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分子与细胞 > 细胞的代谢 > 酶与ATP > > 酶促反应的因素及实验
题型:多选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2 题号:21617858
某研究小组对“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的实验进行再探究,实验结果如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实验步骤

甲组

乙组

丙组

丁组

戊组

①加入3%淀粉/mL

2

2

2

2

2

②加入唾液淀粉酶/mL

1

1

1

1

1

③在相应温度条件下预保温5min后混合

2~4℃水浴

2~4℃水浴

37℃水浴

96℃水浴

96℃水浴

④在37℃条件下恒温水浴保温一段时间后/min

10

0

0

0

10

⑤终止酶促反应,冷却至常温,加适量碘液显色

+

+++

-

注:“-”表示不显色,“+”表示显色,且“+”越多,颜色越深。
A.甲、乙组结果说明低温处理后的淀粉酶活性在适当条件下能够恢复
B.表格中丁组的显色最深,戊组的显色结果和乙组相似
C.增加与丙组条件相同,但不加唾液淀粉酶的一组能用于验证酶的高效性
D.显色深浅反映了淀粉酶为淀粉水解时所提供活化能的多少

相似题推荐

多选题 | 适中 (0.65)
【推荐1】肌苷酸又名次黄嘌呤核苷酸,简称IMP,在酶的作用下,IMP会分解产生次黄嘌呤,研究证实IMP具有鲜味特性而次黄嘌呤无鲜味,如何解决人类在汲取丰富营养物质的同时,又能实现增强口感和食欲的问题,一直是畜牧业、渔业生产肩负的历史重任。鱼宰杀后鱼肉中的ATP分步(ATP→ADP→AMP→IMP)|降解成IMP,IMP在酸性磷酸酶(ACP)作用下降解为次黄嘌呤。研究者在探究鱼肉鲜味下降原因的某些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三种鱼宰杀后的肉放置在室温(25℃)条件下,鲜味均不会下降
B.在pH═6.0、温度为40℃条件下放置,鮰鱼比草鱼、鳝鱼更有利于保持鲜味
C.若要鱼味道好,还需探究鱼宰杀后生成IMP最多时的时间及外部环境条件等
D.由图可知,要使鳝鱼肉保持鲜味,放置时对温度和pH的要求更高
2023-11-22更新 | 267次组卷
多选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1894年,科学家提出了“锁钥”学说,认为酶具有与底物相结合的互补结构。1958年,又有科学家提出“诱导契合”学说,认为在与底物结合之前,酶的空间结构不完全与底物互补,在底物的作用下,可诱导酶出现与底物相结合的互补空间结构,继而完成酶促反应。为验证上述两种学说,科研人员利用枯草杆菌蛋白酶(S酶)进行研究。该酶可催化两种结构不同的底物CTH和CU,且与两者结合的催化中心位置相同。进行的四组实验的结果如图所示,图中SCTH表示催化CTH反应后的S酶,SCU表示催化CU反应后的S酶。下列说法错误的有(       
A.S酶既可催化CTH反应,又可催化CU反应,说明S酶没有专一性
B.S酶的活性可以用反应产物的相对含量来表示
C.该实验结果更加支持“诱导契合”学说
D.为进一步探究SCTH不能催化CU水解的原因是SCTH失去活性,还是出现空间结构的固化,可以用SCTH催化CTH反应
2022-03-29更新 | 411次组卷
多选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温度对塑料降解酶降解废弃塑料的影响进行了以下实验,设置三个温度,以产物浓度的变化量为衡量指标,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实验中选择废弃塑料的来源地、质地、面积等均应保持一致
B.40℃时,为了实现废弃塑料的高效分解需要不断加入塑料降解酶
C.在反应时间内,不同温度条件下,产物浓度不再增加的原因完全相同
D.0-t1时60℃产物浓度的增加大于20℃,可能因为底物60℃高温下会分解
2023-03-16更新 | 4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