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其他隋唐作者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74 题号:6058490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秋日赴阙(1)题潼关驿楼

许浑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2)。

树色随山迥,河声入海遥。

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注】(1)阙,指长安。此诗作于作者奔赴长安应试途中。(2)太华,陕西的华山;中条,山西的中条山,两山分别耸立在潼关南北。

1.下列对这首诗的内容和表现手法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首联写红叶萧萧,长亭饯别,交代了季节、地点,描绘出一幅孤寂的秋日行旅图。
B.颔联大笔勾勒,雄浑苍茫,骋目远望,残云缭绕太华山,稀疏的秋雨洒落中条山。
C.颔以"残云”点染太华山,以“疏雨”烘托中条山,于沉静中显出飞动的意趣。
D.颈联写山色和树色迥然不同,黄河咆哮着流向遥远的大海,绘声绘色,意境壮阔 辽远。
E.尾联在前三联充分描绘山水景物的基础上,转为描写长安的都市繁华,宛如梦境。
2.全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咏萤

虞世南

的历流光小,飘飖弱翅轻。

恐畏无人识,独自暗中明。

咏萤

李嘉祐

映水光难定,凌虚体自轻。

夜风吹不灭,秋露洗还明。

向烛仍分焰,投书更有情。

犹将流乱影,来此傍檐楹。


[注]:①的历:小粒明珠的光点,形容灵巧微弱的样子。②“飘飖”同“飘摇"。
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虞诗的前两句,从萤火虫的发光之态和飞翔之形两个角度写出了它纤弱的特点。
B.“凌虚体自轻”的“虚”指天空,与“浩浩乎如冯虚御风”的“虚"意思相同。
C.虞诗由物及人,借咏萤火虫寄寓身世之感;李诗就物写物,意在绘萤火虫之形。
D.两首诗都对萤火虫的形象进行了多方面细致入微的描摹,使读者顿生怜爱之情。
2.两首诗皆咏萤,但写萤手法各异,请简要分析。
2020-06-11更新 | 489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楚江怀古(其一)       

马戴

露气寒光集,微阳下楚丘。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

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云中君不见,竟夕自悲秋。


注:唐宣宗大中初年,原任山西太原幕府掌书记的马戴,因直言被贬为龙阳(今湖南汉寿)尉。此诗为其南渡湘江洞庭时作。
1.简析此诗颔联在写景上的特点。
2.概括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并加以分析。
2017-11-27更新 | 52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15—16题。

书边事

张乔①

调角②断清秋,征人倚戍楼。

春风对青冢③,白日落梁州④。

大漠无兵阻,穷边⑤有客游。

蕃情⑥似此水,长愿向南流。


注:①张乔,唐朝诗人。②调角,即吹角。③青冢,昭君墓。④梁州,当指“凉州”。 ⑤穷边,极言边塞地区的广漠。⑥指吐蕃族人民的心愿。
1.首联描绘的是一幅什么样的图景?“倚”字用得妙,妙在什么地方?
                                               
2.末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2010-05-11更新 | 22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