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稳态与调节 > 神经调节 >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 反射与反射弧
题型:非选择题-实验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41 题号:21722241
人脑内的松果体分泌的褪黑素是一种重要激素,属于吲哚杂环类化合物,具有调节昼夜节律、促进睡眠和抗衰老等作用。植物褪黑素于1993年在日本牵牛花中首次发现,植物褪黑素具有参与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逆境胁迫的应答作用。回答下列问题:
(1)在肘静脉处采血样,可以检测出褪黑素,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松果体的分泌机能与光照有密切联系,持续光照或白天,其分泌受到抑制,黑暗或夜晚分泌活跃。光照信号通过视网膜,经过中枢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传到松果体细胞,该过程中,视网膜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述机体调节褪黑素分泌的过程的调节方式是______
(3)研究发现,睡前只要使用2h带有背光显示屏的电子产品,就可导致褪黑素的分泌被抑制22%。睡前使用电脑或手机会影响睡眠,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植物褪黑素、______(填植物激素)都是由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形成的。
(5)为了解植物褪黑素(MT)对Cd2+(镉离子)胁迫下水稻幼根生长发育的影响,某研究小组测定不同浓度的Cd2+胁迫和褪黑素处理下水稻幼根的总长度(如下图所示)。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似题推荐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推荐1】咸、酸、甜、苦是人的基本味觉。味觉的产生与舌上味蕾的结构密切相关。每个味蕾约含100个味细胞,每个味细胞只负责感应一种味觉,其基部与相应的味觉神经相连。下图1是不同类型的物质通过味觉细胞引起味觉传入神经纤维兴奋的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咸味主要由食物中的Na+浓度决定。当Na+作用于某种味觉细胞时,细胞质膜内的电位变化是___,进而通过胞吐释放神经递质,随后在味觉传入神经纤维处发生___的信号转换,兴奋传至___的相应区域,产生味觉。味觉的产生___(填“属于”或“不属于”)反射。
(2)向咸味的食品中加入酸性物质(如柠檬汁),人体对咸味的感觉会增强。据图分析原因:___也能通过钠离子通道进入味觉细胞,且同时会抑制钾离子通道,使钾离子不能外流,无法恢复静息电位,细胞将___
(3)实验证明,缺失G蛋白基因的小鼠能尝出咸和酸的味道,但不能感受甜味和苦味。其不能感受甜味和苦味的原因是___
(4)图2是甜味和苦味产生的原理。甜味和苦味分子首先被味细胞(TRC)识别,经信号转换后,传递至匹配的神经节神经元。然后,这些信号再经脑干孤束吻侧核(rNST)中的神经元突触传导,最终抵达味觉皮层。在味觉皮层中,产生甜味和苦味的区域分别称为 CeA 和 GCbt。当动物摄入甜味物质,能在CeA产生甜的感觉,但该信息___(填“能”、“不能”)传至苦味中枢,所以“甜不压苦”;但如果摄入苦味物质,在GCbt产生苦的感觉,会___作用于脑干中苦味神经元,感觉更苦;同时___脑干中甜味神经元,因此“苦尽”才能“甘来”。
(5)辣与咸、酸、甜、苦等味觉不同,是一种痛觉。人接触辣椒后,往往会感觉“热辣烫口”,是因为在口腔或皮肤存在对辣椒素敏感的TRPV1受体,它能被辣椒素或43℃以上的高温激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吃辣椒时喝热饮会加重疼痛
B.吃辣椒后进入低温的空调房降温,机体的产热量将会减少
C.辣椒素与TRPV1受体结合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
D.有人吃辣椒会大汗淋漓且面部发红,原因是汗腺分泌加强、皮肤毛细血管舒张
(6)有人提出可以通过抑制TRPV1受体的功能来达到镇痛效果。这种处理方式可能会产生负面影响,请说明理由___
2022-02-22更新 | 148次组卷
非选择题-实验题 | 适中 (0.65)
【推荐2】为验证反射弧的组成与作用,某同学提出了以下实验思路:取蛙1只,捣毁该蛙的脑,将其悬挂起来。

①用1% H2SO4溶液刺激该蛙左后肢的趾端(如图),观察是否屈腿。
②洗去H2SO4,再用1% H2SO4溶液刺激该蛙左后肢的趾端,测量该刺激与屈腿是否同时发生。
③分离得到该蛙左后肢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用电刺激直接刺激腓肠肌,观察其是否收缩。
(说明:实验条件适宜;实验中的刺激强度足够;屈腿反射属于屈反射)
请回答:
(1)设计表格,并将预测的实验结果与结果的原因分析填入表中________
(2)为了验证屈腿反射的反射中枢所在部位,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写出第④项实验思路_____
2023-03-20更新 | 235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下图是长期高盐饮食诱发严重高血压的免疫机制图解,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高盐饮食,会引起__________________感受器兴奋,经①、②、③过程引起血压升高。此过程中的神经中枢位于________
(2)血压持续升高,会导致血管、肾脏产生内源抗原,经⑤、⑥形成的细胞丙攻击血管细胞,引起血管炎症反应。在此特异性免疫中,细胞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炎症反应会引起血管硬化,从而会使高血压症状加重,这种机制属于________调节。
2019-05-16更新 | 20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