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现代 > 毛泽东(1893-1976)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140 题号:9249504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采桑子·重阳

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注】①写作此词时毛泽东已经离开红四军的领导岗位,他深入上杭、永定的农村,一面养病,一面领导地方土地革命斗争。

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两句,通过对比泛论人生天道,富有哲理,由此引出重阳入题。
B.“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句,调动视觉与嗅觉描写菊花,作者在菊花中蕴含的情感心志与陶渊明相同。
C.“一年一度秋风劲”一句中“劲”字极具表现力,写出了秋风摧枯拉朽、驱陈除腐的凌厉威猛之势。
D.“胜似春光”,表现作者的独特情怀;“寥廓江天万里霜”,以景作结,写出天阔水长的寒秋景象。
2.试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词。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两首词,回答下列小题。

忆秦娥

李 白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忆秦娥·娄山关

毛泽东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1.下列各句中,对两词中有关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词中“秦娥梦断秦楼月”一句,“秦娥”是主语,“梦断”是谓语,“秦楼月”是宾语。
B.李词中“年年柳色”,之所以提到“柳”,是因为这里写的是“伤别”的场面,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
C.毛词“马蹄声碎,喇叭声咽”两句中,一“碎”字写出了红军行军之急促,一“咽”字则表现了西风中军号声的苍凉和悲壮。
D.毛词中“雄关漫道真如铁”一句应理解为“漫道雄关真如铁”,“漫道”,即“不要说”之意。
2.下列各句中,对两词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从词中所写的人物看,李词所写的是一位思妇——秦娥;而毛词因为没有提到人物姓名,可见词中没有人物活动,纯粹是一首写景词。
B.从时间上看,李词和毛词所交代的均是秋季。
C.从气氛的渲染上看,李词渲染的是一种凄凉、冷寂、迷茫的气氛;毛词渲染的则是一种紧张、激烈、悲壮的战斗气氛。
D.两词皆是以借景抒情之笔收束,均是通过对夕阳下的景物描绘来抒发一种悲壮豪迈之情。
2017-11-22更新 | 193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环境,这几个句子的正确语序为:寒秋,独立橘子洲头,湘江北去。
B.“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几句运用了远近结合、动静结合、俯仰结合等手法,描绘了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
C.“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一问道出了对革命前途的担忧,面对生机蓬勃的景象,诗人不禁发问:广袤无垠的大地呀,谁才是主宰你命运的真正主人呢?
D.“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刻画了一批奋发有为、激流勇进的知识青年的形象,回答了上阕提出的"谁主沉浮”的问题。
2.“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代的光荣属于青年。请概括分析本词表现了当时“少年同学”怎样的“责任”。
2020-02-13更新 | 74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采桑子   重阳

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自然界从不会因为人事变化而改变它的运行规律,年年重阳节都会如期而至。
B.经历过战火洗礼的野花都比以往更芬芳,可见红军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词人。
C.人因有情人易老,天因无情天难老,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短暂的无限惆怅。
D.下阕描写秋风比春风更强劲,秋景比春景更壮阔,词句境界开阔雄浑。
2019-04-01更新 | 4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