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分子与细胞 > 细胞的代谢 > 光合作用 > 捕获光能的色素与结构 >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题型:非选择题-解答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15 题号:21341596
土壤盐碱化是全球农业所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现以枸杞为材料,研究盐碱胁迫中最主要的NaCl胁迫对枸杞光合作用所造成的影响。相关实验结果如图1所示,其中A组为0mmol/LNaCl胁迫,B组为100mmol/LNaCl胁迫,C组为200mmol/LNaCl胁迫,D组为300mmol/LNaCl胁迫。
   
注:①本题实验条件:29℃(枸杞光合作用最适温度);xμmol·m-1·s-1的光照强度;空气中CO2浓度;
②图2中PAO基因、CLH2基因均为调控枸杞光合色素含量的相关基因。
回答下列问题:
(1)枸杞叶片中的光合色素主要存在于叶肉细胞叶绿体的____膜上,其作用是____。研磨叶片、提取光合色素是测定图1中光合色素含量的前置步骤。为保证枸杞叶片中的色素被充分提取,研磨过程中,需向研钵内加入____、95%(无水)乙醇;该过程还需向内加入碳酸钙,其目的是____,防止该色素中的Mg元素与酸性细胞液反应。
(2)由图1可知,随NaCl胁迫程度加重,植株会通过调控相关基因的表达来影响叶绿素含量,使光合速率下降来适应逆境。因此,图2中____基因可能为控制合成叶绿素降解酶的基因。当NaCl胁迫达到1200mmol/L时,所有基因表达量均为0,其原因可能为____
(3)NaCl胁迫还会使促进卡尔文循环的相关基因下调表达,导致卡尔文循环产生____的速率下降,使光反应缺少合成ATP的原料,从而降低光合速率。图3分别为A组和B组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净光合速率。已知B组植株枸杞在该环境中培养7天(假设每日光照8小时)干重无变化,则本题实验中光照强度为____μmol·m-1·s-1
(4)综合上述实验结果,在本题实验条件基础上,下列措施可能提高光合速率的是____。
A.升高培养环境温度
B.改良盐碱地土壤条件
C.提高CLH2基因的表达
D.降低CO2的浓度

相似题推荐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推荐1】沙棘是目前世界上含有天然维生素种类最多的珍贵经济林树种,其维生素C的含量远远高于鲜枣和猕猴桃。为研究不同温度及氮肥施用量对沙棘的光合作用的影响,做了以下实验,一段时间后检测出相关生理指标。图甲表示温度对沙棘光合速率的影响,表乙为氮肥施用量对沙棘植物的相关影响,回答下列问题:

表乙
生理指标尿素施用量(g·m-2
0481216
气孔导度(mmol·m-2·s-185127169196140
叶绿素含量(mg·g-19.810.911.812.612.4
光合速率(μmol·m-2·s-16.58.710.811.48.1

注:气孔导度反映气孔的开放程度。
(1)沙棘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对光进行吸收、传递、转化的物质分布在叶绿体的_____上,该物质主要捕获可见光中的_____。为测定其光合色素的含量,需加_____先进行提取。
(2)图甲中,P点时沙棘叶肉细胞产生ATP的场所为_____。若昼夜时间等长,则最适合沙棘生长的温度约为_____。沙棘植物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合产物主要以_____形式运输提供给各器官,若将沙棘进行遮荫处理,短时间内其叶肉细胞中五碳糖的含量会_____(填“减少”“不变”或“增多”)。
(3)据表乙分析,一定范围内,施加氮肥能_____叶绿素的合成,从而提高了光合速率。植物吸收氮肥后,可以用于合成光合作用光反应产物中的,该物质可用于碳反应中_____(填代谢过程)。氮肥施用量提升为16g·m-2时,沙棘植株光合速率明显_____,结合表中数据分析,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
2023-04-30更新 | 68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推荐2】随着大气中CO2浓度的升高,大豆等植物的光合作用发生了明显变化。某科研人员探究一天中不同CO2浓度(μmol/mol)下大豆叶片净光合速率[μmolm2.s/]的变化,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提取大豆叶肉细胞中色素的常用溶剂是__________,提取过程中加入碳酸钙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经研究发现,在大气CO2浓度升高的情况下,叶绿体色素含量上升,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0时,CO2浓度由350μmol/mol突然增至750μmol/mol时,短时间内叶绿体内C3/C5__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
(3)7时,不同CO2浓度下大豆叶片净光合速率大致相等,原因是_______________;与11时相比,13时净光合速率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1-11-28更新 | 167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推荐3】在“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的活动中,选用某植物的两个品种A、B,在正常光照和弱光照下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见下图。
   
回答下列问题:
(1)选取品种A的幼嫩叶片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提取过程加入二氧化硅的目的是______;用_____法分离后可出现分离的色素带。与正常光照相比,在弱光照处理下,品种A的每种色素含量都变_______
(2)据图推测,经弱光照处理,品种B的叶绿素总含量较正常光照_______,其光合作用速率降低,原因可能是_______
(3)实验结果表明,品种____的耐阴性较好。该植物可通过改变_____来适应弱光环境。
2024-03-21更新 | 8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