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遗传与进化 > 遗传的基本规律 > 基因的分离定律 >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和应用
题型:非选择题-解答题 难度:0.15 引用次数:385 题号:17126860
某植物(2n=14)的宽叶与窄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宽叶是显性;该植物中存在7号染色体有三条(三体)、其他6对同源染色体均成对存在的变异植株。变异植株的减数分裂正常,三条7号染色体中,任意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分离到细胞两极,另一条随机移向细胞一极,各类型配子均可育。回答下列问题:
(1)变异植株的变异类型属于_____;变异植株减数分裂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细胞中最多有_____条染色体,此时细胞中有______条染色单体。
(2)该植物中,从未出现过1~6号染色体有三条的植株,原因可能是_____(写出一种)。
(3)若控制宽叶与窄叶的等位基因位于7号染色体上,将纯合的7号染色体三体宽叶植株与染色体正常窄叶植株杂交得到F1,选择F1中三体植株与染色体正常窄叶植株测交得到F2,统计F2的表现型及比例。
①F1中宽叶基因的频率为________
②F1中三体植株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有______种,测交所得的F2中,窄叶植株占______

相似题推荐

非选择题-实验题 | 困难 (0.15)
【推荐1】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植物,利用玉米纯合雌雄同株品系M培育出雌株突变品系(不能产生花粉),该突变品系的产生原因是M品系2号染色体上的基因Ts突变为ts(Ts对ts为完全显性)。将抗玉米螟的基因A转入该雌株品系中获得甲、乙两株具有玉米螟抗性的植株,但由于A基因插入的位置不同,甲植株的株高表现正常,乙植株矮小。为研究A基因的插入位置及其产生的影响,进行了以下实验:
实验一:品系M(TsTs)×甲(Atsts)→F1中抗螟:非抗螟约为1:1;
实验二:品系M(TsTs)×乙(Atsts)→F1中抗螟矮株:非抗螟正常株高约为1:1
(1)实验一中作为母本的是___________(填“甲”或“品系M”),实验二的中非抗螟植株的性别表现为___________(填“雌雄同株”“雌株”或“雌雄同株和雌株”)。
(2)选取实验一的F1抗螟植株自交,F2中抗螟雌雄同株:抗螟雌株:非抗螟雌雄同株约为2:1:1。由此可知,甲中转入的A基因与ts基因___________(填“是”或“不是”)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若将F2中抗螟雌雄同株与抗螟雌株杂交,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
(3)选取实验二的F1抗螟矮株自交,F2中抗螟矮株雌雄同株:抗螟矮株雌株:非抗螟正常株高雌雄同株:非抗螟正常株高雌株约为3:1:3:1,由此可知,乙中转入的A基因___________(填“位于”或“不位于”)2号染色体上。F2中抗螟矮株所占比例低于预期值,说明A基因除导致植株矮小外,还对F1的繁殖造成影响,结合实验二的结果推断这一影响最可能是___________
2024-01-02更新 | 319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困难 (0.15)
【推荐2】玉米是一年生雌雄同株异花二倍体植物。株高有高茎和矮茎两种类型,受复等位基因(A+/A/a)(显隐性关系为A+>A>a)控制,A基因控制高茎。胚乳是玉米籽粒主要的营养储藏器官,其主要营养物质是淀粉和蛋白质,胚乳成分组成及比例决定了玉米的品质和产量。玉米胚乳有野生型和突变型两种类型,受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控制株高的基因和控制胚乳的基因独立遗传。现有两株矮茎野生型胚乳的玉米植株杂交得F1,F1自由交配,F2表型及比例为矮茎野生型胚乳:矮茎突变型胚乳:高茎野生型胚乳:高茎突变型胚乳=33:11:15:5。请回答下列问题:
(1)复等位基因A+、A、a的存在,体现了基因突变的___特性。
(2)玉米常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理由之一是___。在进行杂交得F1时,对母本需进行___操作。
(3)两亲本植株的基因型为___。F1表型___种,F1产生的雌配子有___种。
(4)F2中b的基因频率为___,F2中高茎植株中杂合子占___。能不能只通过F2中的高茎植株鉴定哪些是杂合子?___。若不能,请说明理由;若能,简要说明设计方案:___
(5)抽提同一果穗的野生型和突变体籽粒蛋白质进行电泳检测结果如图,说明___
2024-01-11更新 | 137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组 | 困难 (0.15)
【推荐3】Ⅰ.下图为某家族的遗传系谱图,其中部分家庭成员血型已经请楚。已知该地区人群中决定血型的IA基因频率为0.1,IB基因频率为0.1,i基因频率为0.8,甲遗传病在男性群体中患病率为20%,4号个体不携带甲病致病基因,甲病基因(D/d)不位于X、Y同源区段上。

(1)在人群中,甲病的发病率男性_________女性。(填“高于”“低于”成”等于”)
(2)经过血型型检查发现9号个体为O血型,检查发现11号个体除了患有甲病之外,伴有性染色体三体,可初步判断11号个体的基因型可能为___________。经过对染色体分析,得知发生异常的可能原因是父方在______出现了分裂异常,产生了性染色体数目异常的配子,与母方产生的性染色体数目正常的配子发生了结合。
Ⅱ.科学家研究发现,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以及表达水平的高低都是受调控的,这种调控会影响性状。某实验小鼠的毛色是由小鼠毛囊中黑色素细胞合成的色素控制的,酪氨酸是合成色素的前体物,酪氨酸在酯氨酸激酶的作用下可以合成多巴醌,B基因控制酪氨酸激酶的合成,b基因无法合成酪氨酸激酶,表现为白化小鼠,D基因可以表达黑色素合成酶,可以将多巴醌合成黑色素,d基因无法表达黑色素合成酶,多巴醌会转化成棕黄色素。B基因与D基因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
(3)为探究某只白化雌鼠是否能表达成黑色素合成酶,选用基因型为BbDd的雄鼠与该雄鼠杂交,若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说明该白化雌鼠不能表达黑色素合成酶。
(4)在实验种群中,小鼠始终自由交配,经多代培养后,种群中棕黄色小鼠占全体小鼠的比例为31%,黑色小鼠占全体小鼠的比例为33%,从该种群中随机选取一只黑色離鼠和一只棕黄色雄鼠交配,产生的子代为白化鼠的概率是________
2023-11-24更新 | 20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