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生物技术与工程 > 发酵工程 >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 微生物的接种方法
题型:非选择题-解答题 难度:0.85 引用次数:223 题号:6906838
如图是以鲜苹果汁为原料利用发酵瓶制作果酒和果醋的过程简图,分析并回答:

(1)过程甲中使用的微生物是________。在鲜苹果汁装入发酵瓶时,要留有大约________的空间。经过10~12天后,在酸性条件下用重铬酸钾检测样液,如果颜色由________变为________色,说明产生了酒精。
(2)过程乙中使用的微生物可以从食醋中分离纯化获得,步骤如下:
第一步:配制培养基。 第二步:对培养基进行灭菌
第三步:接种。微生物常用的接种方法有____________法和________________法。
第四步:培养。
第五步:挑选符合要求的菌落
(3)在__________________的条件下,如果缺少糖源,乙中的微生物将甲过程的产物变为________,再将其变为________

相似题推荐

非选择题-解答题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1】炭疽是一种由炭疽芽孢杆菌引起的人兽共患性传染病,也是我国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人通常是通过接触患炭疽的动物或动物制品被感染,皮肤炭疽病在人类炭疽病中最为常见,可用__________法分离出患者皮肤渗出物中的炭疽芽孢杆菌。
(2)挑取分离得到的菌落进行如图所示实验(注:实验组中的噬菌体能特异性地侵染炭疽芽孢杆菌)。


①在实验室培养微生物时,需要对锥形瓶和试管进行灭菌,灭菌的方法是__________
②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对照组试管中应加入__________
③对炭疽芽孢杆菌进行计数时,在稀释100倍的培养液中取0.1mL滴加到计数板(由25×16=400个小室组成,容纳液体总体积为0.1mm3)上,共有菌体48个,1mL菌液中炭疽芽孢杆菌的数量为__________。该数量往往__________微生物的真实数量。
2023-05-15更新 | 57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较易 (0.85)
【推荐2】我国卫生部门规定饮用水标准是1mL自来水中细菌总数不超过100个(37°C培养24h),1000mL自来水中大肠杆菌菌落数不能超过3个(37°C培养48h)。水中大肠杆菌的含量常采用伊红-亚甲基蓝琼脂培养基进行检测,生长在此培养基上的大肠杆菌菌落呈深紫色且带有金属光泽。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开展校园桶装纯净水微生物含量检测活动,请回答问题:
(1)检测饮用水中的细菌,需要配制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从来源角度分析,此培养基属于________培养基。从物理状态角度分析,此培养基属于________培养基。用湿热灭菌法对培养基进行灭菌处理时,发现压力达到了110KPa,但温度没有达到121°C,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分别向3个培养基中各加入1mL未经稀释的待测水样,涂布均匀后置于37°C的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h,结果如图1所示。检测时使用的接种量为1mL而不是0.1mL,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3)下图2为用滤膜法测定饮用水中大肠杆菌数目的流程示意图,请完成下表。

实验步骤的目的

简要操作过程

将滤膜放入装有蒸馏水的烧杯中,加热煮沸15min,共煮沸三次

过滤细菌

装置安装好后,向漏斗内加入1000mL水样,加盖抽滤。

冲洗漏斗壁

再向漏斗内加等量继续抽滤。

用无菌镊子取滤膜,将其紧贴在伊红-亚甲基蓝琼脂平板上,然后将平板,37℃培养48小时

统计大肠杆菌菌落数

选取的菌落进行计数,统计结果为2个

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⑤________
(4)综合(2)(3)测定结果,你认为所测桶装纯净水的微生物含量________(填能或不能)达到饮用水卫生标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2023-05-19更新 | 77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较易 (0.85)
【推荐3】已知微生物P一种可以分解尿素的细菌,微生物Q是一种可以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请回答:
(1)由于微生物形体微小,不便于直接观察,因此对微生物的了解通常是观察其群体的特征,该群体就是生长在固体培养基上的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微生物功能分析,微生物Q产生_______________酶。
(3)如果从土壤中分离得到微生物P并对其活菌数进行计数,通常接种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为了获得好的计数效果,要对培养的菌液进行________________
(4)在某次实验中,统计到平板内微生物P的菌落数是348个,试分析此结果与真实值相比是____(填“偏大”或“偏小”),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某次实验中,观察到平板内菌落分布情况如下图所示,试分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06-11更新 | 11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