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生物技术与工程 > 发酵工程 >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 微生物的接种方法
题型:非选择题-解答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707 题号:18601232
我国餐厨垃圾占城市生活垃圾比重的37%~62%,垃圾废液中富含淀粉、蛋白质、脂类等有机物,丢弃处理是一种资源的浪费,而且处理不当还会滋生病原菌,污染环境。研究人员采集废弃垃圾液通过生物工程技术分离出了能高效降解淀粉、蛋白质、脂肪等成分的菌种制成复合微生物菌剂,实现垃圾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的高效利用。回答下列问题:
(1)菌种的选育。按照如图1流程分别分离获得高效分解淀粉、蛋白质、脂肪的菌种:


①采集废弃垃圾液作为分离样本,给我们提供的取样思路是 _____,土样采集后进行富集培养,目的是 _____
②完成梯度稀释后,菌种接种到平板上的过程需要使用的工具为 _____,与普通营养物质不同,厨余垃圾多来自烹饪余留,因此在分离培养基中宜提高 _____含量配置成 _____(功能)培养基,更能实现菌株的分离。纯化培养采用的接种方法是 _____
(2)厨余垃圾处理的混菌发酵。用上述方法分别选育出高效分解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的菌种后,将三类菌按照一定的比例制成复合微生物菌剂,再将菌剂与经过预处理的厨余垃圾混合发酵。
①发酵过程中影响垃圾分解效率的因素除温度、pH、溶解氧等环境因素外,还有 _____(至少列举2项)
②发酵过程不仅能将垃圾无害化,同时还能通过 _____技术从发酵液分离获得丰富的单细胞蛋白,实现垃圾的资源化。
③收集微生物处理后的厨余垃圾残渣,经晾晒干后制成饲料,可实现 _____,提高能量利用率。
(3)超级分解菌的培育。研究发现,混菌发酵过程中各种菌存在相互作用,导致分解效率低下,因此科研人员尝试获取能表达淀粉酶、蛋白酶和脂肪酶的融合基因(图2),利用一种高效表达质粒的载体(图3),将其导入到巨大芽孢杆菌中,提高厨余垃圾的分解率。现有MspⅠ,BamHⅠ.Mbol、SmaⅠ、BglⅡ等限制酶,它们的识别序列和酶切位点分别为C↓CGG、G↓GATCC、↓GATC、CCC↓GGG、A↓GATCT。
①分别选择 _____酶切割融合基因和质粒(各选用一种酶),然后使用 _____酶连接形成重组质粒。若使用MspⅠ酶对重组质粒进行充分酶切,每个重组质粒至少能水解为 _____个片段。
②采用感受态细胞法将重组质粒导入巨大芽孢杆菌后,将受体菌培养在添加 _____的培养基进行检测筛选,即可获得能同时高效降解厨余垃圾的超级分解菌。

相似题推荐

【推荐1】堆肥是一种有效地处理有机废弃物的方法,可以将废弃物转化为有价值的土壤改良剂。其中的关键步骤就是利用合适的菌种进行发酵,从而促进废弃物的分解与转化。微生物发酵鸡粪堆肥技术,方法用料简单,能够缩短堆肥周期,提高堆肥效率,同时可以改良土壤环境,提高土壤肥力,技术流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鸡粪堆肥技术用到的米曲霉菌和黑曲霉菌属于___(填“真核”或“原核”)生物,在培养时,一般需将培养基pH调至___性。
(2)解淀粉芽孢杆菌与酵母菌的代谢类型相同,属于___型,可采用______得到纯培养物。
(3)堆肥发酵要控制好发酵条件,包括_________等。要获得嗜热菌可以在___条件下进行选择培养。
(4)微生物发酵鸡粪堆肥技术,是利用了微生物代谢过程中产生的______等改良土壤环境,提高土壤肥力。
2024-05-27更新 | 28次组卷
非选择题-实验题 | 适中 (0.65)
【推荐2】预防新冠肺炎,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出门戴口罩可以有效降低新冠病毒的传染率。但随着新冠疫情的持续,人类消耗了大量的一次性口罩,这些口罩不及时处理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某科研人员欲筛选出能高效降解一次性口罩(主要成分是聚丙烯纤维)的细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分离纯化目的菌时,培养基需要以_____为唯一碳源,从功能上看,该培养属于_____培养基。
(2)筛选目的菌时,为了使培养基上出现的菌落尽可能都是单菌落,应采用的接种方法是_________,采用该方法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菌种的长期保存方法是_______
(3)专家指出不能反复使用同一个口罩。因为口罩频繁使用会导致口罩内侧细菌的种类和数量增多,进而引发疾病。请设计实验验证与使用一次的口罩相比,频繁使用的口罩内侧的细菌种类和数量会增多。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口罩使用过程中接触的环境,口罩每天使用时长等无关变量都相同):_____________
2023-08-04更新 | 312次组卷
非选择题-实验题 | 适中 (0.65)
【推荐3】某工厂的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酚类化合物W,若直接排放会造成环境污染。为了响应国家对环境保护的号召,该厂欲将化合物W分解成无害的物质后再进行排放。现某实验小组欲从土壤中分离能分解W的微生物。相关实验及结果如下:
Ⅰ号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平均菌落数156个
Ⅱ号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W(10g/L)→平均菌落数95个
Ⅲ号培养基:硝酸钾(3g/L),氯化钙(8g/L),W(10g/L),水,其他无机盐(适量)→平均菌落数34个。
(1)为了对微生物进行计数,Ⅲ号培养基还需要添加____________。在制备培养基倒平板之前还需对培养基进行____________
(2)若要选出能分解W的微生物,可从____________号培养基中挑选,其原因是____________
(3)该实验所使用的的接种方法是____________;分析Ⅱ号培养基所得菌落数少于Ⅰ号培养基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2020-08-06更新 | 2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