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 脱脱等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37 题号:777270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少师蔡伯坚,与党怀英同学,号“辛党”。始筮仕,决以蓍,怀英遇,因留事金,弃疾得,遂决意南归。金主亮死,中原豪杰并起。耿京聚兵山东,称天平节度使,节制山东、河北忠义军马,弃疾为掌书记,即劝京决策南向。僧义端者,喜谈兵,弃疾间与之游,及在京军中,义端亦聚众千余,说下之,使隶京。义端一夕窃印以逃,京大怒,欲杀弃疾。弃疾曰:“丐我三日期,不获,就死未晚。”揣僧必以虚实奔告金帅,急追获之。义端曰:“我识君真相,乃青兕也,力能杀人,幸勿杀我。”弃疾斩其首归报,京益壮之。

绍兴三十二年,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授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并以节使印告召京。会张安国邵进已杀京降金弃疾还至海州与众谋曰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乃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径趋金营,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献俘行在,斩安国于市。仍授前官,改差江阴佥判。弃疾时年二十三。

孝乾道四年,通判建康府。六年,孝宗召对延和殿。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不为迎合。作《九议》并《应问》三篇、《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以讲和方定,议不行。迁司农寺主簿,出知滁州。州罹兵烬,井邑凋残,弃疾宽征薄赋,招流散,教民兵,议屯田,乃创奠枕楼、繁雄馆。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召见,仓部郎官、提点江西刑狱。平剧盗赖文政有功,加秘阁修撰。京西转运判官,差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

江右大饥,诏任责荒政。始至,榜通衢曰:“闭籴者配,强籴者斩。”次令尽出公家官钱银器,召吏民各举有干实者,量借钱物,逮其责领运籴,不取子钱,期终月至城下发粜。于是连墙而至,其直身减,民赖以济。

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德佑初,史馆校勘谢枋得请于朝,加赠少师,谥忠敏。

(选自宋史《辛弃疾传》 ,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会张安国/邵进已杀京降金弃疾/还至海州/与众谋曰/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乃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径趋金营
B.会张安国邵/进已杀京降金/弃疾还至海州/与众谋曰/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乃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径趋金营
C.会张安国/邵进已杀京降金/弃疾还至海州/与众谋曰/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乃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径趋金营
D.会张安国/邵进已杀京降金/弃疾还至海州与/众谋曰/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乃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径趋金营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筮仕,古人将出外做官,常先占卦问吉凶。坎、离,均为卦名。坎在八卦中的方位为北方,离为南方。
B.江右,长江在安徽境内向东北方向斜流,古时以面朝南为准,左为东,右为西,因此,古人把此段长江之东称为“江左”,长江之西称为“江右”。
C.辟,指古代刑罚的一种同时也是任命官员的一种方式,由下而上,推荐选拔人才,授予官职。迁、调均指调动官职,迁一般指升官,左迁指降职。
D.节度使,唐代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主要掌管军事、防御外敌,没有管理州县民政的职责,后渐揽一区的军、民、财、政。宋建立时,权力被削弱,元朝时废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僧人义端窃得耿京的大印而逃,辛弃疾说义端一定将义军的虚实报告金帅,请求以三天为期抓获义端,最终,辛弃疾斩下义端头颅,回到义军中。
B.江右发生严重饥荒,辛弃疾前去督办赈灾工作,他抑制奸商,囤积粮食,发放无息贷款,扩大粮源,最终粮价降低,百姓得以度过饥荒。
C.辛弃疾出任滁州知府时,滁州遭战火毁坏严重,村落破败,盗贼横行,辛弃疾放宽并减轻赋税,招回逃难流散的百姓,教练民兵,提议军队屯垦,并铲平大盗赖文政。
D.辛弃疾在耿京的授意下奉表归宋,宋高宗正在建康劳军,召见了他,嘉奖了他,授他承务郎天平节度使官职,同时任命耿京为天平节度使掌书记。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弃疾间与之游,及在京军中,义端亦聚众千余,说下之,使隶京。
(2)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不为迎合。
【知识点】 脱脱等 史传文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不能为滂母邪?

,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

治平二年,入判登闻鼓院。英宗自藩邸闻其名,欲以唐故事召入翰林,知制诰。宰相韩琦曰:轼之才,远大器也,他日自当为天下用。要在朝廷培养之,使天下之士莫不畏慕降伏,皆欲朝廷进用,然后取而用之,则人人无复异辞矣。今骤用之。则天下之士未必以为然,适足以累之也。及试二论,复入三等,得直史馆。轼闻琦语,曰:公可谓爱人以德矣。

洵卒,赐以金帛,辞之,求赠一官,于是赠光禄丞。徙知徐州。河决曹村,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沈者三版。轼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

(节选自《宋史·苏轼列传》)

1.文中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需断句处的符号列出来
率其徒A持畚锸B以出C筑东南D长堤E首起F戏马台G尾属于H城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顾,难道,与《陈太丘与友期行》“元方入门不顾”的“顾”词义并不相同。
B.冠,指的是把帽子戴在头上。在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
C.会,恰巧、适逢,与《陈涉世家》“会天大雨,道不通”的“会”词义相同。
D.庐,泛指简陋的房屋,与诸葛亮《诚子书》“悲守穷庐”的“庐”用法相同。
3.以下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未成年以前,家人以历史经验教训和忠臣的人物传记来教育他,使他既聪明好学又有做诤臣之志。
B.苏轼成年之后,博通经史,勤奋读书,他既喜欢贾谊等人的见解,又喜欢庄子的道家学说。
C.苏轼不仅精通文史,才华出众,而且精通吏治,恪尽职守,是一个能为老百姓干实事干好事的父母官。
D.苏轼在苏洵死后,到韩琦那里既报知遇之恩,又为自己求来一个额外的官职,以此光宗耀祖,以表孝心。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2)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5.概括选文中苏轼所表现出的精神品格。
2023-12-17更新 | 12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韩玉,温甫,其先相人,曾祖锡仕金,以济南尹致仕。玉明昌五年经义、辞赋两科进士,入翰林为应奉,应制一日百篇,文不加点。又作《元勋传》,称旨,章宗叹曰:“勋臣何幸,得此家作传耶。”泰和中,建言开通州潞水漕渠,船运至都。升两阶,授同知陕西东路转运使事。

大安三年,都城受围。夏人连陷邠、泾,陕西安抚司檄玉以凤翔总管判官为都统府募军,旬日得万人,与夏人战,败之,获牛马千余。时夏兵五万方围平凉,又战于北原,夏人疑大军至,是夜解去。当路者忌其功,驿奏玉与夏寇有谋,朝廷疑之,使使者授玉河平军节度副使,且觇其军。

先是,华州李公直以都城隔绝,谋举兵入援,而玉恃其军为可用,亦欲为勤王①之举,乃传州郡云:“事推其本,祸有所基,始自贼臣贪容奸赂,继缘二帅贪固威权。”又云:“裹粮坐费,尽膏血于生民。弃甲复来,竭资储于国计。要权力而望形势,连岁月而守妻孥。”又云:“人谁无死有臣子之当然事至于今忍君亲之弗顾勿谓百年身后虚名一听史臣只如今日目前何颜以居人世。”公直一军行有日矣,将有违约、国朝人有不从者,辄以军法从事。京兆统军便谓公直据华州反,遣都统杨珪袭取之,遂置极刑。公直曾为书约玉,玉不预知,其书乃为安抚所得,及使者觇玉军,且疑预公直之谋,即实其罪。玉道出华州,囚死于郡学,临终书二诗壁间,士论冤之。

子不疑,字居之。以父死非罪,誓不禄仕。藏其父临终时手书云:“此去冥路,吾心皓然,刚直之气,必不下沉。儿可无虑。世乱时艰,努力自护,幽明虽异,宁不见尔。”读者恻然。

(选自《金史韩玉传》,有删改)

①勤王:指当君王的统治受到威胁而动摇时,臣子起兵去救援王室。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人谁无死/有臣子之当然/事至于今忍君亲之/弗顾/勿谓百年身后/虚名一听史臣/只如今日/目前何颜以居人世
B.人谁无死/有臣子之当/然事至于今/忍君亲之/弗顾勿谓百年身后/虚名一听史臣/只如今日/目前/何颜以居人世
C.人谁无死/有臣子之当/然事至于今/忍君亲之/弗顾勿谓百年身后虚名/一听史臣/只如今日目前/何颜以居人世
D.人谁无死/有臣子之当然/事至于今/忍君亲之弗顾/勿谓百年身后/虚名一听史臣/只如今日目前/何颜以居人世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是(   
A.“玉明昌五年经义、辞赋两科进士”中的“辞赋”在本文中指古代一种文体,起源于战国时代。汉朝人集屈原等所作的赋称为楚辞,后人泛称赋体文学为辞赋。
B.字,指表字。男子成人,不便直呼其名。故另取一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以表其德。凡人相敬而呼,必称其表德之字。后因称字为表字。
C.“大安三年”中的“大安”为年号。年号一般由皇帝发起。历代帝王遇到大事、要事,一般都要更改年号。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
D.“檄”即“檄文”。檄文是古代用于征召,晓谕的政府公告或声讨、揭发罪行等的文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玉文采出众。他奉旨起草文书可一日百篇,且一气呵成,不用修改;撰写的《元勋传》,连章宗都赞叹不已。
B.韩玉战功显赫。大安三年,西夏人围攻都城,韩玉受命招兵,十天时间就招了一万人,率军击败西夏军队,缴获牛马千余只,敌人最终连夜撤退。
C.韩玉为人所忌。与西夏人作战大获全胜,韩玉功不可没,但遭到掌权者的嫉妒。
D.韩玉蒙冤而死。华州人李公直举兵谋反被杀,李公直曾写信给韩玉,而韩玉并不知道,此信被安抚司获得,怀疑韩玉参与了李公直的阴谋。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文不加点。又作《元勋传》,称旨,章宗叹曰:“勋臣何幸,得此家作传耶。”
(2)当路者忌其功,驿奏玉与夏寇有谋,朝廷疑之,使使者授玉河平军节度副使,且觇其军。
2019-01-26更新 | 73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岳飞,鹏举,相州汤阴人。世力农。少负气节,沈厚寡言,家贫力学,尤好《左氏春秋》。孙武《兵法》。康王即位,飞上书数千言,大略谓:“陛下已登大宝, 社稷有主,已足伐敌之谋,而勤王之师日集,彼方谓吾素弱,宜乘其怠击之。臣愿陛下乘敌穴未固,亲率六军北渡,则将士作气,中原可复。”书闻,以越职夺官归。

诣河北招讨使张所,所待以国士,借补修武郎,充中军统领。所问曰:“汝能敌几何?”。飞曰:“国家都汴,恃河北以为固。苟冯据要冲,峙列重镇,一城受围,则诸城或挠或救,金人不能窥河南,而京师根本之地固矣。”所大喜,借补武经郎。

会杜充已降金,诸将多行剽掠,惟飞军秋毫无所犯。兀术趋杭州,飞要击至广德境中,六战皆捷。驻军钟村,军无见粮,将士忍饥,不敢扰民。金所籍兵相谓曰:“此岳爷爷军。”争来降附。云,飞养子。年十二,从张宪战,多得其力,军中呼曰“赢官人”。飞征伐,未尝不与,数立奇功,飞辄隐之。金统制王镇、统领崔庆、将官李觊、崔虎、华旺等皆率所部降,以至禁卫龙虎大王下仡查千户高勇之属,皆密受飞旗榜,自北方来降。金将军韩常欲以五万众内附。飞大喜,语其下曰:“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

吴玠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姝遗之。飞曰:“主上宵旰,岂大将安乐时?”却不受,玠益敬服。飞少豪饮,帝戒之曰:“卿异时到河朔,乃可饮。”遂绝不饮。帝初为飞营第飞辞曰敌未灭何以家为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日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绍兴十一年岁暮,飞死,时年三十九。

(选自《宋史·岳飞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帝初为飞营第/飞辞曰/敌未灭何以家为/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B.帝初为飞营第/飞辞曰/敌未灭/何以家为/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C.帝初为飞营第飞辞曰/敌未灭/何以家为/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D.帝初为飞营第飞辞曰/敌未灭何以家为/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的古义之一是指人的表字,就是在本名之外另取的和本名意思有某种关联的名字。
B.《左氏春秋》简称《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较为完备的纪传体史书。
C.社稷是土神和谷神的总称,社为土神,稷为谷神。土神和谷神是以农为本的中华民族最为重要的原始崇拜物,借指国家。
D.千户,金朝始置,为世袭军职,初专授予汉人降臣。元代相沿,其军制千户设“千夫之长”,隶属于万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岳飞治军严明,爱护百姓。岳飞严肃军纪,赏罚分明,军中没有粮饷,将士忍饥挨饿,但不敢扰民。
B.岳飞骁勇善战,战功显赫。岳飞率军在广德境内截击金军,六战皆胜。
C.岳飞严于律子,有功不赏。战争中岳云冲锋在前屡建军功,岳飞都将他的功劳隐去。
D.岳飞境界崇高,功高不傲。高宗要为岳飞营造府第,岳飞辞谢,可见他不居功自傲。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彼方谓吾素弱,宜乘其怠击之。
(2)诣河北招讨使张所,所待以国士,借补修武郎,充中军统领。
2020-08-28更新 | 3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