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言文阅读 > 文言文知识 > 古汉语语法 > 文言文断句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66 题号:390138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于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茝;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 何桀纣之猖披兮,夫唯捷径以窘步;唯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 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谗而齌怒;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

——《离骚》(节选)

1.下列语句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王之踵(zhǒng)武及:赶上
B.指九天以为兮正:作证
C.夫唯灵修之也故: 缘故
D.余既不夫离别兮难:难过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离骚》(节选)中,作者在诗歌开篇突出了他高贵的出身、降生的瑞奇和美好的名字,其作用是表现出作者出身高贵,楚国是他的祖国,爱国是他的本分。
B.诗篇中,“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这几句显示了屈原明知犯颜直谏是要触怒君王的,但他为了国家抛弃了顾虑,表明了屈原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和高尚的人格节操。
C.《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现实主义的政治抒情诗。
D.骚体诗在形式上打破了《诗经》以四言为主的体制,在民歌的基础上又继承了散文的笔法,句式长短参差,形式比较自由,多用“兮”字以助语势,富有抒情成分和浪漫色彩。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皇览揆余于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2)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 何桀纣之猖披兮,夫唯捷径以窘步。
4.对文中画横线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渔父》
A.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B.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C.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D.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赵惠文王十八年,秦伐赵,石城。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

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欲与王为好。于西河外渑池。赵王畏秦,欲毋行。廉颇、蔺相如计曰:“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赵王遂行,相如从。廉颇送至境,与王曰:“王行,度道里会遇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王许之遂与秦王会渑池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秦声,请奏盆缻秦王,相娱乐。”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缻,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缻。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左右皆靡。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缻。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赵王击缻”。秦之群臣曰:“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蔺相如亦曰:“请以秦咸阳为赵王寿。”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赵。赵亦盛设兵待秦,秦不敢动。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伐赵,石城          拔:攻下。
B.欲与王                 为好:和好。
C.与王                    诀:告别,有准备不再相见之意。
D.鄙贱之人                    鄙贱:卑鄙低贱。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会西河外渑池                       ②终不能加胜
B.①赵王窃闻秦王善秦声             ②秦王赵王击瓯
C.①请奉盆缶秦王,相娱乐          ②赵亦盛设兵待秦
D.①请以秦咸阳为赵王寿             ②相如张目叱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王/许之遂与秦王/会渑池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
B.王/许之遂与秦王会渑池/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
C.王许之/遂与秦王/会渑池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
D.王许之/遂与秦王会渑池/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西河,秦晋之间的一段黄河。
B.御史,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
C.寿,战国时指向人敬酒或献礼。
D.舍人,战国到汉初,王公贵族的侍从宾客、左右亲近之人。
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惠文王十九年,秦国又攻打赵国,杀了赵国两万人。
B.廉颇与赵王约定,如赵王三十日不回,就立太子为君。
C.廉颇宣言,蔺相如的舍人感到害怕,一齐请求离开他。
D.廉颇被蔺相如的宽容所打动,就去向蔺相如负荆请罪。
6.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2)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2020-07-27更新 | 37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宋王欲受而难于发言,乃集朝臣宴饮,从容言曰:“桓玄篡位,鼎命已移。我首唱大义,兴复帝室,南征北伐,平定四海,功成业著,逐荷九锡。今年将衰幕,崇极如此,物忌盛,非可久安:今欲奉还爵位,归老京师。”群臣惟盛称功德,莫谕其意。日晚,坐散。中书令傅亮还外,乃悟,而宫门已闭亮叩扉请见,王即开门见之。亮入。但曰:“臣暂宜还都。”王解其意,无复他言,直云:“须几人自送?”亮曰:“数十人可也。”即时奉辞。亮出,已夜。见长星竟天,拊髀叹曰:“我常不信天文,今始验矣。”亮至建康。夏,四月,征王入辅。王留子义康为都督豫、司、雍、并四州诸军事、豫州刺史。镇寿阳。义康尚幼,以相国参军南阳刘湛为长史,决府、州事。湛自弱年即有宰物之情,常自比管、葛,博涉书史,不为文章,不喜谈议。王甚重之。

六月,壬戌,王至建康。傅亮讽晋恭帝禅位于宋,具诏草呈帝,使书之。帝欣然操笔谓左右曰桓玄之时晋氏已无天下重为刘公所延将二十载今日之事本所甘心。遂书赤纸为诏。

帝临太极殿,大赦,改元。其犯乡论清议,一皆荡涤。与之更始。

(节选自《资治通鉴·宋纪》)


【注】①九锡:古代天子赐给诸侯、大臣的九种器物,是一种最高礼遇。②拊髀:拍大腿。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欣然操笔/谓左右/曰桓玄之时/晋氏已无天下/重为刘公所/延将二十载/今日之事/本所甘心
B.帝欣然/操笔谓左右/曰桓玄之时/晋氏已无天下/重为刘公所延/将二十载/今日之事/本所甘心
C.帝欣然操笔/谓左右曰/桓玄之时/晋氏已无天下/重为刘公所延/将二十载/今日之事/本所甘心
D.帝欣然/操笔谓左右曰/桓玄之时/晋氏已无天下/重为刘公所/延将二十载/今日之事/本所甘心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禅,禅让,是我国历史上统治权转移的一种方式,一般指皇帝把帝位让给他人。
B.建康,是南京在六朝时的名称,为东吴、西晋和南朝宋、齐、梁、陈六代京师之地。
C.壬戌,为我国古代干支纪时序号之一,可以纪年、纪月、纪日。文中表纪日。
D.改元,指我国历史上皇帝在位期间改换年号。每个年号开始的一年称元年。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王想获得帝位,却难于启齿。他召集朝臣宴饮,含蓄表达了这一愿望,但大家却装聋卖傻,不理其意。
B.刘湛深得宋王信任。他自幼志向远大,博览书史,不爱清谈议论,所以,宋王很器重他,入京前委以重任。
C.晋恭帝对于自己禅让帝位并无抵触情绪。所以当傅亮用委婉的语言暗示晋恭帝将帝位禅让给宋王,并让其抄写退位诏书时,他欣然接受。
D.刘裕登基后立刻安抚民心。一是大赦天下:二是改换年号;三是宣布那些受过舆论抨击的人,一律清除罪名,改过自新。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中书令傅亮还外,乃悟,而宫门已闭,亮叩扉请见,王即开门见之。
(2)义康尚幼,以相国参军南阳刘湛为长史,决府、州事。
5.傅亮入见宋王,提出“臣暂宜还都”,王解其意。如何理解“其意”之意?
2021-05-04更新 | 16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汤显祖,字若士,临川人。少善属文,有时名。张居正欲其子及第,罗海内名士以张之。闻显祖及沈懋学名,命诸子延致。显祖谢弗往,懋学遂与居正子嗣修偕及第。显祖至万历十一年始成进士。授南京太常博士,就迁礼部主事。

十八年,帝以星变严责言官欺蔽,并停俸一年。显祖上言曰:“言官岂尽不肖,盖陛下威福之柄潜为辅臣所窃,故言官向背之情,亦为默移。御史丁此吕首发科场欺蔽,申时行属杨巍劾去之。御史万国钦极论封疆欺蔽,时行讽同官许国远谪之。一言相侵,无不之于外。于是无耻之徒,但知自结于执政。所得爵禄,直以为执政与之。纵他日不保身名,而今日固已富贵矣。给事中杨文举奉诏理荒政,征贿巨万。抵抗,日宴西湖,鬻狱市荐以渔厚利。给事中胡汝宁攻击饶伸,不过权门鹰犬,以其私人,猥见任用。夫陛下方责言官欺蔽,而辅臣欺蔽自如。夫今不冶,臣谓陛下可惜者四:朝廷以爵禄植善类,今直为私门蔓桃李,是爵禄可惜也。群臣风靡,罔识廉耻,是人才可惜也。辅臣不越例予人富贵,不见为恩,是成宪可惜也。陛下御天下二十年,前十年之政,张居正刚而多欲,以群私人,靡然坏之;后十年之政,时行柔而多欲,以群私人,靡然坏之。此圣政可惜也。乞立斥文举、汝宁,诫谕辅臣,省愆悔过。”帝怒,谪徐闻典史。稍迁遂昌知县。二十六年,上计京师,投劾归。又明年大计,主者议黜之。李雏祯为监司,力争不得,竟夺官。家居二十年卒。

显祖意气慷慨,善李化龙、李三才、梅国桢。后皆通显有建竖,而显祖蹭蹬穷老。三才督漕准上,遣书迎之,谢不往。

显祖建言之明年,福建佥事李馆奉表入都,列时行十罪,语侵王锡爵。言惟锡爵敢恣睢故时行益贪戾请并斥以谢天下帝怒削其籍甫两月时行亦罢。

(节选自《明史·汤显祖传》)

1.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言惟锡爵敢恣睢故/时行益贪戾/请并斥/以谢天下/帝怒/削其籍/甫两月/时行亦罢
B.言惟锡爵/敢恣睢故/时行益贪戾/请并斥以谢天下/帝怒/削其籍甫两月/时行亦罢
C.言惟锡爵敢恣睢/故时行益贪戾/请并斥以谢天下/帝怒/削其籍/甫两月/时行亦罢
D.言惟锡爵敢恣睢/故时行/益贪戾/请并斥/以谢天下/帝怒/削其籍甫两月/时行亦罢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万历,是明神宗朱翊钧的年号。帝王年号纪年法是我国古代纪年法之一,由汉武帝首创,皇帝在位期间改换年号一般叫改元,新皇帝即位时颁布年号一般称为建元。
B.博士,古代学官名。六国时有博士,秦沿用之。汉武帝设置五经博士,唐有太学博士、算学博士等,皆教授官。明清仍继之,稍有不同。
C.礼部,中国古代官署之一。北魏始置,隋朝以后为中央行政机构六部之一,掌管五礼之仪制及学校贡举之法等。
D.出,被调出京城任官职。古代任免或调任官职的词语有很多,本文的黜、夺、罢与致仕、致事、致政等表示免官:乞骸骨、乞归等表示辞官退休。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汤显祖年轻时就擅长写文章,张居正非常想招致当时有名气的汤显祖陪其子读书。
B.汤显祖认为不论是张居正还是申时行任宰相,都没有尽职,致使圣政可惜。
C.听了汤显祖的上言后,皇帝把申时行发配到徐闻任典史,后又调任遂昌任知县。
D.汤显祖志气刚正不阿,与他交好的李化龙等人后皆显赫有建树,唯独显祖失意潦倒直,至终老。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言官岂尽不肖,盖陛下威福之柄潜为辅臣所窃,故言官向背之情,亦为默移。
(2)乞立斥文举、汝宁,诫谕辅臣,省愆悔过。
5.史家之所以在《胡史》中为汤显祖立传,这主要归功于他有“立言”的不朽之举。本文中汤显祖列举了申时行的哪些罪状?
2021-01-05更新 | 9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