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文学类文本 > 文学类文本常设考点 > 鉴赏作品中的艺术形象
题型:小阅读-课外 难度:0.65 引用次数:23 题号:7127003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问题。

说起梅花

我出生的那一天,家门前的梅花初绽,据说是朱砂梅,很美,家人就给我取名“梅”字。父亲自小教我古诗,关于梅花的诗很多,到现在还能一口气背出不少,如“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我最喜欢曹雪芹的“冻脸有痕皆是血,酸心无恨亦成灰。误吞丹药移真骨,偷下瑶池脱旧胎”。关于梅,人们谈论太多,种梅,赏梅,写梅,画梅,梅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虽知道这名字极美,但每当别人问起我的名字时,又觉得难以启齿,太俗了,取这个名字的人太多,声音听起来也闷声闷气的,对这个名字的尴尬,一直不能释怀,到美国后就马上给自己取了一个雅致的英文名字,以为总可以脱俗了,不料一些好事的西方人非要知道我的中文名字。

记得第一次有个墨西哥人问我名字,我就告诉他我的名字是梅,他又问“梅”是什么意思,我说是一种花,那人打破砂锅问到底,问什么花。我突然张口结舌起来,记得梅翻译成英语是plum,就是李子,迟疑了一下,就说plum。那人噢了一声,就不再问了,显然他对这个答案很失望。

第二次一个美国人问起梅花,我接受上次的教训,不再说李子花,就启发他说,是一种花,中国最美的花,你猜猜看。那人就说“是玫瑰花”。我有点失望, 进一步启发说,这种花,很美,在冬天开放,中国人最喜欢,经常把它画成画挂在墙上,写进诗里。那人想了想说:“是牡丹吧,牡丹又大又美,我看很多中国人的家里挂着牡丹花。而且牡丹是我唯一认识的中国花。”

我一听又没有希望了,也难怪,很少美国人了解中国的历史与文化,何况一种花草。

我说梅花是被中国人挂在墙上,捧在手上,供在心里的,是深入血液和灵魂的一种花。他似乎被我感动了,突然对梅来了兴趣。

这胖胖的老美认真起来,有一天他突然跑来兴冲冲地告诉我,苏菲,我找到了梅,结一种酸酸的果子,是可以做色拉醋的,很好吃。我讶然了,是的,有些梅是可以结果子的。大多花草有艳花者无果实,有美实者无艳花,难得梅两者俱美,梅的美不仅是果实,这老美只知道吃。

第三个问的是意大利人,是搞音乐的,我想这人是有艺术感受力的,反正他没见过梅花,就信口开河起来。我说梅花是中国最美的花,有几千年的栽培史。梅花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凌寒飘香,不屈不挠,自强不息,铁骨冰心。中国人倾心于梅的很多,清朝曾有一位叫陈介眉的官员,听说孤山的梅花开了,立即弃官丢印从京城千里迢迢骑马狂奔至杭州,“何物关心归思急,孤山开遍早梅花”。还有一个叫林和靖的,有一天独自欣赏梅花时,一下子被梅花的神姿吸引了,从此入孤山种梅花,一辈子没有下山,以梅花为妻。那人睁大了眼睛问:“真的吗?”“真的。”我说,他有一首写梅花的七律,在所有写梅花的诗中独占鳌头,无人能比。“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我脱口而出。如果你读了这诗,看了这梅,你一定能作出美的乐曲,中国有名曲《梅花三弄》,你可以写出“梅花四弄”。

从此,那人每次见我,必问梅消息,一天被逼无奈,就从网上找出梅花的照片与绘画作品,其中有一幅《墨梅》。那人端详半天,说,很像桃花吗,枯瘦的桃花,还有黑色的,很稀有的颜色。我不再想解释那是墨梅,也不想再说梅花的美就在于疏、瘦、清、斜。

显然这位艺术家也误解了梅花。我怎么告诉他在万木萧瑟,大雪压境的冬天,忽然看到一树梅花迎雪吐艳时,那种惊心动魄。怎么才能告诉他,千年老梅,铁枝铜干,如枯若死,一夜风雪后,突然琼枝吐艳,那种绝处逢生的沧桑感。怎样才能告诉他,当你为情所困,辗转反侧时,突然一股梅香袭来,幽幽而来,又悄然而去,那种神魂颠倒。梅花的美是摄人魂魄的,如果赏梅在淡云,晓日,薄寒,细雨,或小桥,清溪,明窗,疏篱,再加上诗酒横琴,林间吹笛,这时候你很难再做凡人,梅花是人间尤物,人间与仙境的使者。

有一次和一个西方人闲聊,不知怎么就谈到他自己国家的国花,他异常兴奋,竟说得泪花点点。我也不由自主又谈起梅花,他说他的,我说我的,他说的我不太懂,我相信我说的他也不懂,有一点是相通的,对一种花的深入灵魂的热爱。

梅花,几千年的书香缭绕得骨清魂香,几千年的诗心陶冶得如此美丽。中国人的心里千回百转的梅魂,在与世界相遇的过程中焕发出独异的魅力,成为民族精神的写照。

(取材于苏菲的同名散文)


本文倒数第三段描写了哪些赏梅的情境?作者借此写出了梅花怎样的品质与格调?
2018高一上·全国·专题练习 查看更多[2]

相似题推荐

小阅读-课内 | 适中 (0.65)
【推荐1】母亲为“我”做了什么?她对“我”的关爱有什么特点?儿子在母亲身上读懂了什么?
2019-10-25更新 | 55次组卷
小阅读-课内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结合语境分析理解下列人物对话所表现的性格特点,选出对应正确的一项(       
①乖巧伶俐 ②憨厚质朴 ③忸怩羞涩 ④谨慎稳重
a.“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
b.“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
c.“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
d.“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
e.“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A.a① b② c④ d② e③
B.a① b① c④ d② e③
C.a③ b② c④ d② e③
D.a① b② c② d④ e③
2021-03-11更新 | 286次组卷
小阅读-课外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你念一句,我念一句

   

灶火舅舅的眼睛一直看着墙,从拧第一个玉米棒,一直到第十二个。牙白的玉米粒一颗赶着一颗的脚步,步调一致地跳进他面前的笸箩中,跳成一条小小的瀑布。而他的目光一直粘在墙上,连眼皮都没朝下抹搭一次。舅舅拧玉米棒不用铳子,铳子离不了眼睛的配合,用空玉米轴当工具,他就可以完全把眼睛腾开看墙。

②我悄悄绕到笸箩前边,伸开双臂,把他面前的墙给挡了个严实。灶火舅舅故意把脸黑了一下,一副气咻咻的样子。他越是这样,我越是捣乱。灶火舅舅起身到院子里摘了一枚海棠果,他还想以老法子糊弄我,可我已不稀罕这样小恩小惠的把戏,我想知道一堵糊满黑黄书页的墙怎么就能把他的眼睛吸住,他必须向我坦白那书页上的秘密。

③灶火舅舅笑了,微黄的牙齿,像两行闪烁着幽光的玉米。他哄我:“你别捣乱了,我领着你念墙上的字吧,我念一句,你念一句,等你念完了这一墙字,你就能明白其中的秘密。”灶火舅舅说:“神农以赭鞭鞭百草。念。”我接一句:“神农编稗子草。念。”舅舅又笑,停了手里的活计,伸过两根指头在我的大脑门上轻轻弹了一记。

④十年之后,我抱着干宝的《搜神记》饭都忘了吃,灶火舅舅教我读其中的《神农鞭百草》如在昨日,他的笑容闪烁着玉米般幽邃的光泽,狡黠或得意。这时,灶火的名字已经在村里传得比神农还要神。他用白菜疙瘩、大葱白和芫荽根炖汤,就治好了一街人的“温气病”。他用清明前的苜蓿芽熬米粥,治他媳妇的肺病,媳妇病好了,还接连生了一凤一龙俩宝贝孩子。

⑤村里有一个叫小有的,得脚气,脚趾头缝都烂出了红肉,又疼又痒穿不上鞋,下不了地挣不到工分,恨得直撞墙。灶火舅舅教给他一个方子,把玉米轴烧成灰,用芝麻油调了,敷到脚上,用玉米轴煮水当茶喝,一天三次。才一天,小有的脚不疼不痒了,一个星期下来,脚气居然没了半点踪影。

⑥我家与灶火舅舅家是东西邻居,我姥姥和他娘好得像亲姐妹。我七岁之前经常半天半天“长”在他们家里,并且有幸成了灶火舅舅的墙书弟子。灶火舅舅是暮生,怕养不活断了家里的根脉,一生下来就由接生婆抱到灶台上,拜了灶神。拜了灶神的灶火舅舅果然身强体健,耳聪目明,读小学、初中都是年级第一。老师们说:“看人家灶火,跟他爹一样,天生一块料儿就是为了念书。”话传到灶火舅舅他娘——我东院姥姥的耳朵里,却像天边滚过来的炸雷。灶火舅舅的爹本来是在北京念书的,得了痨病,回家养着,儿子还没出生就咯血死了。东院姥姥认为,是书夺了丈夫的精魂,她不能眼瞅着儿子再读书累死,于是果断辍了灶火舅舅的学。

⑦辍学的灶火舅舅,下雨不出工时就在家分拣他的课本和他爹传下来的线装书。他把书拆成一页一页的,糊在墙上。过了一阵子,墙上的书页让烟熏得焦脆了,便再糊上一层。书糊在墙上,墙成了灶火舅舅独创的开放式书架。睡觉之前,他读东墙书;拧玉米棒、纺棉花时,他读西墙书。把书糊在墙上念,一来是背着他娘。他娘辍他的学,是担心他念得累坏身子。他把书糊了墙,是跟老人家表孝心,书都毁了,一个字不念了。二来是他念书得背着村里的人。村里的高音喇叭天天在喊,有些书是“四旧”,是黑书。

⑧我考上大学,灶火舅舅很高兴。开学前,他送我一件礼物——一份20页的书单。我说:“这么多书,多长时间读完?”灶火舅舅笑笑:“一年不行两年,读不完也没关系。念书是为了明理的。你觉得心里亮堂,念一个字也不是白念。念得稀里糊涂的,就算念一屋子也没用。”

⑨今年的一天,我突然接到灶火舅舅的电话,他说:“你多抽空到老家住些日子,多找些村里上岁数的人了解了解肃宁当年的抗战史。看了几个电视剧,心里堵得慌,净是胡编乱造的。你该写个东西,留下点真实的记忆。”

⑩我回乡后,舅舅刚好出了门,只有东院姥姥一个人在家。老太太坐在老海棠树下,旁边放着个旧学习机,里边正念《三字经》,是灶火舅舅的声音。舅舅念一句,姥姥也跟着念一句。

(有删改)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东院姥姥的形象特征。
2018-11-30更新 | 1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