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分子与细胞 > 细胞的代谢 > 酶与ATP > > 酶的作用
题型:非选择题-解答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0 题号:22005921
下图表示的是在最适温度、最适PH条件下,反应物浓度对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1)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本质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________。酶的作用机理是_____________
(2)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有三个特点,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条件温和性。
(3)请据图回答:在________(填OA或OB)范围内,随着反应物浓度的增加,反应速率加快;在________点达到最高。

相似题推荐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推荐1】乌龙茶是福建创制的一种介于红茶和绿茶之间的半发酵茶,突出特征是“绿叶红镶边”。乌龙茶制作流程最关键的步骤是做青,需将温度控制在3040°C范围内,使萎凋后的茶叶互相碰撞,擦伤叶缘细胞,促进茶多酚氧化酶酶促氧化作用,使叶边缘呈现红色,中央部分转变为黄绿。请结合你所学生物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在做青时,茶多酚氧化酶的作用实质是降低化学反应__________。在正常情况下,茶多酚最可能位于__________(细胞器),而茶多酚氧化酶最可能位于__________中。
(2)在做青时,需将温度控制在30—40℃范围内,其原理是茶多酚氧化酶在此温度范围内__________,从而使茶叶边缘发生轻度氧化,呈现红色。
(3)做青后要迅速将温度提高到70℃左右,目的是__________,叶片中央颜色是黄绿色。从乌龙茶制作工艺和效果来推测70℃温度会导致________(填“全部”或“部分”)叶绿素的破坏。
(4)某兴趣小组了解到乌龙茶的制作工艺和原理之后,为探究茶多酚氧化酶的最适温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①取生长状况良好的新鲜茶叶120片,随机分成6组,每组叶片数目________
②预设实验温度依次为30℃、32℃、______℃、36℃、38℃、40℃;
③将各组新鲜茶叶放入预设温度的恒温箱中,保温1小时;
④观察并统计茶叶变成红色比例。
该实验小组设置的各个实验组之间互为________实验。该实验小组在保温Ⅰ小时后观察发现,各实验组茶叶颜色均为绿色,并无差异。经讨论分析,其实验失败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
2023-12-26更新 | 75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某课外活动小组用淀粉酶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得到如图所示的实验结果。请回答相关问题:

(1)酶催化特定化学反应的能力称为___________,该实验以___________作为检测因变量的指标。
(2)如图所示的实验结果与预期不符,于是活动小组又进行重复实验,得到与上图无显著差异的结果。查阅资料后发现,盐酸能催化淀粉水解。因此推测,该实验中淀粉可能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共同作用下分解的。pH为3条件下的酶活性___________(填“小于”“等于“或“大于”)pH为9条件下的酶活性。
(3)检验蛋白质是否被蛋白酶完全水解,不能用双缩脲试剂,原因是___________
2022-08-24更新 | 116次组卷
非选择题-实验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在生物化学反应中,当底物与酶的活性位点形成互补结构时(如甲图A所示),可催化底物发生变化。酶抑制剂是与酶结合并降低酶活性的分子,其中竞争性抑制剂与底物竞争酶的活性位点,从而降低酶对底物的催化效应;非竞争性抑制剂和酶活性位点以外的其他位点结合,能改变酶的构型,使酶不能与底物结合,从而使酶失去催化活性。酶的抑制剂的作用机理如下图甲所示,图乙表示在不同条件下底物浓度与反应速度的关系。

(1)由甲、乙两图可知,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环境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图是为探究不同种类抑制剂对相同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曲线。其中曲线_______表示对照组的实验结果。
(3)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的催化功能有三个特性,即高效性、专一性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乙图中曲线________表示非竞争性抑制剂和酶结合后的反应速率变化曲线,这是由于这种抑制剂与酶结合后,能改变酶的构型,使酶不能再与底物结合,所以增加底物浓度不能提高反应速度。
2018-03-26更新 | 24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