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遗传与进化 > 遗传的基本规律 > 基因的分离定律 >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和应用
题型:非选择题-实验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9358 题号:19241695
种子大小是作物重要的产量性状。研究者对野生型拟南芥(2n=10)进行诱变筛选到一株种子增大的突变体。通过遗传分析和测序,发现野生型DAI基因发生一个碱基G到A的替换,突变后的基因为隐性基因,据此推测突变体的表型与其有关,开展相关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
(1)拟采用农杆菌转化法将野生型DAI基因转入突变体植株,若突变体表型确由该突变造成,则转基因植株的种子大小应与_________植株的种子大小相近。
(2)用PCR反应扩增DAI基因,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对PCR产物和_________进行切割,用DNA连接酶将两者连接。为确保插入的DAI基因可以正常表达,其上下游序列需具备_________
(3)转化后,T-DNA(其内部基因在减数分裂时不发生交换)可在基因组单一位点插入也可以同时插入多个位点。在插入片段均遵循基因分离及自由组合定律的前提下,选出单一位点插入的植株,并进一步获得目的基因稳定遗传的植株(如图),用于后续验证突变基因与表型的关系。

   

①农杆菌转化T0代植株并自交,将T1代种子播种在选择培养基上,能够萌发并生长的阳性个体即表示其基因组中插入了_________
②T1代阳性植株自交所得的T2代种子按单株收种并播种于选择培养基,选择阳性率约_________%的培养基中幼苗继续培养。
③将②中选出的T2代阳性植株_________(填“自交”、“与野生型杂交”或“与突变体杂交”)所得的T3代种子按单株收种并播种于选择培养基,阳性率达到_________%的培养基中的幼苗即为目标转基因植株。为便于在后续研究中检测该突变,研究者利用PCR扩增野生型和突变型基因片段,再使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X切割产物,通过核酸电泳即可进行突变检测,相关信息见下,在电泳图中将酶切结果对应位置的条带涂黑_________
       

相似题推荐

非选择题-解答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水稻为二倍体雌雄同株植物,花为两性花,现有四个纯合的水稻浅绿叶突变体W、 X、Y、Z,这些突变体的浅绿叶性状均为单基因隐性突变(显性基因突变为隐性基因)导致, 回答下列问题:
(1)若四种突变体分别是不同基因突变的结果,则体现了基因突变具有______的特点。
(2)为判断这四个突变体所含的浅绿叶基因之间的位置关系,育种人员进行了杂交实验, 杂交组合及叶片色见下表。

实验分组

母本

父本

F1叶色

第1组

W

X

浅绿

第2组

W

Y

绿

第3组

W

Z

绿

第4组

X

Y

绿

第5组

X

Z

绿

第6组

Y

Z

绿


实验结果表明,W的浅绿叶基因与突变体______的浅绿叶基因属于非等位基因。为进一步判断X、Y、Z的浅绿叶基因是否在同一对染色体上,育种人员将第4、5、6三组实验的F1自交,观察并统计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不考虑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互换,预测如下两种情况将出现的结果:
①若突变体X、Y、Z的浅绿叶基因均在同一对染色体上,结果为______
②若突变体Y、Z的浅绿叶基因在同一对染色体上,X的浅绿叶基因在另外一对染色体上,结果为____________
(3)研究表明,W、X、Y、Z的相关基因编码的蛋白质,与催化叶绿素合成或转变有关,它们发生突变导致叶色的改变体现了基因与性状之间的关系有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
2022-11-26更新 | 168次组卷
非选择题-实验题 | 较难 (0.4)
【推荐2】为了适应全球气候逐渐变暖的大趋势,研究水稻耐高温的调控机制对水稻遗传改良具有重要意义。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获得一株耐高温突变体甲,高温下该突变体表皮蜡质含量较高。让甲与野生型(WT)杂交,F1自交后代中耐高温植株约占1/4,说明耐高温为_____性状,且最可能由______对基因控制。
(2)已知突变体甲的耐高温突变基因位于水稻3号染色体上,将突变体甲与缺失了一条3号染色体的野生型(WT')水稻杂交获得F1,不含控制该性状的基因的受精卵不能发育,若将上述F1进行随机交配,则F2中耐高温水稻出现的概率是_______
(3)为进一步确定突变位点,研究者进行了系列实验,如下图所示。   

①图1中F1______期,3号染色体发生互换,产生F2中相应的植株,然后用F2植株进行自交,可获得纯合重组植株R1-R5.
②对R1-R5进行分子标记及耐高温性检测,结果如图2、图3所示。分析可知,耐高温突变基因位于______(分子标记)之间。
(4)基因OsWR2的表达能促进水稻表皮蜡质的合成。为了验证“高温胁迫下维持较高的蜡质含量是水稻耐高温的必要条件”,研究小组以突变体甲为对照组,实验组为敲除基因OsWR2的突变体甲,将两种水稻置于_____,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培养一段时间后,检测水稻蜡质含量及耐高温性。预测实验结果____
2024-06-01更新 | 41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较难 (0.4)
【推荐3】科研人员在水稻中发现一个同时受光和低氮诱导表达的基因OsDREBIC,通过转基因手段探究了水稻的产量与该基因表达水平的关系。
(1)为构建OsDREB1C基因过度表达的水稻,科研人员将从水稻中克隆的OsDREB1C基因与外源高效启动子连接,导入水稻基因组中。为检测获得的转基因水稻中是否含有导入的OsDREBIC基因,同时避免内源OsDREB1C基因的干扰,在进行PCR扩增时,应该选择的引物组合是(  )
A.①+③B.①+②C.③+②D.③+④
(2)OsDREB1C基因以B链为转录模板链,转录时mRNA自身的延伸方向为5'→3'。为了使该基因按照正确的方向与已被酶切的HT质粒连接,克隆该基因时在两端添加了SmaI和BamHI的酶切位点,该基因内部没有这两种酶切位点。图中酶切位点1和2所对应的酶依次是_______

(3)科研人员将所构建的OsDREBIC基因过度表达的水稻以及_______水稻,均与_______水稻进行对比。结果表明,OsDREBIC基因在水稻中的高表达,使其具有光合效率高效、氨肥高效、早熟的三重效果,由此可以看出基因与性状______(填“是”或“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该研究成果为全球粮食生产的重重困境带来曙光。”
(4)科研工作者将过表达OsDREBIC基因和抗除草剂基因同时转入大豆,获得若干转基因植株,已知某高产抗除草剂转基因植株自交子一代中,高产抗除草剂44株、高产不抗除草剂21株、非高产抗除草剂22株,若给所有子一代植株喷施适量除草剂,让存活植株自交,得到的子代群体中,非高产抗除草剂的比例为________
2023-02-04更新 | 40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