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化学综合库 > 认识化学科学 > 物质的分类 > 物质常见的分类 > 无机物质的分类 > 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题型:解答题-无机推断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9 题号:20310600
A、B、C、D、E是八年级化学学习中常见的五种物质,它们之间的反应及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已知A、C为黑色固体,B、D常温下为气体,且含有相同元素。E中含有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用“一”表示两种物质能够发生反应,用“→”表示一种物质可以转化为另一种物质,请回答问题:

(1)写出B、D的化学式:B___________、D___________
(2)写出A转化为D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3)写出D转化为E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4)写出A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该基本类型为___________

相似题推荐

解答题-实验探究题 | 适中 (0.65)
【推荐1】“84”消毒液是生活中常见的含氮消毒剂
(1)阅读资料,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资料:“84”消毒液的名称源于北京某医院在1984年研制成功的一种高效含氯消毒液。“84”消毒液呈无色或淡黄色,可由与NaOH溶液反应制得,其主要成分为NaClO、NaCl。
①资料涉及的物质中,属于碱的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下同);属于盐的是___________
与NaOH溶液反应制取“84”消毒液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③“84”消毒液的稀溶液在浸泡餐具过程中,因吸收空气中使消毒杀菌能力增强,产物中有小苏打,请用离子方程式说明原因:___________
(2)如果“84”消毒液与洁厕灵(浓盐酸)混用,会产生一种黄绿色有毒气体,无其它含氯产物,请写出产生该气体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3)实验室需使用480mL 1.0mol/L的NaOH溶液来制备“84”消毒液。因此首先配制该NaOH溶液。回答下列问题。
①实验需要称量的NaOH固体的质量为___________g。必须用到的仪器有托盘天平、药匙、玻璃棒、烧杯、胶头滴管和___________。称量NaOH固体___________(填“是”或“否”)可以使用称量纸进行称量。
②下列实验操作步骤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转移b.溶解c.定容d.洗涤
③配制过程中,下列操作会引起所配制溶液浓度偏低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NaOH固体已经潮解                           b.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
c.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                           d.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继续加水至刻度线
2023-11-05更新 | 178次组卷
解答题-工业流程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粗盐中常含有MgCl2、CaCl2等杂质,提纯粗盐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粗盐水中含有NaCl、CaCl2和MgCl2
①CaCl2从组成的阳离子来看,属于________盐。
②常温下,仅由MgCl2形成的水溶液,________(填“能”或“不能”)发生丁达尔效应。
(2)步骤Ⅰ中MgCl2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
(3)步骤Ⅱ中的生成物为CaCO3,该物质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4)进行操作a时,所用到的装置如图所示(滤纸已略去):
       
①该装置的错误有________处,请指出其错误:________(写一处即可)。
②过滤后,若往漏斗下端的烧杯中滴入几滴红色石蕊试液,可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
(5)操作b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该过程中除了能将水蒸发,还能将过量的稀盐酸除去,主要利用了稀盐酸的________(填“易挥发性”或“酸性”)。
2023-11-10更新 | 188次组卷
解答题-实验探究题 | 适中 (0.65)
【推荐3】84消毒液是一种常见的含氯消毒剂,广泛用于家庭、医院的消毒。某学习小组对84消毒液的性质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①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还含有少量的
②单质碘 (I2)遇淀粉变蓝。
预测性质:
(1)从物质类别看,属于_______属于_______(填“强”或“弱”)酸,可能与某些酸反应。
(2)84消毒液具有氧化性,预测的依据是_______
(3)实验验证:
实验序号操作现象结论或解释
向稀释后的84消毒液中滴入稍过量的KI溶液和几滴淀粉_______84消毒液具有氧化性
向稀释后的84消毒液中滴入稀盐酸溶液变为黄绿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向稀释后的84消毒液中通入无明显现象
(4)该学习小组同学对实验ⅲ进行了如下改进:

观察到ⅲ—1试管中无明显现象,ⅱ—2、ⅲ—3中红色布条均褪色,ⅲ—3中红色布条褪色更明显。
①对比ⅲ—1、ⅰ—2的现象,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
②对比ⅰ—2、ⅲ—3的现象,产生该现象差异的原因是_______
2023-02-16更新 | 15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