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 张廷玉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08 题号:572234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基,字伯温,青田人。幼颖异,元至顺间,举进士,除高安丞,有廉直声。行省辟之,谢去。基博通经史,于书无不窥,尤精象纬之学

太祖闻基及宋濂等名,以币聘。基未应,总制孙炎再致书固邀之,基始出。既至,陈时务十八策。太祖大喜,筑礼贤馆以处基等,宠礼甚至。会陈友谅陷太平谋东下势张甚诸将或议降或议奔据钟山基张目不言太祖召入内太祖曰先生计安出基曰:“贼骄矣,待其深入,伏兵邀取之,易耳。”太祖用其策,诱友谅至,大破之,以克敌赏赏基。基辞。友谅兵复陷安庆,太祖自讨之,自旦及暮不下,基请迳趋江州,捣友谅巢穴。友谅出不意,帅妻子奔武昌,江州降。其龙兴守将胡美遣子通款,请勿散其部曲。太祖有难色。基从后蹋胡床。太祖悟,许之。美降,江西诸郡皆下。其后太祖取士诚,北伐中原,遂成帝业,略如基谋。寻拜御史中丞兼太史令。

初,太祖以事责丞相李善长,基言:“善长勋旧,能调和诸将。”太祖曰:“是数欲害君,君乃为之地耶?吾行相君矣。”基顿首曰:“是如易柱,须得大木。若束小木为之,且立覆。”及善长罢,帝欲相杨宪。宪素善基,基力言不可。又问胡惟庸,曰:“譬之驾,惧其偾辕也。”帝曰:“吾之相,诚无逾先生。”基曰:“臣疾恶太甚,又不耐繁剧,为之且孤上恩。天下何患无才,惟明主悉心求之,目前诸人诚未见其可也。”后宪、惟庸皆败。三年授弘文馆学士。十一月,授基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资善大夫、上护军,封诚意伯,禄二百四十石。明年赐归老于乡。胡惟庸方以左丞掌省事,挟前憾,使吏讦基,谓谈洋地有王气,基图为墓,民弗与,则请立巡检逐民。帝虽不罪基,然颇为所动,遂夺基禄。基惧入谢,乃留京,不敢归。未几,惟庸相,基大戚曰:“使吾言不验,苍生福也。”忧愤疾作。八年三月,帝亲制文赐之,遣使护归。居一月而卒,年六十五。基在京病时,惟庸以医来,饮其药,有物积腹中如拳石。其后中丞涂节首惟庸逆谋,并谓其毒基致死云。

(节选自《明史•刘基传》)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会陈友谅陷/太平谋东/下势张甚/诸将或议降/或议奔据钟山/基张目不言/太祖召入内/太祖曰/先生计安出
B.会陈友谅陷太平/谋东下/势张甚/诸将或议降/或议奔/据钟山/基张目不言太祖/召入内/太祖曰/先生计安出
C.会陈友谅陷太平/谋东下/势张甚/诸将或议降/或议奔据钟山/基张目不言/太祖召入内/太祖曰/先生计安出
D.会陈友谅陷/太平谋东/下势张甚/诸将或议降/或议奔据钟山/基张目不言/太祖召入内/太祖曰/先生计安出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象纬之学,指的是象数谶纬之类的学问,古人研究星象经纬等的天文现象,也研究谶纬卜象吉凶预兆等。谶纬是古代汉族官方的儒家神学,谶书和纬书的合称。
B.胡床,亦称"交床"、"交椅"、"绳床",是古时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即马扎。古代诗文中的“床”多指“胡床”,如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中的“床”便是此意。
C.御史,本为史官,秦以后置御史大夫,职位仅次于丞相,主管弹劾、纠察官员过失诸事。明清废御史台设都察院,设都御史、副都御史,行使监察职责。
D.顿首,古时的一种最重的拜礼,俗称叩头。行礼时,头碰及地即起。通常用于下对上以及平辈间的敬礼。如官僚间的拜迎、拜送,臣子上朝见君王时所用的拜礼,拜师礼、拜祖,民间的拜贺、拜别,也用此大礼。也常用于书信中的起头或结尾。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基善于谋略,明太祖多用其策,龙兴守将胡美意欲投降后要求不解散旧部,用钱财买通关节,对此太祖十分生气,刘基暗地踢胡床提醒后,太祖终于答应。
B.当太祖询问继任宰相人选时,刘基提出了一些见解,评论胡惟庸时用一比喻,就像驾车时可能掀翻车辕一样,具有潜在的危害性,暗示不可用。
C.刘基与李善长有些构怨,但在太祖责罚李善长时,刘基为他说好话,用大柱木喻之,而把自己比喻为小木柱。
D.胡惟庸拿一块地做文章,唆使一些官员在太祖面前诋毁攻讦刘基,皇上虽然没有罪怪,但心存芥蒂,停了刘基的俸禄。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臣疾恶太甚,又不耐繁剧,为之且孤上恩。
②太祖曰:“是数欲害君,君乃为之地耶?吾行相君矣。”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邹维琏,字德辉,江西新昌人。万历三十五年进士。授延平推官。耿介有大节。巡抚袁一骥以私憾摭布政窦子偁罪,维琏以去就争。监司欲为一骥建生祠,维琏抗词力阻。授南京兵部主事,进员外郎。辽左用兵,疏陈数事。寻以忧去。天启三年,起官职方,进郎中。刑部主事谭谦益荐妖人宋明时能役神兵复辽左地,魏忠贤阴主之。维琏极言其妖妄。忠贤怒矫旨谯责海内方用师将帅悉贿进职方尤冗秽维琏素清严请寄皆绝因极论债帅之弊讥切中官大臣吏部尚书赵南星知其贤,调为稽勋郎中。时言路横恣,凡用吏部郎,必咨其同乡居言路者。给事中傅櫆、陈良训、章允儒以南星不先咨己,大怒,共诟谇维琏。及维琏调考功,櫆等益怒,交章力攻。维琏愤,拜疏求罢。维琏欲去不得,诏留视事。乃严核官评,无少假借。杨涟劾魏忠贤,被旨切责。维琏抗疏曰:“忠贤大奸大恶,罄竹难书。”疏入,责其渎奏。崔呈秀坐赃被劾,维琏论戍边。诸媚珰者力别其是非,请托,拒不听,诸逆党交憾。无何,张讷劾南星,追论维琏调部非法,诏削籍。复构入汪文言狱,下吏,戍贵州。崇祯初,起南京通政参议。五年二月,代熊文灿巡抚福建。海外红据彭湖,挟互市,后徙台湾,渐泊厦门。维琏屡檄郑芝龙防遏之,不听。明年夏,红夷乘间袭陷厦门城,大掠。维琏急发兵水陆进,芝龙亦驰援,焚其三舟,官军伤亦众。维琏在事二年,劳绩甚著。会当国者温体仁辈雅忌维琏,而闽人宦京师者腾谤于朝,竟坐是罢官。八年春,叙却贼功,诏许起用。旋召拜兵部右侍郎,遘疾不赴,卒于家。

(节选自《明史·邹维琏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忠贤怒矫旨/谯责海内/方用师/将帅悉贿进/职方尤冗秽/维琏素清严请寄/皆绝/因极论债帅之弊/讥切中官/大臣/
B.忠贤怒/矫旨谯责/海内方用师/将帅悉贿进/职方尤冗秽/维琏素清严请寄/皆绝/因极论债帅之弊/讥切中官/大臣/
C.忠贤怒矫旨/谯责海内/方用师/将帅悉贿进/职方尤冗秽/维琏素清严/请寄皆绝/因极论债帅之弊/讥切中官/大臣/
D.忠贤怒/矫旨谯责/海内方用师/将帅悉贿进/职方尤冗秽/维琏素清严/请寄皆绝/因极论债帅之弊/讥切中官/大臣/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祠原为纪念逝者,生祠则是为活人建立的祠,多因感念恩德或逢迎谄媚而建。
B.辽左,指辽西。古人习惯用左、右来表示地理方位西和东,也用来表地位尊卑。
C.吏部是古代中央行政机构六部之一,掌管文官的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事。
D.夷是封建时代对少数民族的一种蔑称,与戎、狄类似,文中的红夷是指荷兰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邹维琏耿介正直,勇于仗义执言。他任延平推官时,毫不畏惧巡抚袁一骥的权势,坚决反对其因私恨而搜罗窦子偁罪证的做法,甚至不惜以离职与之争论。
B.邹维琏调任吏部,饱受言官攻击。他受到尚书赵南星赏识而调任吏部,却因为没有和同乡言官商议,受到傅櫆等人的一再辱骂、攻击,愤怒之下,自请罢官。
C.邹维琏直斥权奸,坚决贬抑赃官。当杨涟因弹劾魏忠贤遭到严厉责备时,他仍上疏直言魏忠贤奸恶;他判令赃官崔呈秀戍边,对众人的请托,坚决予以拒绝。
D.邹维琏尽心海防,反击外敌劫掠。他代熊文灿巡抚福建时,屡次警示郑芝龙防备红夷;在厦门遭到红夷劫掠之际,他发兵急救,郑芝龙驰援,烧毁三艘敌船。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维琏欲去不得,诏留视事。乃严核官评,无少假借。
(2)会当国者温体仁辈雅忌维琏,而闽人宦京师者腾谤于朝,竟坐是罢官。
2021-05-23更新 | 14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高巍,辽州人,尚气节,能文章。巍弱冠,母萧氏有痼疾,巍左右侍奉,至老无少懈。母死,蔬食庐墓三年。洪武中,旌孝行,由太学生试前军都督府左断事。疏垦河南、山东、北平荒田。又条上抑末技、慎选举、惜名器数事。太祖嘉纳之。寻以决事不称旨,当罪。减死,戍贵州关索岭。特许弟侄代役,曰:“旌孝子也。”

及惠帝即位上疏乞归田里未几辽州知州王钦应诏辟巍巍因赴吏部上书论时政用事者方议削诸王独巍与御史韩郁先后请加恩。曰:“勿行晁错削夺之谋,而效主父偃推恩之策。臣又愿益隆亲亲之礼,岁时伏腊使人馈问。贤者下诏褒赏之。骄逸不法者,则告太庙废处之。”书奏,帝颔之。

已而燕兵起,命从李景隆出师参赞军务。巍复上书,言:“臣愿使燕。披忠胆,陈义礼,晓以祸福,感以亲亲之谊,令休兵归藩。”帝壮其言,许之。

巍至燕,自称国朝处士高巍再拜上书燕王陛下:太祖上宾,天子嗣位,布维新之政,天下爱戴。不谓大王显与朝廷绝,张三军,抗六师,臣不知大王何意也。今大王据北平,取密云,下永平,袭雄县,掩真定。虽易若建瓴,然自兵兴以来,业经数月,尚不能出尔一隅地。且大王所统将士,计不过三十万。以一国有限之众应天下之师,亦易罢矣。愿大王信巍言,上表谢罪,再修亲好。朝廷鉴大王无他,必蒙宽宥。况大丧未终,毒兴师旅,其与泰伯、夷、齐求仁让国之义,不大径庭乎?巍白发书生,蜉蝣微命,性不畏死。洪武十七年蒙太祖高皇帝旌臣孝行。巍窃自负:既为孝子,当为忠臣。死忠死孝,巍至愿也。如蒙赐死,获见太祖在天之灵,巍亦可无愧矣。

书数上,皆不报。已而景隆兵败,巍自拔南归。至临邑,遇参政铁铉,相持痛哭。奔济南,誓死拒守,屡败燕兵。及京城破,巍自经死驿舍。

(选自《明史·高巍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惠帝即位/上疏乞归田里/未几/辽州知州王钦应诏辟巍/巍因赴吏部/上书论时政/用事者方议削诸王/独巍与御史韩郁先后请加恩
B.及惠帝即位/上疏乞归/田里未几/辽州知州王钦应诏辟巍/巍因赴吏部上/书论时政/用事者方议削诸王/独巍与御史韩郁先后请加恩
C.及惠帝即位/上疏乞归/田里未几/辽州知州王钦应诏/辟巍/巍因赴吏部/上书论时政用事者方议削诸王/独巍与御史韩郁先后请加恩
D.及惠帝即位/上疏乞归田里/未几/辽州知州王钦应诏/辟巍/巍因赴吏部上/书论时政用事者方议削诸王/独巍与御史韩郁先后请加恩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弱冠”,指男子20岁。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以示成年。
B.“太学”,指古代的大学,明朝时在太学读书的学生叫太学生。
C.“伏腊”,指伏日与腊日,夏祭为伏,冬季为腊,是古代两种祭祀的合称。
D.“太庙”,指中国古代帝王的祖庙。在先秦有不同的称谓,自秦汉起称太庙。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巍入仕以后,积极向上进言。他任职期间,先上疏开垦河南等地的荒田,后又条陈上奏抑制末技、谨慎选举等事,这些建议被太祖采纳了。
B.高巍思虑周密,行事稳妥。在削王的问题上,他主张加恩,建议皇帝效仿主父偃的推恩令,并重视亲人间的礼节,褒赏贤才,严惩骄纵不法之徒。
C.高巍虽善于辞令,却未能化解危机。在燕王起兵后,他主动请命使燕,多次面对燕王,不卑不亢,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可最终仍未能说服燕王罢兵。
D.高巍为国尽忠,死而后已。他在李景隆兵败后,启程南归,后投奔济南,誓死据守,并多次打败燕王军队。等到京城被攻陷,在驿站中自缢身亡。
2018-11-03更新 | 37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邹智,字汝愚,合州人。十二能文。家贫,读书焚木叶继晷者三年。举成化二十二年乡试第一。

时帝益倦于政,而万安、刘吉、尹直居政府,智愤之。道出三原,谒致仕尚书王怒,慨然曰:“治天下,在进君子退小人,方今小人在位,而公顾屏弃田里,智此行非干科名,欲上书天子,推较贤德,矫世变俗,拯斯民于涂炭耳。”恕奇其言,笑而不答。明年登进士。改庶吉士。遂上疏曰:“陛下于辅臣遇事必咨殊恩异数必及亦云任矣然或进退一人处分一事往往降中旨使一二小人阴执其柄是既任之而又疑之也。陛下岂不欲推诚待物哉?疏入,不报。

智既慷慨负奇,其时御史汤鼐、中书舍人吉人、进士李文祥亦并负意气,智皆与之善。因相与品核公卿,裁量人物。未几,孝宗嗣位,弊政多所更。智喜,以为其志且得行,复上书曰:“少师安持禄怙宠,少保吉附下罔上,太子少保直挟诈怀奸,世之小人也。陛下留之,则君德必不就,朝政必不修,此弊所当革者也。致仕尚书王恕忠亮可任大事,尚书王竑刚毅可寝大奸,都御史彭部方正可决大疑,世之君子也”帝得疏,领之。居无何,安、直相继罢斥。而吉任寄如故,待智刺骨。

鼐常朝当侍班,智苦之曰:“祖宗盛时,御史付班,得面陈政务得失,立取进止。自后惟退而具疏。君幸值维新之日,盍仿先朝故事行之。”及恕赴召至京,智往谒曰:“后世人臣不获时见天子,故事多苟且。愿公且勿受官,先请朝见,取时政不善者历陈之,力请除革,而后拜命,庶其有济。若先受官,无复见天子之日矣。”鼐与恕亦未能用其言。

会刘概狱起,吉使其党魏璋入智名,遂下诏狱。智身亲三木,仅属喘息,慷慨对簿曰:“智见经筵以寒暑辍讲,午朝以细事塞责,纪纲废驰,风俗浮毒,生民憔悴,边备空虚,私窃以为忧,与鼐等往来论议诚有之,不知其他。”献者承吉意,竞谪广东石城。

智至广东,总督秦纮檄召修书。弘治四年十月得疾遽卒,年二十有六。天启初,追谥忠介。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陛下于辅臣遇事必咨/殊恩异数必及/亦云任矣/然或进退/一人处分一事/往往降中旨/使一二小人阴执其柄/是既任之而又疑之也/
B.陛下于辅臣/遇事必咨/殊恩异数必及/亦云任矣/然或进退/一人处分一事/往往降中/旨使—二小人阴执其柄/是既任之而又疑之也/
C.陛下于辅臣/遇事必咨/殊恩异数必及/亦云任矣/然或进退一人/处分一事/往往降中旨/使一二小人阴执其柄/是既任之而又疑之也/
D.陛下于辅臣/遇事必咨/殊恩异数必及/亦云任矣/然或进退一人/处分一事/往往降中/旨使一二小人阴执其柄/是既任之而又疑之也/
2.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试,指明清两代每三年一次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考试,因考期在八月,故又称为秋试、秋闱。
B.侍班,指古代臣下轮流在宫内或行在所随侍君主、记事、记住起居,或处理其他事宜,即“入直”
C.三木,桎、梏合称“三木”,可以枷在犯人颈、手、足三处的刑具,因为是木制的所以称为三木,一般借指较轻的罪行。
D.对簿,指受审问。簿,狱辞的文书,相当于现在的诉状。在古代审讯时,依据状文核对事实,故称对簿。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邹智路过三原,拜见退休尚书王恕,为王恕的遭遇打抱不平,并表达了上书天子的意愿,王恕没有发表什么意见。
B.万安、刘吉、尹直把持朝政,邹智十分愤恨,等到孝宗即位时,便对此三人进行弹劾,后来其中二人被罢免。
C.邹智向皇帝推荐王恕,等到王恕受诏进京后,又建议王恕先拜见皇帝陈述弊政,后接受官职,否则难以再见到天子。
D.邹智与御史汤鼐意气相较,关系友善,他们经常在一起品评人物,理论朝纲与民生,但后来也因此犯罪,被捕入狱。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后惟退而具疏,君幸值维新之日,盍仿先朝故事行之。
(2)子房以盖世之才,不为伊尹、太公之谋,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以侥幸于不死,此固圮上之老人所为深惜者也。
2020-03-17更新 | 2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