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稳态与调节 > 内环境与稳态 > 内环境是外界与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题型:非选择题-解答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64 题号:20937818
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能激活免疫细胞释放炎症细胞因子,引起炎症反应。发生炎症反应后,人体也可以通过稳态调节机制,缓解炎症反应,部分机理如图。请回答:

(1)当外源病毒等病原体突破第一、二道防线后,第三道防线产生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包括_________。人体免疫系统识别到入侵的病原体后,B细胞在_________等刺激或作用下转变成_________大量合成抗体,分泌到细胞外结合并阻止该病毒入侵人体细胞,同时小部分B细胞分化为记忆细胞。
(2)由图可知,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_________
(3)物质b是_________,在垂体细胞的_________上合成,作用的靶细胞是_________
(4)炎症细胞因子经_________运输,刺激下丘脑释放物质a增多,最终导致肾上腺皮质激素增多,这种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分层调控,称为_________调节。
(5)炎症细胞因子增加,通过一系列的调节过程抑制巨噬细胞产生炎症细胞因子,该过程是_________调节,其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
(6)研究表明艾滋病患者机体缓解炎症反应症状的能力会明显降低,据图分析其主要原因是艾滋病病毒主要攻击_________细胞,导致其在机体中含量降低,_________分泌减少,从而对巨噬细胞的抑制作用减弱。

相似题推荐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如图为人体某些生理活动的过程示意图,A、B、C、D、E为液体,①②为某种物质,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中E是指内环境成分中______,E与B在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______的含量不同。
(2)蚊子在叮咬我们的皮肤进行吸血时,会把含有抗凝血剂、蚁酸以及多种成分的唾液注入图中______(填图中字母),有些物质会引起免疫系统发生反应而释放一种叫组胺的物质,该物质引起毛细血管______、增加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最终使图中______(填图中字母)增加,造成被叮咬的地方出现又红又痒的包。
(3)肝脏是酒精的主要代谢场所,酒精的代谢途径如下图所示。头孢类分子可抑制乙醛脱氢酶的活性,使用头孢类药物后饮酒会造成乙醛中毒,重者可致呼吸抑制、急性心衰等。
   
①饮酒者血浆中的酒精少量随肺部呼吸排出体外,该过程酒精至少穿过______层生物膜,肺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______
②乙醛中毒引起的呼吸抑制,使通气量减少导致二氧化碳积累。为维持血浆pH的相对稳定,参与调节的缓冲对有____________等。
(4)正常情况下,图中B、C、D、E中CO2浓度最高的是______,维持C渗透压的主要离子是______
2023-09-02更新 | 573次组卷
【推荐2】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请据图分析回答相关问题。(图中“CRH”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ACTH”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1)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是__________,图中的信息分子,除各种激素外,还有__________
(2)垂体还可以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对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具有调节作用的激素有__________
(3)人体的免疫系统在维持机体的稳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主要功能是__________;研究表明,快乐的情绪有利于身心健康,长期精神忧郁则容易引起感染和肿瘤,据图分析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
2024-01-14更新 | 35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如图是内环境稳态与各系统的功能联系示意图,请回答

(1)图中参与内环境维持的a表示________系统。除了图中所示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外,内环境相对稳定,还必须在________的调节下进行。
(2)CO2不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的原因是________。血浆中的CO2通过呼吸排出体外,至少经过______层生物膜。
(3)病人因呼吸受阻,肌细胞会因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乳酸进入血液后,可以与血液中的______发生反应,使血液的pH维持相对稳定。
(4)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的____________含量有关。正常人大量饮用清水后,胃肠腔内的渗透压下降,经胃肠吸收进入血浆的水量会__________,从而使血浆渗透压__________
(5)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________
(6)在人体中,内环境的作用主要为:①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 ②______________
2019-04-15更新 | 23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