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分子与细胞 > 细胞的代谢 > 酶与ATP > > 酶促反应的因素及实验
题型:非选择题-解答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03 题号:14588206
在甲、乙、丙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溶液和等量的淀粉酶溶液,在均低于最适温度的温度条件下进行反应,产物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淀粉酶的作用为___________;作用的实质为______________
(2)乙、丙试管的温度大小关系为乙______丙。如果适当提高甲试管的温度,则纵轴上A点___(填“上移”“下移”或“不移动”)。
(3)若在丁试管中加入与乙试管等量的淀粉和盐酸,在温度相同的条件下反应,测得乙试管反应速率远大于丁试管,该结果说明酶具有_________,酶具有该特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似题推荐

非选择题-实验题 | 适中 (0.65)
【推荐1】为研究酶的特性,科研人员做了如下研究。图1是一个含有淀粉的琼脂块,1~4代表分别用不同方法处理的4个位置。图2为某些酶抑制剂(抑制酶催化作用的物质)的作用机理。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图1所示方法处理后的含有淀粉的琼脂块,放入37℃恒温箱中保温处理24h后,用等量碘液滴在4个三角形位置,观察到的现象是三角形________(填数字)呈蓝色,由此说明酶具有________、作用条件较温和的特点。
(2)依据作用机理,①若抑制剂分子在外形上与作用底物相似,能与底物竞争结合酶的活性位点,这种抑制剂称为酶的竞争性抑制剂;②若抑制剂不是与酶活性位点结合,而是与活性位点以外的位点结合,则属于非竞争性抑制剂。据图2判断抑制剂A属于________,抑制剂B属于________。(填“竞争性抑制剂”或“非竞争性抑制剂”),________抑制剂可通过提高底物浓度而减弱甚至解除影响。
(3)已知某物质X为淀粉酶抑制剂,为探究其是竞争性抑制剂还是非竞争性抑制剂,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组别实验处理观测实验结果
甲组足量的淀粉溶液+淀粉酶分别测定各组的酶促反应速率
乙组足量的淀粉溶液+淀粉酶+物质X
预期实验结果:
________,则物质X为竞争性抑制剂;
________,则物质X为非竞争性抑制剂。
2023-12-31更新 | 113次组卷
非选择题-实验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研究人员为了比较甲、乙、丙三种微生物所产生的淀粉酶(提取液中酶蛋白浓度相同)的活性,进行了如下实验:

用碘液检测,结果如下表(注:“+”显色,“++”显色更深;“﹣”不显色)。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表中B的数值为_________,C的颜色深浅程度为______(用“+++”、“++”、“+”或“﹣”表示)。
(2)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无关变量有_______________(写出2种即可)。
(3)除了用碘液检验淀粉的剩余量来判断实验结果外,还可以用__________试剂来检测生成物的量。若用该试剂检验,颜色变化最深的试管是_________________
2017-04-19更新 | 194次组卷
非选择题-实验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为了探究淀粉酶的最适温度,某同学进行了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①:取10支试管,均分为五组。每组的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1mL淀粉酶溶液和2mL质量分数为5%的淀粉溶液。
步骤②:将每组淀粉酶溶液和淀粉溶液混合并摇匀。
步骤③:将装有混合溶液的五支试管(编号1、2、3、4、5)分别置于15℃、25℃、35℃、45℃、55℃水浴中。反应过程中每隔1分钟从各支试管中取出一滴反应液,滴在比色板上,加1滴碘液显色,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如果想验证淀粉酶的化学本质可以用______来检测。
(2)该实验的设计存在一个明显的错误,即______
(3)在本实验中,各组溶液的pH要保证______,该实验能否选用斐林试剂检测实验结果?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4)纠正实验步骤后,进行操作。一段时间后,当第3组试管中的反应物与碘液混合开始呈棕黄色时,各组实验现象如表所示(“+”表示蓝色程度)。

组别

1

2

3

4

5

处理温度(℃)

15

25

35

45

5

结果

++

+

棕黄色

+

++

分析上述实验结果,可以得出该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在______之间。某同学在进行本实验的过程中发现反应时间过长,为缩短反应时间,请你提出合理的改进措施:___________(至少答两点)。
2023-01-31更新 | 13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