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现代诗歌阅读 > 品味语言
题型:现代文阅读-现代诗歌 难度:0.65 引用次数:43 题号:8540735
对下面一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三弦

沈尹默

中午时候,

火一样的太阳,

没法去遮拦,

让他直晒着长街上。

静悄悄少人行路;

只有悠悠风来,

吹动路旁杨树。

谁家破大门里,

半院子绿茸茸的细草,

都浮着闪闪的金光。

旁边有一段低低土墙,

挡住了个弹三弦的人,

却不能隔断那三弦鼓荡的声浪。

门外坐着一个穿破衣裳的老年人,

双手抱着头,

他不声不响。

A.诗中的“不能隔断”四个字把三弦声的美与力推向了极至:这声浪从土墙的阻拦下“鼓荡”出来,飞到墙外老年人的心中。
B.诗中运用了反衬的手法,用优美的三弦声反衬老年人的悲苦,正是这种不和谐给本诗增添了感人的力量。
C.诗歌巧思独运,三组景物依次呈现,由长街写到残院,由残院写到老年人,层次分明,立体感极强。
D.诗的音乐美令人称道,词语叠用让人听来如闻三弦弹拨,十分和谐入耳。
18-19高一·山东·单元测试 查看更多[1]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现代诗歌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金黄的稻束

郑敏

金黄的稻束站在

割过的秋天的田里,

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

黄昏的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 收获日的满月在

高耸的树巅上, 暮色里,远山 围着我们的心边

没有一个雕像能比这更静默。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你们 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

秋天的田里低首沉思,

静默。静默。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

而你们,站在那儿,

将成为人类的一个思想。

1.下列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金黄的稻束站在/割过的秋天的田里”一句涉及的时间,从全诗看,除了“秋天”外, 还隐指“暮色”降临之前。
B.“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把“皱”与“美丽”并列,富有讴歌母亲的劳动和感叹时光流逝之意。
C.“你们/在这伸向远远地一片……”的诗句中,“你们”指诗歌的主要形象“金黄的稻束”。
D.“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这实际上就是稻束“低首沉思”的内容。
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歌以“金黄的稻束”为中心形象展开联想,通过稻田、路上、天空、远山等空间性的位移,传达一个时间性的主题——对劳动中生命力的消逝的沉思。
B.诗歌赋予“金黄的稻束”以积极、强烈的视觉印象和消极、“静默”无言的听觉感受, 意在利用两者的不协调,把关注点从外在画面转向内在的生命感受。
C.“金黄的稻束”“收获日的满月”等形象都具有圆满意味,但诗歌未写收获日的快慰和满足,却引人思考劳动者母亲的“疲倦”。
D.“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一句中主体,应该是美丽的母亲,而不是如雕像一样站在“秋天的田里”沉思的“稻束”。
2021-04-06更新 | 84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现代诗歌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文后各题。

秋晨

于赓虞【注】

别了,星霜漫天的黑夜,

我受了圣水难洗的苦孽,

你方从我的背上踏过,

欢迎啊,东曙,你又已复活!

在这最后的瞬间,我睁眼

双手抱住太阳的脚,看

叶颤,花舞,听市声沉醉,

直到落下欢欣的眼泪!


【注】于赓虞:新月派诗人之一,早年在南开中学求学,之后考入北京燕京大学,1935年赴英国留学,在伦敦大学攻读文学,著名翻译家。
1.诗句“从我的背上踏过”在语言运用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2.诗歌第二节“抱住太阳的脚”表现出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2017-03-14更新 | 5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现代诗歌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乡愁

昌耀

他忧愁了。

他思念自己的峡谷。

那里,紧贴着断崖的裸岩,

他的牦牛悠闲地舔食雪线下的青草。

而在草滩,

他的一只马驹正扬起四蹄,

蹚开河湾的浅水

向着对岸的母畜奔去,

慌张而又娇嗔地咴咴……

那里的太阳是浓重的釉彩。

那里的空气被冰雪过,

混合着刺人感官的奶油、草叶

与酵母的芳香……

----我不就是那个

在街灯下思乡的牧人,

梦游与我共命运的土地?

1.结合诗句,理解赏析加横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1)他思念自己的峡谷。
(2)那里的空气被冰雪过。
2.本诗开篇写“他忧愁了”,结合全诗,简要说明它在诗歌结构上的作用。
3.对于诗人昌耀来说,西部高原可谓精神原乡,在他坎坷多舛的一生中,给予他灵魂滋养。请结合诗歌中的意象,作简要分析。
2022-10-20更新 | 9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