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生物技术与工程 > 发酵工程 >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 微生物的接种方法
题型:非选择题-解答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51 题号:15233479
市面上有一种药物——溶菌酶肠溶片,其说明书内容如下:溶菌酶肠溶片的主要成分是一种黏多糖的水解酶,它在生物体内广泛分布,能够液化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的不溶性多糖,可以将它水解成为可溶性的粘肽,是一种具有杀菌作用的天然抗感染物质。它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炎以及增强抗生素疗效的作用。为了研究溶菌酶的功能,研究人员做了如下实验:
(1)溶菌酶抗菌种类的实验:对照组的处理是等量的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培养液中分别滴加2滴生理盐水。将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在适宜温度下培养30分钟,结果如图。实验组的处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采用的接种方法是_______法,观察_______数量。实验结果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接种过程中需要严格的______________,培养皿在恒温培养箱中培养时的放置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探究溶菌酶对不同微生物抑菌效果不同的原因,研究者提出了假设:溶菌酶作用于细菌细胞壁肽聚糖的水解。可用于验证该假设的实验材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全国·模拟预测 查看更多[2]

相似题推荐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推荐1】牛奶消毒不过关容易携带细菌。根据国家标准(GB19645—2010)规定,每毫升合格的牛奶细菌总数不能超过50000个。某兴趣小组利用恒温水浴锅对新鲜牛奶进行消毒然后检测消毒的效果,如下图所示。

(1)图中步骤①对牛奶的消毒的方法是______,一般采用______对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进行灭菌,蛋白胨的作用有__________(写两点)。
(2)步骤②将牛奶进行梯度稀释的目的是使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分散,便于能在培养基表面形成______。步骤③的接种方法是__________,这种方法可以用来统计样品中活菌的数目,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兴趣小组通过步骤①~③接种了3个平板和1个未接种的平板放入恒温培养箱,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培养48h,然后统计出4个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是57、53、55和9。根据这样的实验结果______(填“能”或“不能”)判断该兴趣小组消毒后的牛奶细菌超标,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要检测牛奶中是否含有大肠杆菌,需要在培养基中加入______(填物质),观察是否出现黑色(或蓝黑色)的菌落。
2020-09-18更新 | 294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推荐2】在处理富营养化水体的过程中,通过微生物的反硝化作用()去除氮素污染更为经济有效。某科研小组从湖底淤泥中分离到需氧反硝化微生物的菌株。
(1)研究者先配制富集培养基,然后采用______法进行灭菌,冷却后接种湖底淤泥样品,经过连续富集培养可得到大量反硝化微生物。
(2)为进一步获得纯培养物,可利用平板划线法或______法将富集后的微生物接种到______(填“培养基Ⅰ”或“培养基Ⅱ”)中进行纯培养。

培养基类型

主要组成成分

培养基Ⅰ

琼脂、柠檬酸钠、MgSO4、KNO3、FeCl3、KH2PO4、CaCl2、水等

培养基Ⅱ

琼脂、葡萄糖、(NH42SO4、FeSO4、NaCl、MgSO4、KH2PO4、水等

(3)投菌量的大小决定了菌株的繁殖速度及数量,从而影响污水中的氮素去除效果。为确定净化污水的最佳投菌量,科研小组将反硝化微生物按1%~15%的投菌量分别添加到100mL污水中,60小时后测定每组氮素去除率和菌体数量,结果如下图(OD600值表示菌体相对含量),则接种量为______时,污水处理效果最佳。投菌量为15%时,微生物生长量出现下降,其原因可能是______

(4)东北某药厂每年产生大量氮素废水,但由于温度低,该科研小组纯化的菌株无法在该药厂发挥去氮作用,你可以采取什么办法进一步筛选出适合该药厂废水净化的反硝化微生物:_______________
2023-04-18更新 | 125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推荐3】营养缺陷型突变株在基本培养基(不添加特殊营养物)上不能正常生长,只能在完全培养基(满足微生物的各种营养缺陷型生长的培养基)上才能正常生长。现将诱变处理后的菌液稀释后接种于某培养基上培养,用灭菌牙签逐个挑取待测菌,先后点接于A、B培养基上,前后位置及号码相对应,培养后菌落生长情况如图,请回答:

(1)在常规微生物实验中,以下操作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选择消毒或灭菌要根据无菌操作的对象及目的而定
B.对玻璃器皿、涂布器、操作者的衣着和双手应进行灭菌处理
C.接种用的无菌操作台要用紫外线进行消毒
D.在倒平板时,将培养皿打开,培养皿盖倒放在桌面上
E.涂布器蘸取菌液后均匀地涂布在培养基上
(2)在该实验中,用紫外线照射进行诱变处理,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过程①的接种方法为______________, A、B培养基应分别为________培养基、________培养基(填“基本”或“完全”)。
(4)为进一步确定缺陷型菌株属于何种氨基酸缺陷型,实验人员进行了如下操作:
①用接种针挑取培养基________(填“A”或“B”)中的________号菌落分别接种于盛有完全培养液的离心管中,28 ℃振荡培养1~2天后,离心,取沉淀用________洗涤菌体3次并制备成菌悬液。
②吸取1 mL菌悬液加入无菌培养皿中,倾注约15 mL融化并冷却至50℃左右的基本琼脂培养基,冷凝后用记号笔在培养皿的皿底划分五个区域,做好标记。
③在划分的五个区域上放入少量分组的氨基酸结晶或粉末(五组混合氨基酸如下表所示),制作________(填“选择”或“鉴别”)培养基。经培养后,观察生长圈出现的区域,从而确定属于何种氨基酸缺陷型。
组别所含氨基酸
A组氨酸苏氨酸谷氨酸天冬酰胺亮氨酸
B精氨酸苏氨酸赖氨酸甲硫氨酸苯丙氨酸
C酪氨酸谷氨酸赖氨酸色氨酸丙氨酸
D甘氨酸天冬氨酸甲硫氨酸组氨酸丝氨酸
E胱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丙氨酸丝氨酸

在上述鉴定实验中,发现在培养基的A、D区域出现生长圈,则说明该缺陷型属于________
2022-05-17更新 | 20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