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稳态与调节 > 免疫调节 > 特异性免疫 > 体液免疫
题型:非选择题-实验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513 题号:14423785
鳗弧菌是感染斑马鱼的一种致病菌,科研人员采用基因工程技术敲除鳗弧菌的致病基因,使其丧失感染能力但保留活性,从而获得鳗弧菌疫苗,科研人员针对该鳗弧菌疫苗的免疫效果,开展了以下系列实验。实验过程与结果或结论见下表:

实验

过程

结果或结论

实验1

A.给免疫组和对照组斑马鱼注射致病性的野生型鳗弧菌。

B.统计注射后14天内免疫组和对照组的死亡率,计算相对免疫保护力。

C.通过与对照组相比,确定鳗弧菌疫苗的安全注射剂量。

D.以安全剂量给斑马鱼注射鳗弧菌疫苗,再饲养28天。

结果:

实验2

进一步将实验1对照组死亡的斑马鱼和免疫组活的斑马鱼进行解剖,

发现对照组的脾脏肿大,肠道出现溃烂。提取对照组和免疫组的脾脏组织研磨液, E

结果:对照组的鳗弧菌菌落数显著高于免疫组。

结论:斑马鱼的死因是由于感染鳗弧菌所致。

实验3

将斑马鱼分成四组:加强免疫0次组

(BO×0)、加强免疫1次组(BO×1)、加强免疫2次组(BO×2)和对照组,

并以14天为间隔进行加强免疫,实验设计如下:

时间

0天

14天

28天

56天

实验处理

注射1次疫苗(此为初次免疫)

第一次加强免疫

第二次加强免疫

用野生型鳗弧菌进行感染

组别

BO×0组

+

-

+

BO×1组

+

-

+

BO×2组

+

+

+

对照组

-

-

+

注:“+”表示施加相应处理,“-”表示未施加相应处理

结论:加强免疫能够增强相对免疫保护力。


回答下列问题:
(1)现有疫苗有三种类型,本实验中的疫苗属于______类。
(2)实验1是研究鳗弧菌疫苗的免疫效果,为获得相对免疫保护力的值,该实验过程的正确排序是______(用字母表示)。已知相对免疫保护力=(1-免疫组累计死亡率/
对照组累计死亡率 )× 100%,则鳗弧菌疫苗的相对免疫保护力为______%(保留一位小数)。
(3)实验1中,在注射鳗弧菌之前,每隔7天对所有斑马鱼体内的鳗弧菌特异性抗体水平进行检测,请预测结果______(设计一个坐标,以柱形图表示预测结果)。
(4)要得到实验2的结果及结论,E处的操作是______
(5)28天时,免疫组斑马鱼体内的抗体水平显著下降。为研究加强免疫是否能增强疫苗的保护作用进行了实验3,其中第14天的处理组别是______。在第56天处理后,统计各组的______,可用于判断加强免疫是否能够增强相对免疫保护力。

相似题推荐

非选择题-实验题 | 较难 (0.4)
真题 名校
【推荐1】对下列生物学实验进行结果顶测或分析与讨论。
(1)在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兔红细胞时,见到压在方格线上的细胞只计左线和上线上的细胞,以避免_______,减少误差。
(2)①在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浓度作用的实验设计中,若以小鼠活动状况为观察指标,注射胰岛素溶液和葡萄糖溶液的顺序应是_______
②人体血液中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的摩尔比值,在不同生理状况下是不同的,当机体处于_______状况时,该比值明显下降,此时机体物质代谢的变化是_____(答出2点即可)。
(3)某同学进行切除甲状腺对小鼠体长影响的实验,观测到切除甲状腺的幼年组小鼠体长增加明显低于未切除组,其机理是_______
(4)以某种实验小鼠为材料制备抗血清。
①欲获得某一种较高浓度的抗体,在你的实验思路中,关键是需对小鼠进行_______。为什么?_______
②预测实验结果(以坐标曲线图形式表示实验结果):________
2018-04-13更新 | 2430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较难 (0.4)
【推荐2】 疫苗接种是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最重要的措施之一,然而病毒的不断变异对现有疫苗的接种效力提出挑战。
(1)新型冠状病毒通过其表面的S蛋白与宿主细胞膜蛋白ACE-2结合而侵入细胞,S蛋白作为_______刺激机体产生_______免疫反应,其中_______细胞产生的抗体通过结合S 蛋白的受体结合区域(RBD)中和病毒,进而阻断其侵害过程,因此RBD是疫苗开发的重要靶点。
(2)多种新型冠状病毒突变株在RBD区域出现突变。研究者比较病毒野生型和最具代表性的5种突变株的RBD氨基酸序列,找到一小段保守序列RBD9. 1,并展开研究:
实验组小鼠:注射含RBD9. 1的缓冲液;
对照组小鼠:注射含野生型病毒RBD蛋白或乙肝病毒抗原的缓冲液,同时设置空白对照组。
实验一:取各组小鼠的血清与ACE-2蛋白和野生型病毒RBD蛋白混合,检测RBD和 ACE-2结合情况。
据图1分析,乙组和丙组阻断率较高的原因是_______,但由于_______,导致丙组的阻断率低于乙组。
为进一步评估RBD9. 1血清对病毒的中和能力,研究者将各组小鼠的血清分别与病毒 野生型、5种突变株混合,检测ACE-2过表达细胞的病毒感染率,发现_______,说明 RBD9. 1血清能有效中和野生型病毒及其突变株。

实验二:用RBD9. 1刺激各组免疫后小鼠脾细胞,发现仅乙、丙两组检测到细胞毒性T 细胞比例、IL-2等细胞因子的分泌量明显提高,表明RBD9. 1可以诱导小鼠产生_______免疫记忆。
(3)某些病毒诱导机体产生的抗体与病毒结合后可引发ADE效应(图2),加重病情发展。 为探究RBD9.1抗体能否通过Fc-FcγR相互作用介导最新流行突变毒株产生ADE效 应,请选择实验材料,设计实验方案。
实验材料:
①Fc段突变的RBD9. 1抗体;②RBD9. 1抗体;③FcγR抗体;④表达FcγR的 细胞D ;⑤FcγR基因敲除的细胞D;⑥最新流行突变毒株 实验方案:

组别

实验处理

检测

实验组

I 共同温育一段时间后,加入到 II 细胞培养瓶中

细胞的病毒感染率

对照组

共同温育一段时间后,加入到 V细胞培养瓶中


____________
(4)依据本研究,你是否支持针对RBD9. 1进行新型疫苗研发,请说明理由_______
2023-01-09更新 | 473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较难 (0.4)
【推荐3】 新冠疫情后,病毒核酸检测和疫苗接种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回答下列问题。

(1)新冠病毒是一种RNA病毒,检测新冠病毒RNA(核酸检测)可以采取RT—PCR法,该过程中需要用到的酶有_____
(2)为了确保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准确性,在设计PCR引物时必须依据新冠病毒RNA中的来进行。据图1分析,选择的引物是_____。其作用是_____
(3)下表是SARS-CoV-2核酸检测时PCR仪参数设定要求;
步骤a、病毒cDNA合成b、预变性c、变性d、?
温度50℃95℃95℃60℃
时间15min5min5s40s
循环1145

①步骤a的反应时间要足够长,其目的是_____
②步骤d的主要包括PCR过程的_____阶段。
(4)PCR的产物一般通过电泳来鉴定,结果如图2所示。1号泳道为标准(Marker),2号泳道为阳性对照(提纯的目的基因片段),3号泳道为实验组。标准(Marker)的实质为不同已知长度的DNA片段混合物:3号泳道的若出现杂带,原因一般有_____(至少答出两点)。
(5)某人同时进行了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和抗体检测(检测体内是否有新冠病毒抗体),若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而抗体检测结果为阳性,说明_____(答出1种情况即可):若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而抗体检测为阴性,说明_____
2022-12-19更新 | 58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