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稳态与调节 > 免疫调节 >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题型:多选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839 题号:15011092
研究发现,活化T细胞表面的PD—1(程序性死亡受体1)与细胞表面的PD—L1(程序性死亡配体1)结合,T细胞即可“认清”对方,不触发免疫反应。PD—L1可存在于种正常细胞表面,肿瘤细胞可通过过量表达PD—L1来逃避免疫系统的“追杀”,实现免疫逃逸,其作用机理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肿瘤细胞能够实现免疫逃逸说明免疫系统的免疫自稳功能遭到破坏
B.活化T细胞表面的受体能够特异性识别肿瘤细胞表面的抗原
C.使用PD—1抗体或PD—L1抗体可以阻断PD—1与PD—L1的结合,从而使T细胞有效对付肿瘤细胞
D.过度阻断PD—1与PD—L1的结合可能会引起过强的免疫反应

相似题推荐

多选题 | 较难 (0.4)
【推荐1】肝癌细胞中的M2型丙酮酸激酶(PKM2)可通过微囊泡的形式分泌,如下图所示。微囊泡被单核细胞摄取后,PKM2进入单核细胞内既可催化细胞呼吸过程中丙酮酸的生成,又可诱导单核细胞分化成为巨噬细胞。巨噬细胞分泌的各种细胞因子进一步促进肝癌细胞的生长增殖和微囊泡的形成。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单核细胞摄取PKM2的过程不消耗能量
B.图中3种细胞中所表达的基因完全不同
C.PKM2、细胞因子均可以传递信息
D.细胞因子促进肝癌细胞产生微囊泡属于正反馈调节
2024-01-11更新 | 145次组卷
多选题 | 较难 (0.4)
【推荐2】核酸检测和抗原检测是确认新冠病毒的重要手段,也是患者确诊的重要流程之一。下图显示的是抗原检测试剂盒的结构与原理,抗体1和抗体3均能与新冠病毒表面抗原结合,抗体2和抗体4之间能够特异性结合,胶体金中的纳米粒子吸收光能后呈现红色。将鼻咽拭子中的样本洗脱到缓冲液后,滴加在点样处,样本沿箭头方向在检测卡上移动,依次经过检测线和质控线。通过观察颜色变化即可快速判断样本中是否含有新冠病毒抗原。下列关于新冠病毒抗原检测说法正确的是(       

   

A.新冠病毒抗原检测方法的灵敏度高,是因为检测过程中进行了抗原和抗体特异性结合
B.若检测结果为阳性,则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发生过了2次
C.若待测样品中无新冠病毒,显色结果应为检测线不变色、质控线变红
D.抗体1和抗体3均能与新冠病毒表面抗原结合是因为新冠病毒表面有多种抗原蛋白
2023-10-14更新 | 464次组卷
多选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猪丹毒是丹毒杆菌引起的危害养殖业的烈性传染病之一、SpaA蛋白是猪丹毒疫苗的主要成分。但免疫原性较低。已知转移因子(TF)能提高SpaA蛋白的免疫原性,但不确定这种免疫增强作用是否与TF的特异性有关。现有经Spa疫苗免疫的小鼠特异性TF以及普通TF。欲通过以下实验探究TF的特异性对SpaA蛋白的免疫增强作用,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分组实验处理结果曲线
1
曲线1
2曲线2
3曲线3
4曲线4
A.TF可能是一种免疫活性物质
B.操作A是免疫接种抗原,操作B是接种小鼠特异性TF
C.4组是对照组,1、2和3组是实验组
D.该实验说明免疫增强效果与TF的特异性关联不大
2023-01-14更新 | 36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