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韦应物(约737-791)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470 题号:8955387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节选)

韦应物

兵卫森画戟,燕寝凝清香。

海上风雨至,逍遥池阁凉。

烦疴近消散,嘉宾复满堂。

自惭居处崇,未睹斯民康。

理会是非遣,性达形迹忘。

[注]①郡斋:指苏州刺史韦应物官署中的斋舍。②理会:通达事理。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二句描写郡斋兵卫森严,燕寝凝香,突出刺史的尊贵和威严,但这并非骄矜自夸,而是下文“自惭”的缘由。
B.本诗叙事、抒情、议论相间,既体现出诗人宠辱皆忘的态度,也通过对聚会场景的详细描述,写出闲适的情趣。
C.“海上”以下四句续写宴会环境以及宴前心绪,宴集逢雨,池阁清凉,风景如画,又因久病初愈,诗人欣喜轻松。
D.最后两句诗人表示要学会通达事理、乐天知命,这样才能从是非纷纭中超脱出来,从而达到忘我的境界。
2.前人曾称赞“自惭居处崇,未睹斯民康”两句“最为警策”,白居易诗《观刈麦》也有类似的警句“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请指出二者情感内蕴的异同之处。
【知识点】 韦应物(约737-791)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寄李儋元锡

韦应物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注】①李儋(dān):字元锡,武威(今属甘肃)人,曾任殿中侍御史。②韦应物: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中唐著名诗人,本诗是韦应物出任滁州刺史时的作品。③世事茫茫:当时长安尚为叛军朱泚(cǐ)盘踞,皇帝逃难到奉先,消息不通,情况不明。
1.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触景生情,去年花里与友分别,今年花开两地,感慨油然而生。
B.颔联写诗人不仅心忧国事,还对自己的无所作为和前路茫茫感到忧心。
C.尾联闻友来访,殷切期盼,然而,友人却又迟迟未至,不免心生埋怨。
D.全诗起于思念,终于相约,体现了朋友间的深挚情谊,感情真切动人。
2.颈联两句甚受古人赞誉,范仲淹叹为“仁者之言”,朱熹盛称“贤矣”。请结合作品加以赏析。
2021-05-07更新 | 325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闻雁

韦应物【注】

故园渺何在?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

寒 塘

 

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

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


【注】公元783年(唐德宗建中四年),韦应物由尚书比部员外郎出任滁州刺史。首夏离京,秋天到任。这首《闻雁》大约就是他抵达滁州后不久写的。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首诗都是五言律诗,诗歌很短,但人的情思却句句深入,层层递进,耐人寻味。
B.诗人韦应物的家乡在长安,而此时却在远离家乡两千余里的滁州为官,“渺”字反映诗人内心的无奈。
C.“坐”即“因”,跟“停车坐爱枫林晚”中的“坐”字解释一样。“寒塘坐见秋”即“因在寒塘得见一派凉秋”。
D.“一雁过南楼”脍炙人口,宋词“渐一声雁过南楼也,更细雨,时飘洒”(陈允平《塞垣春》),即从此句化出。
2.韦诗中的“夜”和赵诗中的“一”用得很妙,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2020-04-20更新 | 155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寄李儋①

韦应物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注】①此诗为诗人晚年任滁州刺史时作。当时朝政紊乱,军阀嚣张,当年冬天长安即发生了朱泄叛乱,唐德宗仓皇出逃。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以花里逢别起,即景勾起往事,采用反衬的手法,以乐景衬哀情,充分表现了自己不能与友人相聚的思念之情。
B.颔联抒发诗人的烦恼和苦闷,在这鲜花盛开的春天,诗人顿感世间的事情错综复杂,实在难以预料,愁绪萦怀,只能“成眠”解愁。
C.尾联表示诗人渴望和友人相见,手法用的还是反衬,诗人在西楼上几度看到月圆,其急切见到友人之情溢于言表。
D.全诗从怀念友人起,又以想见友人结,环环相扣,首尾呼应,情真意切,感情细腻动人,体现了朋友间的深挚友谊。
2.颈联自宋代以来堪受赞扬,体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苦闷,请谈谈你的理解。
2024-02-17更新 | 13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