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其他中国现当代作家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267 题号:754153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过去40年中国经济发展是在开放的条件下取得的,未来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也必须在更加开放的条件下进行。中国通过一系列务实举措,充分彰显了主动扩大进口、开放不止步的坚定决心。举办进博会,正是中国坚定支持贸易自由化、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的重大举措,将为各方进入中国市场搭建新的平台。减单证、优流程、提时效、降成本……随着优化口岸营商环境、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工作的开展,中国进口整体通关时间将于年底前在去年的基础上再压缩三分之一,从97.39小时压缩至65小时。到2021年年底,进口整体通关时间要比2017年压缩一半,减至48小时。

(摘编自《大数据,透视未来新机遇》,《人民日报》2018年11月5日)

材料二

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将于11月5日至10日在上海举行。博览会吸引了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多家企业,有超过5000件展品在中国市场第一次展览。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企业展分为七大展区:消费电子及家电,服装服饰及日用消费品,汽车,智能及高端装备,食品及农产品,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服务贸易。这些展品中,既有有形的商品,又有无形的服务;大到近200吨重的龙门铣,小到与硬币大小相当的心脏起搏器;高端如价格近2亿元人民币的意大利直升机,朴实如墨西哥的辣椒酱、菲律宾的芒果干……细数起来,一连串的“最”,讲述了这些展品漂洋过海来中国的故事。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局副局长孙成海说,进博会要成为参展企业全球新品首发的平台。

(摘编自《首届进博会五大看点吸引全球》,《新京报》2018年11月5日)

材料三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秘书长安赫尔·古里亚在11月5日举办的“虹桥国际经贸论坛——贸易与创新平行论坛”上呼吁,要有全球视野,要开放全球市场,为全球人民争取更多的福祉。古里亚说,在全球范围,创新都是发展和增长的重要推动力,能够更好地推动生活水准的提高。从发展趋势看,越来越多的企业对技术的投资已经超过对机器等设备的投资,而且相关投资力度还在增强。所以,企业和政府都要紧跟潮流,重视技术的意义。他直言反对关税限制,表示经合组织进行过调查,发现即便降低一点点关税,也能让很多人受益,“我们调查发现,每增加1美元关税,全球家庭的支出就会增加40美分;但每削减1美元关税,全球家庭能减少90美分的支出”。所以他说:“数字给出了验证,市场一定要开放。”

(摘编自《经合组织秘书长安赫尔·古里亚:数字给出验证,市场必须开放》,《解放日报》2018年11月6日)

材料四

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标识由中间的地球、外侧的浅蓝色圆环、中英文名称和英文缩写等部分组成。图标中间为地球,意为进口博览会的广泛性、多样性和包容性,代表我们致力于将进口博览会打造成为世界各国展示国家形象、开展国际贸易的开放型合作平台;地球上的绿色中国,体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表示进口博览会紧紧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理念,着力打造一流绿色展会;图标外侧为浅蓝色圆环,体现了中国海纳百川的自信与豪迈,寓意着与世界各国紧密团结合作,彰显了我们支持经济全球化的实际行动。图标中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英文简称“CIE( China International Import Expo)”,中间两个红色的字母“I”形似一扇打开的大门。

(摘编自《首届进博会主题口号、标识和吉祥物揭晓》,《人民日报》2018年7月28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外开放使得过去40年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极大的进步,而更加开放的条件将是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证。
B.从首届进博会参展的国家和地区以及参展的展品来看,此次进博会的举办给参展国家和地区的企业打造了一个更加开放、广阔的平台。
C.进博会的英文简称中的两个红色字母“Ⅱ”寓意进博会是合作之门、友谊之门,而红色字体象征着中国人民的热情好客。
D.经合组织秘书长安赫尔·古里亚在“虹桥国际经贸论坛”上的发言强调,企业的发展一方面依靠各国对关税的调控,一方面依靠对技术的投资。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口岸营商环境的优化、跨境贸易的便利化以及进口整体通关时间的缩短等都是我国扩大对外开放而采取的务实举措。
B.进博会不仅能让参展企业讲述漂洋过海的故事,成为其全球新品首发的平台,还成为各国展示国家形象的平台。
C.中国将以举办首届进博会为契机,主动扩大进口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缩减中国进口整体通关时间,促进跨境贸易发展。
D.小到一个企业,大到一个国家,要想有长足的发展,不仅要重视技术创新,还要具有全球视野,加强同外界的交流。
3.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特点与意义是什么?根据材料简要概括。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悠悠敦煌情

------专访“敦煌的女儿”常沙娜

常沙娜,浙江杭州人。自幼随父亲敦煌学奠基人之一、敦煌艺术研究所所长常书鸿在敦煌临摹壁画。1948年赴美国留学。1950年回国后,在清华大学、中央美术学院任教。

曹可凡:你好!我特别想知道您的名字,当时父亲给您取的时候有些什么特别的寓意吗?

常沙娜:因为我出生在法国里昂,里昂有条河,法语La Saone,中文就是沙娜。后来好多人很奇怪,说常书鸿挺逗的,给女儿起了一个沙漠的沙,我就成了一个沙漠里婀娜多姿的女子了。

曹可凡:所有我觉得可能人一生冥冥当中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因素。您印象当中您父亲是因为什么缘故对敦煌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发誓要做敦煌的守护人的呢?

常沙娜:因为他在巴黎塞纳河边的书摊子发现了一本书,就是伯希和在莫高窟考古调查后,用掠走的东西出了一本《敦煌石窟艺术》。他看得很惊讶,说他整天崇敬文艺复兴以后的欧洲艺术,却不懂我们中国的艺术,数典忘祖。他说他是中国人,一定、一定要去敦煌去看看现状。

曹可凡:常书鸿先生第一次踏上敦煌那块宝地是哪一年?

常沙娜:那是43年。我们坐了一个月的汽车,从重庆一直到甘肃,从秋天一直住到冬天。到了敦煌第一顿饭吃的是一碗面,一碗醋,一碗盐。爸爸说今天也来不及了,明天给你吃涮羊肉吧。他一直这样乐观。

曹可凡:那时候做研究,做保护都要做什么?

常沙娜:第一要除沙。要在莫高窟上面要盖一层短墙就是把那沙给拦住,因为那个地方流沙很快就能把洞埋起来。后来我父亲归纳了三个临摹办法,一个是客观临摹,第二种是复原临摹,第三种是整理临摹。他要求研究所都要采用整理临摹,不能随便复原临摹,如非必要也不要客观临摹。

曹可凡:据说1945年的父女画展很轰动。

常沙娜:当时很轰动,因为没想到常书鸿带的女儿也画了那么多画。我去美国的机会就这么来的。有一位犹太人叶丽华对我爸爸说你女儿画得真棒,但是你不能让她永久呆在沙漠戈壁滩上。她说可以带我到美国去看看。

曹可凡:为什么你在美国呆了两年就回来了?

常沙娜:当时在美国留学生大家都在讲中国解放了,新中国成立了,而且把家信念一念。国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留美同学大家见面就说什么时候回国,就成了一个回国的高潮。我为了回国买票,就半工半读,到陶瓷厂拉坯上釉。

曹可凡:听说您回国之后因为陪梁思成、林徽因先生看中国第一次敦煌艺术展览,改变了您的自己的人生道路。

常沙娜:是的。当时我父亲高新的很,在敦煌待了那么多年,临摹了上百件的东西都没有展示过。我父亲告诉我梁思成林徽因先生都很重视这个展览,他们看的激动。之后梁先生和林先生就让我到清华大学营建系的工艺美术研究所当助教。林先生讲我们要抢救工艺美术,现在最需要抢救的是景蓝。我们就搞了一些新的设计,适合现代生活。52年搞了一批亚太和平会议的国家礼品,景泰蓝盘子上设计和平鸽,她说我们不要毕加索的鸽子,我们要用我们自己的鸽子,我就把敦煌壁画里的鸽子组合在一起了。

曹可凡:您也参加过人民大会堂的设计是吧?

常沙娜:我参加了。我有一些童子功,就是在敦煌形成的。我画了上百个方案,最后选定了我的一个方案,就是人民大会堂的宴会厅和外立面,这个现在还在。我搞的那个方案图案是莲花瓣,它组合以后很好看。但是工程师跟我讲设计很好看,但是设计要跟功能相结合。我没有想到要把照明、通风口跟图案结合。这个给我的启示太大了,这决定了我后来这一辈子我从事设计的宗旨。

曹可凡:您其实是设有学历的,后来做了中央工艺美院院长……

常沙娜:是,我一辈子是没有学历的学业.但是我是实在在的,是尽力的,是为了我要做的事情而实实在在的,要学我父亲的“杭铁头”的精神,要把事情做好,做完。

       (摘编自《可凡倾听), 2017年10月21日)


【注】“杭铁头”,杭州人。
1.下列关于本篇访谈的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篇访谈以“常沙娜”名字由来切入,这样提问拉近了双方距离,消除了彼此的陌生感。
B.本篇访谈主体部分有时直接提问,明确集中;有时陈述事实,给受访者制造表达空间。
C.本篇访谈围绕“敦煌情”展开,所有问题都环环相扣,逻辑清晰,体现卓越的访谈技巧。
D.本篇访谈语言体现了对受访者常沙娜的尊重,平实、口语化,自然亲切,符合访谈基本要求。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       
A.常书鸿先生当年回国扎根敦煌,体现了高尚的爱国情怀和对民族文化的强烈使命感。后来常沙娜从美国回国也基于这样的爱国情怀。
B.犹太人叶丽华对常沙娜非常欣赏,并热情的邀她出同深造,因为她欣赏常沙娜绘画造诣,也热爱_充满魅力的敦煌艺术。
C.常沙娜在梁思成林徽因的指导下对景泰蓝进行抢救,不仅抢救了工艺,,还设计了适合现代生活的用品,有一些设计品成了国家礼品。
D.常沙娜的设计美观,但实用性差,在工程师的指导下,常沙娜修改后的设计,最终成为人民大会堂的设计方案之一。
E.常沙娜的“杭铁头精神”,是指为了做好自己的事情,实实在在,拼尽全力的精神,当年常书鸿先生扎根敦煌也展现着这种精神。
3.题目“悠悠敦煌情”体现在常沙娜人生中有哪些具体的体现?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2018-10-28更新 | 158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眼下中国诗歌所遭遇的最为严重的生存困境,无疑是社会大众整体上对新诗所持的淡漠乃至排斥的态度。但我们不能一概而论以为这是社会大环境变化导致的必然结果。社会大环境的变化是一个原因,更主要的原因是创作主体的变化。诗歌要有发自于内心的真实声音,才能打动人,引起人们的共鸣。面对中国当代诗歌不景气的现实,诗歌的创作不能孤芳自赏、闭门造车。诗歌创作需要贴近生活、贴近时代、贴近读者。

长期以来,诗歌与现实的关联越来越弱化,很多诗人的创作与社会变化、现实生活渐行渐远。重提和倡导诗歌回归现实,并不是要给诗歌设定规矩和限制。任何诗人都不是生活在真空,而一个真正优秀的诗人应该责任和道义在肩,他的写作应该与这个时代紧密相连。现实生活为我们提供了无穷无尽的宝藏,认识现实就是认识自己。不仅要在习以为常、司空见惯中洞悉它的变化,更需要用心去勘探社会形态、人们的观念与精神世界的演进。现实不是空泛而虚假的概念,不是简单的油盐酱醋,而是我们生命与精神向外延展的重要基地。诚然,从文学概念上讲,直接进入现实不太好把握,需要沉淀和发酵。但就诗歌而言,需要及时敏感地介入现实。诗人在个体精神承担的基础上,要研究怎样才能够与社会和时代进行沟通和融入,在现实中找到自己。这种沟通和融入就是对现实的介入,只有真正的介入,才有真正的现实书写。诗人不能在现实面前束手无策,丧失了进入的能力。

(摘编自梁平《让诗歌回归现实》)

材料二:

新世纪诗歌为什么需要现实关怀和时代精神?首先,现实关怀和时代精神是一个诗人的责任担当和历史使命,更是一个诗人的精神支柱和信仰之源。语言作为一个具有民族特质的书写符号,本身就是记录时代、书写现实的重要载体,也是我们切近时代、观照自身的情感纽带,与民族的历史进程和时代特征密切相关,更因其澄澈优美之特性,承担着发现、记录和引领的使命。古人说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要“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应该也是我们当代诗歌所应当努力的方向。其次,现实关怀和时代精神是优秀作品的应有之义和内在特征,更是一部作品的实践场域和素材源泉。诗歌伟大之处就在于其所体现的复杂深邃的生命体验和深刻永恒的现实关怀,在于体察时代、观照现实,发现和传播时代之精神、高尚之人格与生活之美好。为了保证自己身份和书写的有效性,我们需要紧扣时代脉搏,紧扣当代现实,才能既保证其成立,又保证其有意义。

我们如何有意识地培养这样的现实关怀和时代精神?首先,关于新世纪诗歌的写作姿态和文本立场,我认为写诗就是自我的修炼,诗人应当培养关心时代、关切人民的精神品质和责任担当。诗人抒写时代、体察时代,才可能在当代时空中拓展语言空间的充盈性,其作品也才会具有更加深切的现实影响力和生命纵深感。我们应该主动地深入现实、深入人民,真正用脚步去丈量大地,而不是一个人坐在书房勾勒想象。其次,关于新世纪诗歌对于时代关系和现实经验的处理,我认为诗人要对此保持某种“随意而警醒”的“凝视”。这段话的前半句来自张枣:“作为诗人,最理想的状态是,混迹在人群中,内心随意而警醒。”后半句来自朵渔:“一个诗人与他的时代不能过分契合,又不能过分脱节,而是要保持一种‘凝视’关系。”这都告诉我们在处理与时代的关系时,既要深入时代和现代内部,去摸索和体察其内部的细微之处,同时又要能跳出其外,有距离地审视这个时代。只有这样包含着接纳与对抗、切近与疏离的审视,我们才既能保持审慎而清醒的认知,又能完成诗歌写作必要的美学与思想的高度,写出切入这个时代的诗篇。

(摘编自童作焉《新世纪诗歌写作的现实关怀和时代精神》)

材料三:

新诗的精神重建不是口号,而是呼唤我们诗坛曾有的但已经缺失了的精神内涵。诗歌有了精神有了内涵,才有了新的面貌。在当下困顿的诗坛重提现实主义精神,其目的就是为新诗重建找一条道路,使得新诗重建变为现实。

这里所说的现实主义精神不同于现实主义。后者是一种创作方法,起源于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说,认为文学要忠实地反映现实,强调的是冷静、客观的模仿现实世界,要“按生活本来的面貌反映生活”;而前者更强调一种姿态——批判、介入、关怀现实和责任的承担。因此,二者不在一个层面上,后者指的是一种创作方法,前者指向的是创作的精神和态度。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属于叙事文学,而现实主义精神属于一切文学和艺术。无论何种表现方式的文学都离不开现实主义精神,现实主义精神是一种独立的理性批判精神,既不媚雅又不媚俗。现实主义精神不一定必须采用现实主义的表现方式,可以用暗示、反讽、象征等多种表现手法。现实主义精神是超越一切创作方式的,它的具体写作方式可以是现实主义,也可以是浪漫主义、象征主义、现代主义等等。无论何种表现方式的作品,都必须以现实主义精神为精髓,诗歌也莫能例外。目前诗坛的困境与现实主义精神的缺失有着很大的关系。而中国新诗要二次复兴,走出目前的低谷,必须进行精神重建,而笔者认为现实主义精神就是其精神重建的方向。现实主义精神不是歌功颂德,要做到社会的关怀性与诗歌独立性相结合。“文革”时期的诗歌写作可以称之为“意识形态”写作,诗歌成了时代的传声筒,写作失去了独立性,也就丧失了现实主义精神。

(摘编自令狐兆鹏《中国新诗重建的方向:现实主义精神》)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就一种文学概念而言,诗歌直接进入现实需要沉淀和发酵,本身就不容易,而长期以来,很多诗人的创作与现实生活渐行渐远,诗歌与现实的关联也日渐弱化。
B.语言承担的使命是发现、记录和引领,而诗人运用语言进行创作,就应该紧扣时代脉搏,紧扣当代现实,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自己诗人的身份,也能保证自己书写的有效性。
C.诗人之所以要增强深入现实、关心时代和人民的主动性,其中重要一点是现实关怀和时代精神是优秀的艺术作品应有的特征,也是一部作品的实践场域和素材的源泉所在。
D.中国当代诗歌要想走出不景气的局面,创作就需要贴近生活、贴近时代、贴近读者,诗歌需要现实关怀和时代精神,所以当创作要多一点现实走义,就是要有现实主义精神。
2.根据上面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优秀的诗人要清楚现实的表面变化和内在演进,并及时介入,就是要深入基层,多体了解民生疾苦;没有真正的介入,就没有真正的现实书写。
B.作为当代诗人只要紧扣时代脉搏和当代现实,就能将复杂深邃的生命体验和深刻永恒的现实关怀表现出来,就能创作出伟大的诗歌。
C.现实主义精神比现实主义更强调积极介入的姿态,而现实主义更强调对现实生活的关照,因此当代诗歌创作需要的是现实主义精神而不是现实主义。
D.我们倡导诗歌回归现实,引导诗人走向当代诗歌的精神重建,但这并不否定诗人主体和诗歌创作的独立性。
3.请结合材料,为当代诗歌走出困境提几点建议。
2020-12-04更新 | 234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春节假期里,一部电影引发观影热潮。《流浪地球》以超过22亿的票房,成为春节电影票房冠军。

一部成熟的电影,不是偶然出现的,而是源于强大文化体系的支撑。刘慈欣的《三体》等作品屡获国际大奖,带热了中国科幻文学。《战狼》《无名之辈》等风格各异的电影作品,在抬高电影创作水位的同时,也一次次抬高中国电影票房——刚刚过去的春节档期,电影总票房已接近60亿。这些,同样是观众对中国科幻电影充满期待的文化与心理背景。

更重要的是,就像刘慈欣所说,今天的中国有着强烈的“未来感”。科技创新的“中国浪潮”让世界侧目,也打开了中国人对于科学的认知。在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贵州山区的“中国天眼”,成为一个旅游热点,人们渴望在这里了解未知、聆听未来。这与一部“硬核科幻电影”成为热点话题一样,都可以说是当代中国科学热情高涨的缩影。

        (摘编自金苍:《流浪地球》提升期待的水位,《人民日报》2019年02月13日)

材料二:

对于电影产业影响最大的,还是观众本身。科幻电影不是从零开始讲解的科教片,其对于观众科学素养要求较高,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国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培育了大量科幻电影受众,特别是已经成为观影主力的80后、90后一代人。

国家统计局的数字显示,人口抽样调查中,大专以上教育程度者,从2002年的4.7%上升到2017年的13.8%,高中教育程度者从12.4%上升到17.5%,2017年每lO万人口中高等学校在校生人数,是1998年的4.96倍。庞大的中高等教育群体,使得科幻电影的消费群体扩大。

(摘编自《科幻片能否成为电影产业新增长点》,《工人日报》2019年02月13日)

材料三:

材料四:

科幻片在中国的历史成绩惊人,但好莱坞进口片占领了中国科幻电影票房。在好莱坞电影的冲击下,再加上国产科幻电影制作水平拙劣,内外因夹击导致国产科幻电影成绩堪忧。

具体来说,在外因方面,首先,类似于《阿凡达》《变形金刚》的科幻商业大片屡屡创下票房纪录,进口大制作科幻片使本类型影片门槛升高,国产科幻生存空间变小;其次,2012年中美双方签订的《中美双方就解决WTO电影相关问题的谅解备忘录》已在今年到期,进口片的配额限制极有可能被进一步放开甚至取消。

在内因方面,首先,传统教育体制不重视培养创造性人才,中国的编导们热衷对现实生活进行挖掘、表现,创新力不足,科学基础薄弱,对哲学和思想层面疏于表达,对全新世界观的建构同样缺乏;其次,美国电影界和资本界的紧密联系,国内制作水平拙劣,只有稳妥的资金流才能保证前端进一步的产品制作;最后,公众整体科学素质需要进一步提升,社会中科技文化氛围较弱。

        (摘编自《内外夹击国产科幻电影难获一席之地》,《经济日报》2017年09月07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科幻文学的发展和电影创作水平的提升为《流浪地球》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B.“中国天眼”“硬核科幻电影”成为热点,体现了中国公众不断增强的科学向往。
C.材料三表明,国内科幻电影上映数量占比较稳定,票房占比相对来说波动较大。
D.国产科幻电影成绩堪忧的原因有:门槛升高,创作素材贫乏,进口限制放宽等。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80后、90后—代人能成为科幻电影的主要受众群体,是因为他们所受的教育程度在提高。
B.由材料二可知,近年来科幻电影消费群体扩大,对我国科幻电影产业发展将产生积极影响。
C.由材料三可知,科幻电影以较少的数量产生较高的票房,在中国市场有很强的票房号召力。
D.一旦进口片配额限制被取消,进口大制作科幻片涌入,中国国产科幻电影会失去生存空间。
3.结合材料分析,如果你是科幻片导演,哪些因素会让你对中国科幻片的未来充满信心?
2019-08-02更新 | 3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