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实用类文本 > 实用类文本常见类型 > 新闻、通讯、访谈
题型:小阅读-课内 难度:0.65 引用次数:89 题号:868791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问题。

“她只能活七小时”【注】

[美]保罗·舍恩斯坦

本市新闻编辑台上电话机的指示灯闪烁着微弱的白光,时间是下午3点40分。

本市新闻主编接了电话,他听到这些内容:“我的小女儿在路德医院。医生说她只能活7小时,除非得到新药青霉素。这是她唯一的希望。医生已经使用了磺胺以及其他每一种药。我必须找到某个有足够能力的人帮她。你能帮我吗?”

打电话的人通报了他的身份,他叫劳伦斯·马隆,职员,家住杰克逊海茨,第34大道第83号。濒于死亡的小孩是他的女儿,叫帕特丽夏,两岁,现就诊于路德医院,在曼哈顿,第144街和康文特大道交会处。

找到青霉素并非易事。因为这个被医学界誉为“创造奇迹”的奇药是如此的稀少,以致几乎不能得到它。即使是军方,也只能得到他们所需的一小部分。

然而,这位父亲恳求帮助两分钟之后,本市新闻编辑台决定开始投入这项援助工作。这是一场残酷的斗争。“只能活7小时,除非……”

电话打到路德医院,证实了那个小孩几乎不能活了,她患的是一种罕见的血液病,即葡萄球菌引起的败血症,一种血液中毒。磺胺制剂已用过了,输了两次血,都无济于事。有人提出青霉素是唯一的希望。

通过电话向华盛顿的美国公共卫生局局长托马斯·帕伦请示,并详细调查了纽约的药品公司后得知,施贵宝公司生产青霉素。

打给帕伦博士的电话被A.N.理查兹博士听到了,他在华盛顿负责科学发展局的研究工作。“新泽西州新布伦瑞克的施贵宝实验室能提供青霉素。”理查兹博士说,“我将打电报,请他们立即定量发放。”

与此同时,人们获悉斯特·基弗博士这位波士顿外科医生和战时生产委员会委员有权直接命令发放民用珍贵药物。他是由路德医院的外科医师丹特·柯利蒂大夫通过电话取得联系的。

“你将得到青霉素。”基弗大夫向柯利蒂大夫许诺。那是下午4点钟。医生们对在红头文件的作用下找到青霉素的来源并被予以发放的速度感到惊异。

现在,计划正在实施之中,由两个州的警察护送青霉素这个仁慈的东西从新布伦瑞克运到这个奄奄一息的女孩的床头。下午6点30分,柯利蒂大夫在霍兰隧道的入口处碰到了一群焦急的记者。当那辆仁慈之车停在施贵宝实验室前面时,时间是下午7点30分。

3个卫兵等在那里。其中一个走向汽车:“是柯利蒂大夫吗?给你青霉素。”

柯利蒂大夫接过那硬纸匣,由冰裹着的青霉素放在里面。“现在,”他说,“我们有了一个战斗的机会。”

最后一段路程是从霍兰隧道到路德医院,只用了8分钟,这是创纪录的速度。行驶在西区高速公路时,车速器始终指向65英里/小时。汽车就要停在医院门口之前,柯利蒂大夫说:“今天,你们做了一件世界上所有的医生都做不了的事。”

“也许是,”一个记者说,“但是从现在起,大夫,靠你了。”

此后,记者们踮着脚尖走进四楼那个失去知觉的孩子的房间。她费力地呼吸着,但在蓬乱的丝一般的棕发下面的小脸上,并没有痛苦的表情。“她是个可爱的病孩子。”一个护士低声说。

帕特丽夏·马隆的父母哭了。

“谢天谢地。”凯瑟琳·马隆低语着,“至少,我的小丫头又有了一次机会。”

(选自《普利策新闻奖名篇快读》,有删改)


【注】这篇报道发表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1943年8月,获1944年普利策新闻奖。
这篇报道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请结合文本和新闻背景谈谈你的理解。

相似题推荐

小阅读-课内 | 适中 (0.65)
【推荐1】《落日》这篇通讯报道了什么新闻事件?(用一句话概括)
2018-03-09更新 | 33次组卷
小阅读-课外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429日,椰风林语间,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伴随着发动机巨大的轰鸣声和耀目的蓝白色火焰,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成功将天和号送入近地轨道。天和号是中国空间站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舱段——核心舱。至此,中国空间站的在轨组装建造大幕正式拉开。

说起空间站,很多人最先想到的是国际空间站,这是目前在轨运行最大的空间平台,由美国、俄罗斯、加拿大、日本等16国联合,先后经历12年建造完成。空间站工程具有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科技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受到各航天大国的高度重视。然而,国际空间站的合作大门,并未向中国敞开,我们走上了自主研制建造的道路。中国空间站是百吨量级的,在总体规模,尚不及国际空间站,这主要是在建设思路上符合中国国情,综合当前需求和耗费等因素的结果。建成和运营近地载人空间站,将使我国成为独立掌握近地空间长期载人飞行技术,具备长期开展近地空间科学技术试验和综合开发利用太空资源能力的国家。

(摘编自《揭秘中国空间站——天宫,不再遥远》,《中国青年报》20214月)

材料二:

中国空间站名为天宫,这个极具中国韵味的名字,蕴含了希望航天员在太空工作生活得更为舒适的愿望,更寄寓着中国人遨游太空的浪漫情怀和不懈探索的精神。

天宫由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三舱组成,它运行在高度340公里至450公里的近圆轨道,约每90分钟绕地球一周。在客观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人们在地球上可以通过观测设备一睹其芳容

中国空间站建造

工作阶段具体工作内容
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发射试验核心舱、载人飞船和货运飞船,对推进剂补加、机械臂在轨组装建造、航天员出舱活动等关键技术进行飞行验证和评估,对核心舱功能和长期驻留功能进行考核。
组装建造阶段发射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并与核心舱在轨交会对接,完成空间站建造,同步开展科学技术实验。
运营阶段航天员乘组将分批进驻空间站工作,开展科学技术研究和探索活动。

中国空间站具备一系列先进技术。在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方面采用物化再生生保技术。包括电解制氧、再生式二氧化碳去除、冷凝水收集与处理、尿液收集与处理等,实现资源再生利用,大幅减少水资源和氧气的上行补给量,减轻货运飞船的运输负担。空间站配置无线移动通信网络和视频监视系统,提高了航天员工作生活的通信保障和对整站状态的感知能力。在天宫里,航天员使用手机便可以了解各设备信息并进行操控,甚至与地面上的家人们通话。(摘编自包为民《天宫空间站,太空闪耀中国智慧》,《人民日报》20219月)

材料三:

NSR:首批三位航天员已经进入天和核心舱一个多月了,他们开始参与实验工作了吗?

高铭:首批航天员已经辅助开展了一些测试试验,例如高微重力实验柜实验装置的测试。我们在核心舱中安排了无容器材料科学实验柜和高微重力实验柜,未来航天员还将参与无容器材料科学实验的样品更换,以及高微重力实验项目的更多科学实验。

NSR:我国空间站会接收外国的航天员吗?

高铭:原则上是可以的。我国的载人航天一直都保持着对外开放、合作共赢的基本原则,愿意和其他国家进行合作。目前,已经有一些国家表达了这方面的需求,希望能在我们的空间站上继续进行空间科学研究。

NSR:对于中国载人航天的未来发展,您有什么建议?

高铭: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的载人航天工程已经有将近30年的发展历程。在这期间,我们形成了一套非常完整的工程组织管理和技术质量管理体系。我认为在未来我们要更加注重科学问题导向,工程实现的过程要更加符合科学规律,以更好地获取科学成果。空间站已经到了应用的阶段,空间科学研究的价值和引领作用也会越来越得到重视。

(摘编自《NSR对中国载人航天空间应用系统总指挥高铭的访谈》20217月)


“天宫”空间站的建造与运营,给我国科技发展带来哪些启示?请结合材料概括说明。
2022-05-11更新 | 34次组卷
小阅读-课外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材料一:

第一次科技革命推动人类进入工业时代,第二次科技革命把人类带入电气化时代,第三次科技革命使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正在到来的第四次科技革命,核心在于解放人的脑力,将推动人类进入“智能时代”。对于欧美人工智能的发展,创新工场董事长李开复认为,要尊敬甚至是敬畏美国、英国、加拿大的人工智能先驱,因为他们冒险做了很多尝试,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里,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这个领域非常冷清,但他们还是坚持做了下来,才有了今天百花齐放的机会。与前三次科技革命发端于西方发达国家不同,第四次科技革命中国与发达国家站在了同样的起跑线上。在数据、算力、算法等诸多层面,中国已经实现与发达国家齐头并进的发展。

陈生强回忆说:“四年前,我们去美国、欧洲考察,发现很多创业科技公司技术能力远超中国同类公司。而今天,我们已经很难再看到这样的情形。至少在AI和大数据层面,中国的科技公司已经走在世界的前沿。”

中国人工智能创业者和资本结合得非常好。资本很愿意去投资具备人工智能潜力的公司,而人工智能公司也愿意去做很伟大的事情,无论是金融还是无人驾驶等领域都有很好的进度。

还要归功于政策支持。去年7月,国务院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确立了“三步走”目标,其中提出了2030年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不过人工智能在火热的同时,也引来了一些对其泡沫化的担忧。郝景芳认为,人工智能在资本的助推下,产生了很多创业公司,必然会产生泡沫,但人工智能的泡沫并不比其他行业大。

(有删改)

材料二:

近日,斯坦福大学根据《人工智能的百年研究》(AI100)的初步研究结果发布了一份AI指数报告。下面是相关数据:

自1996年以来,关于计算机科学的学术论文和研究的数量猛增了9倍以上。

自2000年以来,活跃的人工智能创业公司的数量增加了14倍。

自2013年以来,需要人工智能技术的工作岗位增长了4.5倍。

机器人进口量从2000年的10万左右上升到2015年的25万左右。数据来自每年进口至北美和国际市场的工业机器人的数量。IDC预计,未来五年机器人支出将加速成长,2021年将达2307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将达22.8%。

企业级应用的人工智能全球收入预计将从2018年的16.2亿美元增长到2025年的312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将达52.59%。

84%的企业认为,投资人工智能将带来更大的竞争优势。75%的企业认为人工智能将开辟新的业务,也会为竞争者提供进入市场的新途径。63%的企业认为需要使用人工智能来降低成本带来的压力。

(有删改)

材料三:

虽然关于人工智能的讨论无处不在,但对其未来仍未达成共识。有人说人工智能是未来,未来的人即使不成为机器人,也会跟着机器人。然而,业内仍有不少人认为人工智能只是一个泡沫,不能像智能手机那样具有开创性。

人工智能时代,信息安全面临全新的挑战。如何确保数据的安全,如何验证人工智能模型的安全与合乎伦理,是我们未来需要应对的问题。

ABB集团CEO史毕福表示基于波兰尼悖论推测可得:在很多层面上,人工智能和自动化产业的最新发展将不断重塑劳动力市场的格局,淘汰某些岗位,并创造出一些现在无法想象的新工种,但它们并不会取代人类。

比如,美联社引进人工智能,运用模板创作了大量的企业报道和赛事简讯,文笔虽不出众,但也在及格线以上。细究一下,我们会发现机器所从事的都是一些记者们避之不及的重复劳动,新技术给了他们更多的时间外出当面采访,更深入地报道时事。

人工智能领域的重大进展,如IBM Watson以及它在医疗数据分析方面的成功,引发了人们的忧虑,担心人工智能的影响会超过以往的自动化浪潮,也许很快就将取代需要更多技能和培训的工作。机器现在主要擅长的仍是可以按步骤分解的任务,总有一些工作是人类自己做起来更为得心应手的。多数主流经济学家认为,自动化的进步将影响未来的工作种类,但不会导致结构性失业。

61岁的比尔·盖茨在一篇给大学毕业生的寄语中把当今时代称为“一个非常好的时代”,在庆幸自己在20岁时就有机会参与到那场改变世界的数字革命的同时,盖茨直言如果在今天寻找和当年一样能够给世界带来巨大影响的机会,他第一个考虑的就是人工智能。

与比尔·盖茨一样,《失控》一书的作者凯文·凯利同样对人工智能的发展充满期待并做出一系列大胆预言。在他看来,未来10—20年人工智能将对世界带来颠覆性的变化,一切都将变得智能化。专注于信息技术研究和分析的Gartner公司的报告则认为未来10年,人工智能将变得无处不在。

与此同时,担忧、不安乃至惶恐的情绪开始在人群中蔓延,来自未知的力量让人坐立不安但又无所适从,人们不知道人工智能究竟是装满了灾难的潘多拉魔盒,还是一部通往更高级人类文明的电梯。唯一可确定的是,盒子已经打开,电梯的按钮已经按下,已经没有人可以让这一切停下来。

(有删改)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两项是(       )(       
A.在第四次科技革命中,中国获得长足进步,与发达国家站在了同样的起跑线上,实现了与发达国家齐头并进的发展。
B.郝景芳认为,人工智能在资本的助推下,产生了很多创业公司,泡沫产生是必然的,但人们不必过分担忧。
C.61岁的比尔·盖茨称当今时代为“一个非常好的时代”,如果当年再给他一次寻找能够给世界带来巨大影响的机会,他一定会首选人工智能。
D.《失控》一书的作者凯文·凯利对未来10—20年人工智能给世界带来巨大影响的预言,表明他对人工智能的发展充满期待。
E.材料一、二、三在回顾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及展望其发展前景的同时,都或多或少地表示了担忧。
2018-12-13更新 | 1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