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西汉 > 司马迁(前145-前90)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80 题号:8684195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冯唐者,其大父赵人。父徙代。汉兴徙安陵。唐以孝著,为中郎署长,事文帝。文帝辇过,问唐曰:“父老何自为郎?家安在?”唐具以实对。文帝曰:“吾居代时,吾尚食监高祛数为我言赵将李齐之贤,战于钜鹿下。今吾每饭,意未尝不在钜鹿也。父知之乎?”唐对曰:“尚不如廉颇、李牧之为将也。”上曰:“何以?”唐曰:“臣大父在赵时,为官率将,善李牧 。臣父故为代相,善赵将李齐,知其为人也。”上既闻廉颇、李牧为人,良说 ,而搏髀曰 :“嗟乎!吾独不得廉颇、李牧为吾将,吾岂忧匈奴哉 !”唐曰:“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上怒,起入禁中。良久,召唐让曰:“公奈何众辱我 ,独无间处乎?”唐谢曰:“鄙人不知忌讳。”

当是之时,匈奴新大入朝那,杀北地都尉卬。上以胡寇为意,乃卒复问唐曰:“公何以知吾不能用廉颇、李牧也?”唐对曰:“臣闻上古王者之遣将也,跪而推毂,曰:‘阃以内者 ,寡人之;阃以外者,将军制之。’军功爵赏皆决于外,归而奏之。此非虚言也。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于外,不从中扰也。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遣选车千三百乘,彀骑万三千,百金之士十万,是以北逐单于,破东胡,灭澹林,西抑强秦,南韩、魏。当是之时,赵几 。其后会赵王迁立,其母倡也。王迁立,乃用郭开谗,卒诛李牧,令颜聚代之。是以兵破士北,为秦所禽灭。今臣窃闻魏尚为云中守,其军市租尽以飨士卒,出私养钱,五日一椎牛,飨宾客军吏舍人,是以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虏曾一入,尚率车骑击之,所杀甚众。夫士卒尽家人子,起田中从军,安知尺籍伍符。终日力战,斩首捕虏,上功莫府,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其赏不行而吏奉法必用。臣愚,以为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陛下下之吏,削其爵,罚作之。由此言之,陛下虽得廉颇、李牧,能用也。臣诚愚,触忌讳,死罪死罪!”文帝说,是日令冯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而拜唐为车骑都尉,主中尉及郡国车士 。

七年,景帝立,以唐为楚相,免。武帝立,求贤良,举冯唐 。唐时年九十余,不能复为官,乃以唐子冯遂为郎。遂字王孙,亦奇士,与余善。

选自《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


注:①阃:门槛。此指国门。
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阃以内者,寡人                       制:处置;管理。
B.当是之时,赵几                           霸:称霸。
C.西抑强秦,南韩、魏                    支:支持。
D.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       用:任用。
2.下面句子中能直接表现冯唐勇于犯颜直谏性格特点的一项是
①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 
②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
③上怒,起入禁中
④拜唐为车骑都尉,主中尉及郡国车士
⑤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
⑥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
A.①⑤⑥B.②③⑤C.①③⑥D.②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冯唐是汉文帝时杰出之士,但他的仕途仍大起大落,作者昭示他的坎坷际遇,是对封建政治的控诉。
B.冯唐告诫文帝,“委任而责成功” 是君王的用人之道,明君当重赏而不当重罚。
C.这段文字在朴实的叙写中,蕴蓄着作者强烈的爱憎之情,在写作上体现司马迁的风格。
D.文中一些细节之处特别是一些人物的对话,作了栩栩如生的描写,使传文有着强烈的文学性,如对冯唐的犯颜直谏和汉文帝的勇于纳谏,都作了生动形象的描绘,显示了其独有的性格特征。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良久,召唐让曰:“公奈何众辱我 ,独无间处乎?”
(2)终日力战,斩首捕虏,上功莫府,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家世世受射。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取旗,显功名昌邑下,以力战为名。匈奴大入上郡,有数千骑。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我。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解鞍,令士皆纵马卧。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夜半时,引兵而去。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终广之身,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事。广讷口少言,专以射为戏,竟死。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后从大将军青击匈奴,既出塞,出东道。军亡导,或失道,后大将军。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广曰: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至莫府,广谓其麾下曰: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遂引刀自刭。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百姓闻之,无老壮皆为垂涕。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我
B.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我
C.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我
D.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我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结发:指刚刚成年,《孔雀东南飞》中“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也是这个意思。
B.单于:是我国各个少数民族对他们部落联盟首领的专称。
C.刀笔之吏:刀笔指古时在竹简上用刀削改字。”刀笔之吏”古代指“审判员”兼“记录员,指代办文书的小官。
D.太史公:是司马迁在《史记》中的自称。太史公曰依附于史记正文之后,是点睛之笔,司马迁以此评论史事,表达思想。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广为行伍出身,家中世世传授射箭之法,因而骑射精熟,骁勇善战。跟随太尉周亚夫抗击匈奴时杀敌立功,攻营拔寨,建立卓越功勋。
B.李广面对匈奴数千骑兵,沉着镇定,巧用疑兵之计,使敌军不敢贸然追击,而自己的小部队则安然得以保全。
C.李广不善言辞,少言寡语,而又廉洁自律,重义轻财。他屡建战功,威震匈奴,常有增加财富的机会,但却终身没有多余财物,也从不以家产为念。
D.李广作为主将,部队失去向导而迷失道路,他勇于承担过错。面对处罚,他认为自己已经年老,无颜面对刀笔之吏的审讯,于是引刀自刭。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广曰:“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
(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5.“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一句中的“小”指什么?“大”又指什么?
2021-11-12更新 | 88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孔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求仁得仁,又何怨乎?”悲伯夷之意,睹轶诗可异焉。

传曰: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死,作歌。

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忽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由此观之,怨邪非邪?

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积仁絜行如此饿死!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蚤夭。天之报施善人,何如哉?盗跖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若至近世,操行不轨,专犯忌讳,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余甚惑焉,傥所谓天道,是邪非邪?

(节选自《史记·伯夷列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怨是用            希:通“稀”,稀疏,少
B.叔齐伯夷        让:责备
C.天下            宗:归向,朝见
D.而蚤夭            卒:终于,结果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传曰                       何如哉
B.盍往归                    没兮
C.及饿                    七十子之徒
D.积仁絜行如此饿死   终身逸乐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弑,杀,古代专指臣杀君、下杀上,比如弑君、弑父等,“弑杀”在古代是一种大逆不道的行为。
B.神农、虞、夏,指的是神农、虞舜和夏禹,他们属于三皇五帝,后人常用来借指圣明的远古时代。
C.颜渊,字子渊,孔门十哲之一,也是孔子的得意门生,《论语》中多处记载了孔子对他的称赞。
D.《史记》,司马迁著,一百三十篇,包括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个部分,体例是纪传体。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孔子认为伯夷、叔齐二人做到了求仁得仁,没有什么可怨愤的,而作者却对这二人的经历感到悲哀。
B.文章第二段,叙述了伯夷、叔齐二人的事迹,借太公之口赞扬了他们的“义”,二人“不食周粟”在行动上维护了“义”。
C.文章第三段,作者承接上文的叙述而提出疑问“伯夷叔齐有怨愤还是没有怨愤呢”,这实际也是对第一段孔子观点的质疑。
D.文章第四段,作者由伯夷叔齐的遭遇联想到颜渊、盗跖等西汉时期的社会现实,对“天道无亲,常与善人”的观念提出怀疑。
2020-05-29更新 | 62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鸿门宴》中的片段,完成小题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卻……”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官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

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1.下列句中划线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叔父) 沛公起如厕,为大王不取也(私下里)
B.乃令张良留(感谢) 其意常在沛公, 大王来何(品德,品行)
C.皆且为所虏(辈,群) 闻大王有意督过之,亡去不义(逃跑)
D.我至军中(估计) 不胜杯杓,孰与君少长
2.下列句中不含古今异义词的一项 是(        
A.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B.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C.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D.备他盗之出入于非常也
3.选出上面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       )
A.玉玦是半圆形的佩玉。“玦”与“决”同音。范增以此暗示项羽要下决心杀刘邦。
B.刘邦为自己开脱责任,其表明产生矛盾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二是有小人之言。
C.“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是项羽无意中失言,表明其性格的粗率。
D.项庄拔剑起舞是听从范增安排要杀刘邦;项伯拔剑起舞是自觉行动,要保护刘邦。
4.翻译下列句子
(1)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2)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2017-11-27更新 | 3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