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 脱脱等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55 题号:967451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安石本楚士,未知名于中朝,以韩、吕二族为巨室,欲籍以取重。乃深与韩绛、绛弟维及吕公著交,三人更称扬之,名始盛。神宗在颍邸,维为记室,每讲说见称,辄曰:“此非维之说,维之友王安石之说也。”及为太子庶子,又荐自代。熙宁元年四月,始造朝。入对,帝问为治所先,对曰:“择术为先。”帝曰:“唐太宗何如?”曰陛下当法尧舜何以太宗为哉尧舜之道至简而不烦至要而不迂至易而不难但末世学者不能通知以为高不可及尔。”常曰:“卿可谓责难于君,朕自视眇躬,恐无以副卿此意。可悉意辅朕,庶同济此道。”二年二月,拜参知政事。于是设制置三司条例司,命与知枢密院事陈升之同领之。安石令其党吕惠卿任其事。而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诸役相继并兴,号为新法,遣提举官四十余辈,颁行天下。御史中丞吕诲论安石过失十事,帝为出诲,安石荐吕公著代之。韩琦谏疏至,帝感悟,欲从之,安石求去。司马光答诏,有“士夫沸腾,黎民骚动”之语,安石怒,抗章自辩,帝为巽辞谢,令吕惠卿谕旨,韩绛又劝帝留之。安石入谢,因为上言中外大臣、从官、台谏、朝士朋比之情,且曰:“陛下欲以先王之正道胜天下流俗,故与天下流俗相为重轻,流俗权重,则天下之人归流俗;陛下权重,则天下之人归陛下。权者与物相为重轻,虽千钧之物,所加损不过铢两而移。今奸人欲败先王之正道,以沮陛下之所为,于是陛下与流俗之权适争轻重之时,加铢两之力,则用力至微,而天下之权,已归于流俗矣,此所以纷纷也。”上以为然。安石乃视事,琦说不得行。

(选自《宋史·王安石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曰/陛下当法尧舜/何以太宗为哉/尧舜之道/至简而不烦/至要而不迂/至易而不难/但末世学者不能通/知以为高不可及尔
B.曰/陛下当法尧舜/何以太宗为哉/尧舜之道至简/而不烦/至要/而不迂/至易而不难/但末世学者不能通知/以为高不可及尔
C.曰/陛下当法尧舜/何以太宗为哉/尧舜之道至简/而不烦/至要/而不迂/至易而不难/但末世学者不能通/知以为高不可及尔
D.曰/陛下当法尧舜/何以太宗为哉/尧舜之道/至简而不烦/至要而不迂/至易而不难/但末世学者不能通知/以为高不可及尔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子庶子:太子宫官,秦汉时为太子少傅的属官,隋唐设左右庶子,宋代沿袭,掌东宫侍从、内值等事务。
B.枢密院:宋代总管全国军务的最高权力机构,简称“枢府”、“密院”。文中陈升之在枢密院担任官职。
C.台谏:唐宋时以专司纠弹的御史为台官,以职掌建言的给事中、谏议大夫等为谏官。两者虽各有所司,而职责往往相混,故多以“台谏”泛称之。
D.视事:指官吏初到任。《后汉书·张衡传》中“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中的“视事”亦同此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安石与韩绛、韩维兄弟交情深厚。宋神宗即位后,韩维多次采用王安石的言论,并向皇帝引荐了王安石。后来还曾劝皇帝留王安石于朝中。
B.王安石与陈升之负责推行新法。朝廷设置三司制定新法,王安石命吕惠卿一同参与,新法涵盖颇广,农田水利、赋税交易等都包含在内。
C.王安石推行变法遭到同僚反对。吕诲、韩琦、司马光等都反对王安石的主张。皇帝看完韩琦反对新法的上书,想听从韩琦的意见。
D.王安石上奏章为自己极力申辩。司马光以变法引起朝廷内外动乱为由,反对新法,王安石直言上奏为自己辩护,皇帝言语恭敬地表示歉意。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安石本楚士,未知名于中朝,以韩、吕二族为巨室,欲籍以取重。
(2)加铢两之力,则用力至微,而天下之权,已归于流俗矣。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为分宁主簿。有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辨,不听,乃委手版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逵悟,囚得免。

移郴之桂阳令,治绩尤著,郡守李初平贤之,语之曰:“吾欲读书,何如?”敦颐曰:“公老无及矣,请为公言之。”二年果有得,徙知南昌,南昌人皆曰:“是能辨分宁狱者,吾属得所诉矣。”富家大姓、黠吏恶少,惴惴焉不独以得罪于令为忧,而又以污秽善政为耻。历合州判官,事不经手,吏不敢决,虽下之,民不肯从。部使者赵抃惑谮口,临之甚威,敦颐处之超然,通判虔州,抃守虔,视其所为,大悟,执其手曰:“吾几失君矣,今而后乃知周茂叔也。”

熙宁初,知郴州,抃及吕公著荐,为广东转运判官,提点刑狱,以洗冤泽物为己任,行部不惮劳苦,虽瘴疠险远,亦缓视徐。以疾求知南康军。因家庐山莲花峰下,前有溪,合于湓江,取营道所居濂溪以名之。抃再镇蜀,将奏用之,未及卒,年五十七。

黄庭坚称其“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廉于取名而锐于求志,薄于徼福而厚于得民,菲于奉身而燕及茕嫠,陋于希世而尚友千古。”


[注] ①指的是周敦颐的老家营道。②孤寡。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久不决             狱:案件
B.视其所为             熟:仔细
C.亦缓视徐             按:巡视
D.抃及吕公著荐       用:使用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        ②木欣欣向荣
B.①部使者赵抃惑谮口            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C.①熟视其所为,大悟            ②度我至军中,公
D.①未及                            ②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
3.下列全都说明周敦颐为官正直、勤政的一组是(  )
①敦颐至,一讯立辨                  ②乃委手版归,将弃官去 
③“公老无及矣,请为公言之” ④敦颐处之超然 
⑤以洗冤泽物为己任                  ⑥虽瘴疠险远,亦缓视徐按
A.①③④B.②⑤⑥C.①④⑤D.②④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敦颐担任分宁主簿时,面对一件拖了好久不能判决的疑案,只审讯一次就立即弄清楚了,深得群众信赖。
B.周敦颐担任南昌县令时,百姓十分敬畏,富家大姓、黠吏恶少都惴惴不安,不仅担忧被县令判罪,而且又以玷污政治清廉为耻辱。
C.上司赵抃听信谮言,用不友善的态度对待周敦颐,但周敦颐却处之泰然,这使赵抃深受感动,从此以后算是了解他了。
D.周敦颐的品行就像他自己所写的《爱莲说》中的莲花一样高洁,难怪黄庭坚高度评价:周敦颐人品高尚、胸怀洒脱,像雨后日出时的风,万里晴空中的月。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
(2)是能辨分宁狱者,吾属得所诉矣。
(3)因家庐山莲花峰下,前有溪,合于湓江,取营道所居濂溪以名之。
2018-10-18更新 | 64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天祥方饭五坡岭,张弘范兵奄至,众不及战,天祥仓皇出走,千户王惟义前执之。一时官属、士卒死者甚众。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踊跃请就戮。弘范驱之前,与俱之崖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过零丁洋》一诗与之。其术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笑而置之。崖山破,陆秀夫沉其妻孥,冠裳抱帝赴海,从而死者数十万人。弘范置酒军中大会,语天祥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以事宋者事之,将不失宰相。”天祥泫然出涕曰:“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敢逃死而二其心乎?”弘范义之,遣使护天祥至燕。天祥在燕儿三年,世祖阜帝知天祥终不屈也,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拜而死,年四十七。

(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略有删改)

1.解释下列加点词。
(1)千户王惟义前(        )(2)天祥泫然出(        )(3)南乡拜而死(        )
2.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天祥方五坡岭B.千户王惟义执之
C.弘范D.冠抱帝赴海
3.下列句式特点不同于其他三项的(       
A.传其事以为官戒。B.天祥方饭五坡岭。
C.使为书招张世杰日D.一时官属、士卒死者甚众。
4.翻译下列句子。
使为书招张世杰。
5.本文歌颂了文天祥的可贵品质。文中描写敌帅张弘范对文天祥态度的变化,这是采用了_____________的手法,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__________________
2020-02-04更新 | 37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王曾,字孝先,青州益都人。少孤,鞠于仲父宗元,从学于里人张震,善为文辞。咸平中,由乡贡试礼部、廷对皆第一。时瑞应沓至,曾尝入对,帝语及之。曾奏曰:“此诚国家承平所致,然愿推而弗居,异日或有灾沴,则免舆议。”及帝既受符命,大建玉清昭应宫,下莫敢言者,曾陈五害以谏。真宗不豫,皇后居中预政,太子虽听事资善堂,然事皆决于后,中外以为忧。真宗崩,内外汹汹,曾正色独立,朝廷倚以为重。群臣议太后临朝仪,曾请如东汉故事,太后坐帝右,垂帘奏事。丁谓独欲帝朔望见群臣,大事则太后召对辅臣决之,非大事令入内押班雷允恭传奏禁中,画可以下。曾曰:“两宫异处,而柄归宦官,祸端兆矣。”谓不听。既而允恭坐诛,谓亦得罪。自是两宫垂帘,辅臣奏事如曾议。曹利用恶曾班己上,尝怏怏不悦。及利用坐事,太后大怒,曾为之解。太后曰:“卿尝言利用强横,今何解也?”曾曰:“利用素恃恩,臣故尝以理折之。今加以大恶,则非臣所知也。”太后意少释,卒从轻议。始太后受册将御大安殿曾执以为不可及长宁节上寿止共张便殿。曾进退士人,莫有知者。范仲淹尝问曾曰:“明扬士类,宰相之任也。公之盛德,独少此也。”曾曰:“夫执政者,恩欲归己,怨使谁归?”仲淹服其言。宝元元年冬,大星晨坠其寝,左右惊告。曾曰:“后一月当知之。”如期而,年六十一。

(节选自巜宋史王曾传》)

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始/太后受册/将御/大安殿/曾执以为不可/及长宁节上/寿止共张便殿
B.始太后/受册将御大安殿/曾执以为不可/及长宁节上寿/止共张便殿
C.始/太后受册/将御大安殿/曾执以为不可/及长宁节上寿/止共张便殿
D.始太后受册/将御大安殿/曾执以为不可及/长宁节上寿/止共张便殿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瑞应,古代以为帝王修德,时世清平,天就降瑞以应之,谓之瑞应。
B.中外,指朝廷内外。中,指宫内、内宫,负责皇帝及皇室起居。外,指外朝,丞相府属于外朝。
C.朔望,农历每月初一叫“朔”,每月十五叫“望”,而月末的最后一天叫“晦”。
D.薨,古代称诸侯或大官的死叫“薨”,“不豫”“崩”专指帝王或王后的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曾精于学问,得到众人夸赞。王曾少年丧父,在叔父和乡人培养下,在文辞方面钻研较深,在后来的乡贡试中都名列第一。
B.王曾关心国事,敢于直谏陈事。皇帝在真定接受符命,大兴土木以建宫室,其他臣子都不敢劝谏,只有王曾陈述了五大危害用以劝谏。
C.王曾处事注重原则,豁达大度,不因人废事。曹利用曾经嫉妒王曾官比他大而不服气,到曹利用犯罪时,王曾反而替他辩解,但曹利用没有得到太后的谅解。
D.王曾端厚持重,且勇于担当。王曾身居相位时举荐贤能不声张,范仲淹对他不计较个人得失十分钦佩。
4.翻译文中划线语句
(1)群臣议太后临朝仪,曾请如东汉故事,太后坐帝右,垂帘奏事。
(2)曾曰:“夫执政者,恩欲归己,怨使谁归?”仲淹服其言。
2021-11-04更新 | 27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