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生物技术与工程 > 发酵工程 >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 培养基的成分及其功能
题型:非选择题-解答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07 题号:19654431
农作物光合作用产物有一半以上存在于秸秆中,木质素是存在于植物纤维中的一种有机物,其分解与陆地上碳循环密切相关。已知木质素降解后能与愈创木酚反应生成棕红色或棕褐色的轮环。下图为木质素降解菌分离筛选方案流程图。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的培养基需用___________法灭菌,检测灭菌效果的常用做法是___________
(2)配制的固体培养基应以___________为唯一碳源筛选木质素降解菌。实验结果表明,在固体培养基上出现了两种形态等特征不同的菌落A和B,为进一步判断菌种A和B降解木质素能力的强弱,请写出简要的实验思路:___________
(3)为了解土壤中木质素降解菌的数量,取10g土样加入90mL无菌水,充分混匀后,进行等比稀释,将0.1mL稀释液接种于培养基上,105倍稀释对应的三个平板上菌落数分别是138、140、148,则每克土样中木质素降解菌数量为___________个。该计算结果与真实值相比偏小,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

相似题推荐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推荐1】有报道,解钾和解磷微生物可以分解土壤中难溶性的钾和磷,提高土壤可溶性钾和磷的含量。现从某“样地”称取10g供试土壤,先将土壤浸出液梯度稀释,然后吸取3μL菌液接种(第一次)在特定培养基上,根据解钾和解磷水解圈大小筛选出C8和B4两种菌株。将筛选出的两种菌株接种(第二次)在相应培养基并检测培养基中可溶性钾和磷的含量,结果如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菌株编号

可溶性钾含量(μg﹒mL-1

可溶性无机磷含量(μg﹒mL-1

可溶性有机磷含量(μg﹒mL-1

C8

27.37

10.27

26.31

B4

0

0

29.38

(1)取供试土壤时,应从________的环境中取土样;筛选解钾和解磷的培养基中需要有________(答出4种即可)等营养物质。
(2)第一次接种的方法为________,该方法也可用来统计样品中的活菌数,其原理是________。计数时,应选择菌落数为________之间的平板进行统计。
(3)依表格信息,应选________(填“C8”或“B4”)作为可高效解钾和解磷的菌种,选择该菌种的理由是________
2024-02-22更新 | 108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为研究“某品牌酸奶中乳酸菌数量及其对抗生素耐药性情况”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的细菌培养基除了含有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等主要营养成分外,还应加入适量的_______和琼脂。在培养基各成分溶化与灭菌之间,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
(2)接种微生物的方法有很多,图中过程①②③所示的方法为_______________。用该方法统计样本菌落数时,同时需要做A、B、C三个培养皿,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用该方法统计样本菌落数后,所得数据需要乘以10n后,才可表示乳酸菌的数量(单位:个/ml),这里的n=_____________(4或5或6)。经正确操作培养后,3个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为150、158和157。据此可得出每毫升样品中的活菌数_______(填“至多”或“至少”)为________个。
(3)请完善“检测乳酸菌对青霉素、四环素耐药性”的实验操作步骤:
步骤1:分别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加入三组无菌培养皿中,再加入灭菌并冷却到50°C左右的培养基,立即混匀,静置凝固成平板。
步骤2:向三组培养基中分别接种待检测的乳酸菌菌种。
步骤3:将接种后的三组培养基和一个________都置于适宜温度等条件下培养一定时间,观察比较培养基中菌落生长情况。
2020-04-12更新 | 240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推荐3】近年来,水环境中发现的不同程度的抗生素残留,不仅威胁水生生物的生存,还会损害微生物的生态平衡。氧氟沙星(OFL)(C18H20FN3O4)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广谱抗菌的氟喹诺酮类药物,某实验小组成功地从废水环境样品中分离得到能降解OFL的菌株X。筛选分离的操作过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人患细菌性肺炎时为什么会使用抗生素:__________________
(2)富集培养基中只能以OFL作为唯一碳源或氮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于培养菌株X的固体培养基含有水、蛋白胨、酵母提取物和琼脂等成分,其中蛋白胨主要为菌株X提供氮源、__________________(答出2点)。
(3)过程Ⅲ使用的接种方法是____________,过程Ⅱ中的总稀释次数为8次,在过程Ⅲ中,可以每隔24h统计一次菌落的数目,选取菌落数目稳定时的记录作为结果,三个培养基中长出的菌落数量分别是145、163、154,由此推测培养液A中该菌的数量为______个·mL-1,使用该方法可以计数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4)该实验小组欲进一步探究初始OFL浓度对菌株X降解OFL能力的影响,进行了相关的实验。请简要写出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06-13更新 | 4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