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生物技术与工程 > 发酵工程 >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 培养基的类型及其应用
题型:非选择题-解答题 难度:0.85 引用次数:91 题号:18674970
微生物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有的能用于制造食品,有的可能使人患病。请回答问题:
(1)培养细菌常用到选择培养基,培养基中不加入_________可以选择培养自养型微生物,在培养细菌的过程中,培养皿应倒置,其原因是_________
(2)在腐乳的制作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_________,这类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为__________,产生的脂肪酶将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使豆腐具有特殊的香味。
(3)为了对样品中的某种活菌进行计数,科研人员从稀释倍数为10^6的培养液中取样涂布了三个平板,每个平板分别用0.2mL的稀释液进行涂布,,统计得到三个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是210、240、246,则每毫升原样液中的菌体是__________个,上述方法称为_________,用该方法测得的菌体数可能比实际活菌数少,原因是_________

相似题推荐

非选择题-解答题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1】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的珍稀野生动物,每只成年大熊猫每日进食竹子量可达12~38kg。大熊猫可利用竹子中8%的纤维素和27%的半纤维素。研究人员从大熊猫粪便和土壤中筛选纤维素分解菌。回答下列问题:
(1)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一般认为它至少包括三种组分,即C1酶、CX酶和_________。为筛选纤维素分解菌,将大熊猫新鲜粪便样品稀释液接种至以_________为唯一碳源的固体培养基上进行培养,该培养基从功能上分类属于_________培养基。
(2)配制的培养基必须进行灭菌处理,对培养基灭菌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实验中,设置未接种培养基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3)为高效降解农业秸秆废弃物,研究人员利用从土壤中筛选获得的3株纤维素分解菌,在37℃条件下进行玉米秸秆降解实验,结果如表所示。在该条件下纤维素酶活力最高的是菌株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菌株

秸秆总重(g)

秸秆残重(g)

秸秆失重(%)

纤维素降解率(%)

A

2.00

1.51

24.50

16.14

B

2.00

1.53

23.50

14.92

C

2.00

1.42

29.00

23.32


(4)常采用凝胶色谱法从纤维素分解菌中提取纤维素酶,相对分子质量_______的蛋白质先分离出来,原因是______________
2021-11-25更新 | 319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较易 (0.85)
【推荐2】低度的果酒、果醋具有一定的保健养生功能。右图是两位同学制果酒和果醋时使用的装置。同学甲用A(带盖的瓶子)装置制葡萄酒,在瓶中加入适量葡萄汁,发酵温度控制在18℃~25℃,每隔12 h左右将瓶盖拧松一次(注意不是打开瓶盖),之后再将瓶盖拧紧。当发酵产生酒精后,再将瓶盖打开,盖上一层纱布,温度控制在30℃~35℃,进行制果醋的发酵。同学乙用B装置,温度控制与甲相同,不同的是制果酒阶段充气口用夹子夹紧外,排气的橡胶管也用夹子夹住,并且每隔12 h左右松一松夹子放出多余的气体。制果醋阶段适时向充气口充气。经过20天左右,两位同学先后完成了自己的发酵制作。据此回答有关问题:

(1)酵母菌与醋酸杆菌在结构上的最大区别是后者_____
(2)同学甲在制酒阶段,每隔12 h左右就要将瓶盖拧松一次,但又不打开,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
(3)用反应式表示出同学甲利用A装置制酒过程刚开始时发生的主要化学变化_____
(4)B装置中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相连,这样做的原因是_____
(5)制果酒时要将温度控制在18℃~25℃,而制果醋时要将温度控制在30℃~35℃,目的是_____
(6)制作过程一般不需要额外添加酵母菌和醋酸菌即可完成。为了提高果酒品质也可以在果汁中加入人工培养的酵母菌。利用_____培养基可分离获得较为纯净的酵母菌种。
2016-11-26更新 | 930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较易 (0.85)
【推荐3】维生素分解菌是一种新型饲料添加剂,能提高祖纤维饲料的转化率,从而为养殖业提供更多的饲料来源。某研究小组从反刍动物粪便中分离筛选纤维素分解菌的流程是:①粪便取样→②加入液体培养基A中培养→③取培养液进行梯度稀释→④将稀释样液接种到培养基B中培养(结果如下图甲)→⑤挑选单菌落接种至新的培养基B中培养(结果如下图乙)→⑥染色后筛选(结果如下图丙)。回答下列问题:

(1)从功能上看A、B培养基属于__________培养基。步骤②培养基A需要给微生物提供水、碳源、__________等四类营养物质,还需要满足纤维素分解菌对__________(答出两点)等条件的要求。
(2)步骤③对培养液进行梯度稀释的目的是__________。据图甲结果分析,步骤④采用的接种方法是__________。所用接种工具在接种过程中需采用的灭菌方法是__________
(3)步骤⑤从图甲平板上挑选出16个较大的单菌落,分别转接于新的培养基B的16个小格中进行培养,这样处理的好处是__________。步骤⑥在培养基上加入革兰氏碘液进行染色,5min后去除染色液,可以观察到菌落周围产生大小不等的透明圈,透明圈越大,细菌分解纤维素的能力就越强,据此分析,用革兰氏碘液染色后出现透明圈的原理是__________
2023-03-11更新 | 17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