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其他中国现当代作家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54 题号:614293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对于长期存在的厕所问题,我们如何寻找解题之钥?韩国制定《公共卫生间法》,对公厕实施评价认证制度,使当地厕所面貌焕然一新,成为一道风景线。美国则开放餐馆、商场等地厕所,还要求配有残疾人厕位、“同伴帮助厕位”等。

重庆市旅游系统从2015年起掀起了一场“厕所革命”,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结合全域旅游发展,打造了一批“设计独特、注重实用、倡导环保的旅游厕所。如黑山景区以鹅卵石装饰旅游厕所墙面,卧龙岗景区则以单向可视玻璃做墙面,游客如厕时可欣赏风景。璧山引导鼓励社会企业参与建设,以捐建单位命名公厕,公厕显示屏还滚动播放企业公益广告。依靠创新,该区走出一条以厕养厕的市场化经营新路,目前该区建好的AA级厕所,有80%来自企业捐建。

两年多来,重庆市新建和改扩建旅游厕所2458座,超过目标任务6.45%,厕所存在的供给不足、分布不均衡、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得到有效缓解。旅游服务环境有较大改善,旅游形象有极大提升。

(摘编自《重庆“厕所革命”调查:既要面子更要里子》2017年12月05日《重庆日报》


【注】“厕所革命”是指对发展中国家的厕所进行改造的一项举措。最早由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提出。国家领导人近三年来多次就旅游系统推进“厕所革命”作出重要指示。
材料二:

(摘编自《关于苏州市厕所革命实施工作群众满意度问卷调查》2017年12月01日《苏州人民网站》)


材料三:

如何进行“厕所革命”?首先要突破简单技术思维的桎梏,重新思考中国传统文化的大智慧。回顾人类发展史,东西方关于“如厕”的文化和技术发展脉络有明显分野。西方文明,自古便重视技术的改进,水冲清洁方式加上坐便器的改进,构成西方厕所的基本演化逻辑,冲水马桶便是其代表性成果。而东方社会,中国人讲究“天人合一”与“物尽其用”。先人们从西周时就开始探索粪便与土地肥力的关系,战国时已经掌握粪便积肥技术,汉代便有“美粪良田”的说法。直至上世纪中叶,粪肥依旧是中国农民耕种的法宝。但随着化学工业的发展在大规模施用化肥后,土地与人类、乡村与城市之间的天然连接断裂,城市居民的粪便成了城市的巨大负担,不得不建设越来越庞大的污水处理厂,斥巨资将原本宝贵的有机质从相对洁净的杂排水中分离出去。城市人口越来越密集,污水处理的成本不堪重负,农村土壤日渐贫瘠……进入21世纪,有更多的学者在反思今人的如厕问题,在重新思考“美粪”与“良田”的关系,这也成为“生态厕所”设计的基点。

(摘编自《生态厕所:社会转型中的设计实验》,2017年12月10日《人民日报》)

1.下列关于“厕所革命"相关情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厕所革命”是一个业已受到多国关注的世界性话题,其针对的是长期存在、难以解决的厕所问题,目的是从厕所入手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
B.“厕所革命”自开展以来已经取得显著成绩,苏州、重庆等旅游城市的公共厕所普及率明显提高,但公共厕所建设仍存在短板。
C.率先在旅游系统开展厕所革命”,让人们享有清洁卫生的如厕环境,利于改善旅游服务质量,同时也提升我国旅游形象,提升社会文明程度。
D.“厕所革命”发展到现今阶段,我们不能再依靠技术创新,而要从我们优秀民族文化中汲取营养,探寻新路,实现人与环境的互惠共赢。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美国政府要求餐馆商场等地对外开放其厕所能弥补局部地区公共厕所不足的缺陷,但由于东西方文化差异较大,这种做法无法在中国进行推广。
B.“厕所革命”重点是在旅游区等客流量密集、公厕需求量大的区域推进,现在人们更迫切希望在远离繁华街区的街巷、胡同增加公共厕所的数量。
C.人们通过手机定位寻找公厕的比率还不高,说明我们可以加大厕所管理服务信息平台建设,将公厕信息纳入在线旅行地图中,以方便人们如厕。
D.代表西方文明的抽水马桶耗水量大,由此形成的管网建设和污水治理成本居高不下。我国民调显示,人们对公厕造成的水资源浪费尤其不满,渴望革新。
E.从粪便积肥技术,到“美粪良田”的说法,都说明古人受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物尽其用”思想的影响,注重粪便对提高土地肥力的作用。
3.上述材料能为我们进一步推动“厕所革命”提供哪些有益的启示?请分条概括。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亮雨

南丁

天空是明亮的,明亮的天空上洒下来游丝一样的细雨,雨也是明亮的。明亮的细雨飘洒游移中,有三位中年汉子站在山脚下,面对着一块矗立的石碑,鞠躬致敬。那碑上刻着字:红心千秋照,青山万古存。

亮雨中,这三位对着石碑鞠躬致敬的汉子,一点也不朦胧,个个清晰可辨。身材高挑,戴着眼镜,长发自然地卷曲着的这一位,是抒情诗人。都是中等个头,都是留着短发,都是黑不溜秋的这两位,一位是小说家,一位是县委书记。书记的眼睛里燃烧着热情。小说家的眼睛里沉淀着思索。

他们三位,在亮雨中走了被六位数字的树覆盖着的三道岭两道沟,又回到了这山脚下,重新站在这矗立着的石碑前,对着“红心千秋照,青山万古存”这十个字鞠躬。脚疲乏,心振奋。

“‘青山’对“红心’,‘万古存’对‘千秋照’,还是很讲究的,当然算是好句子。总是感觉一般化,仿佛在哪里见到过。转了三道岭两道沟,看到了那些树,触摸到了那些青枝绿叶,这才读懂了这几个字。”抒情诗人发议论。

“你转了三道岭两道沟,就读懂了,我可是转了许多年。你们都了解我,我原来是一个伐木者。”县委书记说。他的个头低,声音也低。

“《伐木者醒来》,智利诗人聂鲁达有首长诗,就叫这个题目。你这位伐木者,不是已经醒来了吗?当然,你和聂鲁达写的伐木者是两回事。总是醒来了,醒来的伐木者同志。”

“醒来了,还真费了不少事。”

小说家不说话,在凝注地看着刻在碑上的字,不知是在欣赏那仿宋体的书法,还是在琢磨那刻字的艺术。

“在构思。”诗人悄悄地向书记说。

“一个人,一个庄稼汉,一个共产党人,一个生产大队的支部书记,也逃脱不了‘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的命运。他被打倒了,被罢官了,靠边站了。他被打发到这荒山上劳动改造。十年,三千多个日日夜夜。于是,这原本荒芜的三道岭两道沟,便被六位数字的树覆盖着了。六位数字,还不能称作一片森林吗?…….这个人,这个庄稼汉,这个共产党人,这个生产大队的支部书记,这个“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真算得上是一条汉子!……他在哪里呢?他不在这个世界上。他死于癌症,是在曙光即将照耀的时辰。他有什么遗憾吗?在告别这个世界时,竟没有看到曙光。没有!他虽然没有看到这曙光,但是他相信这曙光,他相信这曙光必定会照耀这片森林的。要不然他就不会种树了,是这样吧?……为什么好人总是得癌症呢?……他的外部形象如何?这并不重要。细节,细节是很重要的,需要了解。可是,最重要的,这个人物,这条汉子,这篇生活故事的魂,已经有了,是很能拨动活着的人们的心弦的。我的心弦就被拨动了。我总是埋怨:耽搁了十年时间。我总是骄傲地宣称:‘十年动乱’中没有写一个字。现在想来,不知有什么可骄傲的?看看他!他不是种了一棵树,他是造了一片森林!好一片森林!在这又明亮又湿润的如丝烟雨中,它显得多么灿烂辉煌啊!灿烂,辉煌。我们的词多么贫乏,多么无力。这片森林,是灿烂辉煌所能形容得了的吗?它们能表达出这片森林的内涵形象吗?……”

“我们好像该往回走了。”

小说家回过头来,看到了那双燃烧着热情的眼睛。

他们离开那矗立着的石碑,往停在不远处的吉普车走去。那辆绿色的吉普车,在细雨中,多么鲜亮,就像那片正在抽枝长叶的森林一样。

“蓬勃、兴旺、灿烂、辉煌!”

诗人也用了这些贫乏而无力的词,也加了个惊叹号。小说家在心里苦笑。

“我好像看到他了,他就在这片森林之中,这个当代的造林之神。那每一片树叶,都是他的生命的延续。”诗人继续抒情。

这个立意如何?仿佛也不见得好。有一点陈旧,好像还没有深入到这一个形象的丰富生动的内核里面去。也难怪,我们刚刚接触到这个形象,还有待深入。小说家听着,思索着。

在细雨中行进的车上。

“我可不敢指望人家给我树碑,我只希望我死后,也能留下一片绿色。

是书记的男低音。

坐在前座的小说家,沉淀着思索的眼睛闪烁了一下,仿佛捕捉到了一个什么意念。这篇生活故事,它的标题,是否可以借用这六个字一《留下一片绿色》?怎么样?倒可以作为一个供选择的方案。

天空是明亮的,明亮的天空上洒下来游丝一样的细雨,雨也是明亮的……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篇由远及近,由高到低,由朦胧到清晰,将读者带入了一种神秘又庄严的氛围中。
B.文中的庄稼汉虽命途多舛,却并不消沉,最后成为造林之神,从而赢得后人衷心的敬仰。
C.抒情诗人触摸到那些青枝绿叶,然后才读懂碑上的字,而县委书记转了很多年都未读懂。
D.小说夹叙夹议,情景交融,叙写人物避免了平铺直叙的方式,体现了作者精湛的艺术造诣。
2.文章构思行文有哪些特点?请简析这样安排的好处。
3.结合全文,浅析小说家想以“留下一片绿色”作为这篇生活故事标题的用意。
2020-02-21更新 | 47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李家宝

(1)李家宝是只白面白腹灰背的吊睛小猫,之所以有名有姓,是因为他来自妹妹的好友李家,家宝是妹妹给取的名儿。由于身份有别于街头流浪到家里的野猫狗,便连名带姓地叫唤他。我早过了天真烂漫的年纪,宁爱清洁有条理的家居而早疏淡了与猫狗的厮混,因此一眼都不看李家宝,哪怕是连爸爸也夸从未见过如此粉妆玉琢的猫儿。

(2)有了姓的猫竟真不比寻常,不知什么时候开始,他像颗花生米似的时常蜷卧在我手掌上,再大一点年纪,会连爬带跃地蹲在我肩头,不管我读书写稿或行走做事,他皆安居落户似的盘稳在我肩上。天冷的时候,长尾巴还可以绕着我的脖子,正好一圈,完全像贵妇人大衣领口镶的整只狐皮。

(3)如此人猫共过了一冬,我还不及懊恼就不知不觉被它讹上了,只忙不迭逢人介绍家宝的与众不同。家宝短脸尖下巴,两只大眼橄榄青色,眼以下的脸部连同腹部和四肢的毛色一样,是纯白色。家里也有纯白的波斯猫,但再白的猫一到家宝面前皆失色,人家的白是粉白,家宝则是微近透明的瓷白。

(4)春天的时候,家中两三只美丽的母猫发情,惹得全家公猫和邻猫皆日夜为之倾狂,只有家宝全不动心依然与人为伍,为此我很暗以他的未为动物身所役为异。夏天的时候,他只要不在我肩头,就高高蹲踞在我们客厅大门上的摇窗窗台上,冷眼悠闲地俯视一地的猫狗。我偶一抬头,四目交接,他便会迅速地拍打一阵尾巴,如同我与知心的朋友屡屡在闹嚷嚷的人群中默契地遥遥一笑。家宝这些行径也引起家中其他人的称叹,有说像个念佛吃素的小沙弥,也有说宝玉若投胎做猫一定是家宝这副俊模。

(5)这之后不久,朋友武藏家中突生变故。新买的一只俄国狼犬“托托”乏人照顾,便转送给我们了。自打托托来后,以前和家宝相处的时间完全被取代。由于家里不只一次发现家宝常背地里打托托耳光,我便不得不郑重告诉家宝,托托是娃娃,凡事要先让着娃娃的。家宝只高兴我与他说话,连忙一跃上了我的肩,熟练到我随口问“家宝,尾巴呢”,他便迅速拍打一阵尾巴。我和他已许久没玩这些了,而他居然都还记得。我暗暗觉得难过,但是并没有因此重新对待家宝如前。

(6)家宝仍然独来独往不理其他猫咪,终日独自盘卧在窗台上,我偶尔也随家人斥他一句:“孤僻!”真正想对它说的心底话是:现在是怎样的世情,能让我始终全心相待的人实没几个,何况是猫儿更妄想奢求,你若真是只聪明的猫儿就该早明白才是。但是只要客人来的时候,不免应观众要求表演一番。我拍拍肩头,他便一纵身跃上我肩头,从来没有一次不顺从我。在众人啧啧称奇声中,我反因此暗生悲凉:李家宝啊李家宝,你若真是只有骨气的猫儿,就不当再理我再听我使唤!可是家宝一如往昔。

(7)家宝渐不像以前那样爱干净勤洗脸了,他的嘴里似乎受了伤,时有痛状,不准人摸他的胡子和下巴一带,因此鼻下生了些黑垢。但就是如此,家宝仍旧非常好看,像是很有风度修养的绅士唇上蓄须似的,而我并没有注意到他的日益消瘦。

(8)元宵节晚上家中宴客,商禽叔叔的小女儿奴奴整晚上皆猫不释手,妹妹遂建议把家宝送给奴奴,反正家宝是最亲近人且尤需人宠惜的,现在遭我冷落,不如给全心疼他的奴奴好。我想想也有道理:一来奴奴是真正爱猫,非如其他小孩的好玩没常性,二来趁此把长久以来的心虚愧歉作一了断。至于家宝的离开——到底是猫啊!此一去有吃有住,断不会如人的重情惜意难割舍吧,便答应了奴奴。

(9)一星期后,商禽叔叔把家宝带回,说家宝到家后几天不肯吃饭。我又惊又喜地把纸箱子打开,家宝已经不再是家宝了,瘦脏得不成形状,我喂他牛奶替他生火取暖擦身子,知道这几天里他是如何心如死灰形如槁木了。不错,他只是只不会思不会想的猫,可是我对他做下无可弥补的伤害则是不容置疑的。

(10)此后的一段日子,我天天照医师指示替家宝清洗口腔和灌服药剂牛奶,家宝也曾经有恢复的迹象。直到有一天晚上,天气太冷,我特别灌了一个热水袋放在他窝里,陪着他,摸了他好一会儿,他瘦垮得像个出了故障的玩具。我当下知道他可能过不了今晚,于是他摆放好一个最平稳舒适的睡姿,轻轻叫唤他各种以前我常叫的绰号昵称。有时我叫得切,它就强撑起头来看看我,眼睛已经睁不圆了。我问他:“尾巴呢?”他的尾巴尖微弱地轻晃几下。他病到这个地步仍然不忘我们共同的老把戏,我想但凡有一丁点儿可能,他一定会再一次爬上我的肩头。重要的是,他用这种方式告诉我已经不介意我对他的种种了,他是如此有情有义有骨气的猫儿。

(11)次日清晨,我在睡梦中清楚听到妈妈在楼下温和地轻语:“家宝最乖,婆婆最喜欢你了噢……”我寻到后院,见妈妈正在桃树下掘洞,我过去摸他、端详他,他还暖软的,但姿势是我昨晚替他摆的。家宝眼睛没合上,半露着橄榄青色的眼珠。便去拨他的眼皮,就合上了,是一副乖猫咪的睡相。他的嘴巴后来已经快被我医好了,可是,我医好了他的伤口,却不知把他的心弄得如何破烂不堪。

(12)家宝被埋在桃树下,那时还未到清明,风一吹,花瓣便随我的眼泪闪闪而落。现在已浓荫遮天,一树的桃儿尖已泛了红,我常在树下无事立一立,一方面算计桃儿,一方面伴伴坟上已生满天竺菊的李家宝。

(选自《猎人们》,略有删改)

1.第(2)自然段中多处运用了修辞手法,使人猫相处的场景跃然纸上,请对此加以赏析。
2.作者的家人为什么说李家宝像个“小沙弥”?
3.文章几乎通篇以“家宝”“他”来称呼猫咪,足见作者已视家宝与人同等,有三处却以“李家宝”相称,后两处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理?
4.这篇文章饱含对家宝的思念,更有着对家宝的深深愧疚。联系全文,概括出作者的愧疚之事,并指出它们在形式上的共同作用。
2019-11-08更新 | 25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四季平安     杨帮立

这么大的雪,小杨不会来了吧。

一场雪封实了白露河两岸。白露河在这几打了一个大深弯,河堤似鸟儿的双翼,大娘住在东边的翼尖上。现在,在大娘的眼里,这鸟儿是一只巨大的白天鹅,在白茫茫的天地间煽动着翅膀。

小杨是她的帮扶责任人。他初来的时候,老太太生病躺在床上,一只干瘦炸毛的猫,在窗台上饿得有气无力地叫着。搂柴生火、舀水做饭, 土灶被他烧得红红火火。这孩子说他,家住在这白露河上边十几里的南河湾,爹妈都在家里种着地。大娘喝完稀粥,问起南河湾一个远门亲戚,小杨还真认得。

小杨说,大娘啊,现在政策好啊,没自来水,政府给你接,有病了,政府给你治,没钱花了,政府有低保,你这种情况,明个给你申请个最低生活保障金......这我都知道,我老了,不能干了,让我上敬老院,我舍不得这鸡鸭猫狗小菜园老果树,我身边少的是人啊。不是有我吗,明天啊我陪大娘去县城看病去。临走时,小杨要和大娘合个影,大娘死活不依脸朝床里,怎么劝都不扭过来。大娘说,回去问问你爹妈,咱这白露河边可是有规矩的,像我这样不阴不阳的人,是不兴跟人照相的,会吸别人阳寿的。小杨说,我年轻力壮的,我不怕你吸我阳寿。你是好人,我更不能跟你照相。小杨被逼得没办法,才说,单位有要求,不跟你合个影,传工作群里,会挨批评的。大娘这才下了床,洗洗脸,把花白的头发往耳根捋了捋,坐下来。小杨站在她后面,把手机伸到前面,说大娘的气色好着呢。大娘笑了,小杨笑了。

从县医院回来,用大娘自己的话说,前一阵子是自己吓自己,本没得什么该死的病,还没到阎王爷收她的时候,腿弯也有劲了,腰板也直了,手也灵活了。每逢周六扶贫日,小杨都会过来,陪她拔拔草,挖挖地,种种菜,小菜园红是红紫是紫,青是青,绿是绿,小鸭在池塘里扎猛子,小鸡振膀子能飞上树。小杨用生了锈的镰刀,把宅前屋后的杂草割得光光的,偏偏留下几丛野花来,剪下老枝,留下新头,花开得又大又旺。

来一次,把院子打扫一遍,从河边挑来黄沙,把院子铺得平平坦坦。八月十五,小杨送来了一大盒子月饼,说是女朋友从大城市里寄来的,一共两盒,送给他爹妈一盒,带来这一盒。

元旦前,小杨匆匆忙忙来说,大娘,我这段时间有点小事,顾不上来了,有事给我打电话哦。小杨给大娘买了个老年手机,教会了大娘一个动作,摁住键盘上的“1”不松,小杨的手机被拨通了,铃声愉快地响了起来。只顾学手机充电接听拨打电话了,还没问小杨啥事,小杨走得没影了,大娘撵到村部也没追上,这孩子太急了。驻村的工作队员嘻嘻哈哈地告诉她,能不急吗,小杨要接他女朋友回来结婚了。

总得给他们做点啥。大娘有了心事,老不中用了,做点啥呢?大娘想起她年轻时的一件老活计来。她在老木箱子里扒出了牛皮纸包,打开纸包,呈现出五彩丝线来。拿出几根针,穿上不同颜色的丝线,心,渐渐向记忆打开;手,渐渐灵巧起来;脸,渐渐泛起了喜色。她要把春天的草绿,夏天的花红秋天的天蓝,冬天的雪白,一针一线地绣出来。小杨来时,她总悄悄地把活计藏起来,她守着她的秘密,心里是满满的温暖。

小杨说今天来给她送对联。这么深的雪,可能过不来了。天晴了,白露河滩里,跳荡着各式各样的光。晃着大娘的眼睛。一转眼,敞开着羽绒服。脸上淌着热汗,头上冒着热气的小杨站在了她面前。小扬让大娘到厨房里烧水打面浆。他开始揭掉旧春联。刮擦干净门堂门框,等大娘把热腾的面浆端来,小杨先找出一张横联贴在了门上方。扯端正拍平实了:四季平安。

四季平安。大娘念叨出声来,小杨一愣,从高凳子上跳下来:大娘,你不是不识字吗?大娘从屋里端出一簸箩花花绿绿的物件来:小孩的花顶帽、红肚兜、凤头单鞋、虎头棉靴……每件上面都绣着“四--季--平--安”!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项是(       
A.小说选材生活气息浓厚,小说讲述了小杨扶贫的故事,选材上侧重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如烧饭,陪大娘看病,送月饼、手机贴春联等。
B.小说细节刻画传神。如大娘先不愿照相,后又下床、洗脸挥头发表现了大娘焦虑、自卑、迷信。但体谅别人、爱美的微妙心理。
C.小说将平常生活小事写得曲折有致。如先写小杨忙。说“有点小事”。后交代他要结婚了;先认为小杨不会来了,后又“站在她面前”。
D.小说语言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如第二段运用比喻、想象的手法描写白露河的美丽雪景,表现了大娘等待小杨前来时愉悦的心情。
2.小杨帮扶前后,大娘发生哪些变化?小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小说结尾一段极其精妙,请结合全文从情节结构和思想情感两方面简要分析。
2019-03-18更新 | 10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