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宋 > 其他北宋作家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203 题号:956594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阎立本,唐太宗朝,官位至重,与兄立德齐名。善图画,工于写真。尝奉诏写太宗真容。与立德同制《职贡图》,其人物鞍马、冠冕车服,皆神也。立本画国王粉本在人间,昔南北两朝名手,不足过也。

时南山有猛兽害人,太宗使骁勇者捕之,不得。虢王元凤忠义奋发,自往取之,一箭而毙。太宗壮之,使立本图状,鞍马仆从,皆写其真,无不惊服其能。有《秦府十八学士》《凌烟阁功臣》等图,亦辉映前古,时人成称其妙。李嗣真云:“师郑法士实亦过之后有王知慎者亦师范于立本甚得其笔力阎画乃神品。”

太宗尝与侍臣泛春苑,池中有异鸟随波容与,太宗击赏数四,诏座者为咏,召阎立本写之,阁外传呼云:“画师阎立本。”立本时为主爵郎中,奔走流汗,俯临池侧,手挥丹青,瞻望座宾,不堪愧赧。退戒其子曰:“吾少好读书,幸免墙面。缘情染翰,唯以丹青见知。躬厮役之务,辱莫大焉。汝宜深戒,勿习此也。”立本为性所好,欲罢不能也。

至高宗朝,显庆中累迁将作大匠,后代立德为工部尚书,兄弟相代为八座,时论荣之。总章元年,立本为右相,与左相姜恪对掌枢密。恪既历任将军,立功塞外;立本唯善于图画,非宰辅之器。又以年饥,放国子学生归,又限令史通一经。时人为之语曰:“左相宣威沙漠,右相驰誉丹青。三馆学生放散,五台令史明经。”

立本家代善画。至荆州,视张僧繇旧迹曰:“定虚得名耳。”明日及往,曰:“犹是近代佳手。”明日又往,曰:“名下定无虚士。”坐卧观之,留宿其下,十日不能去。又张僧繇作《醉僧图》,道士每以此嘲僧,群僧耻之,于是聚钱数十万,货阎立本作《醉道士图》。

(摘自《太平广记》卷二百一十一,个别文字从《旧唐书》卷七十七)


【注】①八座:封建时代中央政府八种高级官员,历朝所指不尽相同,文中指尚书。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师郑法士/实亦过之/后有王知慎者亦师范/于立本甚得/其笔力阎画/乃神品
B.师郑法士/实亦过之/后有王知慎者/亦师范于立本/甚得其笔力/阎画乃神品
C.师郑法士/实亦过之后/有王知慎者/亦师范/于立本甚得/其笔力阎画乃神品
D.师郑法士/实亦过之后/有王知慎者亦师范于立本/甚得/其笔力/阎画乃神品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粉本:指画稿,古人作画,先施粉上样,然后依样落笔,故称画稿为粉本。
B.墙面:面对墙壁,目无所见,比喻不学无术或一无所知;此处指面壁思过。
C.将作大匠:官名,历代名称不一,职能大致相同,掌管宫室、宗庙修建等。
D.荆州:古九州之一,因境内荆山得名;楚曾建国荆山,故古时荆、楚通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阎立本驰誉丹青,工于写真。阎立本绘画技艺高超,在艺术上继承并且发扬了前人的优秀传统,其作品备受当世推重,所画人物堪称绝妙。
B.阎立本热爱绘画,因画生悔。阎立本身为一代画家,深受唐太宗青睐,但耻于为人驱使,告诫儿子不要习画,自己却因本性使然不能释手。
C.阎立本官至宰辅,遭受议论。阎立本尽管在绘画上赢得了名誉,但在选官授徒上力有不逮,有人借“学生放散,令史明经”一事予以调侃。
D.阎立本观画有得,渐入佳境。阎立本对张僧繇的画作一开始并不认可,后来渐渐品味出其中的滋味,以至于留宿其下反复玩味,不愿离开。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宗壮之,使立本图状,鞍马仆从,皆写其真,无不惊服其能。
(2)道士每以此嘲僧,群僧耻之,于是聚钱数十万,货阎立本作《醉道士图》。
5.阎立本画技达到精湛境界的原因有哪些?
19-20高一上·山东烟台·期末 查看更多[5]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一)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上。攀援而登,箕踞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二)

予以罪废,无所归。扁舟吴中[1] ,始舍以处。时盛夏蒸燠,土居皆褊狭,不能出气,思得高爽虚辟之地,以舒所怀,不可得也。

一日过郡学[2],东顾草树郁然,崇阜广水,不类乎城中。并[3]水得微径于杂花修竹之间。东趋数百步,有弃地,纵广合五六十寻,三向皆水也。杠[4]之南,其地益阔,旁无民居,左右皆林木相亏蔽。访诸旧老,云钱氏[5] 有国,近戚孙承祐[6]池馆也。坳隆胜势,遗意尚存。予爱而徘徊,遂以钱四万得之,构亭北碕[7],号“沧浪” 。前竹后水,水之又竹,无穷极。澄川翠干,光影会合于轩户之间,尤与风月为相宜。予时小舟,幅巾以往,至则洒然忘其归。觞而浩歌,踞而仰啸,野老不至鱼鸟共乐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返思向之汩汩荣辱之场日与锱铢利害相磨戛隔此真趣不亦鄙哉!

噫!人固动物耳。情横于内而性伏,必外寓于物而后遣。寓久则溺,以为当然;非胜是而易之,则悲而不开。惟仕宦溺人为至深。古之才哲君子,有一失而至于死者多矣,是未知所以自胜之道。予既废而获斯境,安于冲旷[8],不与众驱,因之复能乎内外失得之原,沃然有得,笑万古。尚未能忘其所寓目,用是以为胜焉!

(选自苏舜钦《沧浪亭记》)


【注释】
[1]吴中:今江苏省,大致相当于春秋时吴国地方
[2]郡学:苏州府学宫,旧址在今苏州市南,沧浪亭就在其东面
[3]并(bàng):通“傍”
[4]杠:独木桥
[5]钱氏:指吴越王钱镠
[6]孙承祐:吴越王钱俶的小舅子,任节度使,镇守苏州,在苏州大建园亭
[7]北碕:北边曲岸上
[8]冲旷:冲淡旷远,这里既指沧浪亭的空旷辽阔的环境,也兼指淡泊旷适的心境
1.对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予时小舟          在……附近B.水之又竹          南面
C.到则草而坐       D.笑万古             悲悯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予时榜小舟,幅巾          作师说贻之
B.近戚孙承右池馆也             以为凡是州山水有异态者
C.号“沧浪”                       而神明自得,圣心备
D.箕踞                              羽化登仙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沧浪亭记》简叙罢职南来,寻觅居所,点出欲借境舒怀之意,与《始得西山宴游记》中柳宗元贬永州,“为僇人”,心力交瘁,寄情山水,颇为相似。
B.《沧浪亭记》写沧浪美景,穷形尽态,有郁郁葱葱草树,高高的码头,宽阔的水面,环绕遮蔽的林木,澄澈的小河,翠绿的竹子,与《始得西山宴游记》中柳宗元描写的深林、回溪、幽泉怪石、特立的西山相似,让作者在山水美景中得到解脱。
C.《沧浪亭记》中作者用四万钱购得一块地,构筑“沧浪亭”,时常乘船去游玩,率性玩乐,忘记回去,喝酒唱歌,这和柳宗元游西山时沉浸在自然景象与自我情致的妙合无垠中“不欲归”何其相似。
D.《沧浪亭记》是一篇将叙事、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的佳作,作者借作记,抒发了遭受政治迫害后的愤懑,有力地批判了官场的黑暗现实,表达了与竹、水相处,与鱼、鸟共乐,获得精神慰藉的“真趣”。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野老不至鱼鸟共乐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返思向之汩汩荣辱之场日与锱铢利害相磨戛隔此真趣不亦鄙哉!
5.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2)一日过郡学,东顾草树郁然,崇阜广水,不类乎城中。
2019-03-04更新 | 55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陶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潜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

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复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公田悉令吏种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

义熙末,征著作郎,不就。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潜尝往庐山,弘命潜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粟里要之。潜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舆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顷弘至,亦无忤也。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浔阳,与潜情款,后为始安郡,经过浔阳,日日造潜。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潜;潜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日无酒,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潜不解音律,而畜素琴一张,无弦,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潜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

元嘉四年,将复征命,会卒,时年六十三。谥号靖节先生。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会郡遣督邮至县/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
B.会郡遣督邮/至县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
C.会郡遣督邮至县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
D.会郡遣督邮/至县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弦歌:孔子的学生子游任武城宰,以弦歌为教民之具。后因以“弦歌”为出任邑令之典。
B.三径:汉代隐士蒋诩在房前曾开三条小径,后人因以“三径”代称住宅庭院,此处指隐居。
C.彭泽令:彭泽县的县令。因陶渊明做过彭泽县令,故借指陶潜,后世也用来指隐士。
D.谥号:用一两个字对一个人的一生功绩作的概括性的评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陶潜博学多识,擅长写作文章。他的《五柳先生传》中的五柳先生安贫乐道,这一形象被当时人认为是他自己的真实写照;他在辞去彭泽令时作了《归去来兮辞》。
B.陶潜仕途短暂。因亲人去世,家里贫穷,去做了州祭酒,但嫌官场烦琐,任职不久,就解职回家,此后,还担任过镇军、建威参军、彭泽令等职。
C.陶潜清高不群。他不接受江州刺史檀道济的馈赠,起初也不愿意同江州刺史王弘交往,更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
D.陶潜率真自得。他曾将颜延之赠送的二万钱全都送至酒家;有时坐在菊花丛中,有时抚弄无弦琴寄托情感;如果自己喝醉,就叫客人先回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
2018-12-29更新 | 45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真题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送秦少章赴临安簿序 (张耒)

《诗》不云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夫物不受变,则材不成,人不涉难,则智不明.季秋之月,天地始肃,寒气欲至。方是时,天地之间,凡植物出于春夏雨露之余,华泽充溢,支节美茂.及繁霜夜零,旦起而视之,如战败之军,卷旗弃鼓,裹创而驰,吏士无人色,岂特如是而已。于是天地闭塞而成冬,则摧败拉毁之者过半,其为变亦酷矣。然自是弱者坚,虚者实,津者燥,皆敛藏其英于腹心,而各效其成。深山之木,上挠青云,下庇千人者,莫不病焉,况所谓蒹葭者乎?然匠石操斧以游于林,一举而尽之,以充栋梁、桷杙、轮舆、輹辐,巨细强弱,无一不胜其任者,此之谓损之而益,败之而成,虐之而乐者是也。

吾党有秦少章者,自予为太学官时,以其文章示予,愀然告我曰:“惟家贫,奉命于大人而勉为科举之文也。”异时率其意为诗章古文,往往清丽奇伟,工于举业百倍。元祐六年及第,调临安主簿。举子中第可少乐矣,而秦子每见予辄不乐。予问其故,秦子曰:“予世之介士也,性所不乐不能为,言所不合不能交,饮食起居、动静百为,不能勉以随人。今一为吏,皆失己而惟物之应,少自偃蹇,祸悔随至。异时一身资养于父母,今则妇子仰食于我,欲不为吏,又不可得。自今以往,如沐漆而求解矣。”予解之曰:“子之前日,春夏之草木也。今日之病子者,蒹葭之霜也。凡人性惟安之求,夫安者天下之大患也。迁之为贵,重耳不十九年于外,则归不能霸,子胥不奔,则不能入郢。二子者,方其羁穷忧患之时,阴益其所短而进其所不能者,非如学于口耳者之浅浅也。自今吾子思前之所为,其可悔者众矣,其所知益加多矣。反身而安之,则行于天下无可惮者矣,能推食与人者,常饥者也;赐之车马而辞者,不畏步者也。苟畏饥而恶步,则将有苟得之心,为害不既多乎!故陨霜不杀者,物之灾也;逸乐终身者,非人之福也。”


选自《张耒集》,中华书局1990年版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秋之月,天地始肃        季:季节,季候

B 及繁霜夜,旦起而视之 零:降落,落下


C 予世之士也                  介:独特,不合群
D子胥不,则不能入郢     奔:逃亡,出走
2.下了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为变亦酷矣             吾还也
B 往往清丽奇伟,工举业百倍    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重社稷也
C 饮食起居、动静百为,不能勉随人 木欣欣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D 能推食与人者,尝饥也      《齐谐》者,志怪
3.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先以《诗经·蒹葭》之句,引出物不受变材不成、人不涉难智不明的观点,再对草木虽遭受严霜缺损却敛英自成的现象加以描述,并抒发感慨。
B.文章叙述秦少章与作者交往,遵奉长辈之命勉为科举之文,科考中第及任职等情况后,再引述他不得已为官的苦闷之言,然后对秦少章加以开导。
C.文章所述秦少章中第后不快乐的原因之一,是他认为一旦为官,就将疲于应对官吏事务而无暇顾及自己,如果稍一显露傲气,祸患就会随之到来。
D.本文为送人赴任的赠序,文章设喻用典,劝勉对方正确看待人事迁变,行文情理皆具而语言平实,体现了苏轼评张耒之文所称“汪洋淡泊”的特点。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不涉难,则智不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则妇子仰食与我,欲不为吏,亦不可得。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赐之车马而辞者,不畏步者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简要说明文章后半部分是如何阐述“迁之为贵”的道理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0-03-02更新 | 65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