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 脱脱等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21 题号:2113572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不能为滂母邪?

,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

治平二年,入判登闻鼓院。英宗自藩邸闻其名,欲以唐故事召入翰林,知制诰。宰相韩琦曰:轼之才,远大器也,他日自当为天下用。要在朝廷培养之,使天下之士莫不畏慕降伏,皆欲朝廷进用,然后取而用之,则人人无复异辞矣。今骤用之。则天下之士未必以为然,适足以累之也。及试二论,复入三等,得直史馆。轼闻琦语,曰:公可谓爱人以德矣。

洵卒,赐以金帛,辞之,求赠一官,于是赠光禄丞。徙知徐州。河决曹村,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沈者三版。轼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

(节选自《宋史·苏轼列传》)

1.文中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需断句处的符号列出来
率其徒A持畚锸B以出C筑东南D长堤E首起F戏马台G尾属于H城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顾,难道,与《陈太丘与友期行》“元方入门不顾”的“顾”词义并不相同。
B.冠,指的是把帽子戴在头上。在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
C.会,恰巧、适逢,与《陈涉世家》“会天大雨,道不通”的“会”词义相同。
D.庐,泛指简陋的房屋,与诸葛亮《诚子书》“悲守穷庐”的“庐”用法相同。
3.以下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未成年以前,家人以历史经验教训和忠臣的人物传记来教育他,使他既聪明好学又有做诤臣之志。
B.苏轼成年之后,博通经史,勤奋读书,他既喜欢贾谊等人的见解,又喜欢庄子的道家学说。
C.苏轼不仅精通文史,才华出众,而且精通吏治,恪尽职守,是一个能为老百姓干实事干好事的父母官。
D.苏轼在苏洵死后,到韩琦那里既报知遇之恩,又为自己求来一个额外的官职,以此光宗耀祖,以表孝心。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2)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5.概括选文中苏轼所表现出的精神品格。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李若谷,字子渊,徐州丰人。举进士,补长社县尉。州葺兵营,课民输木。檄尉受之,而吏以不中程,多退斥,欲苛苦输者,因以取赇。若谷度材,别其长短、大小为程,置庭中,使民自输。

②改大理寺丞、知宜兴县。官市湖洑茶,岁约户税为多少,取足贫下,若谷始置籍备勾检。茶恶者旧没官,若谷使归之民,许转贸以偿其数。累迁度支员外郎,出为京东转运使。会河决白马,调取刍楗,同列卢士伦协三司意,趣刻扰州县,而若谷宽之。士伦不悦,于朝,徙知陕州。天圣初,判三司户部勾院。王蒙正为驻泊都监,挟太后姻横肆,若谷绳以法。监司蒙正,奏徙若谷潭州。

③洞庭贼数邀商人船杀人,辄投尸水中。尝捕获,以尸无验,每死,隶他州。既而逃归,复功劫,若谷擒致之,磔于市。自是寇稍息。以右谏议大夫知延州。州有东西两城夹河秋夏水溢岸辄圮役费不可胜记。若谷乃制石版为岸,押以巨木,后虽暴水,不复坏。官仓依山而贮谷少,若谷使作露囤,囤可贮二万斛,他郡多取法焉。

④进尚书工部侍郎,拜参知政事。建言:“近世俗薄,专以朋党污善良。风俗媺恶,在上之人作而新之。君子小人,各有其类,今一目以朋党,恐正人无以自立矣。”帝悟,为下诏谕中外。以太子少傅致仕,卒,年八十。赠太子太傅,谥康靖。

⑤若谷性资端重,治民多智虑,恺悌爱人,其去,多见思。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五十》)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取足贫下(     )       (2)于朝(     )
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监司蒙正
A.亲近B.偏袒C.帮助D.尊贵
3.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A.宽缓B.抚恤C.免除D.赎回
4.第③段画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
州有东西两城夹河秋夏水溢岸辄圮役费不可胜记
5.把第①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檄尉受之,而吏以不中程,多退斥,欲苛苦输者,因以取赇。
6.第④段写李若谷向皇帝进言,很有说服力,请加以分析。
7.文末评价李若谷“治民多智虑”,请结合全文对此加以分析。
2022-10-30更新 | 93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文言文阅读。

吴时,字伸道,邛州人。初举进士,得学究出身;再试,中甲科。知华州郑县,转运使檄州运米五万输长安,郑独当三万。时贻书使者曰:“会三万之费,以车则千五百乘,以卒则五万夫,县民可役者才二百五十八户耳。 古者用师则赢粮以养兵,无事则移兵以就食,诚能移兵于华,则前费可免。华、雍相去百六十里,一旦欲用,朝发而夕至矣。”使者从其言。

陆师闵干秦、蜀茶马,辟为属。章楶欲以御史荐力辞之徽宗求言远臣上章封识多不能如式有司悉却之时建言乃得达。为睦亲宅教授,提举永兴军路学事。华州诸生有触忌讳者,教授欲上之,曰:“是间言语,皆臣子所不忍闻。”时即火其书,曰:“臣子不忍闻,而令君父闻乎?”

张商英罢相,言者指时为党,出知耀州,又降通判鼎州;未赴,提举河东常平。岁饥,发公粟以振民。童贯经略北方,每访以边事,辄不答。还为大晟典乐,擢中书舍人、给事中。内侍何谪监衡州酒,犹领节度使,时奏夺之。

召为工部员外郎,改礼部,兼辟雍司业。大观兴算学,议以黄帝为先师。时言:“今祠祀圣祖,祝板书臣名,而释奠孔子,但列中祀。数学,六艺之一耳,当以何礼事之?”乃止。迁太仆少卿。 又因进对及取燕事,曰:“祖宗盟血未干,渝之必速乱。”蔡攸闻之,以告王黼,黼怒,斥为腐儒。时求去,以徽猷阁待制兼侍读,俄提举上清太平宫。西归,遇其里人赵雍,为言:“取燕必召祸。吾老,得不遭其变,幸矣。”累岁而卒,年七十八。

时敏于为文,未尝属稿,落笔已就,两学目之曰:“立地书厨。”

(节选自《宋史吴时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章楶欲以御史荐/力辞之/徽宗求言/远臣上章封识/多不能如式/有司悉却之/时建言/乃得达
B.章楶欲以御史荐力/辞之/徽宗求言/远臣上章/封识多不能如式/有司悉却之/时建言/乃得达
C.章楶欲以御史荐力/辞之/徽宗求言/远臣上章封识/多不能如式/有司悉却之/时建言/乃得达
D.章楶欲以御史荐/力辞之/徽宗求言/远臣上章/封识多不能如式/有司悉却之/时建言/乃得达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学究,古代是读书人的泛称,文中指吴时第一次应举进士,考取了学究。“学究”是科举中的科目名,后来一般指迂腐浅陋的读书人。
B.斛,原是古代量器,后指容量单位。南宋以前,十斗为一斛,南宋末年改作五斗一斛。
C.文中的“六艺”和韩愈的《师说》“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一句中的“六艺”意思相同。是指礼、乐、射、御、书、数这六种基本技能。
D.教授,文中的“教授”是学官名,在宋代是指讲解经义、掌管课试的一种文职官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时宽宏大量,大力提倡言论自由。他担任睦亲宅教授,提举永兴军路学事时,华州有的诸生写文章触犯了忌讳,吴时对当地教授写信举报此事非常恼火。
B.吴时办事灵活,所提建议利国利民。他进士及第后任职华州郑县,接到运送粮食到长安的指示,他建议“移兵于华”以节省运费,转运使听从了他的建议。
C.吴时狷介耿直,不惧怕跟权势结怨。童贯经略北方时常以边防事务问他,他总是不回答;宦官何谪监衡州酒税仍兼任节度使,吴时上奏取消了他节度使之职。
D.吴时学识渊博,撰写文章倚马可待。他写文章很敏捷,从来不打草稿,下笔就能写成,京师两个学府里的人称他为“立地书橱”。“立地书橱”这个成语即源于此。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古者用师则赢粮以养兵,无事则移兵以就食,诚能移兵于华,则前费可免。
(2)又因进对及取燕事,曰:“祖宗盟血未干,渝之必速乱。”
2019-12-26更新 | 18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郑戬,字天休,苏州吴县人。早力学。客京师,事杨亿,以属辞知名,后复还吴。及亿卒,宾客弟子散去,戬乃倍道会葬。举进士,擢甲科,授太常寺奉礼郎。吏冯士元为奸利,有告士元受赇藏禁书者,戬穷治之。既而士元流海岛,盛度、程琳坐尝交关士元罢去。戬敏强善听决,喜出不意,独假贷细民,即豪宗大姓,绳治益急,政有能迹,徙三司使。

戬为宰相吕夷简所忌,罢,以资政殿学士知杭州。钱塘湖溉民田数十顷,钱氏置撩清军,以疏淤填之患。既纳国后不复治,葑土堙塞,为豪族僧坊所占冒,湖水益狭。戬发属县丁夫数万辟之,民赖其利。事闻,诏本郡岁治如戬法。

迁给事中又徙永兴军先是衙吏输木京师浮渭泛河多漂没既至则斥不中程往往破家不能偿。戬奏岁减二十余万,又奏罢括籴,以劝民积粟。长安故都多豪恶,戬治之尚严,甚者至黥窜,人皆惕息。

初,静边寨主刘沪谋筑水洛、结公二城,戬使沪与著作佐郎董士廉督其役。会罢戬四路,韩琦、尹洙皆以为不便,召沪、士廉罢役归,不听。乃使裨将狄青将兵以往,械送德顺军狱,戬力争于朝,卒城之。

契丹与元昊方交兵,边奏互上,独戬不以闻。诏遣使问其故,戬对曰:“敌自相攻,中国不足忧也。”麟、府间有弃地曰草城川,戬募土人为弓箭手,计口给田。初,兵兴,用不足。河东行铁钱,山多炭、铁,鼓铸利厚,重辟不能止。戬乃令,兵民相扇动,数千人邀承受诉,承受,官人,不能遏。又群噪州门,守门者拒不得入。戬闻,悉召至庭下,推首谋者数十人,黥隶他州,事乃定。

(选自《宋史·郑戬传》)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迁给事中/又徙永兴军/先是衙吏/输木京师/浮渭泛河/多漂没/既至/则斥不中程民/往往破家不能偿
B.迁给事中/又徙永兴军/先是衙吏/输木京师/浮渭泛河多/漂没既至/则斥不中程/民往往破家不能偿
C.迁给事中/又徙永兴军/先是/衙吏输木京师/浮渭泛河/多漂没/既至/则斥不中程/民往往破家不能偿
D.迁给事中/又徙永兴军/先是/衙吏输木京师/浮渭泛河多/漂没既至/则斥不中程民/往往破家不能偿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孤,古时称幼年丧母为孤;也指幼年丧母或父母双亡的人。
B.长安,西安城旧称,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较多的古都。
C.中国,古时称我国中原地区或在中原地区建立的政权为中国。
D.黥隶,古代在犯人脸或其他的部位刺上标记再发配至指定地方服劳役的一种刑罚。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戬有感恩之心。郑戬曾经侍奉杨亿,杨亿去世,当其宾客弟子都四散离去时,他却兼程前往参加杨亿的葬礼。
B.郑戬宽恕、关心百姓。豪门大姓犯错,郑戬惩治急迫,对平民却很宽恕;他奏请皇上取消征购民间的余粮,鼓励百姓存粮。
C.郑戬敢于据理力争。韩琦和尹洙认为郑戬修筑水洛、结公二城不当,将他逮捕,他在监狱里据理力争,使二城建成。
D.郑戬治政疾恶如仇。当时长安故都有很多强暴凶恶之徒,郑戬对他们严加惩处,毫不留情,使不法之人都提心吊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戬发属县丁夫数万辟之,民赖其利。事闻,诏本郡岁治如戬法。
(2)兵民相扇动,数千人邀承受诉,承受,宦人,不能遏。
2018-07-17更新 | 4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