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遗传与进化 > 遗传的基本规律 >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 9:3:3:1和1:1:1:1的变式类型及应用
题型:非选择题-解答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236 题号:22040641
研究人员在簇生稻和粳稻杂交后代中发现一个能稳定遗传的浅绿叶突变体pgl,对该突变体进行了遗传鉴定和相关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经光合色素含量测定分析发现,突变体pgl的叶绿素a、叶绿素b及类胡萝卜素含量分别为野生型的70.8%、0.5%和72.0%,这表明浅绿叶突变体pgl为______(色素种类)缺失型。
(2)将浅绿叶突变体pgl与绿叶野生型水稻分别进行正反交,F1均为绿叶水稻,F2中绿叶与浅绿叶之比约为3:1,根据F2表型及比例分析,浅绿叶突变体pgl受______控制。
(3)用X射线处理粳稻得到另一个能稳定遗传的浅绿叶突变体y45,将突变体y45与突变体pgl杂交,F1均为绿叶水稻,F2中绿叶水稻723株,浅绿叶水稻为564株,该结果表明浅绿叶突变体y45基因与突变体pgl基因为______基因。将F1与F2中浅绿叶水稻进行杂交,子代表型及比例为______
(4)叶绿素加氧酶基因M能够调控叶绿素b的合成,该酶缺失或失活都会影响叶绿素b的合成。为确定浅绿叶突变体pgl基因的候选基因是否为基因M,科学家通过PCR技术扩增突变体pgl与野生型的基因M并进行碱基序列比较,发现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pgl基因M编码区中的模板链碱基发生了______(具体变化),造成叶绿素加氧酶的一个谷氨酸替换成赖氨酸,从而导致叶绿素加氧酶失活,该实验结果证明基因M______(填“是”或“不是”)浅绿叶突变体pgl基因的候选基因。(密码子:谷氨酸——GAA、GAG赖氨酸——AAA、AAG)

相似题推荐

【推荐1】 科研人员通过诱变得到一株类病变皱叶(以下简称皱叶)大豆突变体,推测可能是幼叶发育过程中叶脉发育滞后,叶肉组织扩展所致。为了进一步探究皱叶形成的机制,研究人员将其与纯合正常叶大豆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得到全为正常叶,将 自交得到中正常叶∶皱叶 。回答下列问题:
(1)由上述结果可知,皱叶与正常叶这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 中正常叶∶皱叶 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进一步验证上述结论,科研人员继续进行以下实验。由于大豆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为简化操作过程,科研人员将 中的显性植株176株自交进行单株收获并分别种植,得到相应的176个株系,观察株系中是否既有正常叶也有皱叶,即发生了性状分离,若分离株系∶不分离株系 _____,则得以证明。
(3)研究人员以亲本中的纯合正常叶大豆为实验材料,经过系列操作获得了大豆8号染色体缺失了一条的单体植株Q(2n-1) ,不考虑其他变异。为探究其中一对控制皱叶的基因是否位于8号染色体上,请你完善以下实验方案(已知8号染色体成对缺失的个体无法存活)。实验思路: ______________
预期结果及结论:
①若____________________,则其中一对控制皱叶的基因位于8号染色体上;
②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控制皱叶的基因不在8号染色体上。
(4)确定了8号染色体上控制皱叶的具体基因后,研究人员查阅了相关资料,发现在拟南芥中其同源基因的表达与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呈负相关;幼叶的生长素在幼叶的顶端和边缘合成。请你据此推测该大豆突变体皱叶形成的机制:___________________
7日内更新 | 10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较难 (0.4)
【推荐2】水稻雌雄同株,在农业生产中水稻对某种除草剂异常敏感且易患细菌性条斑病,由于该病害破坏性大,对水稻的高产稳产造成严重的威胁。为改良水稻上述的性状,科研人员利用转基因技术,将抗细菌性条斑病基因(A+)和抗除草剂基因(B+)转入水稻,获得若干转基因植物。从中选择抗病抗除草剂的单株甲和乙分别进行自交获得F1代,F1代性状表现如下表所示。(不考虑相同目的基因多次插入受体细胞染色体上的情况,A+表示有抗细菌性条斑病基因,A-表示没有抗细菌性条斑病基因;B+表示有抗除草剂基因,B-表示没有抗除草剂基因)

自交亲本

F1植株数

抗病抗除草剂

抗病不抗除草剂

不抗病抗除草剂

不抗病不抗除草剂

86

28

27

9

44

21

22


回答下列问题:
(1)将抗细菌性条斑病基因转入水稻细胞,则该基因在染色体上所占的位置称为__________
(2)若给甲自交后代F1植株喷施一定量的该种除草剂,则存活植株基因型有__________种,并让存活植株自交,得到的自交一代群体中不抗病抗除草剂的概率为__________
(3)现有带荧光标记的抗细菌性条斑病基因A+和抗除草剂基因B+作为探针,与乙植株体细胞装片中各细胞内染色体上的基因杂交,若某个细胞中观察到2个荧光点,则这两个荧光点所在的染色体互为_________染色体。若用上述同样的方法检测甲植株的相关细胞,则一个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中,能观察到__________个荧光点。
(4)请用遗传图解表示乙自交产生F1的过程__________
2023-05-09更新 | 93次组卷
非选择题-实验题 | 较难 (0.4)
【推荐3】果蝇是遗传研究的明星材料,正常果蝇表现为野生眼。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新的亮红眼突变型果蝇,为探究亮红眼基因突变体的形成机制,设计了以下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亮红眼突变型果蝇与野生型果蝇进行正反交实验,F1均为野生型,F1交得F2,F2中野生型与亮红眼表现型之比为3:1,且亮红眼果蝇雌雄个体数相当,该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
(2)除了亮红眼突变型果蝇外,红眼突变型果蝇还有朱红眼(a)、朱砂眼(b)和猩红眼(d)等类型,三个基因分别位于2号、X和3号染色体上,为探究亮红眼突变基因(用字母E或e表示)与上述三种基因的关系,以四种突变型果蝇纯合子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杂交后代杂交1:亮红眼♂×朱红眼♀杂交2:亮红眼♂×朱砂眼♀
野生型突变型野生型突变型
F157♂:66♀077♀63♂
F2116♂:118♀90♂:92♀75♂:79♀120♂:119♀

分析表中杂交1亮红眼与朱红眼果蝇杂交实验数据,研究人员认为亮红眼突变基因肯定不在2号染色体上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对于杂交2,亮红眼与朱砂眼果蝇杂交,F2野生型雄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
(3)有资料表明亮红眼基因在常染色体上,请设计一个方案来探究亮红眼与猩红眼两种突变是由一个眼色基因突变而来的等位基因,还是由两个不同基因的突变造成的。
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讨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8-08-25更新 | 33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