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其他中国现当代作家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52 题号:89579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的清明,是古老的农事节气,同时也是取代古老寒食节的重要民俗节日。它是中国人自然时间观念与人文时间观念的融合,在古代中国具有重要地位。清明是中国人特有的情感寄托,也是民族文明的一种传承方式。我们需要传承清明所蕴藏的伦理观念和自然意识,同时也要看到当今时代变化的环境,对清明节俗作适应性的调整与更新,例如虚拟坟墓和网上祭扫等。

清明是节气与节日的合体,节气是“天时”,是纯粹的自然时间,节日是“人时”,它是社会文化的时间选择。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明最初主要为时令的标志,时间在冬至后107日、春分后15日,公历的4月5日前后。《淮南子•天文训》记载: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清明风古称八风之一,它温暖清爽。在和煦的春风之下,天地明净,空气清新,自然万物显出勃勃生机,“清明”节气由此得名。清明是春天的节气,春天是四季之始,也是农业播种的时节,民谚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农业是传统社会的主业,为了农事的丰收,除了祈求自然风调雨顺外,还得请祖先保佑,因此在清明时节 逐渐形成春祭的传统,在汉魏之际形成的寒食节,就承载了这一古老的祭祀传统。清明真正成为民俗节日是 在唐宋之后,它走了与传统节日生成的不同路线。古代节日一般依据节气时令,但脱离节气时间点,另外生成民俗节日,新年之于立春、端午之于夏至,走的就是这一路径。但清明却没有沿用这一文化习惯,它将古已有之的寒食节俗收归到自己名下,与此同时清明也改变了自身纯粹属于自然时间的性质。清明在唐宋后具有了时令与节日的双重意义。

祖先祭祀实际上是一次生命伦理的教育、感念先人功德的教育。我们尤其要提倡感恩的情怀。感恩是社会基本的伦理基础,对亡故先人怀有一颗尊重之心和深深的缅怀之情,这是我们民族文化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朴素的感情有利于整个社会层面的感恩文化的培养。在追思中学习感恩,推己及人,对别人、对社会心存感激,人与人之间就会充满关爱与同情。

当然,清明文化除了感恩怀念先人逝者之外,还有灵动的踏青与美食文化。清明踏青郊野,荡秋千、放风筝、戴柳花、画彩蛋、食青团,举办清明诗会、清明茶会,我们在清明时节对话历史,亲近自然,融洽亲情。清明成为我们健康身心、激扬生命活力的时节。

(摘编自萧放 《为清明文化注入当代价值》 人民网2019-04-05)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清明是古老的农事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后来融合寒食习俗,成为重要的民俗节日。
B.清明最初只是时令的标志,是纯粹的自然时间,具体是冬至后107日、春分后15日。
C.“清明”得名自温暖清爽的清明风,是四季之始的春天的节气,是农业播种的时节。
D.祖先祭祀是生命伦理的教育、感念先人功德的教育,是民族文化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门见山地肯定了清明在古代中国的重要意义、地位,提出要传承和发展清明节俗。
B.文章二、三、四段从时令含义和祭祀传统两个方面,阐述了清明的演变过程和丰富内涵。
C.文章从生成路线角度将清明和其他传统节日作比较,解释清明真正成为民俗节日的原因。
D.文章回溯历史,结合现实,材料详实,理据充分,重点论述了清明节俗的社会文化价值。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网上祭扫、虚拟坟墓等顺应了时代变化,更有利于传承清明蕴藏的伦理观念和自然意识。
B.在古代,清明时节举行的春祭活动是祭祀祖先,目的是请祖先保佑,以获得农事的丰收。
C.在当代,继承和弘扬清明节俗,有助于全社会感恩文化的培养,有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D.清明节祭祀祖先,踏青郊野,举行清明诗会、清明茶会等,都可以起到融洽亲情的作用。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手机辐射与脑瘤

手机已经成了现代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但手机却也有可能是危害人体健康的罪魁祸首。在媒体上,关于手机是否会威胁人类健康的争论就从来没有停止过,特别是频频针对手机辐射对大脑产生不良影响的说法让用户担心不已。

解放军304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李安民说:“我们暂且不谈手机辐射是否会导致脑瘤的问题,单从生活现象说起。现在大家讨论得较多的是电脑辐射,但是,手机的辐射比电脑更为强烈。倘若手机和电脑放在一起,手机来电时的高波使得电脑显示器闪动。但是,开电脑时手机是没有任何反应的,如果把手机放在家用电器上,被影响的也是其他家用电器”。

手机辐射能导致脑瘤

苏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博士导师、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客座研究员狄国庆近年来格外关注辐射这一话题,特别是使用手机导致辐射。“如果再不采取措施,手机辐射将会给现代人带来很多未知的疾病。如果生活中不得不用,最好戴上耳机。”狄国庆非常担心手机带来的风险,“因为从电磁波影响生物体细胞的活性来说,手机的辐射超过其他辐射千万倍”。

狄国庆称:“使用手机打电话时,受影响最大的是头和面部。电磁波辐射时,首先的反应是出现发热症状,而发热则会破坏生物体的细胞和组织。如果接打手机让自己有发热感就得注意了,因 为那意味着脑部某些细胞被电磁波穿透了。”他还说:“生法在电子化环境里,这种电磁辐射无时无 刻不在通过天线以电磁波的形式发射出去,这时手机附近就会产生较为强烈的电磁辐射。即使你本人没 有打电话,也难以避免不受辐射影响。辐射悄悄地被我们的身体吸收。”

手机辐射不会导致脑瘤

虽然物理学家和医生都称手机辐射的危害很大,但是绝大部分厂商代表却称手机是安全的。虽然他们的理由大多数是委婉的:“我们的手机在出厂时都经过了检测,绝对不会让辐射超标的手机流入市场。”

与手机辐射致病的研究相对应,关于手机安全的言论和研究亦层出不穷。2000年,澳大利亚科学家提出“热休克”癌症理论,这是第一个将手机辐射与癌症相关联的理论。第二年,美国癌症协 会正式表态:被人体组织吸收的手机电波因为没有远离辐射,且能量很低,不可能导致癌症 。

一旦某处出现了手机癌症的言论,便马上会出现数倍的由公关策略炮制的研究结果,称手机是安全的,告诉用户可以放心使用。而这样的手机安全全论往往被众多手机厂商所认可。持对立观点的李安民则认为,现在说手机辐射不影响健康,还为时太早,一切都还有待于更深入的研究。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手机是现代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却也是危害人体健康的罪魁祸首。
B.作者几年来格外关注辐射这一话题,尤其是使用手机导致的辐射。
C.手机究竟会不会对人体健康有影响尚无定论,还有待更深入的研究。
D.手机在出厂时都经过了严格的检测,因此认为手机能导致脑瘤的说法实在是杞人忧天。
2.下列关于原文论述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正反两方面对手机辐射与脑瘤之间的关系展开论述,但作者并没有明确表示认可哪一个观点。
B.文章以手机在人们生活中尤显重要为前提引出科学家和医生们的担忧,这种担忧又被绝大部分手机厂商否定。
C.文中狄国庆用大量的观点来证明手机辐射确实对人们的健康有害,辐射正悄悄地被人们的身体吸收。
D.文章综合运用对比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等论证方法,深入浅出地介绍人们关于手机辐射与脑瘤因果关系的争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不属于物理学家狄国庆的观点的一项是
A.手机辐射会给现代人带来疾病。如果生活中不得不用,最好能戴上耳机。
B.手机的辐射比电脑和其他电器的辐射更为强烈。把手机和其他电器放一块,被影响的是其他家用电器。
C.使用手机打电话时,受影响最大的是头和面部,因为脑部某些细胞会被手机电磁波穿透。
D.电磁辐射每时每刻都在影响我们的身体。即使你本人没有打电话,也难以避免不受辐射影响。
2018-02-14更新 | 28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近年来,《古剑奇谭》 ,《水琳榜》等一系列幻想类网络文学及其影视改编作品受到青年观众较多关注,一时间同类型作品大量涌现。这些作品多化用传统文化要素,其中一些在人物塑造和故事讲述上颇具匠心,然而相当一部分还存在想象力匮乏和文化营养贫乏的问题,甚至存在低端模仿的情况。随着读者、观众对作品品质要求不断提高,幻想类文艺作品中所呈现出来的问题亟待反思和解决。

②总体而言,当前我们的幻想类文艺作品还存在两类突出的创作问题。首先是对传统文化元素处理失当。应当说,任何成熟的幻想类文艺作品都离不开特定历史文化土壤。近年在青年群体中流行的“修仙”和“盗慕”类型,借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神话、传说、工巧,物候等,试图吸引读者和观众目光,为故事增添历史文化厚度。然而,对传统文化资源的使用,不少作品还仅仅停留在“名物”阶段,情用几个众所周知的人物和地理名词,随意改动意象的特定文化内涵,在艺术传达也仅限于表面上的视听奇观和叙事上的铺陈猎奇,难免令人产生审美疲劳。

③更深层次地,幻想类文艺作品还应当解决精神文化内涵贫乏的问题。虽然形式上五花八门,但一些作品的主题表达还停留在对青年群体的爱情和职场等切身感受的简单模仿和情感宣泄上。相当一部分作品讲述的都是宫斗和苦恋,不仅主体情节单薄,常受观众批评,而且在价值层面也充斥着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现代精神的落后思想。会出现这种打着传统文化幌子传播落后思想的现象,本质上是没有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传承传统文化不能简单搬用、套用、而要结合现实挑战和时代精神进行反省和甄利,面向来来、古为今用。

④在创作过程中解决上述形态和价值两个方面的突出问题,需要理好想象与历史、想象与现实、想象与世界这三组关系。

⑤首先, 要处理好想象与历史的关系,就是要对中华优秀传统大化资料进行深入研究多层次创造性转化。应该看到,中外成熟的幻想类作品塑造的想象世界和英雄人物,不仅在故事和视听的细节上富有很强的历史。社会和文化情感,更重要的是承载和发扬了独特的文化价值和世界现,只有扎根于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与生活智慧,才能从中获取到作滋养,收获文化自信,进而提升作品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

⑥其次, 要处理好想象与现实的关系,就是要深入当下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精髓捕捉和艺术表达现实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和时代精神。20世纪以来,幻想类作品中内分化出一个被称为“当地幻想”的重要类型。与置身历史时空的魔幻和置身未来时空的科幻不同。当代幻想的基本故事情节直接置于现实世界,在想象的外衣下更加直接的反应真实的处境和生活经历,即使是《饥饿游戏》、《旅行物语》这类体现着亚文化特征的幻想作品,也在表达青年群体的切身情感和青春叛逆的同时,凸显勇气,责任,公平,正义等主流价值观。

⑦此外,还需处理好想象与世界的关系, 就是要在全球环境下将幻想类文学作品视作文化交流和文化融合平台,坚持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在讲究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基础上。幻想类文艺作品创作还应当针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愿景,让中国教事为世界所需, 中国传统文化积淀下来天人合一的世界观,自强不息的人生观,崇尚自然,虚实相应的审美现。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并且能够贡献于人类文明,《功夫熊猫》等文艺作品的成功就体现了这一点。

(选自樊君健《幻想类作品亟持提升文化内涵》,有删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古创奇谭》《琅琊榜2》等作品,多化用传统文化要素,在人物想象和故事讲述上颇具匠心,但仍然存在着想象力匮乏等问题。
B.“修仙”“盗墓”类文艺作品,利用传统文化中的神话,传说,工巧,物候等,增添了故事历史厚度。吸引了读者和观众目光
C.简单借用人物和地理名词,随意改动意想的文化内涵等。都是对传统文化资源的不当使用这样做会降低幻想类作品的吸引力。
D.当前的幻想类作品,虽然在形式上多种样。但实际上并来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本质是打着传统文化幌子传播落后息想。
2.下列对原文论述的相关分析,不正能的一项是(   
A.文章第②段,以“修仙”和“盗墓”类型幻想文艺作品为例,说明了当前一些幻想类文艺作品对传统文化的使用还存在问题。
B.文章观点明确。指出只有处理好想象与历史,想象与现实,想象与世界的关系,才能解决幻想类作品创作的形态、价值问题。
C.文章的第⑥⑦自然段,都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分别说明了在创作中应如何处理好想象与现实的关系,想象与世界的关系。
D.作者认为只要扎根于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与生活理想,从中获取创作滋养,收获文化自信,就能创造出优秀的幻想类作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具有历史,社会和文化质感,承载独特的文化价值和世界观,是优秀幻想类作品的共性。
B.置身于历史时空的魔幻作品难以反映真实的生活处境和经历。
C.《功夫熊猫》的成功证明将幻想类作品作为文化交流和文化融合的平台,具有可行性。
D.若能扎根传统精华,凸显时代主流价值观,讲好中国故事,中国幻想类作品的未来可期。
2019-03-13更新 | 42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一个民族,文化内核越强大,这个民族的凝聚力就越强,文化内核如果削弱甚至消逝了,这个民族就会成为一盘散沙,甚至走向消亡。

认识多元文化,前提是肯定民族文化的主体性。一讲到传统文化,马上就会有人说,现在的时代提倡多元文化,各种文化都应该成为我们主流文化的一部分。在我看来,这个认识其实似是而非。所谓“多元文化”是指人类文明的起源是多元的,而不是源自某一地区或某一民族。多民族的世界,就一定存在多元文化。每一个文明都享有平等的尊严,每一个民族都有可以用来参与人类文明交流的文化支柱,这是我们要清醒认识的。

在殖民主义时代,西方人制造了“西方文明中心论”,企图摧毁异质文明的文化自尊。当今,某些西方势力继续鼓吹西方文化中心主义,声称唯独西方文明具有普世价值,对其他文明则采取抑制、消解、淹没等。

探讨多元文化,需要抱这样一种态度:其他文化我们都应该去了解、借鉴、吸收,但这里面一定有主次、有轻重。当今世界,文化交流与传播更为频繁,但本位文化依然是民族存亡之根。在国家利益还将长期存在的时代,民族文化的主体性尤其要加强,我们要特别警惕:有些人用“多元文化”打压本位文化,使本位文化逐渐被消解。

迄今为止,没有一种文明是完美无缺的,多元文明的同时存在让我们可以互相学习、交流,完善与补充本位文化。但文化交流的前提是本位文化的存在,如果自己都失落了,又用什么去交流?如果交流的目的只是把对方作为镜子来置换自己,那就无异于文化自杀。

美国的好莱坞大片冲击了很多国家的电影市场。在法国人看来,电影不是单纯的商品,它同样包含价值观,并且负载着很复杂的文化内涵。为了保护本土的电影市场,法国曾与美国在电影市场问题上展开了旷日持久的谈判,坚定地捍卫法国文化。2000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表《人文发展报告》指出:“当今的文化传播失去平衡,呈现从富国向穷国传播一边倒的趋势……必须扶持本土文化和民族文化,让他们与外国文化并驾齐驱”。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大会上,法国和加拿大联合提议,就文化多样性起草一个国际公约,得到了60多个会员国的支持。如今,越来越多的国家意识到,民族文化不仅事关民族存亡,而且事关民族兴衰,绝不可以掉以轻心。

(摘编自2017年《人民教育》第19期彭林《民族文化与民族命运》,有删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至今没有一种文明是完美的,是因为本位文化是民族存亡之根,它的存在又是文化交流的前提,导致多元文明之间不能互相交流学习。
B.国家利益长期存在,我们更要加强民族文化的综合性。对于多元文化,我们可以去学习并吸收,但不能全盘吸收。
C.民族的凝聚力跟文化的内核有关,民族文化事关民族存亡,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自己的文化内核就可能走向消亡。
D.人类文明起源是多元的,多民族的世界必然存在多元文化,作者赞同文化多元性,认为各种文化都应该成为我们主流文化的一部分。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围绕多元文化和民族本位文化立论,重点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及对民族命运的影响,论述了文化交流应该坚持本位文化的论题。
B.文章通过剖析某些西方势力鼓吹西方文化中心论的本质,论证了他们是真正反对文化多元化这一观点,警醒人们正确认识多元文化。
C.文章首先提出观点,然后逐层分析,最后得出结论。虽然文章涉及多方面内容,但围绕中心论题做到了结构紧凑,思路清晰,论证严密。
D.文章第六段运用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方法,表明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了民族文化的重要性,论述了本位文化是文化交流的基础这一观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每一个民族都有可以用来参与人类文明交流的文化支柱,西方文明同样有他们的价值,对唯独他们具有的普世价值,我们应当去了解、借鉴、吸收。
B.当今世界,仍然是一个多民族的世界,存在多元文化、多元文明,每一个民族,不管大小,都是平等的,每一个文明也应享有平等的尊严。
C.多元文化的交流可以完善、补充本位文化,但不是为了置换本位文化。要维护国家利益,更要加强发展民族文化的主体性。
D.当前,国际社会越来越重视保护民族文化,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指出了当今文化传播失去了平衡的现象,提出应该扶持本土文化和民族文化。
2018-11-20更新 | 10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