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湖北省问津教育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联考生物学试题
湖北 高二 阶段练习 2024-05-16 35次 整体难度: 容易 考查范围: 稳态与调节、分子与细胞、生物与环境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1.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对内环境稳态及其调节的分析,错误的是(  )
A.长跑时大量出汗有利于机体体温的稳定
B.某人常吃咸鱼,但他内环境的渗透压仍能保持相对稳定
C.人体内环境pH值保持相对稳定是酶正常发挥作用的前提之一
D.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
2. 2024年1月10日,中国女足现役国脚王霜获得了“湖北省敬业奉献模范”称号。足球场上运动员能完成一系列动作离不开各神经中枢的协调配合。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运动员射门时,自主神经系统参与了该过程
B.阻碍对手进攻时,大脑皮层可接受躯体感觉神经传来的兴奋
C.运动员传球时,脑神经和脊神经都参与支配机体内脏器官
D.球员大脑皮层第一运动区的范围大小与躯体相应部位的大小呈正相关
3. 血糖浓度升高时,机体启动三条调节途径:①血糖直接作用于胰岛B细胞;②血糖作用于下丘脑,通过兴奋迷走神经(参与内脏活动的调节)支配胰岛B细胞;③兴奋的迷走神经促进相关胃肠激素释放,这些激素作用于胰岛B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血糖平衡的调节存在负反馈调节机制
B.①和②均增强了胰岛B细胞的分泌活动
C.①和③调节胰岛素水平的方式均为体液调节
D.②和③均体现了神经细胞与内分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4. 植物开花与光周期有关,在24h昼夜周期中,日照长度长于一定时数才能开花的植物称为长日照植物,日照长度短于一定时数才能开花的植物称为短日照植物。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将菊花顶部花芽附近的叶片去掉,并对顶部花芽和下部的叶片作以下4组不同处理,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对此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  )

   

A.实验自变量是日照时间长短和菊花感受光周期刺激的部位
B.由上述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结论:菊花感受光周期刺激的部位是顶部花芽
C.菊花的开花从根本上看是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程序性表达的结果
D.为了增添节日气氛,国庆前可以通过缩短光照时间使菊花提早开放
5. 科学家对某弃耕的农田进行多年的跟踪调查,研究结果如下:(图中λ表示种群数量是上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草本优势种A在t2—t3段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
B.灌木优势种B在t2—t3段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
C.草本优势种A在t3—t4段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
D.灌木优势种B在t3—t4段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
6. “狼狈为奸”、“鸠占鹊巢”、“鹬蚌相争”等生物之间分别属于哪种关系?(  )
A.互利共生、捕食、种间竞争
B.互利共生、种间竞争、捕食
C.种间互助、种间竞争、种间竞争
D.种间互助、种间竞争、捕食
7. 不同类型的生物群落,物种组成也不相同。下列相关表述错误的是(  )
A.生活在草原上的动物都不能生活在森林里
B.群落是一定时空条件下不同物种的天然群聚
C.在不同的森林群落中,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不尽相同
D.与草原相比,针叶林中的动物的分层现象一般更为复杂
8. 人为砍伐树木可形成林中空地即林窗,林窗面积对土壤动物的影响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调查土壤动物丰富度可采用取样器取样法
B.土壤动物的平均密度和类群数呈正相关
C.林窗面积越大,土壤动物丰富度越大
D.林窗面积越大,土壤动物平均密度越大
9. 荒漠分布在极度干旱区,荒漠中生物具有耐旱特性,下列不属于耐旱特性的表现为(  )
A.仙人掌具有肥厚的肉质茎,叶呈针状
B.骆驼刺植株才几厘米高,但根可长达15m
C.蜥蜴和蛇表皮外有角质鳞片、蛋壳坚硬,体温是变化的
D.貂熊耳小、尾短、毛长、四肢短,足掌像熊掌、掌面较大
10. 立体农业是利用群落的空间结构原理,为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农业生产模式。下列关于立体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果树林中环境条件充裕,各种群的数量增长曲线都会呈现“J”型
B.果树林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条件下,各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是相同的
C.果树林中的鸟类有垂直分层现象,主要与食物种类和栖息空间有关
D.果树林下种植草菇形成群落的水平结构,提高群落利用阳光的能力
11. 生物种群在群落中的生活方式和它们在时间和空间上占有的地位称为生态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态位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
B.不同种群的生态位不会完全相同
C.生态位重叠越多的物种种间竞争也就越激烈
D.生态位的形成是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间协同进化的结果
12.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成分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动物的食性越复杂其种群数量波动幅度越大
B.分解者通过细胞呼吸来分解生态系统中的有机物
C.生产者制造有机物时,所利用的能量类型可能不同
D.各种消费者的存在促进了物质循环并使生态系统更加稳定
2024-03-05更新 | 224次组卷 | 19卷引用:2016届辽宁葫芦岛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
13. 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物质是能量的载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能量可驱动物质循环
B.物质和能量可循环利用
C.能量只能在食物链中流动
D.能量金字塔和数量金字塔均可倒置
2024-03-27更新 | 78次组卷 | 22卷引用:09-10学年昆明三中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14. 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其中字母表示不同的生物,箭头表示能量流动的方向。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食物网包含5条食物链,但缺少分解者
B.图中a和f之间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种间竞争关系
C.若e由于某种原因大量减少,则d的数量在短期内大量减少
D.图中a、b是生产者,d是植食性动物,e是肉食动物,c、f是杂食动物
15. 在一定时间内,某生态系统中全部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值为x,全部消费者所获得的能量值为y,全部分解者所获得的能量值为z,则x、y、z之间的关系是(  )
A.x=y+zB.z=x+yC.x>y+zD.x<y+z
2024-03-27更新 | 61次组卷 | 39卷引用:新疆喀什地区巴楚县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16. 胶州湾是我国传统渔业捕捞区,现今该海域的经济鱼种已形不成渔汛,有些甚至枯竭。为了恢复胶州湾生态系统的功能,促进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研究人员对胶州湾生态系统的营养关系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营养级

同化量(t·km⁻²·y⁻¹)

未利用(t·km⁻²·y⁻¹)

分解者分解

呼吸量(t·km²·y⁻¹)

IV

1. 42

0. 42

0. 19

0. 81

III

67.67

15. 00

11. 94

39. 31

II

?

1986. 70

547. 00

1224. 00

I

23804. 42

3252. 00

2877. 00

13850. 05

A.该生态系统生产者固定太阳能的总量为23804. 42t·km⁻²·y⁻¹
B.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表中数据不足,计算不出来
C.从第三营养级到第四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大约为2%
D.该生态系统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
17. 如图表示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能量流动沿食物链流动是单向的
B.图中粪便中能量c可以看作生产者流入分解者的能量
C.生态系统中初级消费者越多,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越少
D.图中d表示初级消费者的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
单选题-单选 | 较易(0.85)
18. 低碳生活、绿色经济已成为人类共识。近期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了“碳达峰”的目标,并制定碳排放达峰的行动方案,其中包括植树造林、节能减排、利用新能源等形式。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生产者将大气中的CO2转化为含碳有机物
B.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主要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行循环
C.碳循环具有全球性,因此碳循环失衡影响的是整个地球的生态环境
D.人类活动大量利用煤、石油等化石燃料,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
2024-03-27更新 | 42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北省问津教育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二3月月考生物试题

二、非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19. 如图1表示将抗原注射到人体内后,体内抗体产生量的变化。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首次接触抗原X,免疫系统协调配合抵御抗原X的攻击,实现了免疫系统的________功能。____细胞分泌的抗体和抗原X结合后,能抑制抗原X的增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进而被其它免疫细胞_______
(2)若人体再次接触抗原X,分泌抗体的细胞来源有______
(3)图1中曲线A表示将抗原X注射到人体后,体内抗体产生量的变化,若第8天,再同时注射抗原X和Y,图1中表示对抗原X、Y免疫的抗体产生量变化的曲线分别是______,作出此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若第8天不再注射任何抗原,曲线A最可能会如何变化?请在图2中画出来____
非选择题-解答题 | 较易(0.85)
20. 林场中的林木常遭到某种山鼠的危害。通常,对于鼠害较为严重的林场,仅在林场的局部区域(苗圃)进行药物灭鼠,对鼠害的控制很难持久有效。回答下列问题:
(1)在资源不受限制的理想条件下,山鼠种群的增长曲线呈______型;在自然界,山鼠种群的_____特征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种群数量不可能无限增长。
(2)在苗圃进行了药物灭鼠后,苗圃中山鼠种群数量出现下降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药物灭鼠对鼠害的控制很难持久有效,最好在药物灭鼠控制害鼠的种群数量,同时通过减少其获得食物的机会等方法降低______,才能使鼠害得到有效防治。
(3)调查山鼠的种群密度(不考虑山鼠的迁入和迁出):在2hm2范围内,第一次捕获100只,标记并放归;几天后第二次捕获了90只,其中有25只带有标记,则该种群密度约是_____只/hm2若被标记的山鼠不容易被捕获,则山鼠种群密度估算值比种群密度实际值______(填“偏大”或“偏小”)。
(4)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进行鼠害防治的意义是________
21. 某弃耕农田中的植物种类40年间的变化情况见下表。
年数14152540
乔木0001423
灌木0341219
草本植物2827263034
总计2830305676
回答下列问题:
(1)弃耕的农田闲置后基本保留了原有的_________,进而发生_______演替。
(2)弃耕农田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将__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或“保持不变”)。
(3)该地草本植物的演替速度_______(填“快”或“慢”),木本植物的演替速度______(填“快”或“慢”)。
(4)演替过程中乔木代替灌木成为优势物种的原因是______;若该弃耕农田位于半干旱地区,群落演替最可能发展到_____阶段。
22. 某河流淡水鱼,根据食性类型可划分为肉食性鱼类、杂食性鱼类、植食性鱼类和浮游生物食性鱼类。回答下列问题:
(1)鱼类的生活水层可分为中上层、中下层和底层,不同鱼类在不同的水层生活,这属于群落的________结构;植食性鱼类与杂食性鱼类之间的关系可能为______。调查发现,某些浮游生物食性鱼类的胃含物大部分为浮游藻类,少部分为以浮游藻类为食的浮游动物,据此判断,这些浮游生物食性鱼类处于第________营养级。
(2)下表为生活在该河流水域中层的几种鱼体内重金属的含量(单位:ng·g-1)。请据表推测,这几种鱼体中,植食性的鱼是_______,理由是_______
鱼的种类ABCDE
Hg112.0117.070.461.917.8
Pb75.884.352.534.627.3
Cd41.621.910.314.18.8
(3)竞争排斥原理是指在一个稳定的环境中,两个或两个以上受资源限制的,但具有相同资源利用方式的物种不能长期共存在一起。为了验证竞争排斥原理,某同学选用该河流中两种鱼进行实验,选择鱼所遵循的原则是________。该实验中需要将两种鱼放在资源_______(填“有限的”或“无限的”)环境中混合培养。当实验出现_______的结果时即可证实竞争排斥原理。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稳态与调节、分子与细胞、生物与环境

试卷题型(共 22题)

题型
数量
单选题
18
非选择题
4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稳态与调节
1,2,3,4,19
2
分子与细胞
3
生物与环境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单选题
10.85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内环境稳态及意义  体温调节单选
20.85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  大脑皮层特定的区域控制相应的生命活动(旧)单选
30.65细胞膜的功能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比较  血糖调节单选
40.65植物对温度、光周期等的响应单选
50.85种群的概念及特征  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单选
60.85群落中生物的种间关系单选
70.65植物的生长型和群落结构  群落的主要类型单选
80.65群落的物种组成以及丰富度的相关探究实验单选
90.85群落的主要类型单选
100.85种群数量增长曲线  植物的生长型和群落结构  群落的演替及其影响因素单选
110.65物种在群落中的生态位单选
120.65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单选
130.85能量流动的概念和过程  生态金字塔的种类及特点  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关系单选
140.65群落中生物的种间关系  食物链和食物网单选
150.85能量流动的概念和过程单选
160.65能量流动的概念和过程  能量流动的相关计算单选
170.65能量流动的概念和过程  能量流动的特点以及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单选
180.85碳循环单选
二、非选择题
190.65体液免疫  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系统的功能解答题
200.85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应用  种群数量增长曲线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能量流动的特点以及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解答题
210.65群落的物种组成以及丰富度的相关探究实验  群落的演替及其影响因素解答题
220.65群落中生物的种间关系  植物的生长型和群落结构  食物链和食物网  生物富集解答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