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生物技术与工程 > 发酵工程 >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 培养基的类型及其应用
题型:非选择题-解答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49 题号:7923412
某同学为探究变质牛奶中细菌的种类,取ImL的样液,加入盛有9mL无菌水的试管中稀释,然后采用平板划线法对牛奶中的细菌进行分离和鉴别。请回答:
(l)将配置好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灭菌后,冷却到50℃左右时倒平板,平板冷凝后要倒置存放,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平板划线时,在做第二次以及其后的划线操作,总是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以便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划线操作结束时,仍然需要对接种环灼烧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接种完成后,平板放入培养箱中培养时是否需要倒置?__________(答“需要”或“不需要”)。
(4)如果要检测牛奶中是否含有大肠杆菌,需要在培养基中加入_____________(填物质),观察是否出现_____________(填颜色)的菌落。

相似题推荐

【推荐1】喀斯特是一种独特的地质现象,我国是世界上喀斯特分布面积最大的国家,除了石林、溶洞外,喀斯特地区因其独特的气候、土壤条件也形成了优美的生态景观。喀斯特地区的土壤中广泛存在能分泌碳酸酐酶(CA)的微生物,CA能催化CO2的水合反应:,产生的H+又促进碳酸钙的溶解。研究人员从喀斯特地区土壤中分离筛选出了高产CA的细菌并进行了相关检测,流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菌液时应向土壤样品中加入____,振荡静置后过滤去除颗粒物,然后将所得滤液经____后进行接种。
(2)图中甲、乙均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培养细菌的基础培养基),涂布培养后挑选不同形态、颜色的单菌落进行分区划线培养,分区划线的目的是____。丙培养基为加入了白色碳酸钙的琼脂培养基,经涂布平板接种培养后,以是否产生____为依据,挑取目的菌株做进一步检测鉴定。
(3)筛选到的目的菌株进行CA活性检测需用到BTB指示剂(酸性呈黄色,碱性呈蓝色),将各待测菌液分别与等量的缓冲液、BTB溶液及CO2饱和水混合,观察颜色变化情况,若____,则该菌液产生的CA活性最强,从而筛选出高产CA的细菌。
(4)肾小管上皮细胞也能合成CA,调节重吸收(如图所示)。若CA合成不足,会使尿量增多,其机理是____

   

7日内更新 | 15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推荐2】我国北方地区秋冬两季平均气温较低,低温环境使得秸秆难以自然降解。某科研小组欲筛选高效低温木质素降解菌,并研究其生长情况。已知木质素能与苯胺蓝结合形成蓝色复合物,回答下列问题:
(1)将5.0g土壤样品加入200mL无菌水中,15℃、120 r/min振荡混匀3h。静置1h后取上清液稀释到10-1~10-9,分别在以木质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上进行接种,采用的接种方法是____________,该方法统计的菌落数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______(填“多”或“少”),原因是____________。从功能上分析,上述培养基属于______培养基,挑取不同形态菌落进行划线分离。
(2)采用苯胺蓝培养基,根据______初步筛选出具有产木质素降解酶能力的菌株,该过程筛选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
(3)现筛选到一高效木质素降解菌LS—1,若要进行LS—1菌株生长情况的测定,请写出实验思路:(要求写出实验思路及必要方法即可)。
2022-08-10更新 | 71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推荐3】土壤中含有大量的难溶性磷酸盐,为了从土壤中筛选出能够将难溶性磷酸盐转化为植物能吸收的可溶性磷的优良解磷菌株,以便将其添加到有机肥中,改善植物磷元素供应,科研人员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原理:固体培养基中难溶性磷酸盐在微生物的作用下溶解,会在菌落周围形成透明圈(如图1),透明圈直径(D)与菌落直径(d)的比值(D/d)代表微生物溶解磷的能力大小。

实验步骤:
步骤1   取某地区土样5 g制得土壤溶液后稀释,取稀释液1 mL接种到基础培养基A上,在适宜温度下培养72 h。
步骤2   在基础培养基A上用接种环挑取代表性菌落再次接种,培养3~4 d后观察菌落特征和透明圈的大小,初步筛选出三种优良解磷菌株(如表)。
菌株透明圈直径(D)菌落直径(d)D/d
M-3-0118.812.31.5
B3-5-620.78.02.6
T1-4-019.16.51.4

请据以上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从物理形态上看,培养基A属于__________培养基,为了筛选出优良解磷菌株,培养基中加入的磷源是__________
(2)步骤1中的接种方法是__________,应该在__________旁完成操作。根据表中的实验结果可以确定溶解磷能力最强的菌株是__________
(3)为测定初步筛选的三种菌株实际溶解磷的能力,研究人员将它们接种到基础培养基B中,并在37℃、200 r·min-1摇床培养,定期取上清液,测定溶液中可溶性磷含量,得到如图2所示曲线,结果表明最优良的解磷菌株是__________
(4)为进一步检测发酵过程中上述最优良菌的数量,实验者将1 mL该菌发酵液稀释1000倍后,分别取0.1 mL稀释菌液均匀涂布在5个平板上,经适当培养后,长出的菌落数分别为13、156、462、178和191,据此可得出每毫升发酵液中的活菌数为__________个。与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法相比,此计数方法测得的细菌数较__________
2021-07-17更新 | 7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