人画的名家米芾,“其作墨戏,不专用笔,或以纸筋,或以蔗滓,或以莲房,皆可为画;纸不用胶矾,不肯于绢上作。”(南宋赵希鹄《洞天清禄集》)。米芾的这些“游戏翰墨”之作并非是一种随意即兴的涂写,而是内心意趣的抒发,他所画的怪石、枯木、寒林无不表现内心的情怀。

“意”是相对于“法”而言的。后者主要是指人工的因素,人为的约束与规范。在崇尚精神意趣、推重性情的宋代,人们所追求的是个人思想感情适意畅神的表达,“与其师于物者,未若师诸心”。这样自然就会对某些传统的矩式或成法有所逾越与突破,“以立意为先,布置缘饰为次”,从而为个人意趣情性的抒发争取到较为充分的空间。

作为一代宗师与天才艺术家的苏轼,在他涉足的各个领域都作出了成功的实践。关于书法,他宣称:“我书造意本无法……适意无异逍遥游。”关于绘画,他主张“得自然之数,不差毫末。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关于诗文,他主张“常行于所当行,止于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苏轼这种“重自然之数”的创作精神,使他获得了空前的成功,成为宋代艺术史、文学史上开风气的人物与集大成者,并赢得了后来学者的很高评价。清代文人赵翼论诗,将李白、杜甫、苏轼并列为唐宋诗人三大家,称“李诗如高云之游空,杜诗如乔岳之矗天,苏诗如流水之行地”,赞扬苏诗洒脱流走,全以意出,“在乎心地空明,自然流出,一似全不著力,而自然沁人心脾。”林纾评苏轼诗文“风趣之妙,悉本天然”,“能在不经意中涉笔成趣”。至于苏门四学士之一的黄庭坚也得到人们的推重,认为他的诗文以“洗尽铅华,独标隽旨”的格调表现出宋诗尚意的文化品格。

(选自章继光《诗画一体的观念与宋人尚意的美学追求》,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同的竹画里,竹的生命价值、品德和他的生命价值、品德等同。文同和宋代文人卓尔不凡的人格全部体现在文同所画的竹画中。
B.苏轼主张书法、绘画、诗文都应注重“自然之数”的创作精神,这种创作精神使他获得了空前的成功,成为宋代文艺大家。
C.清代文人赵翼认为苏轼的诗写得随意,通俗易懂,把苏轼与李白、杜甫并列为唐宋诗人三大家,并指出了三位诗人不同的诗风,
D.因为林纾高度评价苏轼的诗,所以苏轼的弟子黄庭坚也得到人们的推重,人们认为黄庭坚的诗表现出宋诗尚意的文化品格。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列举文同的画作来论证宋代诗、书、画异形而同品的观点。
B.文章第二段引用《洞天清禄集》中句子论述文人画大师米芾的创作特点。
C.文章第三段论述“意”与“法”的不同,而“法”有助意”的抒发。
D.文章着重论述了宋代文人艺术家更注重在作品中表现自己的精神意趣,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认为画家文同画竹是意趣所至,文同与竹有关的诗、书、画作品都是文同自己人格、气质、搡守、性情的流露。
B.米芾作墨戏,看似“游戏翰墨”,其实是内心意趣的抒发,他所画的怪石、枯木、寒林都表现他内心凄清、失意之情。
C.宋人追求个人思想情感适意畅达,自然会对某些传统的法式进行突破,从而为自己的意趣性情的抒发留足空间。
D.宋人崇尚意趣的美学追求,推重诗画一体的观念,启示我们研究宋代文人的诗画时,应注意诗画创作互相借鉴、融合的特点。
17-18高三上·广西来宾·阶段练习 查看更多[3]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长租公寓是近几年北上广深一线城市租房市场上的“新物种”。这种针对工作不久的独居青年开发的公寓又名“白领公寓”“单身合租公寓”。区别于传统租房模式,长租公寓通常是由商业机构将业主房屋租赁过来,进行标准化装修改造,配齐家具家电,以单间形式出租给上班族,并提供各类标准化服务,租客的租赁期限一般为一年。在上海的中环沿线,这样一个单间的月租,一般在2500—3000元之间。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的长租公寓服务商已超过1200家,房间单位数超过200万间,并以年均30%的速度增长。

相比传统租房,长租公寓私密性好、配套全、安全系数高、社交成本低,对年轻租客更具吸引力。其中73%的长租公寓租客将私密性好作为首选因素,此外大部分青年租客比较关注提高生活便捷度的公共配套,也有不少青年希望社区内具备书吧、咖啡厅、公共客厅、办公洽谈等个性空间。以“V领地青年社区”为例,在现有的公共区域中,社区的公共客厅最受租客欢迎,此外,多媒体室、健身馆、操场等区域也成了很多租客的休闲娱乐之所。

调查显示,居住在长租公寓中的年轻人十分愿意就近社交,在App上的活动、交易、求助等各项社交功能中,租户对活动功能热情较高。

(摘编自张斌《“独居时代”,年轻人都住哪里》)

材料二:

长租公寓市场规模预期(亿元)

材料三:

独在异乡,独身居住,独自一人,“空巢”青年的数量正在一线城市以极快的速度增加着。“空巢”青年们第一个绕不过的难题就是租房。陌生的室友、老旧的社区、狭窄的社交圈子让这一代人更显孤独。独居生活中,缺乏情感寄托、社交圈子窄、交流空间有限是“空巢”青年们最为普遍的三大痛点。

针对这些情况,国内众多长租公寓纷纷采取行动,希望用新的生活理念打破以往传统租房的局限,为年轻人带来更好的居住体验。摆脱“空巢”的第一步就是让爱好各不相同的“空巢”青年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对此,长租公寓品牌“红糖里”主动承担了组局人的角色,主动搜集起了住客们的爱好,并定期在公寓举办主题兴趣小组活动。每到周末假期,公寓还会组织各种城市探索活动、节日主题派对、明星住客分享会等。这些活动能帮助住户迅速找到兴趣相投的友邻,走出打破隔阂的第一步。不仅如此,“红糖里”在公共空间上也做足了功课,这对于进一步拓展“空巢”青年的社交圈非常有效。同时,“红糖里”精心设计的公共空间为住客以及创业者们提供了足够的社交空间和气氛,在这样充满创意的载体及环境下,创业者之间的交流与想法就能碰撞出更多的机会与火花。他们可以在“红糖里”一边尽情地享受生活,一边和朋友们为工作努力拼搏。

(选自《长租公寓正在成为“空巢”青年的社交法宝》)

材料四:

日前,阿里巴巴旗下闲置交易平台“闲鱼”发布的《“闲鱼”空巢青年租房数据》显示,闲鱼租房用户中,32%是空巢青年,在多个一线城市,空巢青年人均租房花费低于平均水平。与此同时,大家同为空巢青年,租房却有着明显的差距,他们中的整租群体人均花费2200元租用整套房,而租用单间的每月只花1200元。数据发现,空巢青年对于租房有自己特殊的要求:没什么都不能没有WiFi,便利店成了空巢青年租房选址考虑的主要因素,爱干净、单身、好相处等条件成了空巢青年选择室友的标准。

值得注意的是,空巢青年中的“90后”群体十分亮眼,即使只租住单间,他们在房间朝南、独立卫生间、厨房、飘窗等方面的要求均高于“80后”空巢群体,即便“蜗居一隅”,“90后”也在尽力活出生活品质。

(选自《“闲鱼”空巢青年租房数据:90后爱租什么房》)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的长租公寓服务商以年均30%的速度增长,这与“空巢”青年的数量以极快的速度增加分不开。
B.空巢青年是指独自一人在异乡独身居住的年青人,空巢青年普遍存在缺乏情感寄托、社交圈子窄和交流空间有限的问题。
C.空巢青年在租不同类型住房时的花费差距明显,而对租住的房屋也会有个性化要求,有没有WiFi及便利店非常重要。
D.材料三以“红糖里”为例阐述了长租公寓如何为年轻人带来了更好的居住体验,材料四阐述了空巢青年对于租住房屋的具体要求。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租公寓是租房市场上的“新物种”,主要针对工作不久的独居青年开发,提供各类标准化服务,租赁期限一般为一年。
B.从材料二看,长租公寓虽然诞生时间不长,但近年发展迅速,到2025年市场规模预期是十年前的4倍多。
C.即使“蜗居一隅”,“90后”比“80后”空巢青年更亮眼,他们只租住单间,对生活品质的要求高于“80后”同类群体。
D.无论是“红糖里”还是“V领地青年社区”,都非常注意房客公共空间的建设,以满足他们对社交圈子的需求。
3.经营者可采取哪些措施来增强长租公寓的吸引力?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
2019-06-19更新 | 9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较易 (0.8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历史,常常于无声处照亮未来。两千多年前,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拉开了中国同中亚各国友好交往的序幕,也开辟出一条横贯东西、连接欧亚的丝绸之路,自此“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今天,沿着茶马古道、沙漠丝绸之路、草原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等故道,“一带一路”倡议正在编织出沿线国家深化交往的全新图景。历史与现实昭示人们,开放是民族成长的催化剂,文明更因交流互鉴而绽放异彩。丝绸之路是各国人民的共同财富,“一带一路”追求的是百花齐放的大利,不是一枝独秀的小利。“一带一路”建设倡导的和平发展、共同发展理念,吸引了世界的关注和参与。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至今三年来,已有70多个国家、国际组织积极响应,30多个国家与中方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2015年,中国同“一带一路”参与国双边贸易额突破1万亿美元,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49个国家的直接投资额近150亿美元。“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基础设施建设,为相关国家和人民带来丰厚福利。“欢迎大家搭乘中国发展的列车,搭快车也好,搭便车也好,我们都欢迎”。中国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目前,中国发起成立的“亚投行”正式运营,丝路基金、中国——欧亚经济合作基金等陆续组建;中泰铁路、土耳其东西高铁、匈塞铁路等一批重大项目正加快推进。仅以2016年上半年为例,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签承包工程合同额达514.5亿美元,同比增长37%。凡此种种,映照着中国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真诚落实,更彰显出相关合作的巨大潜力。

(摘自《人民日报·奏响“一带一路”的时代和声》,2016年7月27日)

材料二   

斯诺普科夫认为,“一带一路”倡议不仅给白俄罗斯带来了发展机会,也带来了中国的发展理念和人文精神。斯诺普科夫表示,中白工业园是目前中白两国最重要的合作项目,它集合了很多创新型的企业,对白俄罗斯经济的现代化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他说,中白工业园的政策不仅是面对中国的企业而且是面对全世界所有国家的企业。中白工业园的优惠政策是前十年免税,后十年的税减半。

(摘自央视新闻《斯诺普科夫:“一带一路”拉近欧亚大陆》,2015年7月26日)

材料三   

《2017“一带一路”能源资源投资政治风险评估报告》综合了包括经济基础、社会风险、政治风险、中国因素、能源因素和环境风险在内的六大维度上的37个具体指标,全面量化评估了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的能源资源投资政治风险的程度。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能源战略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刘旭在发布会上表示,与2016年的评估相比,2017年,高风险和较高风险的国家均有增多,低风险和较低风险国家则有所减少。从区域来看,较高风险的投资地区仍在南亚、西亚和北非,投资风险较明显提升的区域是中东欧和独联体国家。但是,从整体看,中东欧的投资风险仍然较低。根据《报告》,这些变化主要归因至三个方面:一是欧元的大幅贬值对中东欧等国的汇率变化产生较大影响,二是欧美对俄罗斯采取的经济制裁产生各种后果,三是国际油价下跌打击了资源国家的经济。

(摘自中国证券网《人民大学评估报告:“一带一路”首重能源合作》,2017年1月15日)

1.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三则材料来源不一,时间不同,但都聚焦“一带一路”倡议,说明最近几年我国政府对“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视。
B.材料一,记者运用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及下定义等说明方法对“一带一路”进行了详细报道,为我们展现了国家战略。
C.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白俄罗斯认为“一带一路”给他们带来了发展机会,他们对于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是非常支持的。
D.材料三,《2017“一带一路”能源资源投资政治风险评估报告》出自知名学府中国人民大学的研究团队,从某种角度来说,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下列对上述材料的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A.三则材料关注的都是“一带一路”倡议,而且都认为该战略必将加强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中国应该加大与其他各国的经济合作力度。
B.三则材料的来源有纸质媒体,也有网络媒体,它们对“一带一路”报道的侧重有所不同,但对事件的报道都较为客观真实的。
C.材料一先是回顾历史,然后联系现实,引出对“一带一路”倡议的介绍,指出中国以此与越来越多的国家建立了经济合作关系。
D.材料二,中白工业园作为目前中白两国最重要的合作项目,惠及中白两国,促进了中白两国经济的现代化进程。
E.材料三对《2017“一带一路”能源资源投资政治风险评估报告》进行了分析,分析指出,由于投资地区的投资风险增加,所以导致欧元的大幅贬值。
3.根据上述材料,请从不同角度谈谈你对“一带一路”的认识。
2017-11-11更新 | 75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①从《中国诗词大会》到《中国成语大会》,从《唐诗风云会》到《最爱是中华》,近来,多档主打传统文化的电视节目热播,引发社会关注。其中,最著名的当属《中国诗词大会》,点燃了人们心中对传统文化的向往之情,更让舆论惊呼传统文化正在勃兴。

②为什么似乎在一夜之间,传统文化节目就火起来了?其实,这些节目并不是最近开播的,不少都播出一些年头了。传统文化节目的产品供给,可以说一直都在持续。这些年,播放平台的一些文化内容输出,极大地拉低了社会需求的下限。电视剧里,抗战雷剧、谈情说爱的戏码、婆媳育儿剧、古装玄幻剧,已经开始让大家厌倦了,大家希望看到有文化积累和沉淀的精品剧目。综艺节目要么音乐选秀扎堆,要么明星真人秀扎堆,真正有文化内涵的节目也是少之又少。

③被乌七八糟的事物包围太久,观众势必会自发地生出一种反动。套用文青的话就是,谁的内心没有诗和远方?这种需求没有被满足,成为一种强制储蓄,一直在寻找突破口。

④另外,更重要的是,这些年来,我国重视并大力推广传统文化的复兴工作,宣布将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全面复兴传统文化,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穿于国民教育始终,中小幼课堂和教材更是其中重点。

⑤在看惯了网红脸、听多了鸡汤话的当下,与其让播放平台被烂节目占据,不如用充满诗香的节目占据。这些传统文化节目的坚持,终于等来了社会需求的转向,终于等来了更多人的关注。

⑥需要指出的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有传播基础的部分,也就是说有可能广为传播的部分,莫过于古诗词。其实,传统文化的重镇在子学,在经学,在小学,但是门槛太高。而唐诗宋词,我们从小就背,接受面广。所以,传统文化节目的落脚点几乎无一不是如此,这也是从传播规律出发考虑的。学数学要从一加一开始学起,学英语要从ABC开始。古诗词的鉴赏,有助于形成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兴趣。在此基础上,才有向深处探寻传统文化的动力。

⑦不过,我们不会忘记,几年前,《百家讲坛》让传统文化红火了一阵子,但接下来就恢复平寂了。实实在在的传统文化知识,还是没人看。这次古诗词节目带火的传统文化热潮,能否持续?能否带动更多人去翻阅我们的文化经典?还是会成为新闻热点事件一样,没两天就被人们抛诸脑后?这是需要继续观察和讨论的。

(摘编自慕松《传统文化为何成当代热需品》)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诗词大会》等传统文化类节目的热播,点燃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向往之情,更说明传统文化正全面复兴。
B.一夜之间突然就火起来的传统文化节目,并不是最近才开播的,传统文化类节目的产品供给其实一直都在持续。
C.近年,播放平台的一些文化内容输出,例如充斥荧屏的一些电视剧和综艺节目,极大地拉低了社会需求的下限。
D.我国一直重视并大力推广传统文化的复兴工作,使传统文化节目和传统文化知识、文化经典得到了持续地发展。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以《中国诗词大会》等多档主打传统文化的电视节目的热播,引起“传统文化为何成当代热需品”这一论题。
B.文中以人们厌倦的一些电视剧和缺少文化内涵的综艺节目为论据,说明当前缺少传统文化节目,人们文化需求被压制。
C.文中从国家重视、人们需求的转向、传统文化节目的坚持、古诗词的带动等方面论述了传统文化节目成热需品的原因。
D.文章最后通过连续的设问,对当下火起来的传统文化热潮能否具有持续性、带动性、持久性,认为还有待于继续观察。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大家对有文化积累和沉淀的精品剧目的需求没有被满足,《中国诗词大会》就成了被压制的文化需求的突破口。
B.唐诗宋词接受面广,很多人从小就背,可见,中国古诗词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有传播基础的部分。
C.传播要从基础开始,建立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兴趣,古诗词鉴赏是基础,有了它,就有向深处探寻传统文化的动力。
D.《百家讲坛》曾让传统文化火了一阵,但之后恢复平寂,是因为实实在在的传统文化知识不能引起大多数人的兴趣。
2018-04-29更新 | 18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