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宋 > 司马光(1019-1086) > 《资治通鉴》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74 题号:1260612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曹操将击乌桓,诸将皆曰:“今深入征之,万一为变,事不可悔。”郭嘉曰:“公虽威震天下,胡恃其远,必不设备,因其无备,卒然击之,可破灭也。”操从之。行至易,郭嘉曰:“兵贵神速。今千里袭人,辎重多,难以趋利,且彼闻之,必为备。不如留辎重,轻兵兼道以出,掩其不意。”

初,袁绍数遣使召田畴于无终,又即授将军印,使安辑所统,畴皆拒之。畴忿乌桓多杀其本郡冠盖,意欲讨之而力未能。及曾操定冀州,遣使辟畴,畴戒其门下趣治严。门人曰:“普袁公慕君,礼命五至,君义不屈。今曹公使一来而君若恐弗及者,何也?”畴笑曰:“此非君所识也。”遂随使者到军,拜为蓨令,随军次无终。

时方夏水雨而滨海洿下泞滞不通军不得进操患之以问田畴。畴曰:“此道,秋夏每常有水,浅不通车马,深不载舟船,为难久矣,今虏将以大军当由无终,不得进而退,懈弛无备。若默回军,从卢龙口越白檀之险,出空虚之地,路近而便,掩其不备,蹋顿可不战而禽也,”操曰:“善!”乃引军还。

八月,操登白狼山,卒与虏遇,众甚盛。操车重在后,披甲者少,左右皆惧。操登高,望虏阵不整,乃纵兵击之,使张辽为先锋,虏众大崩,胡、汉降者二十余万口。

公孙康欲取(袁)尚、(袁)熙以为功,乃先置精勇于厩中,然后请尚、熙入,未及坐,康叱伏兵禽之,遂斩尚、熙。操枭尚首,令三军:“敢有哭之者新!”牵招独设祭悲哭,操义之,举为茂才

时天寒且旱,二百里无水,军又乏食,杀马数千匹以为粮,凿地入三十余丈方得水。既还,科问前谏者,众莫知其故,人人皆惧。操皆厚赏之,曰:“孤前行,乘危以徼幸。虽得之,天所佐也,顾不可以为常。诸君之谏,万安之计,是以相赏,后勿难言之。

(节先自《资治通鉴》,有删改)


【注】①乌桓: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之一,本属东胡,汉初匈奴灭其国,余众迁至乌桓山,因以为号。②无终:地名。③蹋顿:人名,乌桓首领。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方夏水雨/而滨海洿下/泞滞不通/军不得进/操患之/以问田畴
B.时方夏/水雨而滨海/洿下泞滞不通/军不得进操/患之/以问田畴
C.时方夏/水雨而滨海洿下/泞滞不通军/不得进操/患之/以问田畴
D.时方夏水雨/而滨海洿下/泞滞不通军/不得进/操患之/以问田畴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辎重,古代军事用语,指行军作战时部队所携带的军械、粮草、被服等物资。
B.冠盖,古代官吏的帽子和车盖,借指官吏;后来亦借指平民百姓。
C.礼命,国家记载名位尊卑的礼籍和君王封官授爵的策命,也指礼聘和任命。
D.茂才,汉代的一种察举科目,原作“秀才”,因避光武帝刘秀讳而改为茂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操长于纳谏,精于谋划。征讨乌桓前,能够聆听部下不同意见,做出自己的判断;行军至无终,又采纳田畴的建议,及时调整进军方略。
B.曹操威名远播,招贤纳士。当初袁绍曾多次征召田畴都遭拒绝,但见到曹操派遣的征召使者后,田畴非常痛快地随使者来到军营并为曹操所用。
C.曹操用兵有法,决断果敢。曹操和胡人相约在白狼山作战,当时士兵都产生畏战情绪,曹操敏锐地觉察到敌方军队不整,果断出兵,一战告捷。
D.曹操通晓人情,处事灵活。曹操救免了违反军令为袁尚设祭悲哭的牵招,并举荐他为茂才;又在征讨乌桓凯旋后重赏了当初劝阻他出兵的部下。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胡恃其远,必不设备,因其无备,卒然击之,可破灭也。
(2)诸君之谏,万安之计,是以相赏,后勿难言之。
(3)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蒲数十立者,山也。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乌桓①乘天下乱,有汉民十余万户。辽西乌桓蹋顿②尤强,为绍所厚,故(袁)尚兄弟归之,数入塞为寇,欲助尚复故地。曹操将击之,凿平虏渠、泉州渠以通运。曹操将击乌桓,诸将皆曰:“袁尚亡虏耳,夷狄贪而无亲,岂能为尚用。今深入征之,刘备必说刘表以袭许,万一为变,事不可悔。”郭嘉曰:“公虽威震天下,胡恃其远,必不设备,因其无,卒然击之,可破灭也。且袁绍有恩民夷,而尚兄弟生存。今四州之民,徒以威附,德施未加,舍而南征,尚因乌桓之资,招其死主之臣,胡人一动,民夷俱应,以生蹋顿之心,成觊觎之计,恐青、冀非己之有也。表坐谈客耳,自知才不足以御备,重任之则恐不能制,轻任之则备不用,虽虚国远征,公无忧矣。”操从之行至易郭嘉曰兵贵神速今千里袭人辎重多难以趋利且彼闻之必为备不如留辎重轻兵兼道以出掩其不意。”

初,袁绍数遣使召田畴于无终③,又即授将军印,使安辑所统,畴皆拒之。畴忿乌桓多杀其本郡冠盖,意欲讨之而力未能。及曹操定冀州,遣使辟畴,畴戒其门下趣治严。门人曰:“昔袁公慕君,礼命五至,君义不屈。今曹公使一来而君若恐弗及者,何也?”畴笑曰:“此非君所识也。”遂随使者到军,拜为蓨令,随军无终。

时方夏水雨,而滨海洿下,泞滞不通,虏亦遮守蹊要,军不得进。操患之,以问田畴。畴曰:“此道,秋夏每常有水,浅不通车马,深不载舟船,为难久矣,今虏将以大军当由无终,不得进而退,懈弛无备。若默回军,从卢龙口越白檀之险,出空虚之地,路近而便,掩其不备,蹋顿可不战而禽也,”操曰:“善!”乃引军还。

八月,操登白狼山,卒与虏遇,众甚盛。操车重在后,被甲者少,左右皆惧。操登高,望虏阵不整,乃纵兵击之,使张辽为先锋,虏众大崩,胡、汉降二十余万口。

公孙康欲取(袁)尚、(袁)熙以为功,乃先置精勇于厩中,然后请尚、熙入,未及坐,康叱伏兵禽之,遂斩尚、熙。操枭尚首,令三军:“敢有哭之者斩!”牵招独设祭悲哭,操义之,举为茂才。

时天寒且旱,二百里无水,军又乏食,杀马数千匹以为粮,凿地入三十余丈方得水。既还,科问前谏者,众莫知其故,人人皆惧。操皆厚赏之,曰:“孤前行,乘危以徼幸。虽得之,天所佐也, 顾不可以为常。诸君之谏,万安之计,是以赏,后勿难言之。”

(节选自《资治通鉴》,有删改)


注:①乌桓: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之一,汉初匈奴灭其国,余众迁至乌桓山,因以为号。②蹋顿:乌桓首领人名。③无终:地名,今天津蓟州区。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汉民十余万户                       略: 掳掠
B.公虽威震天下,胡恃其远,必不设备,因其无        备:储备
C.遂随使者到军,拜为蓨令,随军无终。        次:驻扎
D.是以赏,后勿难言之     相:你们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且袁绍有恩民夷                 /     而君幸赵王
B.重任之则恐不能制,轻任之则备不   / 于是秦王不怿,一击缶
C.虏众大崩,胡、汉降二十余万口。 /   求人可使报秦,未得。
D.诸君之谏,万安之计。   /今其智反不能及
3.下列对文中画横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操从之行/至易/郭嘉曰/兵贵神速/今千里袭人辎重/多难以趋利/且彼闻之/必为备/不如留辎重轻兵/兼道以出/掩其不意。
B.操从之行/至易/郭嘉曰/兵贵神速/今千里袭人/辎重多/难以趋利/且彼闻之/必为备/不如留辎重轻兵/兼道以出/掩其不意。
C.操从之/行至易/郭嘉曰/兵贵神速/今千里袭人/辎重多/难以趋利/且彼闻之/必为备/不如留辎重/轻兵兼道以出/掩其不意。
D.操从之/行至易/郭嘉曰/兵贵神速/今千里袭人辎重/多难以趋利/且彼闻之/必为备/不如留辎重/轻兵兼道以出/掩其不意。
4.下列各句全都正面表明曹操军事才能的一组是(       
①曹操将击之,凿平虏渠、泉州渠以通运。
②操登高,望虏阵不整,乃纵兵击之
③牵招独设祭悲哭,操义之,举为茂才。
④操枭尚首,令三军:“敢有哭之者斩!
⑤操曰:“善!” 乃引军还。
⑥今曹公使一来而君若恐弗及者,何也
A.①②⑤B.①③⑥
C.②④⑥D.②③⑤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操长于纳谏,精于谋划。征讨乌桓前,能够聆听部下的不同意见,做出自己的判断;行军至无终,又采纳郭嘉的建议,及时调整进军方略。
B.曹操威名远播,招贤纳士。当初袁绍曾多次征召田畴都遭拒绝,但见到曹操派遣的征召使者后,田畴非常痛快地随使者来到军营并为曹操所用。
C.曹操用兵有法,决断果敢。曹操在白狼山突然与乌桓军相遇,当时士兵都产生畏战情绪,曹操敏锐地觉察到敌方军队不整,果断出兵,一战告捷。
D.曹操通晓人情,处事灵活。曹操救免了违反军令为袁尚设祭悲哭的牵招,并举荐他为茂才;又在征讨乌桓凯旋后重赏了当初劝阻他出兵的部下。
6.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袁尚亡虏耳,夷狄贪而无亲,岂能为尚用。
(2)及曹操定冀州,遣使辟畴,畴戒其门下趣治严。
7.为了讨伐逃遁到乌桓部落的袁尚,曹操准备率军远征。曹操手下的谋士和将领绝大部分反对。谋士郭嘉,却表达了完全不同的看法,请分点概括他的理由。
2021-01-15更新 | 106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齐州都督齐王祐,性轻躁,其舅尚乘直长阴弘智说之曰:王兄弟既多陛下千秋万岁后宜得壮士以自卫祐以为然弘智因荐妻兄燕弘信祐悦之厚赐金玉使阴募死士。

上选刚直之士以辅诸王,为长史、司马,诸王有过以闻。祐昵近群小,好畋猎,长史权万纪骤谏,不听。壮士昝君謩、梁猛彪得幸于祐,万纪皆劾逐之,祐潜召还,宠之逾厚。上数以书切责祐,万纪恐并获罪,谓祐曰:王审能自新,万纪请入朝言之。乃条祐过失,迫令表首,祐惧而从之。万纪至京师,言祐必能悛改。上甚喜,勉万纪,而数祐前过,以敕书戒之。祐闻之,大怒曰:长史卖我!戏我而自以为功,必杀之。上以校尉京兆韦文振谨直,用为祐府典军,文振数谏,祐亦恶之。

万纪性褊,专以刻急拘持祐,城门外不听出,悉解纵鹰犬,斥君謩、猛彪不得见祐。会万纪宅中有块夜落,万纪以为君壮士昝君謩、梁猛彪得幸于祐、猛彪谋杀己,悉收系,发驿以闻,并劾与祐同为非者数十人。上遣刑部尚书刘德威往按之,事颇有验,诏祐与万纪俱入朝。祐遂与燕弘信兄弘亮等谋杀万纪。万纪奉诏先行,祐遣弘亮等二十余骑追射杀之。祐党共逼韦文振欲与同谋,文振不从,驰走数里,追及,杀之。寮属股栗,稽首伏地,莫敢仰视。祐因私署上柱国、开府等官,开库物行赏,驱民入城,缮甲兵、楼堞,置拓东王、拓西王等官。吏民弃妻子夜缒出亡者相继,祐不能禁。三月,丙辰,诏兵部尚书李世勣等发怀、洛、汴、宋、潞、滑、济、郓、海九州兵讨之。

乙丑,敕李世勣等罢兵。祐至京师,赐死于内侍省,同党诛者四十四人,余皆不问。

庚午,赠权万纪齐州都督,赐爵武都郡公,谥曰敬。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十二》)


【注】①尚乘直长:官名,为殿中监官,奉驾,唐时为正七品。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王兄弟既多/陛下千秋万岁/后宜得壮士以自卫/祐以为然/弘智因荐妻兄燕弘信/祐悦之/厚赐金玉/使阴募死士/
B.王兄弟既多/陛下千秋万岁后/宜得壮士以自卫/祐以为然/弘智因荐妻兄燕弘信/祐悦之/厚赐金玉/使阴募死士/
C.王兄弟既多/陛下千秋万岁/后宜得壮士以自卫/祐以为然/弘智因荐妻兄燕弘信/祐悦之/厚赐金玉使/阴募死士/
D.王兄弟既多/陛下千秋万岁后/宜得壮士以自卫/祐以为然/弘智因荐妻兄燕弘信/祐悦之/厚赐金玉使/阴募死士/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都督,古代的军事首长的官名,都督官职兴于三国,其后发展成为地方军事长官。
B.敕书,皇帝任官封爵和告诫臣僚的文书。敕最早是由西汉的戒书发展而来的。
C.京兆,西安的古称,周朝王畿之后对都城辖域的谓称,后用以指称京都(国都)。
D.稽首,古代跪拜礼,跪下并拱手至地,头也至地。九拜中的一种,常为祭天地所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宗挑选刚直的人来辅佐众位亲王,诸亲王如有过失即禀报太宗;长史权万纪直言切谏,但李祐亲近小人,又喜好打猎,不听其言。
B.权万纪弹劾壮士昝君謩、梁猛彪并将他们赶走,李祐又暗中将他们召回,更加宠幸;太宗多次寄书责备李祐,权万纪因此非常担心。
C.权万纪对太宗说李祐肯定能改过自新,太宗很高兴,手书敕文鼓励李祐;李祐听说此事后,却认为权长史出卖自己,一定要杀了他。
D.权万纪以为君謩、猛彪想谋害自己,逮捕他们并弹劾李祐等人;太宗派人按察验证后,下令李祐与权万纪入朝,权万纪在路上被害。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条祐过失,迫令表首,祐惧而从之。
(2)吏民弃妻子夜缒出亡者相继,祐不能禁。
5.唐太宗为何要赐死齐王李祐?
2022-03-26更新 | 145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唐宣宗大中年间,以翰林学士、工部侍郎韦澳为京兆尹。澳既视事,豪贵敛手。国舅郑光庄吏恣横,积年租税不入,澳执而械之。上于延英问澳,澳具奏其状,上曰:“卿何以处之?”澳曰:“欲于法。”上曰:“郑光甚爱之,何如?”对曰:“陛下自内庭用臣为京兆,欲以清畿甸之积弊;若郑光庄吏积年为蠹,得宽重辟,是陛下之法独行于贫户,臣未敢奉诏。”上曰:“诚如此。但郑光殢①我不置,卿与痛杖,贷其死,可乎?”对曰:“臣不敢不奉诏,愿听臣且系之,俟征足乃释之。”上曰:“灼然可。朕为郑光故挠卿法,殊以为愧。”澳归府,即杖之;督租数百斛足,乃以吏归光。上欲幸华清宫,谏官论之甚切,上为之止。

上乐闻规谏,凡谏官论事、门下封驳,苟合于理,多屈意从之;得大臣章疏,必焚香盥手而读之。教坊祝汉贞滑稽敏给上或指物使之口占摹咏有如宿构由是宠冠诸优一日在上前抵掌诙谐颇及外事,上正色谓之曰:“我畜养尔曹,正供戏笑耳,岂得辄预朝政邪!”自是疏之。会其子坐赃,杖死,流汉贞于天德军。乐工罗程善琵琶自武宗朝已得幸上素晓音律尤有宠程恃恩暴横以睚眦杀人系京兆狱诸乐工欲为之请,曰:“罗程负陛下,万死,然臣等惜其天下绝艺,不复得奉宴游矣!”上曰:“汝曹所惜者罗程艺,朕所惜者高祖、太宗法。”竟杖杀之。上临朝,接对群臣如宾客,虽左右近习,未尝见其有惰容。每宰相奏事,旁无一人立者,威严不可仰视。奏事毕,忽怡然曰:“可以闲语矣!”因问闾阎细事,或谈宫中游宴,无所不至。一刻许,复整容曰:“卿辈善为之,朕常恐卿辈负朕,后日不复得再相见。”乃起入宫。令狐绹谓人曰:“吾十年秉政,最承恩遇;然每延英奏事,未尝不汗沾衣也!”

(摘编自《资治通鉴·唐纪六十五》)


【注】①殢:滞留,逗留;困扰,纠缠;困于,沉潮于。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教坊祝汉贞/滑稽敏给/上或指物使之口占/慕咏有如宿构/由是宠冠/诸优一日/在上前抵掌/诙谐颇及外事
B.教坊祝汉贞/滑稽敏给/上或指物使之口占/慕咏有如宿构/由是宠冠/诸优一日在上前/抵掌诙谐/颇及外事
C.教坊祝汉贞/滑稽敏给/上或指物使之/口占慕咏/有如宿构/由是宠冠诸优/一日/在上前/抵掌诙谐/颇及外事
D.教坊祝汉贞/滑稽敏给/上或指物使之口占/慕咏有如宿构/由是宠冠诸优/一日/在上前抵掌诙谐/颇及外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敛手,有两意。一为缩手,有所顾忌;一为拱手,表示恭敬。此取后解。
B.置,处置。与《种树郭橐驼传》中“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的“置”同义。
C.闾阎,中国古代二十五家为一“闾”,阎是里巷的门:以此泛指民间百姓。
D.整容,古今异义词,在文中意思是敕令臣下整理仪容,用以肃整礼节、彰显君威。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韦澳刚直不阿。国舅郑光庄吏犯了罪,宣宗顾念情面,向京兆尹请求赦免庄吏罪责,但韦澳坚持初衷毫不动摇。
B.唐宣宗虚心纳谏。臣下的奏章与谏议,只要是合理的,纵然有不合乎宣宗自己心意的,他也会委屈自己而采纳听从。
C.唐宣宗礼待臣下。他览阅大臣的奏章和上疏前,都要焚香、洗手以表尊重;临朝听政接待应对群臣也如同接待宾客。
D.朝臣对宣宗敬畏有加。宰相奏报政事时,宣宗极富君王威严,以致最受恩遇厚待的宰相令狐绹都会在面君奏事时恐惧得出汗。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但郑光殢我不置,卿与痛杖,贷其死,可乎?
(2)“汝曹所惜者罗程艺,朕所惜者高祖、太宗法。”竟杖杀之。
2023-10-10更新 | 3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