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其他中国现当代作家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82 题号:87411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快速发展、不断壮大,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服务了区域经济发展,彰显了职业教育促进社会公平的作用,扩大了职业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在现代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一线新增从业人员中70%以上来自职业院校,职业教育大规模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能力不断增强,职业教育社会认可度显著提升。三年前,教育部启动实施《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计划实施以来,全国共启动建设优质学校456所、骨干专业3815个、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1933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727个。计划实施以来,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351项国际合作,招收沿线各国的学历教育学生近6000人、培训超10万人次。此外,职业教育不断补齐短板环节:高职生均拨款制度进一步落实,全国平均水平已达到1.2万元;职业教育国家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专业目录、专业教学标准等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相继发布。

(选自《教育部: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进入“黄金时期”》)


材料二:

[注]E表预测。
材料三:

虽然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较快,但和欧美国家相比,仍然较为落后。目前,欧盟有半数以上的国家职业教育比例在50%以上。我国受经济结构调整、高校扩招和职业教育自身吸引力不强的影响,职业学校招生人数持续减少,同时生源质量有所降低,有的学校报到率仅达60%。世界各国的职业教育都存在区域分布不均衡的现象,但这种现象在中国更明显。我国农村和西部地区职业教育的基础薄弱,如我国每万人中职业教育平均在校生,东部地区为115人,西部地区仅为58人;西部地区职校生平均预算内的教育经费还不到东部地区的一半,办学条件与东部地区的差距更大。

另外,欧盟国家职业教育观念比中国的职业教育观念要强,自古以来我国都是轻职业,重学术理论的发展。我国人民传统上普遍认为职业教育没有普通教育价值高。

(选自《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材料四:

目前来看,我国职业教育量大面广,遍布于大中小城镇。且专业一般都是根据社会实际需要而设立,目标明确,专业对口,量体裁衣,学以致用,毕业生很受社会欢迎。

我国职业教育的入学门槛低,比较适合边工作边学习,迎合了普通百姓的需要。高等教育只有在考虑到传统精英教育的同时,也考虑到大多数普通百姓的教育需求,吸引他们进入高等学校,才能真正走向大众化。我国职业教育正是满足了这样的需求,它是国家高等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是促使高等教育加速进入大众化的重要因素。

社会在变革,社会对职业教育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一些传统的工作和工作岗位逐渐消亡。另一些新技术和新工种雨后春笋般出现,例如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无线通讯、多媒体、图形设计等。在这样的形势下,职业教育也在进行改革,以培养新一代的劳动力。既使学生掌握适应当今社会的专门职业技能,又使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在出了校门以后,能够持续提高职业技能,灵活地自我调整。可以说,我国职业教育的未来一片光明。

(选自《职业教育的优势与发展趋势》)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近年来,我国职业技能教育市场规模逐年递增,预计今后几年将进一步扩大。
B.虽然我国传统上对职业教育不太看重,但如今这种观念得到了彻底改变。
C.2010—2017年,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就业率整体平稳,均保持在96%以上。
D.高等教育要想加速进入大众化,职业教育就是一种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的职业教育对“一带一路”建设有一定的贡献,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了多项国际合作。
B.职业教育区域分布不均衡的现象在世界各国都存在,但我国这种情况较突出,我国西部职业教育大大落后于东部。
C.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毕业生就业率不及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就业率,因此我国需要优先发展中等职业教育。
D.社会的发展让一些传统工作和岗位消失,也让新技术、新工种出现,因此,职业教育必须紧跟时代步伐进行变革。
3.请结合材料,分析“我国职业教育的未来一片光明”的原因。
【知识点】 其他中国现当代作家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麦前

一年里头那个红红火火的正月十五过去了,转眼间就到了二月二,转眼间清明又过了,就到了惊蛰,就到了谷雨。眼瞅着地里的麦苗儿泛青、拔节、秀穗、扬花,呀!就快到麦天了呢!下煤窑的男人们就能回来了呢!

杏儿胳膊腕儿上了只荆条篮子,篮子里装满换洗衣服,她这是要到河里洗衣服去。

河是叫作黄河的。

杏儿由于要洗娃儿的尿布,自觉在下游找了个地方,并且有意识离开大家远一点儿,她知道那些个女人,平时凑到一块儿,没有什么话是她们不敢说的。

女人中最能煽的当属水生嫂和小保媳妇,只要这俩人在场保准有好戏看。

衣服洗了一件又一件,一件一件铺在河槽上晾晒。荆花埋头洗着衣服,说是衣服可不是衣服,而是公公身下铺的褥子床单,公公瘫在床上半年多,荆花伺候了半年多。

荆花在离大家不远的下游洗,她的下游是杏儿。对于大家的说笑,荆花像是没听见,其实她什么都听见了,可是别人能说笑,她不能,她忍不住想哭哩。荆花去年腊月才死了男人,荆花男人死于煤窑上的瓦斯爆炸,荆花公公是在儿子死后瘫了的。

荆花有一对儿女,偏偏婆婆下世早,一对儿女全凭她照顾,如今公公又瘫了,荆花身上的担子就更重了,忙完了家里忙地里,忙完了地里忙家里。其实男人的死煤窑上是赔了钱的,赔了四十多万,整个八里滩都轰动了,说荆花这下可有钱了,这么多钱咋花呀,还说荆花拿钱养小男人哩!反正是说什么话的都有,荆花还感觉到左右四邻,还有以前要好的姊妹们,一下子离她远了,就是面对面碰见,也是冷冷地打下招呼,甚至还拿唾沫吐她,背后拿手指头戳她。

荆花是个有心劲的女人,在众人的唾沫星子里,她暗自狠下一条心,不管今后的日子有多苦多难,她都要把俩娃儿拉扯大,叫他们好好念书,将来上大学做大事,还要把公公伺候好,叫老人少受罪,她就是要叫众人看看,看看她荆花到底是啥人,那几十万赔命钱她荆花一分也不会动,她要把那钱用在给公公看病上,用在俩娃儿念书上。

可想归想,气还是受不下,洗着衣服时,水生嫂她们又开始拿话语敲打她,平白无故地就说,你们说人家不跟你们耍笑,要搁我我也不跟你们这些人耍笑,有钱了嘛,谁有钱还能看上你们这些人,几十万哩!熬煎咋花哩!哪里还有心思理人?

荆花听见这话,心里一阵乱跳,像那七上八下的洗衣杵在捣。她是咋惹着大家了,叫大家这样敲打她?荆花不由得想起自己男人,走时好好囫囫囵囵的,可是回来时人就成了一把灰,装在一个小盒盒里,那么大一个人,咋就会装进一个小盒盒里呢?

就这人还说,那盒盒里装的还不定是哪个人哩,煤窑上瓦斯爆炸,轰一声响,火光一闪,人早就烧成一块焦炭,谁还知道谁是谁,还不是胡乱搅和成一堆,一个盒子里装一把,然后一家发一个。

想到伤心处,荆花就泪水长流,眼泪珠珠吧嗒吧嗒直朝河里掉,还因为生了暗气,手上一使劲,把个洗衣杵甩掉河里。洗衣杵顺水漂走,漂到杏儿脸前,杏儿一伸手捞住,给荆花送过来。水生嫂她们说的话杏儿是听见的,心里就很同情荆花,就觉得水生嫂她们真是不应该,只是她不知咋安慰荆花,就默默蹲在荆花身边暗自神伤。

荆花先是哭,哭着时水生嫂她们还是断不了敲打,荆花在流泪过程中突然一下子号啕开来,她对住水生嫂她们哭诉道:“你们要是眼红,就把那几十万拿走,只要你们能把我那男人还回来。说,你们谁要哩?”荆花一下子变得厉害起来,嘶哑着嗓音哭诉她们:“你们也有男人,你们的男人也下煤窑去了,你们要想要那几十万赔命钱,就叫你们的男人也死在煤窑里!你们的男人咋就不死,偏偏叫我那男人死了!”

刚才还闹哄成一团的女人们一下子变成了哑巴,就像是遭霜打了的庄稼立刻蔫下去。空旷辽远的河槽里就听见荆花长一声短一声的哭诉,荆花的哭诉暗了河水,撕裂空气,穿透云天,同时也把大家的心生生撕扯成碎片片!

1.请概括小说开头环境的特点,并简要分析其作用。
2.请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3.杏儿在小说中多次出现,有什么作用?
4.请结合全文探究小说的主题。
2018-11-11更新 | 12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枸杞

任林举

躲在向海写《粮道》的时候,每天饭后在院中散步。

每一次散步都从一排台阶开始,最后再从那排台阶结束。那排台阶,每一级都已经在中间的侧面裂开,很有岁月感,似乎每一级都由时光和往事砌成,只要坐下来就能够回到从前。

但我一直没有在那里坐下来,因为我在行走时总是担心,太多的往事会缠住自己前行的脚步,而此时,我有一点害怕在往事里沉迷。

在院子柳树下,有人种了一片枸杞,但由于树下是一片堆满了沙子的沙丘,所以在那种干旱的环境里生长得都很小。

开始的时候,我基本上没有认出它们,后来在某一天早晨,我看到了鲜红的零零星星的枸杞子,从那些灰绿色的枝叶间露出来,才认出了它们。

记得小时候家里也种过一些枸杞。一到结果的季节,满枝红艳艳的,枝头都压弯了,果粒也要比这里的大得多。因为晒干后要当作药材拿去卖钱的,所以我们很少吃。偶尔偷偷地拿几颗放在嘴里,却舍不得马上咀嚼咽下,就放在嘴里含着。那种甜中有点微苦的味道,如童年的时光一样,令人难忘。

经年累月的远离,已经让我把老家的环境忘得差不多了。细想起来,不是和向海的环境相近吗?干旱少雨,到处沙丘。只不过那时家里住着土平房……但是,那些鲜艳的枸杞子,直到今天,仍然在记忆里泛着永不衰减的光华。

相比之下,向海的枸杞子就显得寒酸多了,不但结果稀少,而且果粒很小。只是那味道,虽然经受了这许多年的阔别,依然如旧。那天早晨散步,便像孩提时一样摘几颗放到嘴里。一品,却被它们那奇特的味道迷住,淡淡的甜里透着微微的苦,还是从前的感觉。仿佛那小小的果粒里面储藏的,并不是果汁,而是从前的时光。

后来,每天清晨的散步,都摘几颗果实放在嘴里,并和小时候一样,很久地那么含着。最让人感动的,还要数枸杞枝上那些米粒大的小花儿。每一天都有那么几朵,星星点点地开放在晨曦里,如点点乡愁。让我在那些寂寞的时光里,感受了来自于它们生命深处的娇艳。

日子久了,我便知道这几天,有几颗果粒已经长大到可以品尝。但有那么几天早晨,我却发现已经长大的几颗果粒突然不见了。奇怪,院子里很少有人来。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我就到了“西南角”。突然有一只瞪着可爱大眼睛的小鸟儿从那里腾的一声飞走了。原来是它,在和我分享那些微小的枸杞子。

以后,每一次来差不多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枸杞子一天天少了起来,再到后来,就彻底消失了。然而,我却一直每天怀着感动或温柔的心情去看那些小灌木,因为一个时期以来,它们就像闪烁在地上的小星星一样,记录、见证了我生命里的波澜和心情的脉动。我相信,它们一定会知道我内心的那些情感,就如我相信日子逝去时间会知道,云飘过天空会知道,冷暖过去季节会知道一样。因为它们是自然的精灵。

但那鸟儿,却和我一样莫名其妙地怀旧,可食的枸杞子都不在了,它还在守候!

临走的那一天早晨,我又看到了那只小鸟。它就那么长久地停落在空空的枝头上,看起来神情有一些落寞。

已经是深秋了,我要走了,你也走吗?它侧歪着头,不解地看了看我。当我转身离去时,那鸟儿仍然没有离去。

突然觉得那鸟儿与我们人类相比,自由而又独特。它们也许从来不受什么逼迫,用不着在一个规定的时间里赶到某处,想走就走,想留就留,毫无牵绊与阻碍。它们完全有权利以守候或守望的方式,表达自己内心对某一事物的依恋;而我却只能经常以告别的方式,对某一事物展开另一程的思念。

(节选自任林举散文集《粮道》,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怕深陷于往事的记忆中,所以一直不敢在那排每一级中间侧面的裂缝都带着岁月沧桑感的台阶上坐下来。
B.第六段采用插叙,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回忆了儿时老家的枸杞,也为后文进一步的抒情作铺垫。
C.向海庭院中的枸杞子虽果稀粒小,但与故乡枸杞子的颜色一样都是鲜红的,在“我”心中的味道也都是相同的。
D.小鸟依然停留在空空的小灌木枝头上,神情有着些许的落寞,它们知道没有了可食的枸杞子,还得另觅食物。
2.理解文中“它们是自然的精灵”的含意。
3.有人说作者在文中主要抒发的是思乡之情,也有人说作者主要抒发的是对自由的渴望,你怎么看?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2018-05-10更新 | 11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网络文学因其网络传播、商业生产和大众书写的生成机制,无疑具有通俗文学的性质,所谓“类型文学”“小白文”“爽文”等,就是对这一文学样式的特指性称谓,并由此形成网络文学创作和接受上的内在规约和惯例。似乎只要是网络文学,就得类型化,就可以小白、爽等。这样一来,网络文学能否兼容雅俗,或者说,一个以大众化自居的文学形态能否接受高雅文学的影响,就不仅是一个理论命题,更是一个关乎网络文学生存和发展的现实问题。

②网络小说首先是类型文学。类型是包括网络小说在内的通俗小说的外在形态和内在格式,类型化表达主要体现在各种小说类型都有自己的创作规律(也称写作惯例),如玄幻小说中“奇幻”+“争霸”或“历险”+“成长”主题组合(也称“升级”或“串珠”模式);仙侠小说中的“修真”+“言情”双线并列;历史小说中的“穿越”和“架空”手法的运用;清穿小说中的“穿越”+“言情” +“宫斗”叙事模式的贯穿,等等。这些类型文学的创作规律其实也是网络小说的创作规律,一般不能随意打破。

③但这并不意味着类型及成规可以一成不变,类型及其成规沿袭的是传统手法,突破成规就是创造,二者应该对立统一于类型文学的创作之中,即“在一定程度上遵守已有的类型,而在一定程度上又扩张它”,但在当今文学网站的生产机制下,网络文学遵守类型规则的居多,突破成规勇于创新的较少,大多数写手在创作上固步自封或亦步亦趋于既有的类型及成规,使得网络文学低水平重复现象非常突出。

④优秀的文学作品从来都以独特的内容和形式彰显自身的价值,高雅文学在故事结构、叙事内容、语言表达上不断革新创造,尤其是现代主义文学,更将作品形式的实验及变异推向了极致;语言表达上,高雅文学强调语言的艺术性和陌生化效果,以对抗日常语言的工具性和语言感知的麻木。这与网络文学高度类型化的叙事以及平淡浅白的语言形成了鲜明对照,正是在这一意义上,网络文学需要借鉴高雅文学创作经验和方法,以满足当今大众读者业已提高的审美趣味,雅俗互济,首先要在遵循类型文学传统的基础上,突破成规限制,不断推陈出新,创造出具有独特艺术价值的优秀作品。

③从叙事内容看,网络文学喜好讲故事,高雅文学偏重写人物。在故事结构上,网络小说更接近于中国传统章回体小说。每日一更的章节,与“且听下回分解”的章回,在生成机制上有其相似之处,但与章回小说相比,网络文学的商业化生产方式更为彻底,铺排情节和教衍故事的任务更为紧迫,为情节而情节的倾向也更为突出,很多网络小说开始写的情节比较精彩,但后来越来越流于拖沓冗长,苍白无味其原因还在于缺少对故事人物性格的把握和形象的刻画,缺少“情节是性格的历史”的内在叙事逻辑。

⑥因而对网络小说来说,要写好故事,不仅要继承通俗文学以及中国传统小说讲故事的传统,而且要借鉴高雅文学和“五四”以后新文学创作经验,重视人物形象的刻画。

(选自《网络文学审美范式之建构》,有制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网络文学作为典型的通俗文学,具有网络传播、商业生产和大众书写的生成机制等特点。
B.网络文学之所以会出现低水平重复现象,是因为网络文学已形成了自己固定的创作规律。
C.在语言形式上,网络文学显得平淡浅白,而高雅文学更注重语言的艺术性和陌生化效果。
D.网络小说如果缺少“情节是性格的历史”的内在叙事逻辑,将直接导致情节越写越拖沓。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门见山,指出“网络文学能否兼容雅俗”是一个关系到网络文学生存和发展的现实问题。
B.第②段列举了多种小说类型的写作惯例,说明了目前许多网络小说类型化表达的特征相对稳定。
C.文章将高雅文学和网络文学作了比较分析,说明网络文学需要借鉴高雅文学创作的经验和方法。
D.文章主要论述了当下网络文学在创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被排斥的原因,并且提出了解决之道。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要想改变网络文学类型化现象严重的现状,创作者就应该敢于突破成规限制,推陈出新。
B.从“且听下回分解”的章回形式中可知,中国传统章回体小说也存在着铺排情节的现象。
C.高雅文学和“五四”以后新文学的创作经验告知我们],刻画人物形象才是创作的重点。
D.网络文学如果要继续生存和发展,就得在故事结构等方面主动吸收高雅文学的营养。
2018-07-07更新 | 2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