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杜甫(712-770)
题型: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62 题号:8237911
下列对《咏怀古迹五首》(其三)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赴”字化静为动,为三峡雄奇的山势增添了灵动感。
B.这首诗借王昭君的典故,来表达诗人对薄命红颜的深切同情。
C.结语说王昭君的怨恨分明留在千载琵琶声中,联想极奇、极切,而且表达了“此恨绵绵无绝期”的情感。
D.颈联中的“春风面”指女子的美貌,尾联中的“怨恨曲中论”意思是怨恨从琵琶弹奏的乐曲中诉说出来。
【知识点】 杜甫(712-770)

相似题推荐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 (0.65)
【推荐1】下列对《登高》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A.《登高》是唐代诗人杜甫晚年所作的一首七律。当时杜甫离开了成都草堂南下,却困于今重庆奉节一带。一天他登上白帝城外高台远望,百感交集,写下此诗。
B.此诗前两联描绘了江边空旷寂寥的景致。首联为局部近景,颔联为整体远景,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
C.此诗后两联围绕作者自己的身世遭遇,抒发了穷困潦倒、年老多病、流寓他乡的悲哀之情。颈联从纵横两方面着笔;尾联与前三联的雄浑高阔意境略有矛盾。
D.此诗第三联“独登台”,表明诗人在高处远眺,这就是把眼前景和心中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此联“万里”“百年”和上联的“无边”“不尽”,还有相互呼应的作用。
2020-11-07更新 | 1次组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 (0.65)
【推荐2】下列对《登高》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的“风”“天”“猿啸”分别与下句的“渚”“沙”“鸟飞”对仗,读来富有节奏感。
B.诗歌前半部分写景,后半部分打情,由情选景,寓情于景,情与景浑然一体,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忧国伤时之情。
C.全诗情景交融,笔法错综变化却又相互照应。落笔的角度相同,都围绕着诗的中心——“悲秋”。
D.本诗对偶工稳,音调铿锵,朗朗上口。尾联两句的对偶给人以一种神清目爽,整饬对称的美感,在抑扬有致的韵调中,表达出诗人需要打发的感情。
2019-10-26更新 | 415次组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 (0.65)
【推荐3】下列对《蜀相》一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颔联写祠堂的荒凉空寂,看似写吊古情怀,实际也是诗人在抒发自己内心的感慨。
B.颈联写诸葛亮的一生功业,赞颂其雄才大略和忠心报国,具有非凡的概括力。
C.尾联的“英雄”指包括诗人自己在内的具有报国雄心、追怀诸葛亮的有志之士。
D.全诗叙事、写景、抒情相结合,笔墨淋漓,感情真挚,充分体现了杜诗奔放飘逸的风格。
2021-02-22更新 | 59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