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白居易(772-846)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231 题号:751432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杭州春望

白居易

望海楼明照曙霞,护江堤白踏晴沙。

涛声夜入伍员庙,柳色春藏苏小家。

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

谁开湖寺西南路,草绿裙腰一道斜。


【注】①白居易:中唐诗人,时任杭州刺史。②柿蒂:丝织品上的花纹;梨花:梨花春,酒名。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诗紧扣题目中的“望”字,遥望海天瑰丽的景色,近观城内风物人情,远近结合,错落有致。
B.颔联用典故写春景,上句气象雄浑,下句旖旎动人,不但呈现了眼前景象,而且引人展开联想。
C.颈联色彩词语的运用,描绘了当时社会的繁荣景象,也暗含对统治者追求奢侈浮华生活的批判。
D.这首诗和《钱塘湖春行》一样,表现了作者对杭州风景的欣赏、赞美以及任职于此的悠然自得。
2.请简要说明本诗尾联的妙处。
【知识点】 白居易(772-846)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采地黄者 白居易

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

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

采之将何用,持以易糇粮。

凌晨荷插去,薄暮不盈筐。

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

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

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


【注】地黄:玄参科植物名,其根可入药。插:也同“锸”,铁锹。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交代了全诗的背景。麦苗因春天久不下雨而枯死,庄稼因为秋季霜降提前而冻坏。
B.“岁晏无口食,……薄暮不盈筐。”交代了农民的生活景况。入冬后农民便断了口粮,为了活命,只得冒着风寒到荒郊野外去采挖地黄,希图借以度过饥荒。
C.后六句叙写卖地黄的情形。辛苦一整天采得满满一筐地黄,准备卖给朱门人家拿去喂马,希望换回一筐马吃的玉米、高粱。
D.诗人用平平淡淡的语言让采地黄者自述,通过贫苦农民采集地黄以换取马饲料这一动作描写,反映了农民在灾荒年头的悲惨遭遇,反映了晚唐时期悲惨的社会现实。
E.这首诗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对穷苦农民的深切同情,有力地抨击了豪门大户对农民的残酷剥削,表达了诗人对封建社会贫富悬殊的不平等现象的痛恨。
2.全诗采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
2017-12-15更新 | 95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新制绫袄成感而有咏

白居易

水波文袄造新成,绫软绵匀温复轻。

晨兴好拥向阳坐,晚出宜披踏雪行。

鹤氅毳疏无实事,木棉花冷得虚名。

宴安往往欢【注】侵夜,卧稳昏昏睡到明。

百姓多寒无可救,一身独暖亦何情!

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

争得大裘长万丈,与君都盖洛阳城!


注:欢,一作“叹”。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冬天的早晨天气寒冷,穿着棉袄晒太阳舒适可人;晚上披上棉袄出门访友,踏雪赏月不失为雅事。
B.鹤氅、木棉也徒有虚名,不如丝绵,侧面衬托出诗人这件用丝绵所絮的绫袄的实用舒适。
C.穿着如此高级的新袄却不能“卧稳昏昏睡到明”,叹息连连,表明诗人对富贵生活的厌烦。
D.诗人耳旁经常响起的贫民冻馁之声是一种错觉,而这种错觉的产生,是诗人日夜为贫民思虑所致。
2.本诗前八句和后六句反差明显。请简要分析。
2022-12-13更新 | 128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中唐诗坛上出现的《琵琶行》与《李凭箜篌引》以出神入化的描写创设了神奇的音乐境界,堪称千古绝唱。比较这两首学过的诗,回答下面的问题。
(1)从表现手法的选择上来看,《琵琶行》主要用______,写琵琶女弹奏前试弦调音是“转轴拨弦”,弹奏时是“低眉信手续续弹”;而《李凭箜篌引》主要用______,通过幻想境界的瑰奇,烘托了箜篌奇异美妙的声音。
(2)在表现内容的侧重上来看,《琵琶行》主要是突出表现琵琶女这个人物形象,对音乐的精妙描写只是为表现琵琶女服务的。《李凭箜篌引》主要是突出表现_____
2018-03-05更新 | 17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