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论述类文本 > 论述类文本常见类型 > 时评
题型: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难度:0.4 引用次数:193 题号:949800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9年11月22日,美国个别人在接受“福克斯之友”栏目访谈时,信口开河,“如果不是我,香港早在14分钟内就被灭了”。虽只寥寥数语,但荒诞得令人咋舌。从形式上看极为可笑;从内容上看,极为荒诞;从本质上看,极为恶劣。

形式上可笑,是因其习惯性地将正儿八经的事情,硬要降低到地产商人吹牛的程度。香港问题事关中国的主权,如何处置香港问题,是中国政府的内政,任何国家,都不会用这种粗俗方式随性讨论乃至处置。

内容上荒诞,是因其显然对于香港暴徒以及正面处置暴动的香港警察的能力没有任何实质性的认识和理解。被围在某高校的千余名暴徒,被香港警察稳健而专业地进行了集中处置。“一百万军队”“数千人死亡”,除了凸显其无能与无知外,完全是以随性状态“跑火车”。

本质上恶劣,是因其这种看似儿戏的问答背后,隐藏的认知是:中国就好像能够操控的木偶,什么事情,都要小心翼翼地看美国脸色行事。寥寥数语,恶劣程度,令人发指。

持续几个月的香港街头暴动,在中央政府坚定支持和指导下,在特区政府尤其是香港警察专业、克制、坚定、智慧、耐心地处置下,进入了新发展阶段。事情发展非常清楚,美国为代表的境外力量,勾连希望从损害香港、损害“一国两制”、损害中国国家核心利益中获利的败类,运用各种方式,煽动香港本地民众,用各种方式破坏香港本地秩序,努力挑衅北京底线,达成所谓“镇压”的画面和场景。

整体看,香港的事态发展,在中央政府的指挥坐镇下,通过坚定不移地在“一国两制”框架内,坚定支持特区政府平息暴乱,通过香港警察用血汗乃至生命的努力最终走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种发展过程,体现的是中央政府的坚定和理性,是对香港特区政府的坚定支持,是对香港警察的坚强信任。

(摘选自沈逸《在香港问题上碰瓷,是美国个别人拙劣的政治表演》)

材料二:

香港法律界普遍认为香港普选的法理基础不是基本法,而是英国政府加入、后来被基本法承认的《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

长期殖民教育使得香港部分精英以臣服的心态对西方世界全盘认同,丧失了对香港历史进程的客观判断力反思力和批判力。他们在自由、平等和民主这些文化价值上,认同香港属于英美西方世界的一部分,而不是中国的一部分。

从法律上看,香港回归意味着中央对香港拥有的主权从“主权权力”变成“主权行使”,意味着要将“一国”从一个历史文化的建构变成法律主权的建构,使其在contry与state之间尽可能多地增加state的要素,这恰恰是基本法重要意义所在。

中央恢复行使主权意味着香港必然要经历“去殖民化”的阵痛,即在一定程度上抹去英国在香港统治时在港人心中留下的印迹;同时中国在香港行使主权的过程中,必然要在香港人心灵上烙下新的印迹,逐步建立香港人的国家认同,这无疑是痛苦的过程。

香港回归以来的政治纷争,无论人大释法、二十三条立法,还是政制发展问题,都触及了香港的“去殖民化”问题,触及香港的国家主权建构,触及香港灵魂深处的政治认同。在香港未完成“去殖民化”之前,或者说香港的国家认同没有确立之前,香港政制发展不可避免地会陷入国家建构的难题中。

香港政制发展就是如何规定普选行政长官和立法会的问题。中央坚持的是英国自由主义的政治传统,主张循序渐进地发展民主,最终达至普选;而香港反对派则继承了彭定康推动的法国大革命式的自由主义传统,主张立即实行最彻底、最开放的民主普选。

在香港民主普选问题上,中央与香港反对派的分歧是“稳健民主派”和“激进民主派”的区别,是中央主权之下地方政府的民主和不考虑中央主权的独立政治实体的民主的区别,而绝非“专制”与“民主”的区别。

在“后冷战时期”的全球意识形态较量中,由于香港反对派及其背后的西方世界掌握民主话语”的定义权和主导权,它们出于政治策略的考虑,将这种民主发展的速度和方式上的分歧转化为“民主”与“专制”的分歧。

由此,香港政制发展问题在“民主派”的话语中就被建构为“中央VS香港”和“专制VS民主”的问题。而香港反对派的这种话语建构策略,不仅成功地将中央置于政治上的不利地位,而且也遮蔽了自己在国家认同问题上面临的首先困境,因为香港政制发展问题表面上是民主化问题,其实质上则是香港繁荣稳定的国家主权建构问题,前者涉及香港内部如何应对“民粹主义”,后者则涉及民主化的香港是否挑战中央主权从而影响香港的稳定。

(摘编自强世功《中央与香港反对派的真正分歧是什么?》)

材料三:

当前香港面临的根本不是所谓人权和民主问题,而是尽快止暴制乱、恢复秩序、维护法治的问题。面对有组织有预谋的肆意纵火、打砸商铺、暴力袭警等严重犯罪,任何法治社会都无法容忍;面对火烧老人、胁迫幼童、暴打孕妇等残暴行为,任何有良知的人都会义愤填膺。然而,美国一些政客面对血腥和残暴,泯灭人性,不断为暴力犯罪分子撑腰打气,伪善冷血溢于言表。香港秩序越乱,他们越起动;香港暴力越多,他们越亢奋,他们的祸心就是盼着香港乱下去,成为他们手中阻遏中国发展的一张牌。

为了达到反中乱港目的,美国一些政客跳将出来、公开宣称激进示威者的行为“激励了全世界”,美化暴力行径是“美丽的风景线”,这种赤膊上阵的煽动怂恿,不仅引起中国人民的强烈愤慨,也再次让全世界看到,什么是赤裸裸的霸权行径,什么叫毫无底线的双重标准。过去几十年间,为了谋取地缘政治利益、维持全球霸主地位,他们打着“人权”“民主”的幌子,在世界各地制造骚乱、挑起“颜色革命”,留下了一个个动乱不止、满目疮痍的烂摊子,把当事国推入泥潭,给当地人民带来灾难。

(摘编自人民日报《利用香港遏制中国发展是白日做梦》)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美国个别人看似儿戏的信口开河,随性地讨论乃至处置香港这样重大的话题,丝毫体现不出政治家的基本素养。
B.在文化价值和政治认同上,香港部分精英内心中其实更认同英国美国这样的“国”,而不是中国这个“国”。
C.香港反对派其背后的西方世界,认为中央政府是专制政权,所以不主张香港立即实行最彻底开放的普选。
D.香港当前面临的难题,是尽快止暴制乱、恢复秩序、维护法治的问题,不是所谓的人权和民主问题。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美国个别人无知也无能,既不了解香港暴徒的实质,对香港警察的能力又没有清晰的认知,致其回答内容荒诞。
B.香港精英中的败类,勾结英、美等境外力量,煽动香港民众,破坏香港秩序,损害中国国家核心利益,从而从中牟利。
C.基本法的意义在于,使“一国”在contry与state之间尽可能多地增加state的要素,建构法律主权,落实“主权行使”。
D.中国恢复在香港主权要逐渐建立香港人的国家认同,必然在香港人心灵上烙下新的印迹,就会消弭“去殖民化”的阵痛。
3.下列说法中,不能用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香港精英阶层中普遍存在的对西方民主的认同,无疑是中国近代历史悲情中最令人伤感的一页。
B.有组织有预谋的肆意纵火、打砸商铺、暴力袭警等严重犯罪,是任何法治社会都无法容忍的。
C.在部分香港精英心目中的“一国”概念,仅仅是一个空洞符号,缺乏实质的政治内容,不是真正意义的“一国两制”。
D.在“爱国”问题上,部分香港精英爱的是祖国的河山和历史文化,而不是包含国家主权在内的政治实体。
4.材料一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5.三则材料谈论的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简要概括。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工匠精神如何助力中国成为制造强国?首先需要厘清工匠精神的现代内涵。

工匠精神产生于手工艺时代。先秦时期,《周礼·考工记》曾对工匠的工作有这样的描述:“审曲面势,以饬五材,以辨民器,谓之百工。”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手艺是一种谋生的技能。工匠们结合生产生活实践,创造性地发明了各种生活器皿与生产工具,使各种材料实现了自身的价值。在使用工匠所制造的器具时,人们能通过这些器具感受到匠心独运的高超技艺,体味到这种匠心之中所包含的生活大智慧。

这只是传统的“手工匠”精神,现代工匠精神需要手工技艺与现代科技的有机融合,小至瑞士手表,大至波音飞机,都是传统手工和现代机械技术相得益彰的结晶。在波音生产线上,大量工作主要由人工完成,因为机械流水线保证不了零件高精装配。然而,这只是手工技术和现代科技的初级整合。实现手工和现代科技有机融合,需要更高层次的科技突破。例如,苹果公司iMac支撑架、iPod后盖的高精需求,全世界仅有日本小林研业的纯手工打磨能满足,但产量有限。苹果公司视频记录手工打磨全过程,精密分析手工操作精髓,将结果用于改进机械加工技术,成功实现了机产。

真正的工匠精神渴求富创意、有创见、敢创新的匠人,只有在“创”中才能成就这样的匠人。“创”者,从仓从刀,敢于对既有知识仓库内的成果大刀阔斧地改造,这是现代工匠精神应有之义。

最近,在美国著名众筹网站Indiegogo上,有一个中国项目Czur扫描仪首发即筹得近百万美元。Czur重新定义了扫描仪,可自动“抚平”卷曲纸张、清除手印、切除白边,可扫描3D物体、变身视频展示台,还能自动连接高速Wi—Fi传输。这种扫描仪跟手工技术完全不搭界,但无疑是现代工匠精神的完美诠释。通过对扫描仪技术性能的极致开发,完成智能扫描仪的华丽转身,这是只有会思想的芦苇才能完成的任务。如果他们只管鞠躬尽瘁、任劳任怨地在既有技术路线上精益求精,没有批判、创新,那远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工匠精神。

“匠”在字形上可以理解为:在有限空间内斤斤计较。工匠精神需要斤斤计较,不仅计较品质、手工技艺的炉火纯青,更要计较手工与科技的相互增益,计较富创意、有创见、敢创新思想的诞生。倘若我们仍是认为鼓励工匠精神是鼓励人人安心做忙碌的陀螺,这不仅极易误导人们,也不利于工匠精神文化的发扬光大。

(摘编自刘艳琼《“人技共进”诠释现代工匠精神》)

材料二:

当下,在中国发展智慧产业、向产业链高端攀升的关键阶段,我们需要关注和重构支撑工匠精神的文化体系。如果没有建立起这种文化体系,中国制造业就无法转型升级,无法从一个制造大国顺利地走向全球制造强国。

建设支撑工匠精神的行为文化。要鼓励消费者的“挑剔”行为。美国管理学家波特指出,消费者近似于苛刻的“挑剔”行为,是日本厂商改进产品质量的重要外在力量。因此,马马虎虎、过得去就行的消费行为,其实是纵容厂商在构建工匠精神上的不作为。

建设支撑工匠精神的管理文化。国人的工匠精神不足,一个重要的表现是把聪明劲用在了“灵活性”上面,经常对应该遵守的程序和规则采取变通的处理方法,比如对应该严格遵守的加工操作程序和步骤,不是一丝不苟地按部就班,而是“灵活地”跳跃处理。很难想象,这种“不守纪律”和程序的工作态度,可以生产出德国那种高精尖质量的产品。很多时候,固守某种程序,看起来是傻,其实是精明。因此,企业应当在管理方法上处理好“灵活度”与“守纪律”的关系。

建设支撑工匠精神的制度文化。工匠精神的确立,主要取决于政府对市场体系的制度规范和管理要求。如果市场秩序混乱,就没有人会愿意去精益求精。例如,如果政府对市场中侵犯知识产权的情况不处理,假货制造与销售得不到应有的处罚,就等于变相地放纵这类行为,最后出现劣币驱逐良币。因此,为了给具有工匠精神的企业创造生存的土壤,鼓励技术创新和提高产品质量,政府必须严格地监管市场竞争者,惩罚造假、侵犯知识产权等不法行为,尽快形成政府、企业、社会的合力,形成制假必重罚的制度。

工匠精神的价值观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形态,它需要在长期的价值激励中慢慢形成。让工人技师有崇高的地位及不菲的身价,是鼓励实体经济复苏、抑制社会浮躁、恢复崇尚实业和技术技能风气的开始。

如果我们的社会能够共同致力于建构工匠精神的文化体系,我们的企业在全球竞争中应该就是战无不胜的,那时应该就是中国跨国企业屹立于世界之林的时刻。

(摘编自刘志彪相关文章)

材料三:

冈野信雄,日本神户的小工匠,30多年来只做一件事:旧书修复。在别人看来,这件事实在枯燥无味,而冈野信雄乐此不疲,最后做出了奇迹:任何污损严重、破烂不堪的旧书,只要经过他的手即光复如新,就像被施了魔法。

在日本,类似冈野信雄这样的工匠灿若繁星,竹艺、金属网编、蓝染、铁器等,许多行业都存在一批对自己的工作有着近乎神经质般追求的匠人。他们对自己的产品几近苛刻,对自己的工作从无厌倦并永远追求尽善尽美。如果任凭质量不好的产品流通到市面上,这些日本工匠(多称“职人”)会将之看成一种耻辱,与收获多少金钱无关。

德国制造最值得信赖。他们制定的标准严谨,甚至苛刻,他们对细节的固执早已成为习惯。即使一支铅笔、一把餐勺,也都彰显着细腻的心思、独到的创意和恒久的品质。很多人都梦想成就百年品牌,但百年品牌的打造需要全力以赴:对每一处细节的关注、对目标达成的坚持、对科技创新的执着以及对消费者需求的洞察。众多德国百年品牌凭借精益品质在各自领域一骑绝尘的同时,更以创新的实践为行业带来深远的影响。这就是工匠精神最完美的诠释,也是基业长青唯一的道路。

培养工匠精神,是从孩子就开始的。你可以感受到他们快乐的心灵对未来的憧憬,他们的想象力没有被世俗的东西破坏和束缚。孩子从小没有被染上功利心,长大成人以后,无论从事的工作是什么,他们都会倾注精力,认真做好,而不会以功利之心去衡量这份工作是让他卑微还是能够在人前炫耀。这不正是培养工匠精神的土壤吗?

(摘编自时寒冰《中国怎样才能培养出工匠精神》)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工匠精神诞生于手工艺时代,《周礼·考工记》对此已有了明确的记载。
B.从“创”和“匠”的字形的角度来理解,工匠精神要求匠人们要敢于创新,斤斤计较。
C.现代化的工匠精神不追求手工至尊,只需加大科学技术的投入和研究。
D.在平凡的岗位上墨守前人的智慧,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工匠精神。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秦时期工匠在制造器皿用具时的高超技艺与智慧,体现了“手工匠”精神。
B.工匠精神的培养应该从孩童时期开始,要努力专注细节、追求完美、精益求精。
C.Czur扫描仪项目因为体现了对既有技术专注精进的追求,所以得到了认可。
D.材料一和材料三从不同角度对“工匠精神”进行深入分析,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3.根据材料二,下列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苛刻与挑剔,可以从客观上促进企业追求工匠精神。
B.摒弃国人灵活跳跃的思维方式和做事方式,就能提升我国现代工匠精神。
C.政府需要联合企业、社会等多方面力量,加强对市场秩序的规范和监管。
D.对工人技师施行年薪制、股权制、期权制,能够激励社会崇尚工匠精神。
4.达到“卓越”应具备哪些品质?请结合材料三的事例简要概括。
5.现代工匠精神将怎样推动中国成为制造强国?请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说明。
2023-01-11更新 | 78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将国际服务贸易定义为:以货物的加工、装配、维修以及货币、人员、信息等生产要素为非本国居民提供服务并取得收入的活动,是一国与他国进行服务交换的行为。包括有形的服务输入和输出,也包括服务提供者与使用者在没有实体接触的情况下发生的无形的国际服务交换,比如卫星传送和传播等。

(摘编自刘健《服务贸易》,人民论坛网2018年9月17日)

材料二:

我国是一个制造业大国,长期以来,我们将制造业视为生产性劳动,将服务业视为非生产性劳动,认为非生产性劳动不创造价值。但实践表明,在产品国际化生产的微笑曲线中,制造处于产品价值链的低端,以研发、设计为代表的服务处于产品价值链的高端,服务创造的增加值明显高于制造,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制造业本身也出现了服务化的趋势。

近年来,国际组织对服务贸易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作用有了新的认识:服务贸易在全球价值链中发挥链接作用,金融、运输、商务等生产性服务贸易作为中间投入,全面参与农业和制造业生产制造,不仅有利于一国宏观经济稳定,而且有利于推动中小企业的发展、妇女就业,推动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目前,全球GDP增长的三分之二来自服务贸易,就业的一半以上来自服务贸易,每年新增的大部分就业来自服务贸易。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各国采取的应对疫情措施,如居家隔离、航空限制、签证放缓或停止等,对旅行、运输、航空等传统服务贸易产生重创,但却引发零售、医疗、教育、商务服务、金融服务、电信服务和视听服务等线上消费爆发式增长,催生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推动服务贸易结构向高端化发展,为此,我国积极行动,在多方面与新型贸易结构加以对接,来适应其新发展,如我国很快适应了物联网、人工智能、3D打印和区块链等数字技术改变的国际贸易方式、贸易对象和贸易内容。

(摘编自赵瑾《何为服务贸易,服务贸易何为》《光明日报》2020年9月8日)

材料三:

中国举办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并以此为契机,搭建起平台和桥梁,推动世界经济尽快复苏,展现中国的责任和担当。

服务贸易变得越来越便捷,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数字化的发展。数字技术改变了传统上必须面对面进行的服务形式,大大降低了成本;数字技术模糊了商品和服务贸易活动之间的区别;数字技术使企业接触到全球更多以数字化方式连接的客户,并促进贸易活动外包。这些趋势将提升数据流、知识产权和数字基础设施投资的重要性。我国积极行动,本届服贸会上,云会议、云展览、云洽谈,这些数字科技一一实现;新出现的“云上服贸会”,是突破时间、空间、语言限制的数字化、智能化、创新化会展新基建平台,凸显了数字经济发展的强大动能。

为促进服务贸易发展,推动世界服务贸易繁荣,中国积极行动,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维护和完善多边贸易体制,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构建更高水平的国际经贸规则。

(摘编自赵忠秀《以开放共享促进世界服务贸易发展繁荣》2020年9月10日)

1.下列对国际服务贸易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一国以货物的加工、装配、维修以及人员、信息、货币等生产要素为他国提供服务并获取效益的活动。
B.既包括有形的服务输出和输入,也包括无形的国际服务交换,后者只是服务提供者与使用者没有实体接触而已。
C.长期以来,我们认为服务业是非生产性劳动,不能创造价值,其实它不但能创造价值,而且比生产性劳动创造的价值更大。
D.金融、运输、商务等生产性服务贸易作为中间投入,全面参与农业和制造业生产制造,这属于服务贸易在发挥链接作用。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目前,全球GDP增长的绝大多数、人们就业的一半以上、每年新增的大部分就业是来自服务贸易,可见服务贸易在经济发展、人员就业方面的作用巨大。
B.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各个国家采取居家隔离、航空限制、签证放缓或停止等措施,必然导致教育、零售、商务服务、金融服务等行业迅猛地增长。
C.数字技术它可以使传统服务贸易更便捷,盈利能力更强,也能使传统服务贸易开拓更多领域,创新服务形式。
D.新出现的“云上服贸会”能够突破时间、空间、语言的限制,成为数字化、智能化、创新化的会展新基建平台,这要归功于数字技术的成功运用。
3.新冠疫情影响下,传统服务贸易受到重创,我国在服务贸易方面“化危为机”的积极行动主要有哪些?请结合材料概括并简要分析。
2023-08-10更新 | 16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家国情怀深深植根于民族血脉,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之一,是中华儿女国家认同、民族认同,文化认同的情感基础,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中华民族由以血缘为基础的原始民族宗法制进入文明社会的发展历程,正是一个“由家而国”的历史过程,“家国同构”的社会基础和治理观念,促使人们形成爱家,爱乡、爱国的民族心理。从天然亲情开始,中国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把仁爱扩至他人、桑梓、邦国,凝练为关爱同胞,经世报国的思想意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经历内忧外患,家国意识成为中国人民抗击外敌与建设国家的坚强精神力量。

家国情怀的实质是人类情怀。家国情怀是一个开放的情感体系,《大学》提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由个人而至天下,由一点向外扩展,体现出中国人特有的逻辑与情感。中国人自古就有大九州的观念,视界是覆盖六合八荒的。中华传统文化重“和合”,倡导“和而不同”,家国情怀始终内蕴着人类情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把世界视为一个和睦的大家庭。“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中国人愿意在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中,为实现全球共同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从而达到“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境界。

(摘编自陈金霞《砥砺家国情怀,激发使命担当》)

材料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既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代,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关键时代。我们要弘扬家国情怀,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到奋力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

家国情怀首先表现为爱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国相依,家国同理。家国情怀更体现为爱国,体现为由对“小家”的爱升华为对“大家”的爱,因为“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每个“小家”都是“大家”的一分子,拥有着权利的同时,也承担着责任。当前,社会上也存在想让自己的“翅膀”挂满黄金的现象,这种现象重视了“小家”而轻视了“大家”,以财富名利的现实满足矮化了家国情怀的崇高价值,背离了家国情怀应有的要求。新时代家国情怀主要表现为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表现为爱国主义和爱社会主义的统一、爱国主义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统一。

弘扬家国情怀要不断提升认知,培养情感。通过教育与自我教育结合,实现以理服人、以学养人,以情感人的合力,不断深化全体人民对家国共同体的深刻认知,营造爱家,爱国、爱社会主义的良好社会心态和情感基础。家国情怀是知行统一的,既需要理性认识,也需要情感基础,更需要实际行动。始终秉承家国情怀,就要把个体价值,家庭价值的实现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把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地位,把自己的人生融入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洪流中。

由于个体的身心特点不同,个体从事的职业不同,不同个体体现出来的能力具有差异性,其社会贡献的绝对量就有差异。但不能因此就认为,弘扬家国情怀是能力大的伟大人物的事情,与普通人无关。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全体人民都要尽最大的努力投身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属于每一个人,每一个人都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尽职尽责地服务于祖国和人民,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一个有家国情怀的人。

(摘编自练庆伟《家国情怀的时代意蕴》)

材料三

一个民族能够自立于当今世界民族之林,必然有其积极价值取向和道德力量,这种力量我们称之为时代精神。优秀文艺作品之所以能够给人以心灵归属感,就在于它们敏锐地发现和艺术地表达了时代精神,让人体会到家与国、个人与社会、今天与过去的血肉联系和精神共鸣。

以文艺创作弘扬家国情怀,要勇于表达中华民族传承至今、富于时代精神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外化中国人内心的精神追求,书写中国人在实现个人理想与国家利益过程中付出的努力,鲜明反映倡导什么,拒斥什么、坚守什么。比如,中国人笃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讲究自律,行善、勤劳、节制,富于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比如,中国人历来主张“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种义利观至今仍有强大生命力;再如,中国人历来提倡在社会活动中保持平和谦逊心态,推崇天人和谐、忠贞不渝,知音难遇等。这些价值追求无形中维系着社会健康运转,增强着我们继往开来、走向富强的文化自信,使全体人民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块使。

以文艺创作弘扬家国情怀,要投身伟大时代,深入伟大实践,使家国书写焕发新的时代光彩。当代家国故事主题就是中国社会的创造、进步和昂扬,是中国在现代化路途上不断取得新进展,是我们越来越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改革开放40年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史诗般的成就呼唤史诗般的作品,作家艺术家只有拥有新眼光、新角度,新观念,才能把一个进步的现代的全面立体真实的中国呈现在世界面前。在新时代讲述家国故事,抒发家国情怀,要善于抓住反映时代精神的社会生活和心灵世界变化,要善于塑造反映时代精神的先进模范人物形象,善于利用具有强大传播能力的新兴媒体和艺术语言,具备面向全人类讲述中国故事的雄心和能力。作家、文艺家通过文艺创作,化刻板印象为鲜活形象,使“神秘”中国化为“多彩生动”中国,让世界对中国人伟大追梦精神和爱家爱国爱人类的博大胸襟有更全面更立体更深入的了解。

(摘编自梁鸿鹰《在新时代书写家国情怀》)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家国情怀首先表现为爱家,进而体现为爱国,最高境界是爱人类,把世界视为一个和睦的大家庭。
B.家国情怀内蕴人类情怀,是一个开放的情感体系,《大学》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体现出这一特点。
C.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核心理念,家国情怀是中华儿女认同国家、民族、文化的情感基础。
D.家国情怀是知行统一的,秉承家国情怀就要坚持国家,民族利益高于一切,把个人家庭价值的实现融入到家国之中。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华民族发展经历了一个“由家而国”的历史过程,爱家,爱乡、爱国的民族心理的形成与“家国同构”的社会基础和治理观念有关。
B.古代中国人有大九州的观念,今天中国人愿意在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中,致力于实现全球共同发展,从而达到“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境界。
C.时代精神就是能让一个民族得以自立于当今世界民族之林的积极价值取向和道德力量,缺乏时代精神的民族必然缺少心灵归属感。
D.以文艺创作弘拉历家国情怀,除了要勇于表达中华民族传承至今、富于时代精神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要投身时代,深入实践。
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观点的一项是(     
A.文化总能唤起人们对民族共同体最深沉的依恋。闻一多曾说,“我爱中国固因他是我的祖国,而尤因他是有那种可敬爱的文化的国家”。
B.中国自古多忧患,曹操“慷当以慨,忧思难忘”,陆游“位卑不敢忘忧国”,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忧的都是国家、天下的兴亡。
C.梁晓声的《人世间》通过对祖国几代人灵魂蜕变,浴火重生的刻画,讴歌个人与国家荣辱与共,个人理想追求与家国利益相契合的精神,感人至深。
D.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全国人民居家防疫,家庭、社区“各自为战”,基层社区严防死守,从家庭到村庄、社区,街道、县市都守家有责、守土有责。
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5.三则材料论述家国情怀侧重点各有不同,请简要概括。
2022-01-06更新 | 8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