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南北朝 > 萧统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122 题号:936856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陶渊明元亮,或云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也。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

以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若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梁肉,麾而去之。

后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公田悉令吏种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著作郎,不就。

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粟里(地名)之间邀之。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举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顷弘至,亦无迕也。先是,颜延之为刘抑后军功曹,在浔阳,与渊明情款,后为始安郡,经过浔阳,日造渊明饮焉。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

自宋高祖王业渐隆,不复肯仕。元嘉四年,将复征命,会卒,时年六十三。世号靖节先生。

(节选自《全梁文·陶渊明传》,有删改)


【注】①秫:俗称高粱,多用作酿酒原料。②粳:一种稻子,一般不作酿酒原料。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后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
B.后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
C.后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
D.后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即表字。古代男子20岁时取字,以供长辈和自己称呼。
B.刺史,西汉每州设立刺史,主管巡察;魏晋后为州牧之称。
C.征,一种任用官员方式,由朝廷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
D.元嘉,年号的一种。年号是古代皇帝用来纪年的一种方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渊明志趣独特。他的《五柳先生传》中的五柳先生安贫乐道,这一形象被当时人认为是他自己的真实写照。
B.陶渊明厌恶为官。曾做过州祭酒,但时间不长就辞职回家了;州里征召他做主簿他不去;朝廷征召他为著作郎,他也不去。
C.陶渊明清高不群。他不接受江州刺史王弘的馈赠,也不愿意同江州刺史檀道济交往,更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
D.陶渊明天真直率。来拜访的人不论贵贱,只要有酒就招待他们;他如果先喝醉,就告诉客人,他要睡觉,别人可以走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
(2)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陶渊明传

萧统

陶渊明,字元亮。或云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

家贫亲老,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

后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公田悉令吏种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

义熙末,征著作郎,不就。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要之。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舁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项弘至,亦无迕也

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浔阳与渊明情款,后为始安郡,经过浔阳,日造渊明饮焉。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日无酒,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郡将尝候之,值其酿热,取头上葛巾漉酒,漉毕,还复著之。

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自宋高祖王业渐隆,不复肯仕。元嘉四年,将复征命,会卒,时年六十三。世号靖节先生。

(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
B.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
C.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
D.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径之资,比喻筹集隐居住所的费用。三径,因汉代隐士蒋诩在房前曾开三条小径,后人便以三径代称隐居者的住处。
B.解绶,古人为官时将系有绶带的印信佩戴在身,解下印绶,即辞去官职。类似表示辞官的词语还有“解官”“解印”。
C.高祖,庙号。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太祖、高祖、世祖、太宗等,文中的“曾祖”也是庙号。
D.元嘉,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为汉武帝首创,历代帝王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潜因家庭贫困,亲人年迈,做了江州祭酒,但任职不久就因为不能忍受官吏的职责约束,解职回家了;此后还担任过州主簿、镇军,建威参军、彭泽令等职。
B.陶潜的妻子翟氏安于勤劳贫苦的生活,与陶潜志趣相同;她善于经营生计,在陶渊明做彭泽令时,陶渊明想把公田全种上高粱,翟氏坚持请求种粳来。
C.江州刺史檀道济前去探望陶潜,陶潜不接受他馈赠的粮食和肉,挥手让他离开;陶渊明起初也不愿意同王弘交往,更不愿意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
D.陶潜曾将颜延之赠送的二万钱全都送至酒家;他虽然不懂音律,却收藏了一把无弦琴,酒酣之时就抚弄无弦琴以寄托情感;如果自己喝醉了,就叫客人先回去。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顷弘至,亦无迕也。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荀子《劝学》)
5.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写到“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解释了他做彭泽县令的原因,本文的哪一句体现了这一点?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原因?
2021-11-19更新 | 11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陶渊明,字元亮。或云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

家贫亲老,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

后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

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之间邀之。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舁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顷弘至,亦无迕也。

尝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郡将尝候之,值其酿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漉毕,还复著之。

时周续之入庐山,事释慧远;彭城刘遗民亦遁迹匡山,渊明又不应征命,谓之浔阳三隐。后刺史檀韶苦请续之出州,与学士祖企、谢景夷三人,共在城北讲礼,加以雠校。所住公廨,近于马队。是故渊明示其诗云:“周生述孔业,祖谢响然臻;马队非讲肆,校书亦已勤。”

元嘉四年将复征命,会卒。时年六十三。世号靖节先生。

(选自萧统《陶渊明传》,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
B.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
C.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
D.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多与“名”的涵义相近或相辅,与“名”相表里,所以也称“表字”。
B.“大司马”古代官名,《周礼·夏官》有大司马,掌邦政,汉武帝罢太尉置大司马。魏晋为上公之一,位在三公之上,第一品。
C.“元嘉”皇帝的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可以表示年份,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
D.“世号”是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包括其他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始于西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渊明才华出众,陶渊明少年时就有很高的志向,博学多识,擅长写文章;聪颖洒脱,卓尔不群。
B.陶潜有自知之明,陶渊明被起用任命为州祭酒,自认为无能力应对官场事物,不久自己弃官回家了,亲自耕种自给自足。
C.陶渊明清高不群,他不接受江州刺史檀道济的馈赠,不愿意为五斗米折腰,起初也不愿意同江州刺史王弘交往。
D.陶渊明为人率真,陶渊明不懂音律,却在酒酣之时弹拨寄托心意,曾用头上的葛巾筛酒,筛完,又把头巾扎在头上。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躬耕自资,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
(2)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之间邀之。
2020-01-08更新 | 38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陶渊明字元亮,或云潜,浔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若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后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不以家累自随,送一力给其子,书曰:“汝旦夕之费,自给自为。今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劳。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公田悉令吏种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黄昏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征著作郎,不就。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粟里邀之。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舁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顷弘至,亦无迕也。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浔阳与渊明情款,后为始安郡,经过浔阳,日造渊明饮焉。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郡将尝候之,值其酿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漉毕,还复著之。元嘉四年,将复征命,会卒,时年六十三。

(选自萧统《陶渊明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若此/
B.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若此/
C.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若此/
D.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若此/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司马,古代官名,职责是掌邦政。汉承秦制,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汉武帝罢太尉而置大司马。魏晋时,为上公之一,位在三公之上,第一品。
B.解归,自请解职辞官归家。中国古代的官吏“辞官退休”有许多别称,“致仕”“致事”“致位”表示辞官退休;“解佩”“解冠”“解绶”“挂冠”表示辞官。
C.九月九日指阴历九月初九。我国古代以九为阳,九月九日是阳月阳日,故名“重阳”。民间在重阳节有插茱萸、饮菊花酒、举行庙会、登高等风俗。
D.元嘉是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中国封建社会的历代帝王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等大事、要事,一定会更改年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渊明博学多识,擅长文章写作。《五柳先生传》中五柳先生安贫乐道,这一形象被当时的人认为是他自己的真实写照;他在辞去彭泽令时,作了《归去来兮辞》。
B.陶渊明任职很多,最终归隐田园。他孝敬老人,家里很穷,被任命为州祭酒;后又任镇军参军、建威参军、彭泽县令、著作郎等,但不久就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
C.陶渊明清高不群,不肯趋炎附势。他不肯接受江州刺史檀道济的馈赠;起初江州刺史王弘打算和他结交,也请不动他;他更不愿意为一些俸禄就向乡里小儿弯腰。
D.陶渊明真率自得,生性喜欢喝酒。他曾将二万钱全都送至酒家;他不懂音律,却保存了一张无弦琴,每次喝酒都弹拨一番寄托心意;如果自己醉了,就叫客人先走。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劳。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
(2)郡将尝候之,值其酿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漉毕,还复著之。
5.请结合文意,概括陶渊明的形象。
2021-10-17更新 | 11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